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3-EP4:血海沸騰(14)
樸光東死後的朝軍急需一位新的領袖,在包括李泰瀚在內的其他殘存高級將領爭奪這一位置的鬥爭出現最終結果之前,他們的內訌也許不會因共同敵人的高歌猛進而受到半點影響。利用朝軍的內訌,首爾市區內部的韓軍配合着包圍圈外部南方的友軍向着組成包圍網的朝軍發動了持續不斷的猛攻,逐漸地削弱了包圍圈並奪回控制在朝軍手中的市區。這或許是韓軍自開戰以來所遇到的最佳時機,如果他們不能充分地利用朝軍的內訌,那麼等待着他們的將是規模空前的另一場攻勢。一些缺乏證據的謠言逐漸地被韓軍指揮官們採信:樸光東由於受到委員長的理念牽制而沒有采取更爲致命的手段,而他的競爭對手則不一定會保持任何形式上的顧忌。
每一名韓軍指揮官對戰爭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大部分指揮官認同抓住朝軍內訌的機會一舉突破包圍圈,另一小部分略顯謹慎的軍官則擔憂貿然進行總攻會遭遇更爲慘重的損失。當韓軍指揮官們忙於分析着朝軍的行動規律時,麥克尼爾也在做着自己的規劃。他的想法和決定不一定會被韓軍指揮官重視,甚至不會引起任何關注,他需要的是真正能夠引起戰鬥的槍聲。
“只要我們在預定進行作戰的區域試探性地進攻,敵人一定會做出反應,這樣一來韓國人也不得不在意。”麥克尼爾如此對伯頓解釋道。
“前提是我們每一次都能從前線活着跑回來。”伯頓緊張地盯着麥克尼爾在地圖上畫出的分界線,“況且,留給我們的時間也不夠。”
“伯頓,你認爲韓國人是怎樣得出朝鮮人的戰爭機器開動不充分這一結論的?”
層層疊疊的複雜地圖上,從2023年12月底戰爭爆發以來,朝軍在每一地區的每一攻勢都被麥克尼爾細心地記錄了下來,這些情報在韓軍面對着朝軍暴風驟雨式的打擊時顯得毫無意義,但在韓軍試圖進行反擊時則可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伯頓也收到了一份電子版的地圖,他左思右想,沒能從中找出麥克尼爾想要表達的意圖。
健壯的士兵不好意思地撓着光禿禿的頭皮,解釋道:“我對付游擊隊的經驗更豐富,或許在這方面你確實比我更擅長。”
“根據朝軍的進攻週期可以推斷出他們的補給確實存在嚴重問題。”米拉鄙夷地瞥了伯頓一眼,目光中流露着不屑,“雖然這種預測可能出現偏差,但在經歷將近兩個月之後,我們可以相信這一規律的準確性。”
“不僅如此,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空軍確實存在嚴重的缺陷。”
麥克尼爾調取了另一份數據,把雙方空軍的交戰記錄呈現在了戰友們的眼前。大部分空戰發生在雙方實際控制的分界線附近,朝軍很少能夠越過實際控制線對韓軍進行襲擊,少數幾次大膽的冒險行動也以被韓軍攔截而告終。這倒是提醒了伯頓,他也意識到自己很少遇到敵軍的空襲。
這種反常被麥克尼爾解讀爲飛機性能的落後。僅從理論上而言,朝軍有無數個機會繞過正面戰場去偷襲韓軍的後方,並在實施大舉轟炸後揚長而去。然而,這樣的糟糕後果卻基本沒有出現,以至於麥克尼爾時常懷疑朝軍的高級將領在用指揮陸軍的方式指揮空軍。當他將注意力轉移到敵軍的空軍作戰記錄上之後,麥克尼爾提出了一個大膽的猜想:飛機的性能限制了朝軍的作戰方式,以至於他們無法採取更爲靈活的戰術襲擊韓軍的後方。與之相反的是,朝軍的空軍主力幾乎被韓軍完全拖在前線,失去了發揮更大作用的機會。
“就是說……”伯頓眯起眼睛,儘管他更擅長以絕對的實力差距碾碎自己的對手,麥克尼爾的提示讓久經沙場的伯頓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在敵軍最虛弱的階段,我們要爲韓國人制造主動出擊的理由,而且我們不必擔心在缺乏空軍支援的情況下成爲敵人的重點獵殺目標。”
邁克爾·麥克尼爾關掉了電子版地圖,眼前又一次浮現出了四處響起槍聲的廢墟。縱使種種客觀條件都被證明對韓軍有利,贏取勝利也絕非易事。既然朝軍之前能夠迅速地包圍首爾並切斷首爾和外界的聯繫,即便朝軍目前陷入內訌,韓軍想要從朝軍手中奪回首爾也要依靠一場又一場殘酷的戰鬥。
既然韓軍指揮官不太可能重視並採納麥克尼爾的意見,麥克尼爾決定用自己的方法誘導韓軍【執行】他的作戰計劃。只要對應的關鍵位置發生交戰,由不得韓軍放棄陣地。輕率地逃離戰場並丟棄陣地將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尤其是韓國人的陸軍最近還陷入了參謀總長帶頭組織兵變的醜聞之中,這些指揮官若是想要贏得頗受公民歡迎的金京榮代理總統的支持,就必須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忠誠和能力。或許能力倒在其次,但倘若某些人連表示忠心的樣子也不肯做出,他們恐怕是別想繼續在軍隊享受這份權力了。
丁龍漢大尉想要讓麥克尼爾前往由朝軍固守的據點充當攻堅專家的角色,他刻意地對麥克尼爾隱瞞了自己的真實用意,而麥克尼爾也並未戳破對方的心思。作爲自己的特有迴應方式,麥克尼爾沒有按照丁龍漢大尉的命令去附近的地下設施中待命,而是藉故從臨近的通道中轉移到了朝軍防線上的缺口處。他信誓旦旦地對緊密地跟隨着自己的戰友們解釋道,外面就是等待着裡應外合夾擊朝軍的韓軍。
聽到向來謹慎的麥克尼爾做出了保證,伯頓摩拳擦掌地來到戰壕的盡頭,觀察着那些似乎沒有任何士兵駐紮的廢棄建築。
“從這裡突圍,外面就是韓國人的援軍?”他鬆了一口氣,“好極了,這場噩夢總算結束了,我還以爲自己沒機會活到突圍呢。對了,離這裡最近的韓軍大概在什麼地方?”
“至少10英里以外。”
伯頓那張興高采烈的臉立刻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蒙上了一層萎靡不振的陰影。
“你……你啊!”他垂頭喪氣地回到了由地下室改造而成的【戰壕】內側,“下一次可別這麼異想天開了。說什麼要用自己的方式誘導韓國人執行我們的戰術,到頭來還不是得完全依賴韓國人?我們根本不可能衝出這裡,沒等我們在郊區找到其他韓軍,朝鮮人就先把我們全都就地消滅了。”
米拉也憂心忡忡地望着麥克尼爾,她同樣不認爲僅憑他們這三名外籍難民士兵和周圍那少得可憐的韓軍士兵能夠突破朝軍的封鎖線。在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韓軍爲突破包圍圈而進行了多次嘗試,但大部分突圍作戰都被朝軍擊敗,以至於首爾市內的韓軍逐漸地放棄了從該處突圍的希望。如果有什麼能夠證明韓軍的沮喪,大概就是不久前連安忠煥中將主持的突圍作戰都直接地忽視了這一地段。
……儘管那次作戰仍舊讓韓軍遭遇失敗,並間接地導致殷熙正大將獲得了兵變的藉口。
然而,麥克尼爾對於韓軍的退讓卻有着不同的理解。他對米拉和伯頓解釋說,之前韓軍內部存在的【場外干擾因素】嚴重地影響了韓軍的戰鬥力,如今殷熙正大將和他的同夥已經鋃鐺入獄,受到金京榮代理總統監督的李觀默大將也許能夠讓韓軍發揮出應有的水平。除此之外,儘管麥克尼爾對任在永的吹捧之詞表示懷疑,但那位一直在制定作戰計劃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安忠煥將軍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各位,我們今天要做的是打出這象徵性的一仗,走出這片韓國人一直沒能突破的區域,讓朝鮮人看到我們的勇氣,也讓韓國人明白那橫亙在他們面前的天塹已經倒塌了。”麥克尼爾舉起手中的步槍,開啓了光學迷彩,“明海俊和他的手下能搗毀那麼多韓國人的據點,我們也能做對應的事情。”
“說到這個明海俊,他的手下是不是還不清楚他已經被抓了?”
“誰知道呢。”
麥克尼爾並非依靠着辯論和攻訐競爭對手而成爲GDI一代名將,他重視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局勢轉化勝過理論,倘若事實證明他的推斷完全是錯誤的,想必他也會欣然接受。現在,願意爲了他的大膽猜測而承擔着鉅額風險的同伴們與他一起躡手躡腳地行走在遍佈着屍體和碎石的道路上,前往被朝軍封鎖的包圍圈外側。根據第八師團的指揮官們共享的情報,外側的朝軍在昨日的內鬥中悉數撤離,留守在這裡的只有一些老弱病殘。
“定下一個行動目標吧。”米拉提議道。
“最好的結果是一槍不放地同外界軍隊會合,其次則是拖延時間直到韓國人前來增援並被迫加入這場戰鬥。”
消息剛被髮送到米拉和伯頓那裡,槍聲就響了起來,子彈的痕跡靈活而敏捷地在他們的腳印附近跳着舞,有些子彈險些直接擊中麥克尼爾本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內心的平靜後,麥克尼爾三步並作兩步逃離了開闊區域,躲避到垃圾堆下方以避免受到敵人的直接攻擊。
“你的預測存在偏差,敵人肯定還在這裡埋伏了不少士兵。”伯頓沒好氣地抱怨道。
“別緊張,這只是暫時的。”麥克尼爾聳了聳肩,“你看,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友軍】是不是敵對派系的一部分,這些各自爲戰的士兵很快就會被擊潰的。按照預定計劃行動。”
“明白。”
伯頓瀟灑地向着麥克尼爾揮了揮手,從垃圾堆下方的一條小路爬行到了一棟民房下方,並找到了向上的樓梯。在找到敵軍士兵埋伏的位置之前,他們首先要做的是撤離危險區域。麥克尼爾注視着伯頓遠離了自己的視線,直到槍聲逐漸平息後,他才告訴米拉,現在是時候撤離這個讓人厭惡的垃圾堆了。
比起可以屏蔽的氣味,視覺上的衝擊倒是成了令人不適的首要因素。
“爲什麼讓他一個人先進去?”米拉不太明白麥克尼爾的想法。
“哦,這是爲了避免我們被一次性地全部消滅。”麥克尼爾滿不在乎地說道,“也許我們的缺席確實可能會讓他陷入險境,但是萬一在那一邊等待着我們的是必死無疑的陷阱,那麼我們的損失還會稍微減輕一些。伯頓是個聰明人,他有這樣的自覺。”
與其說伯頓相信麥克尼爾的決策,不如說他更相信自己的本事。在中東同無數游擊隊、武裝人員、僞裝成平米的僱傭兵和殺手較量了十年有餘之後,伯頓自認爲已經學會了足夠的本領。
彼得·伯頓溜進走廊中,正巧看到一名朝軍士兵邁着同樣慌張的腳步向着樓上奔逃。他沒有急於攻擊對方,而是悄悄地跟在那名士兵身後,想要看一看這裡究竟藏着多少敵軍。讓他慶幸的是,想象中的畫面根本沒有出現,直到那名朝軍士兵抵達4樓的一處窗臺附近時,伯頓也沒有看到第二個朝軍士兵。他悄無聲息地來到對方身後,用匕首輕而易舉地結果了對方的性命。
“這好像是麥克尼爾常用的辦法。”
清理了現場的伯頓按照他自己的慣例,對屍體進行搜索,拿走了一切他認爲有用的工具,這纔不慌不忙地回到樓梯附近等待着麥克尼爾前來。僅僅幾秒之後,麥克尼爾的身影就出現在了樓梯盡頭,他一面用手勢告訴伯頓去附近的窗口待命,一面和米拉提着揹包轉移到了居民樓的另一側。等到他們確認這層樓上下都沒有埋伏着其他朝軍士兵後,纔回到伯頓附近。
“找到敵人的位置了嗎?”
“看不到,他們小心得很。”伯頓用力地把臉頰貼在槍身上,“……可能的幾個射擊位置目前都沒有敵人活動的蹤跡。”
“那我們得來點驚喜。”麥克尼爾翻出了榴彈發射器,“米拉,拿着這個去上一層,對着伯頓所說的位置隨便打一發。”
“那你們——”
麥克尼爾不聲不響地把狙擊槍架在窗口,頂掉了伯頓的位置。伯頓似乎有些不滿,但他知道麥克尼爾並非是刻意地爭取功勞或是搶風頭,也認可了麥克尼爾的自作主張。離開原本的窗口後,伯頓重新找到了合適的位置,他的槍口對準了面前這棟破爛不堪而依舊堅挺的居民樓。
“只要敵人露面,我們就開火。”麥克尼爾開始調試狙擊槍,“……最好再確認幾次。”
伯頓不服氣地蹲在牆角,等待着時機。也許麥克尼爾是一名合格的將軍,可上帝總得給其他人留出一些特殊的才能——伯頓是這樣想的。他那好勇鬥狠的本性這時又佔了上風,儘管這其中並不摻雜着任何利益糾葛,伯頓仍然不想在任何方面被麥克尼爾明顯地壓過一頭。
一發榴彈划着弧線鑽進了對面建築物的三樓窗口,隨後傳來的則是一聲沉悶的爆炸。在這一瞬間,麥克尼爾敏銳的視覺捕捉到了從上方探出頭來的一名朝軍士兵。幾乎在同一時間,伯頓也找到了目標。然而,他還沒有來得及調整步槍的角度,身旁已經傳來了刺耳的槍聲。直到那名朝軍士兵的屍體開始從窗口向下栽倒時,後知後覺的伯頓纔像賭氣一樣衝着半空中的屍體掃射一陣了事。
“喂,這是我的。”伯頓撇了撇嘴,“你得給我留點機會,麥克尼爾。”
“在外面,記得叫化名。”
“這裡又沒有外人,那個姑娘在樓上呢,她聽不見。”
米拉又按照麥克尼爾之前的安排向着對面的大樓連續發射了幾次榴彈,這回沒有朝軍士兵忽然從樓房中現身襲擊他們。不太放心的伯頓希望麥克尼爾仔細地感知對側的信號,他得到的是肯定的答覆。這裡沒有其他朝軍士兵,想象中攔在他們面前的堡壘轟然崩塌。
“這裡有許多敵人的屍體。”米拉叫麥克尼爾上樓檢查,“他們很可能是死在了一次武裝衝突中。”
匆匆地來到六樓的麥克尼爾剛從樓梯間走出就踩到了一具屍體,他一時沒能控制好力度,直接一腳把那屍體的頭顱踢得四分五裂。還未等他仔細地打量屍體,又有另一具屍體因和頭顱碰撞而進入了他的視線之中。
“真要命。”伯頓搖頭嘆息,“就算是以敵人的身份說話,我還是覺得他們應該並肩作戰而不是在無意義的鬧劇中自相殘殺。”
“在無意義的鬧劇中自相殘殺的,其實也包括我們和我們的同胞。”麥克尼爾慘淡一笑,“爲了空洞的口號和理念,爲了只具備象徵性的身份,我們曾經犯下不少罪行,我們那些遠離戰爭的同胞也一樣。差別僅在於我們有着更爲正義的旗號作爲掩飾。”
蹲在一旁檢查屍體的米拉站了起來,輕快地拍了拍手,向着麥克尼爾走來。
“那不是你們的錯。”她鄭重其事地說道。
米拉也許並不真的理解麥克尼爾所說的事件到底是什麼,她所能瞭解到的事實僅限於麥克尼爾曾作爲帝國軍的軍官參加了墨西哥戰爭——那還是麥克尼爾自己告訴她的。得到了聲援的伯頓露出了笑容,他得意地對着麥克尼爾辯解道:
“是啊,這不是我們的過失,在時代和歷史的洪流面前我們無路可逃。況且,熱衷於身份和口號的那些人是弱者,強者纔不在乎那些。”
伯頓的語氣令麥克尼爾不由自主地回憶起了他和NFFA共事的日子。
“……千萬別說這樣的話,伯頓。”麥克尼爾的語氣立即變得嚴肅起來,“所謂的強者比他們口中的弱者更沉迷於自己的身份。”
米拉·基利安還原了事件的經過,整個武裝衝突可能是由於指揮官未能同屬下就幫助哪一派系達成一致意見而引發,且雙方之間的矛盾嚴重到了連表面上的客套都維持不住的地步。原本在一起商討事務的士兵們各自拔槍相向,上演了別開生面的全武行,結果自然是無人生還。從屍體所受到的損壞程度判斷,有人在其中拉響了手榴彈。
衆人將屍體挪到角落裡,然後匆忙地離開了現場,返回樓下後,麥克尼爾提議他們前往對面的居民樓進行新一輪搜索,這一建議得到了米拉和伯頓的支持。於是,他們不得不在麥克尼爾的指揮下花了兩個多小時認真地檢查每一個角落,以至於伯頓一時產生了自己淪爲清潔工的錯覺。
他們沒有找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或者說值得慶幸的恰恰是他們什麼也沒有發現。不料,麥克尼爾重新返回樓下後,卻發現一個鬼鬼祟祟的身影正在不遠處活動。他不動聲色地打着手勢告訴米拉注意配合,自己從附近的垃圾堆旁繞道來到那個不明人物身後,以難以抵擋的力量將對方打倒在地。
“你來自哪一支部隊?”見到對方沒穿軍服,麥克尼爾一時算不準對方的身份,便試探性地用韓語問話,“快點說!”
那個惶恐不安的韓國男子(也可能是朝鮮人)結結巴巴地吐出了一長串名詞,從他看到麥克尼爾等人穿着韓軍軍服的那一刻起,他心中的防線說不定已經崩潰了。麥克尼爾根本不在乎對方具體地報告到了他所屬的大隊和中隊,只是捕捉到了最前面的部隊名稱。韓軍第九軍團,這是首爾戰役發生後韓軍在包圍圈之外建立的動員部隊,確實是一支【新作戰部隊】。既然這名沒穿軍服的疑似韓軍士兵的神秘人物自稱他來自那裡,或許援軍已經抵達了首爾近郊。
“天哪,你確定嗎?”麥克尼爾甚至忘記了向對方道歉,“你是說,你們的坦克很快就要開到這裡,是不是?”
“沒錯。”年輕的韓軍士兵被這個語氣蠻橫的外國人弄得不知所措,“不過,你們是哪支部隊的——”
“米拉,我們贏了。”麥克尼爾低聲說道。
米拉迷惑地望着麥克尼爾和伯頓一起摟着那名被嚇得面如土色的韓軍士兵,兩人一會哭一會又笑,樣子像極了精神病院裡的常客。
“米拉,我們贏了。”麥克尼爾指着被兩棟居民樓拱出的缺口,“看到了嗎?韓國人打破了封鎖,包圍圈徹底崩潰了。”他的臉上掛着一副悲喜交加的神色,“雖然付出了這麼多的代價,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
米拉·基利安像往常那樣神情淡漠地望着麥克尼爾,少頃,她主動走上前去,握住了麥克尼爾那佈滿劃痕和傷口的雙手。
“沒錯,我們贏了,尼爾。”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