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陶瓬之器

漆陶市,也就是製作和販賣漆器和陶器的地方,又由一道牆垣中分爲漆市和陶市兩處。

漆器常用朱、黑二色來髹(xiu)塗,雍容而雅緻,在貴族和大商賈的圈子裡很流行,樂符離還以爲趙無恤是要去漆市,挑幾樣貴重的漆器帶回領地,誰想無恤卻只去陶市。

對此,他更是迷惑不解。

陶,是用黏土燒製的器物,正所謂“陶器必良,火齊必得”,陶市是集製作和交易爲一體的手工區。

新絳陶市裡人數較其他幾市要少,一是因爲此時離天黑越來越近,許多商賈已經準備收攤,二是因爲這裡多數只做大宗貿易,很少有單獨販賣給民夫民婦的。

樂符離雖然對新絳十分熟悉,但這百工之地卻是不太常來,一時間也不知道該如何帶着趙無恤去逛。

最後,卻是趙廣德在路邊喊住一個蹲在商攤邊討價還價的行人:“賈孟,你怎麼在這裡?”

那賈孟白麪短鬚,身裹皁衣,內裡卻穿着紋繡,他趨行過來,在車前下拜頓首道:“見過君子,小人有幸,想不到還能在這裡見到君子,幾日不見,君子卻是消減了一些。”接着作擦淚狀,一看就是個滑頭之人。

賈(gu)不是氏,而是他從事的行業,和商一個意思。原來,這喚作賈孟的人,卻是來自溫地的行商,食於溫大夫趙羅,也就相當於溫地貿易的代銷商,幾天前趙廣德前來新絳時,他就跟隨行在車隊裡。

春秋後期,諸侯間出現了數名獨立的巨賈,結乘百駟,富比小邦。而鄭衛一帶的小商人和百工則採取了抱團的策略,建立了共同分擔風險利益的商行、匠行,雖然組織鬆散,其實力也不可小覷。

數十年前,衛國都城濮陽的商賈和百工就在貴族慫恿下,掀起了一場暴動,驅逐暴虐無道的國君衛獻公,居然還獲得了成功。

但晉國可沒有那樣寬鬆和發達的商業氣氛,所以更多的,還是類似賈孟這種“食於官府”,抱着公卿大夫大腿做生意的官商。雖然實際地位等同於奴僕,被束縛了人身自由,“商之子恆爲商,工之子恆爲工”,而且賺取的幣帛被壓榨大半,但卻能和各種關係搭上線,風險較小。

賈孟之所以在陶市,是因爲他從新絳買了不少糜子酒要運去溫地,需要購大量陶壺來盛放。

他也在偷眼瞧和趙廣德同車的趙無恤,還有一旁的揚着下巴的樂符離,看他們的衣着,都是卿子、大夫之子的打扮。看來自家君子來到新絳後,倒是很快就交到了朋友,這倒是好事一樁。

於是,趙廣德便讓賈孟帶他們幾人遊於陶市,賈孟有意討好三位卿大夫之子,自然也歡喜地答應了。

趙無恤心知,在這新絳城中,也有不少食於趙氏的行商,但趙氏控制的大宗貿易主要集中在牛馬市,陶業則沒有過多涉及。就算是牛馬貿易,也並未達到壟斷的程度,中行氏一直是趙氏最大的競爭對手。

趙氏的北方大縣晉陽有地緣優勢,可以和戎狄貿易,買入代地和河套的良馬、牛羊。而中行氏也不差,由於他們的領地“東陽之地”靠近鮮虞中山,每年都能勒索許多白狄人的皮革、以及犬馬。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全家,所以,兩家目前的關係,可不僅僅是政治衝突那麼簡單,還有極其複雜的利益糾紛。

在賈孟引領下,一行人將陶市轉了個遍。無恤觀此中貨物,有太行以東的黑陶、河西的彩陶、南陽白陶、甚至是海岱之地的繩紋陶。可他曾在下宮見過薄如絲絹的蛋殼陶,還有成邑當地也有製作,質地粗糙的土陶卻不見蹤影。

賈孟一一爲無恤解惑,原來,這其中是有講究的:“凡陶瓬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也就是說,太薄,或者質量不堪的陶器是不準進入新絳市場的。

由此可見,這裡的陶器,主要供應中產階級,也就是士和國人日常使用,以及商賈裝盛酒、油、醋、醬、蜜等液態貨物。陶器是大宗貿易,春秋時人生活的主要用具幾乎都由陶製成,每個人都有需求,但在上層貴族中並不是很受待見。

諸侯和卿大夫以青銅器皿爲貴,而富庶的商賈們因爲禮制約束,不能公開擁有太多銅器,便用漆器替代。實際上其價值也不比青銅器低,以趙無恤的審美觀看來,反倒更加精美華麗。

所以,陶器並未打入高端奢侈品行業,目前仍然是樸實的民用之物。這個上層市場幾乎是空白的,趙無恤在實地考察後,心中瞭然,覺得自己的那個計劃越來越有把握大賺一筆了。

後邊的手工作坊區有帶劍的隸士把守,無法進入,或許是因爲工藝保密的緣故?雖然趙無恤卿子身份,完全可以強行闖入,但沒有這個必要。

賈孟介紹說,“搏埴之工”,也就是以粘土捏合陶胚的匠人,粗略分爲兩個工種:一爲陶人,做甗(yan)、盆、甑、鬲、庾等陶器;二爲瓬(fang)人,做簋(gui)、豆等器物。

一路看下來,趙無恤心裡有了譜,他便問道:“賈孟,你可知道,在哪裡能找到善於陶藝的工匠?最好是單家獨戶,沒有依附於官府或大族的。”

在無恤的計劃中,未來的那門產業的工藝,也需要保密,至少短期內必須如此,所以他需要沒有複雜背景的陶匠。

樂符離和趙廣德聞言相視一眼,奇怪趙無恤爲何想要找陶工,是爲了製作什麼器物把玩麼?看不出來這位卿子還有如此情趣。

賈孟同樣有此疑惑,他小心翼翼地問道:“君子需要多少人?”

趙無恤掂量了一下自己府庫裡所剩不多的幾匹絲帛,還有那幾枚藏於屋中的金爰,想來只夠招募七八個高級陶工,不過也夠了。

“不超過十人。”

賈孟苦笑道:“不瞞君子,別說十人,就算是兩三人,現在恐怕都找不到!”

“竟然如此誇張?偌大一個新絳,就找不到幾名手藝嫺熟的陶工?”

“陶工是有,但手藝精湛的不多,自由身的,就更是絕跡了。”

經過賈孟一解釋,無恤才知道,缺乏背景的普通匠戶在激烈的競爭中也難以生存,絕大多數只能依附於官府或大族。而這陶工尤甚,技藝好一點的,或被迫或自願,統統食於一個大族的產業之中。而那些鄉野的陶工,趙無恤又看不上眼,恐怕他們難以承擔起將要製作新產品的複雜工藝。

賈孟瞧了眼四周,壓低了聲音道:“君子可知道,這漆陶市是被誰所榷(que)?”

榷者,橫斷於河上的獨木橋也,意指專斷專賣。

趙無恤回憶起了來之前向計僑瞭解的情況,他沉聲道:“莫非是範氏?”

……

求收藏,求推薦……

第38章 中門迎客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085章 徐偃王第504章 夫差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817章 河西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200章 長安灞上(上)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042章 君莫舞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021章 宋裂第306章 孔仲尼第25章 國野矛盾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47 2章 學校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237章 道路輿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7章 車騎之爭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253章 商丘對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43章 畏此簡書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942章 刑人(上)第679章 叛臣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363章 楮皮紙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912章 沸鼎(下)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章 亂序者死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441章 用人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482章 戰和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134章 東胡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55章 冬至(四)第30章 鄉中三吏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958章 意外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324章 亂(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915章 叔于田第543章 宮闕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774章 搬山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546章 墮郈(上)第273章 狐假虎威
第38章 中門迎客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575章 趙氏幕府(下)第1085章 徐偃王第504章 夫差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817章 河西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1200章 長安灞上(上)第1093章 天子致胙(下)第1042章 君莫舞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021章 宋裂第306章 孔仲尼第25章 國野矛盾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97章 不棄親暱第166章 成窯成瓷第47 2章 學校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237章 道路輿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7章 車騎之爭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253章 商丘對第226章 舍爵冊勳第190章 孟談三策(上)第1120章 人生不滿百第43章 畏此簡書第1092章 天子致胙(上)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1201章 長安灞上(下)第942章 刑人(上)第679章 叛臣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741章 走向共和 下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593章 邾婁稱藩第664章 六卿的平衡(下)第1182章 陽春白雪,下里巴人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363章 楮皮紙第326章 一山不容二虎(下)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912章 沸鼎(下)第676章 逐君側之惡臣(下)第6章 亂序者死第738章 禮賢下士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451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441章 用人第148章 輕騎夜擊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482章 戰和第876章 版築之間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134章 東胡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55章 冬至(四)第30章 鄉中三吏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181章 近而示之以遠第776章 獅子大開口(下)第958章 意外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324章 亂(下)第18章 趙氏公議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915章 叔于田第543章 宮闕第498章 宋之亂(上)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846章 塞上曲(下)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774章 搬山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546章 墮郈(上)第273章 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