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

“咱們陛下是看什麼都好,常遇春的幾個孩子就被他弄到宮裡,徐達的孩子也是,他總琢磨着自己能教好,要是他有這個能耐,何至於把太子甩給我!”

張希孟一邊給夫人剝着南瓜籽,一邊不客氣吐槽。

“你放心吧,有我在,咱們的娃不會被搶走的,我有一百種辦法,讓陛下打消念頭。”

江楠默默聽着,她的更多心思還是放在南瓜籽上面,她多吃點,孩子就能多分點,小東西每天都在長大,越發白皙漂亮,簡直讓人愛不釋手。

這麼好的孩子,怎麼能交給別人呢?

“相公用不着擔心,這事我就能辦妥當。”江楠笑呵呵道:“陛下再霸道,也不好拆開母子,我已經給皇后寫信了,相公用不着擔心。其實讓我說,我是不希望咱們兒子跟皇子太過密切。”

張希孟想了想,點頭道:“我也不想,只是處在咱們這個位置上,想躲也躲不開啊!”

江楠道:“那我也要想辦法。相公,我也不說宮中多是非的話,就是單從培養孩子來看,如果從小身邊就是一堆皇子,就是高大深邃的宮廷,只怕這孩子不會有什麼成就。或者說這孩子只能圍着幾個皇子轉圈,那就辜負了人生韶華。我想讓孩子多看看天下,三教九流,什麼朋友都要多一些,三百六十行,都要接觸。他喜歡什麼,能幹成什麼,就讓他選什麼。”

江楠說着,抓起一大把南瓜籽,扔進了嘴裡,幸福地嚼着。

“以咱們的本事,尚且不能讓孩子自己選擇,那天下人還有誰能辦到?”

張希孟微笑頷首,就知道夫人會這麼說。

這是江楠的脾氣,也是張希孟欣賞她的地方。

一個人要努力活出自我,張希孟不大可能讓兒子一出生,就定位成天子近臣,或者追隨哪個皇子,包括朱標也沒有這個資格。

張家已經出了一個宰相,下一輩人難道要重蹈覆轍?

相比之下,張希孟更希望兒子能走學術的路子,當個化學家,活着鼓搗出張氏力學三定律,張氏相對論,張相公的貓……這不比枯燥的朝政更有前途。

又或者揚帆出海,征服天下,志在四方……幹什麼不是一條路子?幹什麼不能名垂青史?

張希孟想着這些,隨手捏在了兒子的臉蛋上,他微微用力,小傢伙吃痛,眉頭皺眉,片刻之後,哇的一聲就哭起來。

江楠看在眼裡,氣得把頭扭到一邊,懶得看這個混賬的爹。

“別欺負兒子了,趕快哄好了,別把嗓子哭壞了。”

張希孟笑道:“怎麼會,他現在什麼都不會,就只能靠着哭鍛鍊肺活量了,你想兒子身強體壯,就要下得去手啊!再說了,生個兒子,要是不好好玩玩,還有什麼價值啊?”

江楠氣壞了,“行行行,你一肚子道理……我可提醒你,要是讓陛下看到了你這樣,他一準說你不會帶孩子,然後就把兒子抱走,我看你到時候哭不哭?”

“是,是啊?”張希孟連忙收回了罪惡的巴掌,看起來還要對孩子好點,不然會被搶走的。

就這樣,足足過了一個半月,江楠早就恢復了身體,小東西也變得好看起來,明亮的眼珠子,細嫩的皮膚,尤其是大大的腦袋,短短的四肢,比嫩筍還可愛。

完美的頭身比,類似大熊貓似的,天生就是爲了萌化人心而存在。

張希孟從最初的錯愕,遲疑,到慢慢接受,再到愛不釋手,整天把孩子抱在懷裡,也不管兒子聽不聽得懂,就給他讀各種書籍,抱着兒子曬太陽。

不過很顯然,愉快的時間是短暫的,在朱元章的一再催促之下,張希孟一家三口,不得不動身返回應天。

當初走的時候,還是洪武元年,等到返回的時候,已經快洪武三年了,就連朱棣都能穿着開襠褲,滿世界亂跑了。

闊別中樞這麼久,張希孟真有點恍如隔世的感覺。

許多尚書侍郎,他只是略有一面之緣,還有幾個,乾脆就不認識。

只是李善長笑嘻嘻的老臉,依舊如故,沒有絲毫改變。

“張相,你可算是回來了!沒有你幫忙,朝政亂糟糟的,我都不知道怎麼過來的!”

張希孟呵呵一笑,“李兄太客氣了,我回來咱們不也是小車不倒往前推啊!”

李善長怔了怔,同樣笑道:“張相,我看你是越來越厲害了。我連你的背影都看不到了。”

張希孟擺手,“李兄,咱倆就用不着客氣了,趕快進京吧。”

李善長頷首,就這樣張希孟在前來迎接的羣臣簇擁之下,返回了應天。

張相公終於抵達忠誠的應天,等他回來,剛休息沒幾天,朱升就來見張希孟。

“楓林先生,你的身體怎麼樣了,可是恢復了?”

朱升頭上的白髮更多了一些,只能嘆道:“我這把年紀,好不好,壞不壞。每年不躺一兩月,閻王爺都不答應。”

老頭笑道:“張相,你可算是回來了,朝廷的大局該有人挑起來了。”

張希孟擰起眉頭,頗爲吃驚。

“楓林先生,李相一直在主持朝政,一切有條不紊,主公也沒有什麼意見,你爲什麼會說這話?”

朱升臉上含笑,一副你裝什麼裝的樣子?

“張相,你讓我說,我就實話實話……其實咱們大傢伙誰都知道,李善長坐在那個位置上,德不配位!你張相纔是陛下的真宰相!這一點不論文武,誰都心知肚明。過去你不願意往上走一步,我們大傢伙也能明白,畢竟你還年輕。可是現在你成家立業,又當了爹,此時高升一步,總領百官,正當其時啊!”

張希孟忍不住大吃一驚。

這麼說生了個兒子,還能客觀幫助自己高升一步?

貌似也不是沒道理。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身爲宰相,確實應該有個合適的家庭。

畢竟不能齊家,如何治國?

雖然張希孟努力將家國天下區分開,但是也不得不承認,如果出身太特殊,不能體會到一般人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是沒法主持政務的。

只是……這都不是緊要的,自己剛回來,朱升就慫恿自己取代李善長,難道朝局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嗎?

“楓林先生,李相這些年任勞任怨,幹得確實不錯,你對他是不是成見過重了?”

朱升連連搖頭,“張相,李善長這人論起做事,勝我百倍,自不必說。他私心重,喜歡攬權,結黨營私,這也是事實。尤其是最近有關,隨着外務部設立,原本的六部格局,早就不復存在。接下來官制改革,如果還讓他說了算,唯恐朝中盡是李家兵馬!”

張希孟眉頭緊皺,越發驚訝。

“楓林先生,過了吧?怎麼會這樣?”

朱升呵呵一笑,“張相,你是故意裝湖塗啊!當下朝中最早的文臣裡面,剩下不多了。賈公還在開封治河,我身體也不好,如今的中書省,就是李善長一人說了算。原本是六部,吏部、兵部,尚且能和李善長分庭抗禮,外面還有個御史臺。可現在要多出好幾個部,別說牽制李善長了,誰都要爭搶着巴結,只要討好李相,才能拿到預算,雖說大傢伙都明白,他李善長不足以擔任左相高位,卻也是無可奈何。畢竟除了張相,就沒人能鬥得過李善長了。”

張希孟耐心聽着,他漸漸明白了朱升的心思。

設立外務部,就是個信號。加上前面分化出來的稅務部,原有的六部格局就要重新洗牌,毫無疑問,如果讓李善長繼續坐在中書左相的位置上,哪怕張希孟依舊地位超然,但是也阻止不了下面人拜在李善長門下。

畢竟你清高,不願意結黨營私,但總有人需要尋找庇護,在朝中生存下去,順道還要多分一點東西。

李善長身邊聚攏越來越多的人,幾乎成了必然。

“楓林先生,你的意思是拿下李善長,然後讓我大權獨攬,是嗎?”

“這個……”朱升臉色微微變化,“張相,你的人品我信得過,上位也能信得過,你處事必定公允,遠比李善長強多了。”

張希孟無奈苦笑,“楓林先生,你真是高看我了。其實咱們瞧着李相不順眼,可坐在那個位置上,誰又能不是李善長?”

朱升大驚失色,“張相,你這話我萬難領會,難道就坐視不理嗎?”

張希孟想了想,笑道:“不會的,楓林先生不會忘了吧,我還管着門下省,是時候該讓門下省動起來了!”

“門下省?”

“對!”張希孟笑着點頭,“我準備針對衙門的吏員,進行一次專業考評,綜合判斷一下他們的能力,給他們打個分。能者上,庸者下。順便整頓一下朝局,提升官吏的本事。”

朱升忍不住深吸口氣,當初設立門下省,大傢伙似乎都沒怎麼在意,尤其是張希孟這幾年也沒有什麼動作,大傢伙只是覺得度支局很恐怖。

但是卻沒有想過,真正的厲害的門下省,還沒有正式啓動!

天下所有吏員左官的命脈,都掐在門下省……所以說,與其取代李善長,不如讓官吏更加專業,給他們灌輸紀律,規矩,直接改變整個官場的格局。

放心,張希孟的心思大着呢!

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六章 論守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一章 元末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
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二百二十七章 都是來買糧的(新年第一更)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六章 論守城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八十四章 四位元帥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八百五十章 一不小心成功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三百二十六章 掄語來嘍第八十八章 糧長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三百章 真孔孟之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人間之屑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二百四十八章 不一樣的朱家軍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一章 元末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八百四十二章 本少爺心善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九十七章 查案小能手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七百零一章 聖明的老朱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