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

熊槐聞言微微一笑,然後又問道:“那黃卿以爲,楚國的未來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大王。”黃歇先拱手一禮,然後沉吟道:“昔日,周室初立,廣建諸侯以屏王室,是時,各諸侯國的主要目的乃是先守住自己的國土,然後保衛王室。

然,數代之後,待周室穩固,天下各諸侯國也日漸穩固,此時也,各諸侯國與周室間已然親疏情薄。是時,各諸侯國的主要目的也已經變成獲得更多的財富,故而各國時常爲了土地與百姓而發生爭執乃至戰事。

不過,彼時周室尚強,各國雖有糾紛,但也少有滅國者。

後,周室日衰,諸侯並起,然彼時也,各國之間雖頻頻爆發戰事,但是各國之間實力差距並不大,彼此之間還有衆多的小諸侯國作爲緩衝。是以,當時各強大的諸侯國,都在忙着團結其他大小諸侯,然後打壓其他強大的國家,併吞並對方的小諸侯國,乃至自己這邊的小國。

所以,之前的數百年間,各國以稱霸天下爲主,各強大的諸侯國,誰身邊的小國多,誰就能稱霸天下,誰就能宰割天下各國。故,世人皆說,霸者以信,信立則霸。”

說到這,黃歇擡眼看了楚王,見楚王一副認真聽他說的樣子,臉色並無半點不耐。

見此,黃歇立即鬆了一口氣,越發自信的道:“而到了現在,形勢又發生了變化,昔日天下諸侯有八百餘,但現在天下諸侯還有實力的,卻只剩下秦楚齊燕趙魏韓宋八個。然而,就剩下的這八個國家,各國間的戰事不僅沒有隨着國家的減少而減少,相反,隨着緩衝國家的消失,各國之間相互接壤,彼此間的矛盾驟然增多,導致各國間的戰事愈加頻繁,欲至他國於死地而後快。

如今天下的八個國家,當初魏國強盛的時候,魏國攻破秦國都城一次,圍攻趙國邯鄲三次,攻破趙國都城一次,圍攻韓國都城一次,滅亡中山國一次,從我楚國獲地千里,從齊國獲地千里,衛國幾乎已經淪爲魏國的屬國。

然而如此強大的魏國,之所以淪落到現在自保都難,這不僅因爲魏武侯不能籠絡人才,更是因爲魏武侯沒有看清當今天下的局勢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變法,爭霸天下早已成爲過去,而你死我活的兼併戰爭,這纔是天下的趨勢。

沉迷爭霸不可自拔,這正是魏國衰弱的根源。

相反,魏國之後,秦齊楚三國並起。

當初,秦國不去攻打三晉兩週,而是出兵滅亡南方的巴蜀苴充四國,在與我楚國結盟後,不去攻打天下恐懼的齊國,而是毀約攻打我楚國,這正是因爲秦國已經看清了未來的大勢。

同樣,當初齊國與我楚國結盟,不去攻打天下恐懼的秦國,反而一戰滅亡燕國。這也是因爲看清了未來的大勢。

而大王你,在與各國相約伐齊之後,不去攻打齊國,反而一戰滅亡越國,這也是因爲看清了未來的大勢。

就在不久前,趙國在天下伐秦時而不往,天下伐齊而不去,天下伐楚而不來,反而先修內政,再服北胡,後滅中山,現在又聯合各國先攻秦國,再伐齊國,其何嘗不是在順應未來的大勢呢。”

說着,黃歇嘆道:“天下歸一,這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大勢面前,天下所有的國家,全都是非成即亡,不勝即死,別無他路。

而在亡國的危機面前,所有的國家都需要集中一切的力量,即便不能滅亡他國,那也要保住自己。

而要想集中國中所有的力量,那各國之前秉承周室的廣建諸侯,分封大夫之策便已經不再合時宜。因爲建諸侯,分大夫,不僅不能將國家的所有的力量全都集中起來,反而還會分散現在已有的力量。

就好比周室,自從百年前周室最後一次進行分封后,現在周天子手中,已經沒有一個百姓,沒有一寸土地,徹底將自己分完了。

而魏國,魏文侯啓用李悝變法,設郡縣,盡地力之教,訪諸賢,天下士大夫多有歸之。而後,魏文侯又啓用吳起改革軍事,立武卒,賜職位,獎田宅,賞僕役,如此國中百姓也歸之如流水。

如此,魏國郡縣立,地力盡,國家的財力物力就全都集中起來,而士大夫歸之,百姓樂之,國家的智力人力就集中起來了。

財力、物力、人力、智力全部集中在一起,全國上下萬衆一心,這就是昔日魏國強盛的根源。”

說到這,黃歇拱手道:“而大王擔憂也正是在此,如今國中貴族之多,即便拿出所有的職位來都不能滿足一半貴族的需求,而貴族爲了職位無所不用其極,相互勾連,壟斷了所有的功勞與職位,如此,天下賢士不至,國中百姓不悅,這就是我楚國失之智力與人力。

而地方上,各地封君佔據了大量肥沃富庶的地方,並享有封地中的所有軍政財刑大權,不僅自成一國,甚至稍不如意就舉兵反叛。如此,我楚國就失之財力、物力。

四力皆失,這就是我楚國的國土範圍,從河水北側退到淮水的根源。

雖然期間我楚國也屢出明君賢君,但國家也不能一挽頹勢,就如昭王惠王,不過勉強自保而已。而一旦出現平庸之君,如聲王悼王,則喪三軍,失地千里矣。

然悼王之所以能讓楚軍飲馬河水,此非悼王之力,乃吳起變法集權之功也。”

此時,黃歇感嘆道:“幸賴大王神明,東滅越國,西取巴充,如今我楚國後患已除。但是,國之四力不集,面對天下越發激烈的戰事,一旦國家出現平庸之君,我楚國終究免不了衰弱啊。

所以,臣以爲這就是大王之所以哀嘆的內因,也是大王先後兩次變法的根源。變法,非爲強國,亦爲圖存。”

“啊哈哈哈~~~”熊槐仰天長笑。

現在他對黃歇越加滿意,越加喜愛。

通過自己的見聞,能看到變法強國的好處的,那只是常人,身爲貴族一份子,能大聲說出變法利國的,那就是忠臣義士,而能看到變法圖存的,這才真正的賢者。

想到這,熊槐頓時高喊道::“好,好,好一個非爲強國,亦爲圖存,只此八字,當浮一大白。”

說罷,熊槐立即向殿外大喊道:“來人,賜黃卿酒。”

“唯。”

很快,一個士卒便捧着酒壺酒杯進來。

“謝大王賜!”黃歇略帶激動的拱手一禮,然後拿起酒杯,便一飲而盡。

酒畢,黃歇再次平靜下來。

此時,熊槐揮手驅退士卒後,又滿臉喜悅期待的看着黃歇問道:“你剛剛說這是寡人哀嘆的內因,難道寡人還有哀嘆的外因嗎?”

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
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軍第八百七十二章 齊國出兵第一百七十四章 公子子青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八百九十四章 拆分江東第四百三十八章 瓜分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七百八十九章 聯趙伐秦?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陳軫之死 下第九十章 重賞三軍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兵進大梁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第八百四十二章 越地之疾第一百二十二章 圍攻秦國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七百七十章 驚變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七百四十七章 行動第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何以解憂第九百二十五章 背叛第一千兩百零八章 亦爲圖存第三百三十六章 方術士第三十三章 張壽被刺第一百二十三章 戰爭結束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合縱救韓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在齊 中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昏睡不醒第五百零九章 別無選擇第四百五十八章 宣戰魏國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一千兩百九十三章 郡守人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相約決戰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時機已至第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心有所感第六百一十五章 議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七百九十二章 增兵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六十一章 再議巴國第二百九十三章 實施第五百六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收尾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五百四十四章 乞降第四百九十七章 送禮第五百二十九章 會盟第二百二十七章 孟嘗君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九十九章 難題第八百六十八章 進退兩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城 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婚期將近第二百二十九章 避戰不出第六百八十九章 倒戈第二十五章 私情公用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韓王來第八百三十一章 謠言四起第六百六十五章 攻城第四百一十三章 貪婪與憂慮第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兩手準備第三百二十六章 使者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不戰自崩第八百六十章 宋宮之中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齊楚決裂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反應 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進退之間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慰問第一千兩百八十二章 齊魏講和第七百九十七章 相持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詛咒起誓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處罰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然力足矣第一百三十九章 大舉借債第九百三十五章 軍議第九百四十章 公孫父子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齊趙結盟第一千兩百零一章 反聲如潮第七百五十章 上庸內外第一千兩百六十五章 淳淳教導第一百五十三章 太子羽翼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來襲第八百五十八章 齊王崩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驚聞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七百五十八章 巴人在墊江第八百五十九章 劍指宋國第三百四十章 時機第七百四十五章 開始第四百三十七章 破城第九百二十一章 年華易逝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欲除甘茂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七百零五章 黃泉路上等着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權宜之計第九十九章 直面中軍第二百四十七章 議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