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

熊槐頷首問道:“令尹所言極是,不知令尹以爲,可以派何人出使魏國,正式向魏國求親。”

景鯉想了想,看了一眼最近一段時間徹底沉靜下來的屈原,回答道:“大王,三閭大夫頻繁出使他國,擅長外交辭令,可以爲使。”

自從景鯉自己坐上令尹位置後,屈原每次參加朝議,全都一言不發,下朝後,也時常閉門不出。

對於屈原這種狀況,景鯉在高興的同時,還有一些隱憂。

總感覺屈原在策劃着什麼!

熊槐聽到景鯉推薦屈原,思考了一下,向屈原問道:“不知賢卿以爲如何。”

昭雎見楚王有有同意景鯉的意思,不待屈原回答,搶先出言道:“大王,微臣以爲三閭大夫雖然能勝任求親使者的任務,但是如果我楚國僅僅派大夫前往魏國求親,不僅不能表達我們楚國的誠意,而且還不能給秦國壓力。”

“依微臣之見,爲了表示楚國和魏國的友誼,爲了讓秦國形成錯覺,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重臣前去魏國求親。”

熊槐一怔,點頭道:“賢卿所言不無道理,賢卿以爲那一位重臣可以顯示我們楚國的誠意。”

昭雎聞言向楚王行禮道:“大王,微臣以爲令尹可以。”

熊槐啞然。

景鯉愕然。

上官大夫聞言立即出聲道:“大王,工尹此言萬萬不可,令尹乃是我楚國百官之首,朝之重臣,豈可輕易離開國都,派往他國。”

昭雎反駁道:“令尹如何就不能離開國都?昔日管仲位居齊相,身爲齊王仲父,不依舊離開臨淄前往洛陽了嗎?令尹怎麼就不可以離開郢都?”

接着再次向楚王道:“大王,如今正是楚國和魏國結盟的根據時刻,也是楚國所面臨危機關頭,我們楚國需要魏國這一個盟友。”

“只要令尹親自前往魏國,必能表面我們楚國的誠意,加快楚魏合流的速度。而秦國一旦見楚國令尹親自向魏國求親,必然會更加感到急迫。”

熊槐沉默了一會兒。

昭雎雖然說的有一些道理,但是楚國的令尹親自去求親,這事情還是有一點不妥,搞得好像楚國急着向魏國求和似的。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令尹景鯉是一個保守黨,如今剛剛走馬上任,羽翼未豐,如果此時將景鯉調走,到時可以極大的降低景鯉對變法的威脅。

熊槐想到這裡,將目光放在景鯉身上,問道:“不知令尹以爲如何。”

景鯉面有慍色,聽到楚王詢問,連忙低下頭,道:“微臣願往。”

“好,既然令尹不辭辛勞,願意親自走一趟魏國,那麼必然能馬到成功。”熊槐讚了一句。

第一件事情說完,熊槐說起第二件事。

“近日,齊國有使者攜帶重禮來楚國求見寡人,不知衆卿以爲如何。”

景鯉臉色稍稍平復,道:“大王,當此之際,不可接見齊國使者,理應將其禮送出境”

如今楚國的戰略目標已經確認,對於齊國使者,也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了。

其他人全都附議道:“大王,令尹之言極是,臣等附議。”

“好,傳寡人之令,即刻將齊國使者禮送出境。”

熊槐接着繼續道:“我們從秦國哪裡得到一條消息,關於我們楚國和齊國絕交一事,秦國認爲我們楚國做的還不夠,需要我們楚國將軍隊調往東方,纔會將巴國讓給我們,不知衆卿以爲如何。”

陳軫向楚王行禮道:“大王,秦國之言來的正是時候,我們楚國如今正想將軍隊調往魏國,卻沒有合適的藉口,秦國正當其時。”

景鯉道:“大王,正是如此,如今正可將兵力調往魏國,以向趙魏韓三晉顯示我們楚國攻齊的誠意,如此可以乘機爭取三晉。”

楚國上下達成一致意見後,熊槐下令道:“傳寡人令,柱國景翠所部,立即啓程前往陳地駐守待令。”

另一邊,楚魏兩國再次聯姻的消息傳到秦國,秦惠文王立即召集羣臣再來議事。

“諸卿,不久前魏國公孫衍刺殺張壽後,逃亡楚國,受到楚國的重禮接待,而後已楚國使者的身份,回到魏國,請求楚魏結盟。”

“另外剛剛從魏國傳來的消息,,魏國因爲楚王爲了魏美人修改肉刑的緣故,已經答應楚國結盟的意向,只等兩國聯姻成功後,就正式結盟。而且魏國派出大臣翟強出使,再次向我們秦國求援,請求我們秦國出兵齊國。”

“此外,從韓國那邊得到的消息,楚國使者入韓,意圖拉攏韓國···”

秦惠文王將楚國最近一系列的東西說了一遍,向身邊的重臣問道:“諸卿,不知你們以爲楚國這些舉動是何意,我們秦國應該如何應對。”

張儀臉色極爲難看道:“大王,公孫衍入楚後,楚國就出現這麼大的變化,微臣擔心楚王受公孫衍影響,恐怕會再生事端。”

秦惠文王點點頭,這也是所擔心的。

對於公孫衍此人,昔日秦惠文王看在他替秦國奪回河西之地的份上,對於他收取魏國賄賂的事情,僅僅將他貶斥了事。

不想公孫衍離開秦國後,立馬變成了最堅定的抗秦分子,無論走到哪個國家,都會勸說哪個國家抗秦。

要說秦王現在最恨的人是誰,那麼非公孫衍莫屬了。

“相國所言正是寡人所擔心的,公孫衍此人對秦國來說就是一個禍害。”秦惠文王臉色僵硬。

甘茂與秦王和張儀不同,現在和公孫衍並無瓜葛,對於公孫衍出使楚國一事,並不十分擔心。

“大王,臣有一言,望大王明察。”甘茂行禮道。

“客卿儘管之言。”秦惠文王對甘茂道。

甘茂道:“大王,公孫衍雖然對秦國來說是一個大禍害,無論在魏還是在韓掌握大權,都會對秦國不利,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果公孫衍在楚,臣以爲大王倒是不必擔心。其中緣由很簡單,楚國雖然是強國,但是楚國的大權一直都在王室公族手中,哪怕吳子親往,結果都是事敗身死,更何況是區區公孫衍。”

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
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五百三十三章 調將第五百九十三章 人選第四百九十二章 景鯉歸來第三十五章 犀首夜奔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順天應人第一百零九章 張儀進諫第四百五十一章 自願相滕第二百四十九章 增強趙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夜訪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一千兩百二十五章 心有不忍第三百六十二章 齊燕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三十二章 田需之謀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四十六章 似曾相識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驚變第七百九十三章 三人缺二第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試之以喜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選定目標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前奏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十七章 咫尺天涯第五百五十章 烹殺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單騎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五百一十一章 真的假病第七百八十章 上庸之戰八第八百一十一章 人潮涌動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撤退第二百九十四章 勒索第二百九十章 遊說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百九十七章 中山之議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十四章 私門之請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公子到來第五百七十章 攻城 中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求變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八十五章 會師丹漢第九百六十九章 進諫第二十七章 張儀歸秦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第三百一十五章 窒息第五百五十三章 公道人心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陳舉之死第五百二十八章 獻地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敵我難分第七十三章 兵力集結第七百章 風波再起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之前第九百八十章 接踵而來第六百零一章 鼓舞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九百五十章 定計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縣第三百八十章 對策第二百三十五章 秦國動向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來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三百零三章 挫敗第九百三十九章 韓相韓辰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五百九十四章 洛邑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劍指江淮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大水洗地第六百九十五章 分化瓦解第八百四十七章 利出一孔第三百七十三章 遊說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七百八十八章 二政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病危第五百三十章 驚聞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八百五十五章 恩威並施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四百二十一章 緩兵之計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九百零八章 濫竽充數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置司空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家亂有忠臣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九百一十七章 刺殺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四百八十一章 要求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七十四章 兵力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