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夫人在行動

郭子興的突然駕臨,讓張希孟也措手不及。

他雖然看出了郭子興的軟弱本質,只要朱重八本事夠大,郭子興還是會低頭。唯一的問題就是跪得太快了,弄得張希孟有點懵。

難道這位也是老到了繃不住的時候,是真繃不住的那種?

張希孟胡亂猜測,老朱不在,他也沒有什麼消息來源,不過讓人慶幸的是還有馬氏。

許是這位腳大,走得快,消息也靈通,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把外面的事情弄清楚了,她面帶憂慮,匆匆回來和張希孟商議。

“小先生,這一次元兵來得足有十幾萬,比前面的消息多了兩倍不止!”馬氏的聲音都顫抖了。

“這麼多?”張希孟大驚,連忙詢問,馬氏面色蒼白,點了點頭,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沒見過幾萬人聚集在一起的恐怖場景,更何況是十多萬如狼似虎的官軍!

和這些相比,那幾個糧商的破事,郭子興的小算盤,全都不值一提。故此又迫不及待,和朱重八女婿岳父,相親相愛一家人了。

張希孟也放棄了和郭子興鬥法的打算,一門心思,撲在了即將到來的大戰之上。

眼下是元至正十二年年底,距離劉福通起義已經過去了一年半,起義軍在初期氣勢如虹,攻城略地,遍地開花。

可是隨着元廷反應過來,凌厲的反撲就來了,前面提到過,北鎖紅巾的布王三被殺了,南鎖紅巾也陷入了苦戰。

其中最慘的要數佔據徐州的芝麻李李二。

之所以被叫做芝麻李,是因爲在災年的時候,拿出了家裡一個倉庫的芝麻,救濟災民,因此名聲傳開,得到了百姓的擁戴。

芝麻李是響應劉福通舉事,可他萬萬沒有料到,朝廷居然派遣重兵,放着劉福通不打,先打他芝麻李,更要命的還是領兵的居然是丞相脫脫!

芝麻李守了一個多月,就被脫脫攻破城池,砍了腦袋,全家都死了。

只有彭大和趙均用等人帶着殘部,跑到了濠州,投靠郭子興。

到死,芝麻李都是個糊塗鬼。

他不明白,不代表別人也不明白。

脫脫以丞相之尊,率領幾十萬人,大動干戈,攻擊徐州,道理也很簡單,此地是運河要衝,北方災害不斷,黃河決口,大元朝就指着南方的糧食供應,讓芝麻李切斷了運河,元廷還不跟他拼命!

脫脫一戰成功,大都的皇帝非常滿意,不但給脫脫加了太師銜,還下旨在徐州修建生祠,表彰脫脫的功績。

如果說,此刻的脫脫揮師南下,濠州幾乎沒有抵抗的本錢,一鼓作氣,繼續南下,天完大帝徐壽輝也會岌岌可危。

偏偏大都的元朝皇帝完顏構附體,立刻下旨,把脫脫召回了京師。

這時的元朝皇帝還不明白此舉意味着什麼,就在不久之後,還會在高郵城再來一次,而那一次的後果,就不是元朝能承受的了……

脫脫雖然返回了大都,但剿匪工作繼續要搞。

有人圍攻劉福通,有人和徐壽輝拉鋸,打得不亦樂乎。

濠州這一夥不算太大的紅巾軍,元廷派遣了兩位大臣,一個漢人,一個蒙古人,就是賈魯和月哥察兒。

通常認爲的漢蒙不和,會互相明爭暗鬥不同,賈魯此人治水了得,德高望重,竟然能壓制住月哥察兒。

他們擬定了比較穩妥的進軍方案。

首先大軍自徐州南下,經宿州,浩浩蕩蕩,直取濠州。

一路上賈魯招降納叛,對待遍地的土匪草寇,採取了招撫的措施,只要歸順朝廷,既往不咎。

這樣一來,賈魯手上聚集了幾萬雜兵,使得兵力膨脹了足足一倍!

十則圍之,五則攻之,賈魯非常清楚,沒有足夠的兵力,是不可能打下濠州的。

除了收編山賊水寇之外,賈魯還下令嚴厲斥責了徹裡不花,同時讓他領兵響應,一起圍攻濠州,戴罪立功。

這個徹裡不花就是最初來剿滅郭子興的。只不過他膽子小,沒敢直接攻擊濠州城,反而縱兵搶掠百姓,殺良冒功,欺瞞元廷。

當然了,要說徹裡不花沒有功勞也是假的,他的人馬好巧不巧就燒了皇覺寺,讓朱重八失去了最後的立足之地,不得不投奔濠州,成爲了紅巾一員。

從某種角度來看,徹裡不花算是大元朝的介錯人了。

“根據最新的消息,賈魯有五萬兵馬,月哥察兒有一萬蒙古精騎,他們還收攏了不下五萬人,加上徹裡不花的三萬人,敵兵總數超過了十萬!”馬氏說這話的時候,臉色蒼白,眼皮不住跳動。

就連張希孟都跟着心跳加速,渾身冰涼。

都說人上一萬,無邊無沿,十幾萬人壓過來,如山如海,豈是等閒!

而且賈魯還不是尋常文官,他能調動十幾萬人,有條不紊修河,就能調動同樣的人,攻擊濠州。

雖然領兵和治河不能等同,但是也不能小覷賈魯的本事。

張希孟思忖再三,都覺得心驚肉跳,汗毛倒豎。

“夫人,眼下恩公在大帥那裡,夫人能不能領着小子圍着城牆瞧瞧,看看有什麼辦法沒有?”

馬氏立刻答應,她很清楚張希孟的本事,也深知他一心替自家謀劃,不是外人。馬氏就給張希孟準備了一件戰襖,帶着他上了濠州城。

張希孟踏上了城頭,裡裡外外,看了看,頓時頭皮發麻起來。

真不知道,郭子興佔據了濠州大半年,他到底在幹什麼?

衆所周知,孤城難守,最好能佔據周圍的城池,互相配合,就算打不下來,在城外修築一些堡壘,彼此作爲犄角,也是應該的。

很可惜,這兩件事郭子興都沒做。

攻城略地,修建城堡都不容易,或許情有可原,但是爲什麼連護城河都沒有清理?

濠州臨近淮河,自從黃河決口,整個江淮地區,都成了黃泛區,水災嚴重,河道淤塞,泥沙非常多。

濠州的護城河本來有一丈多深,可是此刻因爲淤積,有的地方已經平了。

這還不算,濠州城也沒有加高加固,更沒有修羊馬牆,沒有挖掘壕溝……完全是一副躺平了捱打的架勢,張希孟都傻了,他真不知道歷史上濠州是怎麼守住的?

到底是賈魯太廢物,還是朱重八運氣太好,真有龍氣庇護?

張希孟簡直頭皮發麻,馬氏看了出來張希孟的憂慮,就試着問道:“小先生可是看出了弊病?”

張希孟能說什麼,豈止是弊病,簡直病入膏肓了!

“夫人,難不成過去就沒有人提議加固城池?”

馬氏道:“倒是有人說過,可也有人覺得加固城池太勞累了,元廷就是修河變鈔把人心都弄沒了,義軍不好再奴役百姓。”

張希孟大驚,這算什麼道理啊?

“夫人,城中好幾萬士兵,讓他們修城也不行嗎?”

馬氏微微探口氣,只是低聲道:“城裡原本就有五位大帥,如今又多了兩位……老百姓常說龍多了不治水啊!”

張希孟當真是傻掉了,推諉甩鍋,這倒是可以理解,可是因爲這個,就放棄城防,等着官兵殺來,這就是張希孟理解不能。

認真點,這是戰爭啊!

“小先生,你看該怎麼辦?”馬氏也知道性命攸關,就迫不及待道:“你有好辦法跟我說,我去找乾孃!”

馬氏不是第一次提起乾孃了,看起來郭子興也是個懼內的。

張希孟認真看了看城裡城外的情況,仔細思量一陣,只能道:“夫人,護城河需要清理,修一道八尺左右的羊馬牆應急也是應該的。只不過臨時修建,怕是擋不住賈魯,只能在城裡做文章了。”

“城裡?”

“嗯!”張希孟伸手指了指,“這些臨近城牆的房舍必須拆了,清出三十丈的距離,賈魯的軍中一定不乏回回炮,霹靂炮,一道城牆擋不住。而且賈魯肯定會挖地道進城……貼着城牆內側挖掘壕溝,然後再修一道矮牆,矮牆後面,還要挖溝……層層佈防,任憑賈魯有多少兵馬,都要死在濠州城下!”

張希孟切齒咬牙發了狠,一口氣說了許多守城要點。他早就不是開了上帝視角的外人,而是負着父母血仇親歷者,無論如何,也要擊敗元軍!

馬氏暗暗思忖,隨後用力點頭,記在了心裡。

“小先生,我知道了。”

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
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二百一十六章 勸降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二百八十章 湖州城破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六十二章 李善長的高光時刻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九十章 朱氏祈雨(求首訂)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四百七十七章 河南大捷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二百九十五章 吳王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三百三十四章 脫胎換骨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