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

此言一出,宋國羣臣頓時一怔,然後大吸一口冷氣,接着紛紛冷冷的看向上官大夫。

剛剛宋王明明已經答應讓太子貞回都,而這個楚使竟然還逼迫宋王給一個確切日期,若是宋王給了,這不就是楚王使者在宋國宮殿中斥責宋王,然後宋王被楚使訓斥,接着奉楚王之命,讓太子貞回來嗎?

這事要是傳出去,他們宋國豈不是變成了楚國的屬國,往後他們君臣還有什麼面目與各國君臣相見。

宋國羣臣氣憤間,大殿的正前方卻傳來了宋王的怒笑聲:“使者,這事恐怕不是一國使者應該問的吧!”

上官大夫聞言,笑了笑,然後詫異的問道:“楚宋兩國乃是姻親,太子貞乃是寡君寵妃之父,臣來宋國,代宋美人問候其父,這有何不可。”

宋國羣臣聞言,頓時驚恐交加,尤其是見王位上的宋王,臉上已經充滿着慍色,紛紛對楚使怒目而視。

現在宋國最害怕的,就是太子貞借楚國之力回都,引發楚國內亂。而比這更可怕的,那就是楚國趁齊國無暇他顧,打着幫助太子貞的旗號,出兵干預宋國內政,強行扶持太子貞上位。

此時楚國使者在宋王鬆口許諾之後,依舊不依不饒,很明顯,楚國已經打定主意,要主動出兵宋國了。

想到這,不少宋國大臣氣憤的指着上官大夫大叫道:

“楚使此舉失禮,這非人臣問候人君之禮,還請使者立即向寡君道歉。”

“道歉···”

上官大夫瞥了一眼那些開口要求他道歉的宋臣,露出一絲不屑的笑容。

在他逼迫宋王的情況下,這些大臣不僅沒有強硬的表態,反而在氣憤的外表下,卻僅僅只是要求他道歉,如此的外強中乾、色厲內荏,無疑將宋國的虛弱盡數展現在他面前。

看來宋國在無法獲得齊國援助的情況下,僅憑現在的宋國,無法抵抗楚國的壓力。

這說明宋國內部的矛盾,遠比楚國所預料的要嚴重。

想着,上官大夫無視了宋國羣臣,然後直接看向宋王道:“大王,難道這就是貴國的待客之道?”

宋國羣臣一見楚使傲慢的態度,以及對宋王的無禮,不由勃然大怒。

但在楚強宋弱,楚國有意尋找伐宋藉口的情況下,許多人卻也是敢怒不敢言,免得成爲楚宋之戰的犧牲品。

但這些卻不包括田不禮,此時,田不禮見楚使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後,卻是不由大喜。

宋國害怕遭到楚國攻打,宋國羣臣擔心此時開口惹怒楚使,會成爲楚國伐宋的藉口與陪葬品,但是他卻不害怕,他背後可是還有齊國。

相反,在齊國需要穩定內部的現在,如果有一個國家能吸引楚國的注意力,避免楚國趁機窺探齊國,這實在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且,宋國雖然不比楚國,但是宋國也不弱。尤其是,一旦楚國打着宋太子的旗號出兵宋國,想要強行扶持太子貞上位,那宋王必然會與楚國決裂,而不會向楚國投誠。

戰事一起,就算在與楚國的對戰中接連失利,但宋王依據彭城之堅,商丘之固,足以堅守數年。

等到那時,齊國已經穩定下來,而楚國陷入伐宋的泥塘,早已疲憊不堪,一旦齊軍出兵救宋,必能戰而勝之。

最後的結果,則是宋國徹底倒向齊國;宋王廢了太子貞,另立親齊的太子;齊國援宋破楚,聲勢大振;最關鍵的,他立下這等功勞,必然能獲得新即位的齊王地的寵信,只要齊王開口,那宋相的位置,還不手到擒來。

唯一的問題是···

田不禮看向王位上怒氣衝衝的宋王,不由皺了皺眉。

唯一的問題的就是這個宋王年紀太大了,若是楚宋交戰,宋王突然駕崩,楚軍乘勢送太子貞回都即位,那他這個始作俑者,恐怕無法繼續在齊宋兩國立足。

一邊是一步登天,一邊是萬丈懸崖。

這···

田不禮遲疑了一個瞬間,便下定了決心。

想着,田不禮立即激憤的從羣臣中走了出來,指着楚使的鼻子大罵道:“豎子,着實無禮,別說寡君沒有廢太子的意思,僅僅是讓太子在外魏國效力。就算是寡君有意要廢太子,那也是我宋國的內事,別說是外嫁到楚國的宋美人,就算是楚王乃是寡君的親兄弟,也無權插手我宋國之事。”

宋王聞言,頓時點了點頭。

雖然宋國不比楚國,但是宋國也不弱,這種屈辱,豈是他堂堂宋王會忍受的。

就在宋王打算開口贊同之際,那邊,田不禮罵完了楚使後,依舊激憤難耐的下拜請命道:

“大王,我宋國乃是堂堂大國,非是楚國屬國,大王乃是一國之王,非是楚國屬君。楚使擅自干預我宋國內政,着實無禮,臣激憤難耐,深以爲恥。

臣雖不肖,但也明白君辱臣死的道理。臣請大王下令,斬殺辱及君王的楚使,臣願率軍與楚國決死一戰,雖死無悔。”

田不禮話音一落,殿中頓時變得死寂。

戰爭的帷幕被揭開了,而且還是宋臣揭開的。

接着,一瞬間之後,就在諸多大臣驚慌失措之際,親齊派大臣立即紛紛附和道:“大王,君辱臣死,臣請大王誅殺楚使,與楚國決一死戰。”

此時,上官大夫見狀,立即向前走了三步,看着宋王怒喝道:“大王,難道宋國已經有意與我楚國一戰了嗎?”

宋王聞言,雙目飽含恨意,冰冷的瞥了一眼還在地上請命的田不禮。

田不禮一開口,他就知道田不禮打得是什麼注意。

此刻齊國不願遭到楚國的兵鋒,難道他宋國就願意遭到楚國的兵鋒了嗎?

更何況還是在這種情況下,無緣無故的替齊國挨刀。

雖然現在他恨不得直接殺了這個唯恐天下不亂的田不禮,但是,在楚使面前,在田不禮打着一心爲國的旗號的情況下,他只能忍了。

想着,宋王又將目光轉向楚使,他很懷疑,這個上官大夫來宋,是不是就是給楚國找伐宋藉口的。

宋王心中略一遲疑,便沉聲道:“楚使,寡人雖與楚王有兄弟之誼,但是楚王插手我宋國內事,寡人受國於歷代先君,請恕寡人不敢辱及先祖,萬萬不敢從命。

而戰爭乃是寡人所厭惡的,和平纔是寡人所向往的,雖然使者無禮在先,但寡人也不願輕啓戰端。

不過,若是楚王一定要插手敝國內事,那寡人也只好奉陪到底,在這彭城等着楚王的到來。”

說着,宋王不給他人開口的機會,立即一擺手:“傳令,送楚使離境。”

說完,宋王立即拂袖而去。

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
第八百八十二章 趙國出兵第一千兩百七十章 不居其華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形勢第一百四十章 兩個秘方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召見鄂君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三百二十九章 橘生淮南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四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兩百一十二章 連下三城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六百七十三章 巴歌滿城第二十八章 難以決斷第七百五十一章 欲謀上庸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國祭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八百一十三章 駕臨吳城第一百七十七章 遺贈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城襄陽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謀宋第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加大力度第四百六十三章 廣招胡人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六百三十九章 五鳳匯聚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百六十六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四百一十章 賄賂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五百二十六章 形勢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一千零七十章 風起鄧縣第一千零六章 下落不明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二百八十六章 求和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九百六十四章 朝中第一千零八章 卒飄如風 中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六百零七章 戰和之辯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援軍到來第二百九十二章 佈局第八百九十章 播下種子第八十七章 渡河戰起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九百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七百一十七章 楚宋講和第三百八十四章 如常第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如瘋似癲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五百二十五章 說越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心中慌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廷爭 上第七百一十五章 墾荒招安第六百七十章 聞戰則喜第八百七十八章 決議救燕第九百一十五章 返韓第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親子待遇第九十七章 風雨已至第一百章 一個機會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攻防第四百九十三章 魏章背秦第六百零五章 備戰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未竟全功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七百八十二章 金蟬脫殼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新法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聯軍潰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辭封第八百二十五章 當堂暈倒第二百九十一章 死的不是時候第一千零五章 中計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九百九十二章 還有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