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暮春三月

感謝書友隨風飄蕩1234,分分也是的打賞!

暮春三月,新絳城外的官道上,走來了一小隊人馬,一輛駟馬戎車在前,左右還扈從着三五匹備着鞍的單騎。

戎車上的弱冠君子身材高挑,頭上結黝黑總髮,服深衣廣袖,佩白玉環,腰間斜掛着一柄二尺長劍。他的御者是個臉龐方正古板,留着四寸短鬚的中年士人,車上惟獨缺了戎右。

正是趙無恤、王孫期一行人。

趙無恤看着新絳城外筆直寬闊的官道,不由出言讚歎道:“詩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我看這都城左近的晉國官道,也沒差到哪兒去!”

他指着剛剛經過的廬館問道:“這裡是什麼地方?”

一旁有個皁衣扁髻的豎人打馬過來,獻媚地笑着說道:“此地名爲桑田,是去都城路上的最後一個廬舍,再往前十里,就到新絳城了,君子您瞧,遠處那些黑色的屋頂,就是城外圍的民居。”

趙無恤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憑欄望去,果然如此。從這裡看去,黑瓦覆蓋的民居連成了一條線,朝兩側延伸,居然望不到盡頭,不愧是擁有戶數萬餘,人口六七萬的繁華大城。

騎馬的是豎人寬,豎人即是僮僕,他本是無恤父親趙鞅身邊跑腿的親隨,此次是受趙鞅之命,來催促趙無恤進新絳城的,順便充當嚮導。

豎寬地位卑賤,不能登車,所以他只能騎了一匹溫順的馱馬,馬上備了君子無恤製作的新馬具“鞍”,亦步亦趨地跟在無恤車側,隨時準備回答其問話。

這位卿子最近越來越受到君上重視,連帶着下宮裡嗅覺極靈的豎寺們也開始捧無恤臭腳。何況,此君子雖然對待鄉中氏族有酷烈之名,但卻愛民如子,對豎寺等卑賤的家臣,也不會動輒斥責,沒有將他們視爲狗彘的高傲。

趙無恤卻沒有這種自覺,完全是出於前世的慣性罷了,他正好奇地四處遠眺,這還是他來到這時代後第一次前往國都。

新絳又名新田,位於後世的晉南盆地,四通八達,東至太行,南抵鹽池,西臨汾水,北望舊都。當年晉景公遷都時,韓厥建議選擇這裡的一個原因,就是它土厚水深,有汾、澮流動其間,山澤林囿星羅棋佈,長期定都也不會引發環境惡化的問題。

和都城附近絕大多數的廬舍一樣,桑田也是地處要道,筆直的官道兩側是大片的田地,但多數只零零散散種着些菽豆,少有冬小麥。田間有三三兩兩的隸臣、野人穿着犢鼻褲,光着膀子在裡面勞作,而土地的所有者士和國人也偶爾親自下地,不過多數時候是揹着手在旁監督。

雖然去歲雪災肆虐,但今年入春後雨水充足,年景很是不錯,可惜農業技術落後,不能善加利用。

原本,趙鞅要無恤在剛開春的一月,就進都城裡的公學報到,可最近小半年來,他都在忙着領邑的事務,就一直拖到了現在。

去歲冬至的戰爭危機過後,無恤就匆匆趕回成邑安排冬種事務,有了那次公議,土地的擁有者國人也紛紛同意在各家土地上試行他的代田法。在計僑,竇彭祖等人的幫助下,冬小麥種遍了成鄉各里的土地,唯獨成氏莊園和桑羊翁家是例外。

時間進了十一月中,麥總算是種完了,卻又下起了雪。本來對於種麥來說,下雪是好事,後世有一句話,叫麥蓋三層被,枕着饅頭睡。但雪卻越下越大,大到封閉了成邑外出的山路,大到將七裡中不少陳舊失修的屋舍轟然壓倒。

趙無恤又忙不迭地組織救災,他手下的兩百兵卒在無恤的動員下,這回真成了人民子弟兵,將殘垣斷壁裡的災民一一救了出來。無恤又咬了咬牙,將鄉中府庫裡舊糧和葛布分發下去,讓無衣無褐的隸臣野人得以度過寒冬。

這場雪災平息後,趙無恤不由得慶幸自己當初沒強制推行冬小麥,而是借用了成巫裝神弄鬼的占卜。

要不然,說不準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比如成氏那些傢伙,把雪災說成是胡亂擺弄土地,惹得昊天動怒,甚至是來一場國人暴動。雖然他有信心依靠自己手頭的武裝平息任何反抗,但真要那樣的話,下宮可一直盯着呢,今年的政績就只能呵呵了。

萬幸,這個冬天,成邑沒有凍死餓死一個人!

成巫、竇彭祖等人都在感慨,這是不知道多少年沒有遇到過的事情了,野人隸民們也再次對無恤感恩戴德,爲他種地犁田也更加賣力。

對此,趙無恤很驕傲,很有成就感。

不過其代價就是,無恤從下宮帶來的錢帛糧食差不多耗盡了。計僑當初阻止他發起冬種的一個原因,就是在量入爲出後,發現預算超標,不足以支撐冬種的消耗。

幸好去年冬天搜刮成氏莊園,還有不少餘糧餘財,足以讓無恤撐到夏四月,麥子成熟的季節。

不過看着空空如也的府庫,國人們也在暗中嘀咕,這小君子是打算過完夏天就走的節奏?無恤現在算是一窮二白,要是夏天時麥子不能豐收,別說一年上計交不出來,他估摸着自己就只能宣佈破產,灰溜溜滾回下宮了。

趙無恤頭疼之餘,也不得不朝其他方向想辦法,除了讓兵卒們抓緊那處水利工程的修建外,是不是還得用工商業來增加點收入?

所以他喊來工匠們,親自動手指點,製作了一些衆人從未見過的物什,一忙就忙到了三月。

這下趙鞅等不了了,派豎人寬帶着符令來催,趙無恤這才依依不捨地放下手頭還沒辦完的那些事,跟着豎寬前往新絳城。

這次出門,因爲御者王孫期是必帶的,所以車右羊舌戎只得留守,倆人在無恤麾下的武官中地位最高,可謂是左膀右臂,至少要留下一人才能足以統轄成邑兩百兵卒。

至於無恤的三個親信,穆夏、虞喜、田賁,都還不夠格,還得再歷練幾年。

他們三個這次也都嚷嚷着要和無恤進城見見世面,但無恤說了,只帶其中一個,其餘兩人,都得乖乖留在成邑,帶着正卒更卒訓練和開挖溝渠水利。

於是在田賁的建議下,三人便玩起了無恤新做出來的“象戲”,看誰勝了,就能得到一輪空缺,陪着無恤進城。

最終卻是賭博經驗豐富的田賁贏了,他高興得直咧嘴。

無恤一想,這樣也好,惡少年田賁可謂是天不怕地不怕,在成邑里經常到處惹事,三天不罵就要上房揭瓦的類型。除了趙無恤外,能壓住他的人只有王孫期,要是讓他一個人呆在成鄉,無恤還真有點不放心。

這一路上看過去,雖然官道嶄新,但新絳郊外的確算不上富裕,不僅比不上下宮,甚至還不如趙無恤治理初見成效的成邑好,白瞎了這膏腴的土地。

“民聞公命,如逃仇寇。”大量的人口因爲公室賦斂過重,乾脆依附於六卿私室,這就是目前新絳城郊的寫照。

此時才過日中不久,路上車馬來往,行人頗多。有單衣布履,佩短劍的國人,有外披皁衣,內着文采的鄭衛行商,也有衣衫襤褸的隸民野人。

見到無恤的駟馬戎車,他們知道這至少是卿大夫子嗣的規格,紛紛避讓。田賁打馬在前,不時和路人攀談,耀武揚威,無恤也知道他在成邑憋壞了,就隨他去。

沒過多久,前方出現了一條河流,正是澮河,河面上有一座堅固的長木橋,只能容一輛駟馬戰車通過。

但不巧的是,木橋對面,卻也出現了一列長長的車隊,打頭的馬拉廂車,一看就是卿大夫或其子女出遊的行頭。

這下,兩邊都看到了對方,但都沒有停下的打算,然而木橋狹窄,雙方必定要有一方主動讓路才行。

眼看對面的車隊沒有要讓的架勢,田賁便發怒道:“好膽!見了君子車駕居然不讓,讓某去將他們攆開!”

說完一捋袖口,就要過去叫罵。

趙無恤眼尖,已經看清了對面馬車的模樣,有華蓋,有帷幕,華麗而不失典雅,其上繪有的圖案十分眼熟。

他便喝止了田賁,召豎寬過來詢問道:“對面是不是韓氏的車隊,我看見車廂上繪有他們家族專用的紋飾。”

……

求收藏,求推薦,今天還是三更,第二更在14點以後……

...

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743章 想跑?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14章 老豺範鞅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24章 周髀數字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90章 君子有爲第383章 該怪誰?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60章 與子同浴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285章 名與實第1017章 馮翊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89章 無心插柳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196章 列禦寇第834章 石渠第824章 大學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409章 壞消息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491章 魚第582章 鐵與血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409章 壞消息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176章 特赦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94章 與子同仇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374章 刺殺!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651章 大風(8)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255章 募兵制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440章 靈鵲(下)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492章 侯犯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763章 戰俘問題
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743章 想跑?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14章 老豺範鞅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24章 周髀數字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1105章 半島戰爭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90章 君子有爲第383章 該怪誰?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60章 與子同浴第360章 臥榻之側第140章 知瑤之謀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285章 名與實第1017章 馮翊第1091章 獅子回頭望虎丘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608章 南渡北歸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138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89章 無心插柳第435章 青丘九尾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196章 列禦寇第834章 石渠第824章 大學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110章 暴雨將至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349章 孔夫子的局(下)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438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103章 囹圄隸妾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409章 壞消息第1140章 再戰饒樂水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491章 魚第582章 鐵與血第286章 “戰國時代”第409章 壞消息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1176章 特赦第198章 山陽遇盜(上)第162章 狄服騎射第353章 開源節流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312章 其命維新(上)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698章 攜芍藥以求兮(下)第94章 與子同仇第567章 列爲正卿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641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上)第374章 刺殺!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736章 亡國之音 下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450章 楊柳依依第651章 大風(8)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第1023章 令尹之嘆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255章 募兵制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748章 赳赳武夫 上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1190章 惟郢路之遼遠兮第440章 靈鵲(下)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492章 侯犯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763章 戰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