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煽風點火

“什麼?”熊槐瞬間變了臉色。

越國與齊國的關係一直都不好,這次越國有意出售糧食給齊國,明顯就是在向齊國示好。

若是越國投向齊國,再加上已經被齊國拉攏的魏國,齊楚周邊的國家,就只剩下宋國了。

想着,熊槐眼中冒出一道寒光,厲聲道:“越王這是想幹什麼?”

“莫非以爲齊國拉攏了趙魏兩國,就比我楚國強大了,想要背楚連齊。莫不說三晉還沒有背叛楚國,就算三晉背叛了楚國,難道寡人打不過齊國,還收拾不了越國?”

說着,又冷哼一聲,恨聲道:“讓越國在囂張兩年,寡人遲早要請越王來郢都坐坐。”

對於越國明知齊楚兩國關係不好,還打算對齊國出售糧食的行爲,陳軫同樣不滿,應道:“大王英明,越國露出交好齊國的傾向,必須打壓下去。否則,一旦楚越交戰,齊國插上一手,這對楚國很不利。”

“而且越國對齊國售糧遲遲不決,昭滑全力阻撓,必將讓齊國仇視楚國,這明顯是在齊楚兩國之間製造事端,不可不防。”

熊槐點了點頭,開口道:“給公子玉傳個消息,讓他也全力出手阻攔越國對齊售糧。”

“唯!”

陳軫離去後,熊槐默默感嘆。

齊國借糧猶如一塊試金石,瞬間就將各國的心思全都試了出來。

燕趙兩國雖然有與齊國交好的心思,但是依然對齊國戒備甚深。

魏國已經打定主意要交好齊國,同時交好齊楚;宋國依舊站在楚國這邊;而越國,目前來看,恐怕也起了別樣心思了。

楚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從此一去不復返。

想着,熊槐心中不由有些煩躁,頓了頓,開口吩咐道:“司空,通知魏美人一聲,就說寡人想要聽琴!”

······

兩日後的下午,就在熊槐忙裡偷閒觀看道家典籍時,李秋走來稟報道:“大王,令尹求見!”

熊槐點了點頭,目光沒有離開木簡,應道:“請令尹進來。”

“諾。”

不多時,景鯉緩步走了過來,見楚王正在看書,便放輕腳步,走到一邊停下,靜靜的等待。

直到楚王看完這卷木簡,將木簡放下,景鯉纔開口行禮道:“大王。”

熊槐問道:“令尹所來何事?”

景鯉應道:“大王,越國密使來訪,請求大王召見。”

“越國密使?”熊槐一怔,前兩天才知道越國打算借糧給齊國,意圖交好齊國,不想,現在竟有越國密使來楚。

熊槐目光一凝,莫非越國暗中算計着什麼。

遲疑間,熊槐開口問道:“令尹,越國使者是誰,還有,可知越國密使所來何事?”

景鯉應道:“大王,這次出使楚國的乃是越國重臣公師隅,至於越國的目的,似乎與齊國有關。”

“與齊國有關!”熊槐聞言立即開口道:“請公師隅秘密入宮一會。”

“諾。”景鯉應了一聲,然後轉身離去。

不久,景鯉便帶着一個身穿楚人服飾的人走了過來,此人正是越國重臣公師隅。

到了近前,公師隅行禮道:“外臣公師隅拜見楚王。”

“免禮!”

等公師隅坐下後,熊槐好奇的問道:“不知越王派先生前來楚國有何賜教嗎?”

“不敢!”公師隅應道:“大王,寡君派臣來楚,就是想問問,不知大王對齊國糧草被燒一事怎麼看。”

“怎麼看!”熊槐看了一眼公師隅,雖然恨不得齊王現在就去死,但是在外人面前,他堂堂楚王,自然不是那種其他國家發生災難,就幸災樂禍的人。

於是,熊槐一本正經道:“對於齊國所遭遇的不幸,寡人深感哀悼,只是楚國實力不足,所以只能心中默哀,而不能出手相助。”

說着,熊槐有意無意道:“寡人聽說齊王派使者前去越國求援,越國打算支援齊國糧食吶!”

說罷,熊槐感嘆道:“越王果然是仁義之君啊!”

公師隅聽着楚王夾槍帶棍的話,立即解釋道:“大王,誤會,這是楚國對敝國的誤會啊!”

“齊國乃是楚國的敵國,越國乃是楚國的盟友,寡君可是一直都牢記着楚越兩國的盟約的,每日都牢記在心,不敢有所忘卻。所以,寡君怎麼可能會撇開楚國,單獨與齊國相交,在齊國急需糧草的時候,賣糧食給齊國呢!”

熊槐一聽,頓時詫異的問道:“使者,那麼貴國的意思是?”

對於公師隅的話,熊槐只是信了一半。

要知道,這兩天從越國傳回的消息,無論是探子內間還是昭滑這邊,全都在說越國打算出售糧食給齊國。

公師隅見到楚王狐疑的目光,向左右看了一樣,並未說話。

熊槐見狀頓時會意,屏退左右,只留下景鯉李秋二人後,問道:“使者儘管直言,如今這殿中的人,全是我楚國的心腹。”

公師隅點頭道:“大王是否已經知道敝國正在與齊國商談借糧一事了?”

熊槐點了點頭。

公師隅見楚王點頭,繼續道:“大王,這就是敝國的計策,目的就是爲了麻痹齊國,以便趁機偷襲齊國!”

“如今齊國遭此大難,國內糧食不足,正是討伐齊國的良機。”

“故,寡君命臣來楚,就是爲了詢問大王是否有意伐齊。”

熊槐一怔,不由看向公師隅,見其露出期待的神色,頓時無語。

莫非越國在之前連續三次討伐齊國的過程中嚐到了甜頭,現在竟然主動對齊國使詐,並且鼓動楚國伐齊!

想想也是,前面三次伐齊,越國都獲得了不少的收穫。

而現在的齊國南境的領土,比如郯城琅琊等城池,之前也是越國的土地,尤其是琅琊城,可是做了數十年越國的都城。

現在越國念念不忘伐齊,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只是,攻打齊國對楚國有什麼好處?

就算打敗齊國,也不過是獲得一點人口與土地,若是與上次一樣,在齊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無疑會推延楚國伐越的時間,這對楚國的整體戰略來說,是一個極大失誤。

想着,熊槐搖頭道:“齊國現在雖有災患,但是趁人之危,似乎有不妥。”

公師隅見楚王好像沒有攻打齊國的意思,立即開口道:“大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今齊國出現缺糧之患,難道不是天賜良機嗎?”

“只要我楚越聯軍大舉進攻齊國,必然能吸引齊軍前來對峙。屆時,無需我們主動進攻,只需我們與齊國相持數月,那麼齊國必然會因無糧可用而潰敗,這就是輕而易舉打敗齊國的方法。”

“否則,等齊國度過這次的劫難,在想打敗齊國,那就難了。”

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
第三百八十一章 初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田需猝死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魏相田文第二百三十八章 心生退意第二百九十八章 反制第一百六十四章 中央地方第四百二十四章 大營丟失第五百三十一章 淮北第一千兩百三十章 主將人選第八百五十四章 商人百工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媧皇紙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後夾擊第四百零四章 突如其來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陰陵族滅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九百零五章 巧舌如簧第三百八十七章 刺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美人有孕第八百零八章 行賞第九百零九章 鄒衍到楚第三百一十章 馬政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三百八十五章 正名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新君即位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在齊 上第五百九十九章 說庸第一百八十六章 廣陵第九百八十三章 根源第八百三十二章 掘墓挖墳第三百七十五章 分兵第六百四十二章 惡戰第六百七十二章 秦軍來援第七百一十二章 三道詔令第一百零五章 威逼利誘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昭常去秦第三百一十八章 遲疑第二百八十一章 置之於死地第二百六十一章 好大一個坑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氣鬱於內第八百二十二章 得失之間第九百七十七章 責罰第八百二十一章 國之寶也第四百五十三章 退兵之議第十二章 膾炙人口第五章 請誅屈原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奔齊第二百七十章 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演武第一百九十五章 公信第七百五十九章 大火起兮第二百六十八章 求見第一百六十三章 襄成君案第二百三十章 齊國援軍第七百六十九章 閬中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六十三章 秦國戰略第六十六章 令尹可使第九百零三章 啓用昭滑第三百零七章 這很犀首第五百六十三章 方城之內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三百零六章 現情第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君臣試探 下第八百零四章 議楚第二百二十四章 訪齊聯越第七百七十三章 上庸之戰 一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公子彘拜師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宋國內亂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齊聚壽縣第七百零三章 朝後第一千兩百一十三章 羣臣請命第十九章 聲王悼王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雨至第八百九十七章 對症下藥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動員全郡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出賣第九百四十五章 兩難抉擇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援軍至第五百二十四章 北方有變第三百五十六章 試探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齊國之亂第四百八十五章 相邀伐齊第三十六章 趙國齊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強攻堅城(二合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前夜第一百四十六章 燕昭王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四十一章 爵位抵罪第八百一十章 公佈石磨第九百五十三章 守備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欲舉大事第七百二十四章 味同嚼蠟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各國退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殺機重重第四十章 欲廢肉刑第九百八十五章 賜死第四百六十一章 韓國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