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

公孫禹見到在楚國做臨海君的兒子偷偷摸摸的回到魏國,不由大吃一驚。

他父親公孫衍纔去世不足一年,他去楚國參加葬禮外加守孝三月,這才返回魏國不過兩月時間,自己的兒子也到了魏國。

難道臨海君的爵位被廢了?

想着,公孫禹急忙詢問道:“吾兒怎麼回魏國來了?可是楚國那邊出了什麼事?”

“楚國無事。”公孫澤搖了搖頭,然後拱手道:“父親,這次孩兒從楚國來,是奉大王之命遊說魏國,還請父親助我一臂之力。”

公孫禹一聽公孫澤是來遊說魏國的,頓時鬆了一口氣,接着又提起心來,搖頭道:“楚王想要遊說魏國,這事恐怕不容易。現在大王正對楚國陳地誌在必得,之前韓國前來借糧,大王稍加拿捏,就借給了韓國大量的糧食,由此可知大王心意之堅定,乃是不破楚國誓不罷休。

吾兒此時來遊說魏國,爲父恐怕也幫不上什麼大忙。”

公孫澤笑道:“父親放心,大王也知道此時遊說魏國退兵困難重重,所以孩兒這次來魏國,不是來遊說大王的,而是遊說太子遫的。”

“太子遫?”公孫禹一愣,然後遲疑的看着公孫澤。

翌日,太子遫府上。

“公孫禹來訪?”太子遫一怔。

因爲公孫衍的緣故,公孫一家大都與楚國較爲親近。而他則與楚國不怎麼對付,他哥哥太子政病死後,他還是藉助齊國的力量,這才壓下自己的兄弟,登上太子之位。

故而,他之前與公孫禹僅僅只是點頭之交罷了,現在公孫禹卻突然大張旗鼓的來拜訪他,這是何意思。

雖然搞不清楚公孫禹的意思,但是他纔剛剛成爲太子,羽翼還未豐滿,而公孫禹一家在魏國的實力並不弱,卻也不可不見。

“傳令,開中門,本太子要親自迎接。”

不久,太子遫將公孫禹迎入府中,二人分賓主坐下。

寒暄了一陣後,太子遫開口問道:

“先生來找遫,可是有什麼指教嗎?”

“不敢。”公孫禹笑道:“禹聽說太子這一段時間,一直都在爲秦韓兩國感到憂慮,爲那邊的戰事遲遲打不開局面而苦惱,故而在下不才,特來爲太子分憂。”

“噢?”太子遫好奇的看了公孫禹一眼,這個傢伙不是一直都親近楚國的嗎,怎麼突然之間改變了立場,難道不久前他去楚國時與楚國發生了什麼不快?

或者別有所圖?

想着,太子遫笑了笑:“還請先生賜教,遫願洗耳恭聽。”

“咳咳。”公孫禹清了清喉嚨,然後拱手問道:“太子,在下聽說,之前五國輪流攻打陳城時,秦韓宋三國全都有意保持實力,攻城作戰極爲軟弱。太子,不知道在下說的對嗎?”

“不錯,有這麼一回事。”太子遫點了點頭,這事當時鬧出了一陣不小的動靜,許多人都知道。

公孫禹笑了笑,然後接着道:“其後,因三國攻城乏力,所以犀武與章子將軍改變了攻城的方式,轉而五國同時攻城。結果,這一改變,雖然並沒有讓秦韓兩國猛烈的攻擊陳城,但卻也讓宋國沒有消極避戰的機會,從此以後,宋國攻打陳城之時,幾乎不遺餘力,攻勢與我齊魏兩國一樣兇猛。

太子,陳城那邊的情況是這樣吧。”

太子遫再次點了點頭:“不錯,正如先生所說,現在宋國攻打陳城也很是兇猛。”

“不錯,就是這樣。”公孫禹雙掌猛然一拍,然後笑着問道:“太子可知,那宋國爲何前面消極避戰,而後積極攻城嗎?”

太子遫一聽公孫禹詢問,理所當然的道:“那時因爲五國同時攻城,宋國被齊魏兩國挾持,所以別無選擇。”

“太子英明,在下也以爲是這樣。”說着,公孫禹皺了皺眉:“可是,在下愚鈍,這宋韓兩國實力相差不多,改變攻城方式後,爲何宋國會強攻陳城,而韓國卻不懼我齊魏兩國,依舊在陳城外消極避戰,保存實力呢?”

“那是因爲韓國與秦國結盟,秦韓兩國勾結一處,不懼我齊魏兩國的威脅。”

“太子英明,一言中的。韓國之所以在陳城外得過且過,就是因爲韓王以爲有秦國做依靠,我齊魏兩國奈何不了他。”

說着,公孫禹身軀微微向太子遫方向傾斜,壓低聲音,語氣陰冷的道:“太子,五國攻打陳城,秦韓兩國消極避戰,僅憑我齊魏宋三國,攻克陳城困難重重,曠日持久。而且,我齊魏宋三國即便攻下陳城,也必然損失慘重,與楚國兩敗俱傷。

而秦韓兩國則不然,他們一直都在保存實力,待陳城被攻下之時,大軍基本完好無損,士氣依舊高漲。

如此,在下擔心我齊魏宋三國接下來在於秦韓兩國搶楚國地盤時,可能會搶不過秦韓兩國。”

太子遫一怔,看了一眼公孫禹,遲疑道:“不知先生的意思是?”

“在下的意思,秦國強大,而且對我魏國威脅極大,此時我魏國不可對秦國下手,但是,韓國則不然,韓國弱小,眼下又陷入缺糧之中,故而,我們必須要給韓國施加壓力纔是。”

太子遫聞言,立即想起之前上朝時,親楚的樓庳等人,強烈要求拒絕給韓國提供糧食,逼迫韓王與魏王盟誓的建議。

想着,太子遫目光一沉:“難道先生的意思,讓本太子向父王進言,要求暫緩爲韓國提供糧食?”

“不。”公孫禹立即搖頭道:“如今韓國還在幫助我們攻打陳城,此時豈能暫緩借糧,理應立即將糧食借給韓國,甚至,爲了表明誠意,我們還需將糧食通過鴻溝運到陳城外的韓軍大營,免得所借的糧食還要轉運韓國,費時費力,消耗頗多。”

太子遫一愣,有些搞不清公孫禹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於是,他狐疑看着公孫禹道:“先生,我們借糧給韓國,還自己送到陳城外的韓軍大營,如此,這不是讓韓王以爲我魏國求着韓國相助,這不是更加助長了韓國的囂張氣焰嗎?”

“太子所言極是,韓國有秦國爲援,僅僅只是示之以恩,這是遠遠不夠的。我魏國在施恩的同時,還要施之以威,恩威並施,才能讓韓國別無選擇。當然,爲了避免韓國抱怨我魏國,我魏國還不能直接向韓國示威,還需從其他國家着手。”

“其他國家?”太子遫一愣,思緒一轉便將秦趙宋楚等國排除,然後想起與自己關係頗深的齊國來,不由好奇的問道:“敢問先生應該從何處入手?可是請齊國出面?”

公孫禹聞言搖了搖頭。

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
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九百四十七章 初議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籠絡第五百八十三章 共赴國難第八百四十三章 授人以漁第九百九十一章 治罪第一百四十四章 犀首回都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服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秦女到楚第六百二十八章 太子第五百八十章 淮南封君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衆叛親離第四百三十九章 示弱博情第二十九章 魏國犀首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第一千零八十章 盟成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七百四十八章 蜀國使者第三百四十二章 焚糧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一千兩百零九章 惜哉!年幼!第七百八十三章 郇邑之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仇恨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王宮驚變第六百三十四章 了無音訊第二百四十六章 周室第二百三十一章 強攻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八百三十七章 三見文雀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二百五十三章 涌動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一千兩百零二章 君臣父子第一百六十一章 盟誓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一百三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百八十章 抵達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齊國滅亡第八百九十二章 深居後宮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九百三十一章 五國會盟第五百六十七章 會稽城中第四百一十八章 順勢而爲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一千兩百四十章 勝敗根源第七百七十四章 上庸之戰 二第六百零二章 殺機第六百四十一章 前睹後追第一千零一十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二百四十章 秦王崩 (中)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一千兩百八十五章 贈之金印第三百四十五章 求援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一百八十四章 莊辛第四百六十九章 北境風雲第四百二十九章 突圍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韓憂來楚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一百二十八章 增長人口第八百七十一章 齊詭趙異第四百八十二章 叮囑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八百五十一章 頒佈爵位 上第七百四十六章 獲罪於天第六百八十七章 公子子青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失敗而歸第八百四十八章 明意 上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劫掠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八百六十二章 驅逐出境第六百零三章 信心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反應 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去意第五百二十章 輕取渡口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樂極生悲第四百二十七章 援軍第九百八十八章 涌動第四百七十一章 相約宋國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