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義渠

秦國北面雲陽城。

樗裡疾接到秦王在朝會上指責張儀,隨後張儀告病不出的消息,立即臉色大變。

隨後,左右爲難。

想要立即離開雲陽返回咸陽,但是又擔心自己離開北方邊境後,義渠國見自己離去,以爲有可趁之機,到時起兵伐秦,那是秦國的北面就全癱瘓了。

可是若是自己依舊鎮守北面,咸陽的情況又太令人揪心。

秦王蕩不滿張儀的心思,樗裡疾看的一清二楚,但是就算要針對張儀,那也得看時候啊,現在秦國多出着火,實在不是時機。

樗裡疾看着北方,不時地唉聲嘆氣。

現在他不擔心其他各國的圍攻,東面可謂固若金湯,唯有北面的義渠,纔是令自己的擔心的。

不僅無險可守,而且自己所呆的雲陽城,幾年前還是義渠國腹地的城池,不僅是這座城池,而且身後的二十幾座城池,全是幾年前秦國從義渠過搶來的,再往南的十幾座城池,在幾十年前,同樣也是義渠國的城池。

北方這一大片土地,之前全是義渠國的土地。

雖然秦法已經在這裡通行數年,但是秦法嚴酷,與散漫的義渠風情格格不入。

這裡的百姓,至今還保留這義渠國的風俗。

一旦義渠來襲,自己實力不足,肯定會鬧得烽煙四起,說不定整個北方都會反覆。

就在樗裡疾糾結之際,有士卒來報:“將軍,有一位客人自稱是將軍故人,特來爲將軍解憂。”

“故人?解憂!”樗裡疾一愣,問道:“來人是誰,可曾通報姓名?”

士卒搖頭道:“回將軍,那人說將軍一看便知。”

“嗯?”樗裡疾愣了愣,隨後收拾心情道:“好,讓他進來吧,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誰這麼善解人意。”

不久,馮喜快步走進來,拱手道:“將軍,在下奉命前來爲將軍解憂!”

“馮喜!”樗裡疾一懵。

馮喜笑道:“正是在下,君上有信讓我交給將軍。”

“信?”樗裡疾從馮喜手中接過帛書,而後展開一看,不久,臉上浮現一股笑意:“好,相國好計策。”

看畢。

樗裡疾將帛書收起,一腳踢翻身邊的木案,接着拔劍將木案砍成數段,大怒道:“張儀該死,秦王年幼無知,難道他張儀也不識時務嗎?如今秦國危機四伏,他張儀竟然還敢耍小性子,本將這就返回咸陽,去找他算賬。”

說完,樗裡疾帶着一些將士怒氣衝衝的離開城主府,快步來到軍營。

不久後,一隊數百餘人的隊伍離開城池,消失在南方。

······

義渠國本是戎人的一支,世代生活在關中,西周之時,義渠人臣服於周室,是周人的附庸。

西周滅亡,關中一片大亂,其後平王東遷。離開關中時,周室將關中封給了秦國,與此同時,已經中原化的義渠獨立,建立了義渠國。

義渠國與秦國幾乎在同時建國,然後先後在關中南北崛起,兩國相互廝殺,各有勝負。

但,自從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力大增,義渠國被秦國打得潰不成軍,國土淪喪大半,只能苟延殘喘。

義渠國平靜了七年的日子,不久前被兩個意外訪客打斷,公孫衍與趙國使者仇液帶來關東各國再次會盟伐秦的消息,令義渠國上下歡欣鼓舞。

公孫衍與仇液來義渠國的目的都是一樣,爲了勸說義渠王與各國一同起兵伐秦。

說實話,義渠王動心了。

這是難得的好機會,秦國新君即位,各國羣起伐秦,錯過這次,以後恐怕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只是在出兵的方向上,義渠王陷入矛盾中。

國中父老大都要求進攻向南進攻,收復失地,解救被秦國壓迫的族人。

但是公孫衍與仇液全都建議義渠王進攻上郡,接應趙軍進入上郡,這樣義渠國才能與各國聯繫起來,避免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向南,有失陷在秦國的族人的支持,可以說事半功倍,在秦國多線作戰的情況下,這很容易。

向東,如果取得趙國的支持,避免義渠國獨自面對秦國,那麼在戰略上是極大的改善。

就在糾結中,樗裡疾來到雲陽城。

好吧,支持向南攻擊的人頓時啞然,支持向東進攻的人頓時壓倒對方。

公孫衍等人還沒有鬆一口氣,秦國再次傳來消息。

“不久前,咸陽生變,秦王在朝政上公開指責張儀,隨後張儀認罪,現在正閉門不出。”

“我們在雲陽城的族人傳來消息,樗裡疾得知消息後,大怒之下,已經返回咸陽。”

公孫衍與仇液對視了一眼,全都有罵人的衝動。

說好的去擾亂秦國朝政,結果成功了,但是該亂的地方不亂,不該亂的地方卻亂了。

這···

接着,公孫衍問道:“大王,這個消息是否已經確認。”

義渠王鄭重的點頭:“消息確認無誤,我們在雲陽城裡的內應,已經再三確認,樗裡疾砍翻了一張木案後,帶着自己的親衛離開了雲陽城。”

“不僅如此,我們在南面的城池的中,全都傳來了消息,發現樗裡疾以及其親衛路過,直奔咸陽而去。”

“而且,現在南面的城池,全都已經戒嚴,加強戒備了。”

義渠王停頓了一下,義渠相接着道:“大王,這次是上天要滅亡秦國啊!”

“秦國在這種情況下鬧起內訌,正是我們進攻秦國的大好機會。”

說着,義渠相長拜道:“而且我們被秦國奴役的族人,紛紛傳來消息,表示願意爲義渠國而戰,只等大王的大軍一到,便可立即充當城中內應。”

“請大王解救族人!”

“請大王解救族人。”

一大片聲音在殿中響起,殿中的義渠大臣,瞬間跪了一大半。

公孫衍:“······”

接着,只能用最壞的結果猜測道:“大王,請聽我一言,那張儀不僅在秦國做了近二十年的相國,而是還是秦王相父,怎麼可能這麼容易就和秦王鬧翻,而且還稱病閉門不出。所以,這是一個陷阱,一個專門針對義渠國的陷阱。”

仇液立即醒悟,接着立即附和道:“大王,犀首此言有理。”

義渠王:“這···”

義渠相見狀立即出言道:“大王,樗裡疾可是真的離開雲陽了,這怎麼可能是陷阱。”

“而且,大王,攻打南面,這是用極小的代價,就能收回大量的失地,若是進攻上郡,臣擔心上郡太小,到時秦趙義渠三國搶奪上郡,恐怕得不償失啊。”

義渠王:“···”

公孫衍道:“大王,爲大王計,還是攻打東面爲好,至於原因,那就是義渠小而秦國大,若是沒有各國支援,義渠即便現在收回失地,到時各國大軍退去,秦國閉關自守,全力進攻義渠國,那麼大王能守住那些奪回的城池嗎?”

義渠相立即反駁道:“大王,進攻南面直接威脅秦國都城咸陽,這正是兵法所說的圍魏救趙,不僅可以支援趙國,還可以支援其他四國。”

“···”

義渠王輕咳兩聲,等衆人全都看過來後,出言道:“立即召集兵力,準備攻打秦國,至於進攻的方向,孤打算探查樗裡疾是否真的回到咸陽再做決定。”

“若是樗裡疾回到咸陽,那就進攻雲陽城,若是樗裡疾遲遲沒有到達咸陽,那麼就進攻上郡。”

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
第二百零一章 燕王拒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亡者之音第五百零六章 維穩之策第五百八十五章 回都第三十一章 連越抗齊第六百八十五章 外援第一千零三章 夏澤無水第五百七十七章 楚宋第九百九十三 自刎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定策第二百二十八章 北方有佳人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一千兩百七十八章 魏國求和第六百三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六百一十九章 兩種可能第二百六十四章 改頭換面第六百二十一章 詔令第二十一章 國人逃亡(求推薦)第四百三十四章 驚魂第一百四十五章 抵足而眠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太子來楚第七百五十三章 戰事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議第三百七十八章 城中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宋王之憂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鼓動第三百零一章 示弱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通告第九百七十一章 定音第九百二十四章 春耕正急第五百零二章 議楚盟第四百五十七章 名分之爭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聚衆第六百三十二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五十七章 徵糧第二百六十章 正式伐秦第九百六十三章 巨網第三百八十三章 告知第六百七十五章 石磨第八百四十一章 海浪洶涌第九十三章 田氏之鑑第九百三十三章 父子第八百二十九章 越地風潮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兵第七百九十章 趙國之亂第五百八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許行之死第三百九十章 齊越第三百一十七章 圖趙第七十二章 驚聞莊子第五十三章 景鯉請諡第四百五十四章 以進爲退第一千兩百章 決意遷都第八百一十七章 瘋癲若狂第三百零九章 議單騎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趙謀第三百三十四章 搶功第四百七十二章 內外之事 (爲盟主暮雲_遮加更)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齊國伐宋第三百九十七章 換將?第二百三十九章 秦王崩(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稅收改革第七百五十六章 閉營不出第三百五十四章 出血第九百二十三章 改弦易轍第六十七章 見招拆招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以示其能第八百零三章 調停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垂死掙扎第二十章 野人逃亡(求推薦)第九百六十章 殊死突圍第四十七章 昭陽遺言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來訪第二百五十章 牽線搭橋第一百八十一章 人選第八十一章 大夢初醒第六百四十三章 三十步外第一百一十七章 定策秦晉第二百零四章 劫掠第九百八十二章 再起第四百六十二章 趙國宗室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怨氣第一百六十二章 劫糧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天下震動第二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五百一十七章 佈局第三百七十九章 謠言第五百七十九章 巡視淮水第六百八十三章 伐宋之疑第七百一十八章 廣告與封神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查證第七百四十九章 範環使秦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大幕揭開第九十四章 龍戰於野第七百七十八章 上庸之戰 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抵達宛城第八十章 一將功成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迴應第九百零七章 兄弟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