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

昭常見楚王再次轉冷,立即開口解釋道:“大王,臣之所以說是趙國,那是有原因的。”

說着,昭常見楚王依舊冷冷的看着他,接着道:“雖然郢都的消息傳到趙國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可是,如果趙國只是將消息從郢都傳到與陰陵一水之隔的宋國呢?”

“宋國···”殿中羣臣聞言全都皺了皺眉,他們已經知道昭常在說什麼了。

此時,熊槐同樣也知道昭常的意思,將消息從郢都傳到宋國,與從郢都傳到壽縣,基本上相差無幾,甚至去宋國還要快捷幾分。

這樣,時間就對的上了。

想到這,熊槐有些驚訝的看了昭常一眼,這確實是一個有心人。好在,那一段時間他的心思全都在他這個楚王身上,而沒有顧及其他地方。

另一邊,昭常見自己說出宋國,不僅羣臣再次議論起來,甚至連楚王的目光也有了變化,不再如之前的那樣盛氣凌人。

見此,他便知道他的話起作用了。

“大王。”昭常拱手道:“從郢都到宋國淮北地,如果只是一兩個探子坐船走水路的話,晝夜兼程只需三到四天的時間,而淮北與陰陵不過一水之隔,如此,趙國出手謀害陰陵就有足夠的時間了。”

說着,昭常見楚王沒有反應,便接着道:“大王,自從趙國率領六國與秦國作戰後,我楚國一直按兵不動,而秦國前來遊說楚國的說客卻一波接一波。

此種情況,趙國必定會懷疑楚國的立場,爲了防止我楚國被秦國說動,出兵偷襲六國後方,趙國的做法,應該不僅僅只是派出說客遊說,而且也會派出探子擾亂我楚國。

所以,臣以爲趙國就有足夠的動機推動陰陵一事。”

說到這,昭常見楚王還是沒有反應,便拱手道:“大王,之前的大半年,因爲大王分田與招納盜賊的緣故,我楚國各縣都招納了大量的百姓。

所有的縣的百姓都在增長,這是不正常的,因爲百姓不是憑空出現的。

所以,這些百姓從何而來?”

昭常自問自答道:“臣以爲,這些百姓應該少部分是我們楚國的盜賊,而大部分都是仰慕我楚國,從各國逃亡來楚的百姓。”

說罷,昭常轉頭看向羣臣,問道:“諸君以爲然否?”

此言一出,所有的大臣全都一愣,隨後又反應過來。

無論是變法派還是中立派,亦或者是反對派,都不會承認大部分百姓都是從貴族家中逃亡的。

畢竟,這麼多的百姓逃亡,這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其他人,自己苛待百姓,所以百姓逃亡了。

而且,這麼多百姓從他們家中逃亡,這不是向世人宣告,他們家隱匿了許多人口嗎?

這事要是說破了,所有人都會陷入尷尬境地。

想着,大部分的大臣全都點頭道:“左尹所言極是,各地招募的百姓,大部分都應該是從各國逃亡的。”

得到大臣的響應後,昭常向楚王拱手道:“大王,現在情況就明顯了,隨着大量百姓從各國涌入楚國,必定已經引起了各國的擔憂。

同時,各國也一定會趁此機會,順勢在我楚國各縣安插探子。

所以,臣大膽推測,這次陰陵陰氏被滅門,一定是趙國爲主導,各國附從,各國探子共同策劃實施了陰陵滅門案。以此製造各地貴族人人不安的景象,並離間我楚國郢都與各地的關係。

而從各地貴族的上書來看,趙國的目的無疑已經達到了。”

說着,昭常拱手拜倒:“大王,爲了避免我楚國再次出現陰陵的慘劇,爲了避免我楚國貴族出兵在外還要擔憂家中不穩,臣請大王立即徹查之前半年涌入我楚國各縣的百姓,找出其中的各國探子,還我楚國以太平。”

熊槐看着再次拜倒的昭常,心中再次冷冷一笑:這昭常說了半天,原來還是跟各地貴族的上書一樣,要破壞各縣與貴族爭奪人口的大局。

只不過,貴族聯合上書,這是一同向他施壓,而昭常卻將以趙國爲首的六國聯盟也拉了進來。

不錯,各地貴族聯合上書,這的確是一份強大的壓力,而六國聯盟的壓力更勝一籌。若是各地真的與六國聯合起來了,說不得他就真的慫了,會稍稍退讓幾步,先與國中貴族諒解,在應對六國。

可惜···現在六國還在與秦國在河東廝殺,已經打得如火如荼焦頭爛額了。

更重要的是,陰陵的事是他自己乾的,根本就不關其他國家的事。

至於各國的壓力,楚國現在出了這檔子事,想來趙國他們也心安了。

區區幾個地方貴族···寡人還扛得住!

想着,熊槐板起臉來,冷喝道:“簡直一派胡言,你說這事是趙國做的,你可有證據?若是趙國做的,難道趙國就不怕寡人差出蛛絲馬跡,然後與趙國翻臉?如今寡人還沒有出兵的跡象,難道趙國需要冒這麼大的風險?

自悼王開始,趙國一直都是我楚國的盟友,楚趙兩國多年交好,你身爲朝中重臣,豈能無憑無據的大放厥詞,破壞楚趙兩國關係?”

說罷,熊槐語氣冰冷的道:“無憑無據,現在寡人說陰陵之事乃是那不在朝議現場的十七位貴族共同所爲,那他們能信服嗎?你昭常能信服嗎?”

昭常一見楚王直接將矛頭對準六君他們十七位封君,心中一驚,以爲楚王要殺雞儆猴,趁機解決掉六君他們。

想着,昭常當即拜倒:“大王,六君他們對大王忠心耿耿,臣願以身家性命擔保,陰陵之事絕不是他們所爲。”

熊槐聞言立即嘲笑道:“左尹,你···”

此時,昭雎見楚王似乎失智,說話太直,語氣太重,當即拱手拜道:“大王,君無戲言,還請大王慎言,目前司敗尚未查出誰是陰陵之事的真兇,還請大王不要隨意懷疑國中大臣。”

熊槐聞言張了張嘴,然後長嘆一聲道:“令尹所言極是,寡人失言了,失言了。”

說完,等昭雎直起身體後,熊槐又轉頭看向羣臣道:“陰陵之事事關重大,寡人只看證據,若無證據,諸卿不可再說猜測之言,若無證據,諸卿也不可將罪責推給百姓。

至於羣臣所說暫停招納百姓,徹查之前投奔各縣的百姓,也都暫且擱置,等司敗查出結果,再進行處置。”

“傳詔給陰陵附近的各縣各封地,爲了查清陰陵之事的真相,寡人已經給了司敗所有權限。各縣以及各貴族的封地,都需進行配合,不得阻攔。如有阻攔敷衍,以同謀罪論處,寡人准許司敗直接抓人押送郢都。”

說着,熊槐不顧羣臣大驚的臉色,直接宣佈道:“退朝···”

六地。

數位封君齊聚六君府上。

此時,六君一臉沉重拿着郢都傳來的消息:“諸位,我們的機話失敗了,不久前的朝議上,大王面對我們以及左尹的壓力,不僅沒有統一清差百姓與暫停招募百姓,而且還差點跟左尹直接翻臉。

甚至,據朝中大臣的消息,大王似乎已經在心中認定,謀害陰陵的就是我們十七家了。

若不是令尹出言阻攔,讓大王當場承認自己失言,否則,恐怕我們此刻已經被司敗捉拿會郢都了。”

“什麼?”龍舒君大驚道:“這怎麼可能,且不說陰陵之事根本就不是我們做的,再說了司敗還在廣陵那邊查找證據,還沒有查到我們頭上,大王拼什麼以爲就是我們做的。”

“憑什麼?”東城君冷笑道:“就憑我們聯合各地貴族,給了大王極大的壓力!”

六君等人一怔,隨後長長的出了一口氣。

不錯,就憑他們逼的已經成神的大王在朝議中當場失言,這就足夠大王在心中認定陰陵之事是他們乾的了。

即便事實並非如此。

從這方面來說,他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一半,貴族聯手,已經給了大王極大的壓力,讓大王心神大亂了。

此時,六君低頭看着信中的內容,在爲大王失言竊喜同時,又皺着眉頭道:“諸位,郢都那邊說,這次大王給了司敗所有權限,用不了多久,司敗就會前往陰陵周邊各地,挨家挨戶尋找從陰陵失蹤的百姓。

這···這該如何是好。”

此言一出,東城君立即從六君手中搶過信函,大略掃過一眼後,臉色瞬間大變。

挨家挨戶尋找···他跟陰陵君是鄰居,東城就在陰陵的旁邊,若是司敗率軍來查,那他就完了。

他可以確認,司馬翦那傢伙肯定查不出陰陵的百姓,可是,他同樣也可以確認,司馬翦那傢伙一定會查出他隱匿的百姓的。

私藏百姓田地,偷稅漏稅,這足夠楚王砍他的腦袋了。更何況他還藏匿了那麼多,說不定大王會將他滅族。

想着,東城君心神大亂,一臉惶恐的看着周圍的衆人,問道:“諸位,司敗此刻就在前往陰陵的路上,現在我該怎麼辦?我們又該怎麼辦?”

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
第八百五十六章 齊王崩上第九百七十九章 刺殺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六百八十四章 聯姻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交易第九百五十九章 烈焰阻敵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大將軍趙雍第三百六十九章 暗交第九百八十一章 太子第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屈原到齊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死不瞑目第八百八十四章 下定決心第八百四十章 錢塘江畔第九百二十九章 公孫衍薨第七百三十七章 觀游到秦第三百八十六章 強攻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聯盟瓦解第八百七十三章 劍指顧城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曲陽君薨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最後的朝議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六百九十九章 不捨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九百零二章 時局艱難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一百一十一章 欲渡濮水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二百七十六章 聲東擊西第八百三十九章 推舉再行第三百零四章 “孫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巴地皆反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九百八十七章 暗流第七十章 願行中策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九百三十四章 在陳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觸手可及第一百七十章 鐵劍第六百七十一章 斬將第五百六十二章 攻城 中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步步殺機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四國齊至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一百三十八章 萬事俱備第六十章 目標霸業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七百零二章 信函第九百四十四章 韓魏之間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六百三十章 伐宋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君擇臣第一千兩百七十七章 一人抵萬軍第五百四十章 反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九百二十七章 計定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田文之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九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四百四十七章 遊說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目標 下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七百二十七章 各地賢才第一百八十七章 訪吳第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千金之魚第一千兩百零三章 當頭一棒第三百五十二章 孕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今夜起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百年韭菜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六百二十章 震怒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九百七十五章 抓捕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七百一十六章 實驗基地第一千零三十章 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