第130章 射分四耦

感謝書友lichterflug,煙霧煉獄,nimeitaba,隨風如海的打賞!

……

和魏駒客氣了幾句後,四人分位列坐於堂上。

張孟談雖爲東道主,但他地位比魏駒、趙無恤要低,所以坐到了東邊。

魏駒身爲魏氏嫡子,坐於西面客席首位,趙無恤次之,樂符離在末尾。

魏駒笑容樸實謙厚,可眼睛卻瞥着自己下席的趙無恤,心中暗暗得意。嫡子就是比庶子佔優勢,這位次一排,就顯得他纔是主客,而趙無恤和樂符離只是陪襯。

客人來齊後,天還沒黑,飯食飲酒不必着急,四人落座說着些閒話,聊了聊兩月不見,都做了什麼。

魏駒雖然只受了一個月的禁足思過,但因爲去了趟安邑,其實才回來沒幾天,不然也不會聽說趙無恤拜訪張孟談,就搶先一步趕來了。

他與趙無恤的明爭暗鬥,不僅僅在泮宮諸子的領導權上,還在對一些潛在人才的招攬交好上。

趙無恤在成邑窩了兩月後,魏駒自覺又掌控了半個泮宮,還起了招攬張孟談的心思。雖然張氏目前投靠的是趙鞅,但一個宗族中幾人分別侍奉六卿,也不是沒有的事情。

遠的來說,當年他們魏氏的好盟友欒盈,就曾得到了範、中行、知等敵對勢力子弟的委質效忠。而近的,他就知道,張孟談的一位堂兄張柳朔,正是範吉射之黨。

所以,說起近來在安邑幫助父親魏曼多調兵遣將,打理軍務,他眉飛色舞,生怕不能在張孟談面前表現出自己的才幹和地位。

他已經板上釘釘是魏氏的世子,而趙無恤那邊卻沒有着落,現在僅有一個破落的小鄉。相信以張孟談的志向,自己曉之以情動之以利,他定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選擇魏氏來輔佐!

而樂符離在這種場合最能活躍氣氛,他苦着臉抱怨起了被父親提溜回銅鞮,大杖責罰。他繞着院子跑,父親就在後緊追,惹得衆人莞爾一笑。

魏駒和樂符離也熟悉,就開玩笑似地埋汰他避杖而走,“是爲孝乎”?

然而,趙無恤卻反了過來,他誇樂符離道:“魏子此言差矣,樂子大杖走,小杖受,這纔是真的孝道!”

聽聞趙無恤此言,張孟談微微詫異,魏駒和樂符離則大爲吃驚,不約而同地問道:“這是爲何?”

不同的是,魏駒帶着不解,樂符離帶着喜氣。

趙無恤在案後侃侃而談:“我猜想,樂子避大杖而走,不是因爲怕疼,而是擔心自己不禁打,萬一被一棍子打壞了,豈不要陷銅鞮大夫於不義?此爲純孝也!”

樂符離覺得這說法相當對自己胃口,他一拍腦袋,彷彿恍然想起了內心的初衷。

“然也,我當時就是這麼想的,日後也要這樣和父親說。”

只是不知道到時候銅鞮大夫,是會被感動呢,還是會氣得哭笑不得。

對趙無恤這新奇的見解,堂上的張孟談微微驚奇,若有所思。而魏駒自覺被趙無恤壓過一頭,頓時有些尷尬。

瞧着魏駒的模樣,趙無恤心中暗笑不止。

無恤心想,子貢藏藏掖掖猶豫了半個月,才獻寶似地,向他奉上了幾竹卷孔子言論著述。他粗略地翻了翻,發現和前世論語相差不大,只是有些內容沒有,有些遺漏,大概是孔子晚年才說的,或是後世的儒家編的。

其中一條,就有曾子避杖的故事,沒想到自己昨日纔看,今天就派上用場了。

雖然孔子後世爭議極大,此時畢竟是引領時代風騷的人物,他和孔門諸子的一些話,一些見解,用來裝逼還是很不錯的。

魏駒丟了個小丑,便乾笑着,用另一件事扯開了話題,卻是聊起了明日的大射儀。

何爲大射儀?

這就是一種軍事禮儀,一般而言,是國君要從年輕貴族子弟中挑選合格的宮甲、軍吏、助祭人,所以在泮宮內舉辦射箭比賽。

當然,在讓貴族子弟們施射之前,按照規矩,國君還得先行試射。

因爲春秋時男子之勇武,以射藝爲先。一般認爲,射箭射得好的人,就是可堪重用的材士,這也算是華夏先民上古射獵留下的遺風了。

周禮規定:大射的禮儀,由國君在一個月前選定日期,親自向冢宰、執政發佈命令。

執政向下通知百官和公卿大夫,不久將有射箭之事。公卿大夫再告知自己的適齡子弟,要求他們屆時參加。

雖然幾十年前,叔向就曾哀嘆晉國已經是“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

但國君的威儀尚未完全倒地,雖然在野民衆過的比較慘,但新絳國人仍有大半心向公室,徵召起來也有萬餘人,足以臨時組建一個軍的武裝,不容小覷。

同時,六卿爲了讓自己的爭權奪利合法化,還需要藉助國君的一些權力。知氏在和本家中行氏翻臉後,就開始走依附國君的路線,竟然大獲成功,開始慢慢變強,這讓其餘五卿,也不得不重新重視起國君來。

所以,晉侯現在雖然被架空,只能控制新絳內宮和銅鞮行宮兩處蝸角之地。但舉辦一場大射儀的號召力,還是有的,比悲劇的魯侯要強出不少。

那是發生在四十年前的事情,晉卿範鞅前往魯國聘問,拜謝魯國幫助晉平公的母家杞國築城之舉。

當時,魯襄公設享禮招待他,並心血來潮,舉辦了一次大射禮,結果裝逼不成,卻讓自己丟盡了面子。

爲卿大夫舉辦的射禮至少要三耦,也就是三對人。魯侯之公臣全加一起,居然湊不齊,只得向三桓和展氏等小宗求助,在他們的私臣中選人湊數。

而諸侯選拔宮甲和祭祀者的大射禮,則要用四耦,也就是四對。

六卿目前在泮宮中就學的,剛好八人。

分別是趙無恤,魏駒,韓虎;範氏長子範嘉,次子範禾;中行黑肱,知氏長孫知宵,次孫知瑤。

然而對知氏二子,趙無恤卻忘了他們中間,到底誰纔是日後的“知伯”。

不過據魏駒說,知氏的次子瑤去了太行山一帶的知氏縣邑,不能及時返回,所以國君臨時點了以善射聞名的呂行參加。

魏駒看着趙無恤,意味深長地笑道:“吾弟呂行爲了到時能向趙子獻酒,便日日勤練,不知趙子射術可有生疏?”

按照規矩,在射禮上,勝者要反過來向敗者獻酒,故魏駒纔有此一說。

趙無恤應道:“我倒是希望能與呂子分在一耦,到時候就看天意了。”

八人分爲四組,配組似乎是由國君隨機抽取的,所以明日,趙無恤可能和他們中任何一個對上。

他嘴角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說不準,我反倒會和魏子分在一耦,屆時還請魏子手下留情。”

誰不知道趙無恤射術號稱離養由基只有“十步之遙”,魏駒則並不以射術見長,他聞言後嘴角微微抽搐,覺得自己得再次扯開這個話題了。

……

求收藏,求推薦,這週三江第三,謝謝各位的票票

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75章 騂騂角弓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1009章 函首第96章 莫如兄弟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45章 兄弟鬩牆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860章 古史辯第652章 大風(9)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351章 雙姝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679章 叛臣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996章 楚巫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71章 封建制度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305章 柳下季第899章 計然策第482章 戰和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793章 四君子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45章 兄弟鬩牆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536章 求婚第462章 反壟斷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448章 爭流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809章 魏策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374章 刺殺!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74章 射你一眼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12章 呦呦鹿鳴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番外9 阿育王第865章 大業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433章 傷寒(中)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524章 誰執牛耳?
第1106章 浮海而去第388章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75章 出城野戰第75章 騂騂角弓第1138章 徵蓬出漢塞第1009章 函首第96章 莫如兄弟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854章 五十弦翻塞外聲第531章 投其所好第592章 子貢一出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第45章 兄弟鬩牆第269章 城濮之丘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720章 齊侯的貴賓第860章 古史辯第652章 大風(9)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351章 雙姝第635章 庶人劍,諸侯劍第679章 叛臣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365章 來自陶丘的邀請第996章 楚巫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1202章 交交黃鳥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71章 封建制度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305章 柳下季第899章 計然策第482章 戰和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793章 四君子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115章 賞罰分明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202章 御者之道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45章 兄弟鬩牆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536章 求婚第462章 反壟斷第188章 暗潮涌動(上)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448章 爭流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809章 魏策第1203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374章 刺殺!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1073章 江淮藩籬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74章 射你一眼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210章 善用兵者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908章 夫人們的香裙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12章 呦呦鹿鳴第181章 董安於(上)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843章 雖遠必誅!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番外9 阿育王第865章 大業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914章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433章 傷寒(中)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110章 麥熟時節第689章 慷慨悲歌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690章 再下一城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524章 誰執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