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

“將士們,十年耕戰,可還能上陣殺敵嗎?”

馮國勝手握佩劍,立身大旗之下,質問在場將士。

在他的對面,是數萬名明軍主力。

這些人普遍不年輕了,最小的也差不多三十歲。而且由於西北苦寒,風沙襲擊。他們皮膚粗糙,容貌衰老。有好些人看起來都有五十歲上下了。

但是此時此刻,大傢伙腰背筆直,目光如炬,一團火焰,熊熊燃燒。

這裡就是哈密衛。

當初西進軍團,從涼州出發,鑿穿河西走廊,進軍西域,拿回漢唐故地,竟是何等風光!

只是到了西域之後,大傢伙才猛然驚覺,什麼蓋世之功,他們簡直到了絕地,想要活下去都很困難!

漢朝的西域,擁有三十六國,馬匹牛羊,都數量驚人,由此可見,彼時西域氣候還好,降水也充沛。雖然依舊艱難,但還能生存。

幾百年之後,情況已經全然不同,降水減少,不少古城被廢棄,漫天黃沙,吞噬了昔日繁榮的市鎮。

大批的綠洲消失,水源地減少。

牛馬牲畜也少了,可耕種的土地更是少得可憐。

走了一圈的馮國勝幾乎絕望了,這樣的地方,還怎麼守啊?

拿到手裡,又有什麼價值?

那一刻,馮國勝想過放棄,乾脆返回涼州算了。

只是這個念頭冒出來,他就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兄長,想到了當初決定西進時候的談話……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故土。

老祖宗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一樣能行!

馮國勝就坐在沙丘上面,整整一夜,任憑狂風摧殘。他的眼前,晃過兄長的模樣,他的耳邊,也是大哥的教誨。

人定勝天,無論如何,也要生存下去!

從第二天開始,所有將士,就開始勘察地形,尋找水源,發現適合耕種的土地。

西域這地方很奇怪,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方便水果積累糖分,也適合麥子,棉花的生長,只要能解決灌溉問題,有了水源。

種什麼長什麼,長什麼收什麼!

絕對的天賜寶地。

可問題是去哪弄水?

沒有水什麼都是空談。

馮國勝考察當地情況,詢問本地人,又查閱過去的文獻……經過了三個多月的忙碌,終於弄明白了,這裡有水,只不過水在高山上。

那些山頂的積雪,到了春夏,就會融化,變成涓涓細流,流淌下來。

只不過由於氣候乾旱,風沙大,蒸發快。

還沒等流到山腳,就已經蒸發掉了。

因此想要得到水,必須修築暗渠,也就是當地俗稱的坎兒井,在山坡水源地,挖下一條豎井,收集冰雪融水。

然後還要修一條地下橫渠,把一個個豎井收集的水,運送到山下。

這事情說起來,可操作起來,絕對比登天還難。

因爲缺少機器,沒法探查地質構造,完全憑着運氣。

往下挖豎井還好,可是挖橫渠的時候,上層的土石塌方,很容易就把人活埋在下面。

而且如何確定挖掘的方向,如何搬運大塊的石頭,這些難題,一個接着一個,哪一個都是要命的。

瞭解的越多,知道的越清楚,馮國勝就越是無奈。

你以爲接了一個無上的榮耀,可是在榮耀背後,卻是難以想象的付出。

還能怎麼辦?

拼了!

馮國勝選擇了三十多處,每處都安排了一個千戶負責。

每幾個千戶所,就要有一位將領統御,從他開始,所有人都要幹活,不許有任何例外。

從這一天開始,西進軍團的諸將和士兵,起早貪黑,上山挖井,修建營房,開闢農田……他們一手拿着刀槍,一手拿着鋤頭。

既要會打仗,又要能交朋友。

整個西進軍團,絕對是明軍當中,綜合素質最高的一羣人。

他們提起刀,就能殺敵,放下刀,拿起鋤頭,就能耕田,扛着鐵釺,上山挖井引水,提起筆,就能登記往來商賈貨物。

和當地頭人交朋友,開懷暢飲,給小孩子上課,識文斷字……毫不誇張講,每個人都是多面手,六邊形戰士,沒有任何弱點,也不敢有任何弱點!

在這塊生存艱難的土地上,不把自己百鍊成鋼,如何扛得住西域的風沙摧殘?

時至今日,馮國勝只想說一句,張相聖明!

當初張希孟安排兵馬西進的時候,所有人都是特別挑選的。

馮國用有大局觀,馮國勝能配合兄長,傅友德能打,郭興會統兵……下面的將士,多數都要識字,要讀書明理,要有非常高的素質。

彼時很多人都不明白,這是去打仗的,用得着這麼精挑細選嗎?

徐達和常遇春統領的北伐大軍也沒有這麼麻煩啊!

一支偏師,竟然比主力還嚴格,你張希孟想什麼呢?

若非張希孟的強大威望,還有老朱的絕對信任,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可是當他們開進了西域之後,一切都豁然開朗了。

張希孟的安排,簡直神了。

單論起戰鬥力,這支偏師未必比徐達他們厲害多少……可是到了西域,打仗根本不佔主要的,至多三成,甚至更少!

真正關鍵的是發展,建設,用一雙手,在一片蠻荒之地,打造一個家園出來……在這時候,讀書識字就顯得尤爲重要。

怎麼修坎兒井,用什麼方法,需要什麼工具……這些事情,顯然不是一個渾渾噩噩的人能做到的。

必須充分發揮每一個士兵的聰明才智,肯幹活,還要會幹活……

從這一天開始,中原各地的物資送到西域,馮國勝帶領士兵,建立冶鐵作坊,打造農具兵器,建風車舂米,引入紡織機器,處理羊毛,駝絨……收攏西域諸部,跟他們交朋友。

願意服從大明的拉攏過來,不願意聽話的,就只能出兵討伐。

建立規矩,保護商路,尤其是那些還願意行走絲綢之路的商人,都要給予保護,要跟他們講道理,宣揚大明的策略。

說來好玩,北平是最先用紡織機的,第二個竟然就是西域。

雖然他們規模遠不如北平,但是這些人的意識絕對超前。

就這樣,從大明立國,開始西征算起,十餘年的光景,馮國勝在西域修建坎兒井一百有餘。

引水灌溉面積超過八百萬畝。

他們年產糧食三百萬石,不光自己吃,還能拿出去賣。

豢養馬匹十萬,牛羊不計其數。

甚至他們還種了大片的葡萄,瓜果,他們還有酒廠,能出產質量極高的葡萄酒……他們還有玉器廠,出產品質極高的和田玉,瑪瑙。

許多商賈到了西域之後,都會目瞪口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那裡是西域,分明是塞外江南!

吃一塊哈密瓜,喝一杯葡萄酒,簡直讓人心曠神怡,物我兩忘,幾乎原地飛昇!

太美了,太不可思議了!

哪怕是馮國勝自己回憶起來,也是跟做夢一樣。

他們確實證明了人的力量可以多強大!

凡人之軀,比肩神明!

沒錯,我們就是讓日月換新天的神!

“將士們,弟兄們,咱們不年輕了,十年生息,十年教訓。到了算賬的時候了!”馮國勝揮舞着拳頭,興奮說道:“此一戰,徹底剿滅王保保,滅了北元,我們北邊的壓力就沒有了。茫茫草原,都是我們的牧場。到了那時候,我們在哈密也建立紡織廠,比北平更大的紡織廠。我還要籌建一座學堂,一座頂級學堂。別人有的,我們也要有!”

“這一戰之後,我們之中,很多人都要解甲歸田,都要在這裡生息繁衍。你們不少人都娶了妻子,生下孩子。總而言之一句話,爲了大明,爲了自己!”

“全軍出發!”

馮國勝在哈密出師,一共兵馬只有三萬五千人,配屬戰馬卻高達七萬匹,平均一人兩匹。

這些久歷風霜的戰士,紛紛跳上戰馬,伴隨着斑駁的大旗,蒼涼的號角,毅然北上。

“吳先生,這一戰之後,怕是就沒有大元朝了吧?”有一個小戰士,圍着吳大頭,笑呵呵道。

此時的吳大頭,腦袋上的頭髮也半數花白,他捻着鬍鬚,意味深長道:“早就該沒了!”

這一路明軍果斷北上,他們的目的是襲擊王保保的後路,截斷蒙古西道諸王增員王保保的路,也切斷王保保向西逃竄的路。

這是一柄尖刀,要的就是一個穩準狠。

馮國勝,傅友德,郭興,鄧愈,名將盡出。

由於西域明軍以騎兵爲主,運動如飛,速度極快……集結起來,效率遠超王保保的估計,他是得到了消息,但他總覺得不會來這麼快。

不管伱們幾路來,我只一路去。

先擊敗三個小崽子,我就可以順利收工。

再說直白點,也就死而無憾了。

王保保坐在馬背上,巡視所有部下,心情大好。

“此戰……必勝!”

王保保下令,全軍出動,可就在這時候,突然一陣狂風襲來,漫天沙塵,瀰漫而至,頃刻間籠罩了所有兵馬。

王保保也不得不閉上眼睛,躲避風沙。

等風過去,王保保要重新上路,眼前的一幕讓他的臉都黑了,那一杆他自己的大纛從中間折斷,宛如斷裂的骨頭,觸目驚心……

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
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元最後的柱石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九百零五章 神州皆聖賢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六百九十三章 請張相爲學生複姓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五十四章 先生救命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九十章 一對難纏的君臣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一百三十七章 梅開二度張士誠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二百五十章 演出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五百四十九章 喜事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