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

齊楚兩國新一輪的漲價,看得各國目瞪口呆。

趙國邯鄲。

趙王向肥義問道:“相國,如今楚國爲了防止糧食流入齊國,已經將糧價漲到超過一百五十錢,現在我們還跟不跟?”

肥義搖了搖頭,面色沉重問道:“大王,可知昔日管仲將天下的糧價漲了二十倍,那是什麼情況?”

趙王聞言,這才恍然大悟道:“不錯,昔日管仲能將糧價漲價二十倍,這是因爲齊國將各國的餘糧全都買走,而且魯國的百姓全都不種糧,以致魯國無糧可用,這才得逞。”

“如今齊國並未接連遇到天災人禍,而且還種植了大量的麥米,顯然不能通過糧食打垮齊國,只能限制齊國並削弱齊國罷了。”

肥義拱手道:“大王,正是如此,如今齊國的麥米即將成熟,齊國對各國的糧食也不再抱有強烈的需求,到時糧價自然就會跌下去。”

“如今,我們已經與齊國硬抗了數月之久,以致國內出現民怨,所以,左右不過一兩月而已,我們也沒有必要繼續與齊國拼糧價了。”

“從楚國傳來的消息,麥米價格下跌,不正是說明了這一點嗎!”

趙王深以爲然的點了點頭,接着開口道:“不錯,正是如此。所以,寡人決定也對麥米進行降價,在麥米收割之時,逐步恢復正常的糧食價格,不知相國以爲如何?”

肥義行禮道:“大王英明。”

楚國。

齊國那邊的消息傳到郢都,這邊,熊槐再次將景鯉三人召到楚宮。

面色凝重道:“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齊國將麥米與粟米同時漲到一百八十錢,超過楚國粟米二十錢,這就足以說明齊國已經掌握了快速製作麪粉的方法,並且在打我楚國麥米的注意。”

之前得到這個消息,熊槐雖然早有準備,但是依然還是大吃一驚。

齊國如此明目張膽的提價,分明就是想要收購楚國的麥米。

對此,正值楚國囤糧備戰之際,熊槐絕不能讓麥米被奸商走私到齊國。

“不知三位賢卿何意教我?”熊槐向景鯉三人問道。

鬥由率先開口道:“大王,如今齊國的麥米價格已經如此之高,若想讓糧食留在楚國,臣以爲有兩個辦法,其一是封路,其二是徵糧。”

“麥米成熟以後,江淮一帶的麥米首先會聚集在三個地方,太府、封君、農夫。太府收上來的麥米暫且不論,封君手中握有大量麥米,若是封君想要走私麥米,出賣給齊國,難度不大,代價也很輕。”

“所以,臣以爲要想控制封君將麥米出手給齊國,那麼就需要將封君們手中的麥米全部徵集起來。就跟上次大王向江漢的封君徵糧一樣,這次向江淮所有的封君全都進行徵糧,然後許諾,等秋收之後,抵扣稅收以外的麥米,就用等量的粟米進行歸還。”

景鯉想了想,開口道:“大王,此事也許可行,畢竟,即便已經有面粉了,但是在封君百姓的心中,麥米的價值還是難以與粟米相提並論,所以用粟米換麥米,表面上來說,這是讓利於封君,是可行的。”

熊槐點了點頭。

麥米不必粟米,之所以很難控制,就是因爲麥米沒有被百姓接受,不到缺糧之際,根本就不吃,所以纔會有走私的可能。

若是粟米,百姓普通食用的糧食,就算想賣給其他國家,恐怕也無能爲力。

另外,相比百姓,封君貴族纔是走私糧食的大戶,楚國的封君不僅自己掌握着大量的糧食,而且或多或少還有自己的商隊,這就爲他們提供了許多便利。

在各國糧價基本穩定的情況下,走私糧食自然得不償失,封君們也不會冒着重罰的危險,大量走私糧食。

之前齊國因爲糧食被燒的問題,鬧得天下沸沸揚揚,當時各國全都查的很緊,嚴厲打擊向齊國運糧的問題。

在這種情況的,賣糧給齊國,就相當於私通齊國,即便是說通敵賣國也不爲過,所以,當時膽敢走私糧食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在風險太大的情況下,只能說大多數人都是有底線的。

可是,只有千日做賊的,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要是齊國麥米收穫以後,齊國就不缺糧了。

這時,若是有人走私糧食,就不再是私通齊國賣國,而變成了賣糧牟利,不是同一個罪責。

所以,直接向封君們徵糧,進行釜底抽薪,倒是一個可行的辦法,雖然有些勉強,但是畢竟用粟米換麥米,還能說的過去的。

至於封君們願不願意的問題···

熊槐直接開口道:“好,此事寡人也以爲可行。”

頓了頓,熊槐遲疑問道:“那麼百姓手中的麥米呢?賢卿打算如何處理?”

百姓不比封君,江淮的封君一共也就只有那麼多,按圖索驥,誰也跑不了。可是百姓遍及整個楚國,若是向百姓徵糧,不僅百姓不信任,可能會引起恐慌,而且百姓分佈廣,費力大而沒有成效,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不切實際。

楚國的官吏一共纔多少,百姓有多少,要是每家每戶去徵糧,簡直不可能。

至於收稅,那是需要百姓自己揹着糧食去縣鄉特定地點交稅的,而不是官員下村徵稅。

所以熊槐才感到爲難,以前楚國的百姓都是將麥米留到秋後,然後用來交粟米的稅,這樣一來楚國的麥米就全部被收入楚國國庫。

現在,百姓交完稅,手中還有一半的麥米,在自己不食用的情況下,他們會怎麼做?

最令熊槐擔心的是,齊國會憑藉其強大的財力,在糧價上壓倒楚國一籌,從而導致百姓手中的麥米賣出比交稅獲益更高,這樣一來,楚國的麥米也會流入齊國。

之前楚國收購各國的麥米,就是這麼幹的,從而讓楚國積累了大量的麥米。

鬥由聽到楚王的詢問,開口答道:“大王,與其說是百姓手中的糧食,還不說是商人手中的糧食。”

熊槐微微頷首,雖然百姓手中有糧,但是百姓手中糧食太少,而且一人或者幾個人甚至是一個村子運輸糧食去齊國,都不太可能。

只有百姓手中的糧食集中在商人手中,才能通過水運,大規模的降低運輸成本,否則,走陸運,從淮水南岸的壽縣,運到齊國南部的莒城,能剩下一半就不錯了。

接着,就聽鬥由繼續開口道:“故,臣建議在淮水泗水的主要河口位置設立關口,嚴查各地商人運輸的商品,禁止一切商人運糧。無論是本國商人還是他國商人。”

“若是本國商人想要運輸,就必需在運輸之前向太府報備所要運輸的糧食數量,然後由交納運輸費用,再由太府幫忙進行運輸。只是,太府也沒有那麼多的人力,所以,幫忙運輸需要大王下詔各縣召集丁壯。”

感謝書友看灰機會飛的六百賞,感謝書友Yuudachipoi的五百賞,感謝書友天天書的打賞!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國出兵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六百章 心傷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日漸激烈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失魂落魄第五百一十八章 殺戮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德治國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四百零七章 試探第八百零九章 轉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零四章 定計淮北第四百八十章 戰前準備第五百章 射天鞭地第四百六十四章 劍指濮陽第三十九章 斷體不生第九百五十四章 激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君臣離心第四百三十六章 內應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一百四十二章 貌似搶劫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安撫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順手牽羊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覈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天下皆驚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八百四十六章 會稽考覈第七百七十六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來者不善第三百三十五章 籌謀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人口之議第三百一十一章 定議第七百三十四張 探索發現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第二百五十六章 機會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獻地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風起兮 下第七百零九章 揭開序幕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二百五十一章 樗裡疾離都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圓形方孔第一千兩百九十章 桀宋紂齊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尊一殺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定計江淮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八百二十三章 大宴羣臣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五百九十章 轉封 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人定勝天第八百三十三章 血洗越地第三百零二章 虛實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謀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秦國伐韓第三百七十七章 圍城打援第二百三十四章 宋魏觀望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詔令第一千零四十章 韓王崩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一千兩百七十九章 知否知否第四百六十六章 秦國出兵第九百五十八章 城破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九百二十二章 齊聚宜陽第八百四十五章 賞賜第六百二十五章 鬼神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三十七章 齊國對策第五十六章 誘秦攻齊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第一百二十五章 熙熙攘攘第四百九十章 借兵之約 下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二百九十六章 結盟第三百四十三章 借糧第一百七十六章 說越第八百九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九百九十章 封君上書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重壓之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義渠求和第六百零八章 宋國內爭第六十五章 楚魏聯姻第六百零四章 襄陽第三百六十四章 公子彘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九百三十八章 機會來了第六百章 心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