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

毛貴的表態,確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包括張希孟在內。

畢竟幾十萬人馬,一省之主,豈是隨便能捨棄的?

可以歸降,但是完全放棄權柄,卻是千難萬難,但他到底走出了這一步,當世豪傑之中,該有毛貴一份!

拿得起來,放得下去。

這纔是大丈夫!

張希孟面上帶笑,卻又略有遲疑,所謂將心比心,毛貴能做出這樣選擇,固然難得,但是朝廷也不能就此奪了人家的權柄,總要有個說法纔是。

張希孟想了想,把目光落在了劉伯溫身上,“先生,你去準備幾個上好的菜餚,就讓孔府的廚子做,他們手藝好,我想跟毛平章好好談談心。”

劉伯溫多聰明啊,哪裡不知道張希孟的用意,立刻答應。

他走了之後,就剩下兩個人。

張希孟一笑,“毛將軍,首先,你的舉動深明大義,是幫了朝廷大忙,我必定要向主公請旨嘉獎,這一點你不要推辭。”

毛貴悶着頭,似乎有意推辭,可張希孟這麼說,他又不好多言,只是雙手依舊插在一起,心緒複雜。

張希孟又道:“毛將軍,我要說的第二點,山東紅巾,抗元有功,這一次爲了策應中原決戰,也是立下大功。這是誰也不能無視的。你想辭官,接下來山東紅巾要怎麼處置,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毛貴一怔,他萬萬沒有料到,張希孟會如此直接。

“張相,我,我還是不要說了,一切能按照官軍整編,在下就已經很滿意了。”

一句話,終究是暴露了毛貴的內心。

從毛貴來講,他早就意識到了韓宋的路走不下去,作爲韓宋東路軍的山東紅巾,也需要徹徹底底改革,脫胎換骨,洗心革面,重新開始。

可問題是下面的人不是那麼想的。

其實很多人還是不服氣的,或者說不甘心。

他們甚至想佔據山東,畫地爲王,名義上聽朱元章的,但實際上自己做主。

甚至還有些人,希望迎接小明王到山東,重建大宋……

這種提議別說毛貴不能答應,就算是韓林兒也不敢接。

好不容易當成了普通人,再陷進去,就真的十死無生了。

毛貴對這些心知肚明,他更清楚,如果長此下去,非出事不可。不光他自己,包括山東紅巾,都會成爲大明的叛軍,到了那時候,玉石俱焚,天崩地裂,誰也沒有好下場。

不如自己乾脆一旦,抽身退步,然後狠心將這些人馬交給朝廷,讓張希孟全權處置,他就什麼都不管了,來一個眼不見心不煩。

只是話雖如此,畢竟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又哪裡能真正割捨放下?

被張希孟一問,還是說出了心裡話。

隨後毛貴幹脆直說了,“張相,我知道以當下的情形衡量,山東紅巾將領有不少不夠資格,沒法編入朝廷的兵馬。但是這裡面又有不少不想離開軍中,除了打仗,也不會別的。還有些人,乾脆就是賊心不死,貿然遣散了,後患無窮。我,我也是很爲難。”

張希孟頷首,笑道:“毛將軍,如果你不說這話,或許對你未來更好。”

毛貴無奈苦笑,正要說話,張希孟卻補充道:“可不說這話,就不是毛貴了。”

聽到這話,毛貴萬分感動,人貴在知心,張相確實有宰相肚量,洞察人心,能替別人着想,古君子不過如此。

“張相,在下很想知道,這幾十萬山東紅巾,你打算怎麼辦?”

張希孟道:“山東紅巾肯定要縮編,這是母庸置疑的。從裡面選拔出五萬八千精銳,調朱文正擔任前軍都督府副都督,由他統領。”

毛貴眼前一亮,目前明軍有五軍都督府,其中除了朱英之外,徐達,胡大海,常遇春,馮國用,都是當世名將,無論戰功,還是資歷,都無可挑剔。

屬於明軍諸將的第一梯隊。

而接下來誰能往前走一步,成爲第二梯隊的,就很值得玩味。

老將之中,吳禎,花雲,唐勝宗等人都有希望,後來歸附的諸將當中,鄧愈,傅友德,丁普郎,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究竟誰能更上一層樓,還不好說。

可張希孟卻給出了答桉,這人是朱文正!

而且他即將統領的還是由山東紅巾改編過來的兵馬。

可以說這個安排,很是微妙,毫無疑問,山東軍團即便改編妥當,也是不如那幾個老牌軍團的。

偏偏又要體現出重視來,山東軍團在未來北伐中,又有着特殊價值。

綜合方方面面考慮,提拔在陝州立下大功的朱文正,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他年紀輕,符合山東軍團的定位,前面又統領改編過的蒙古兵,經驗豐富,能力上絕對可以勝任。

加上又是朱元章唯一的侄子,地位特殊,顯示了對山東軍團的重視。

很難找出第二個人選了。

當然了,張希孟不會直接讓老朱任命朱文正的。通常情況下,他都會推舉三到五個,然後讓老朱挑選。

在經過天子深思熟慮,選擇出最合適的人選,充分體現出天子的智慧……完美!

這種小技巧他通常是不會和別人分享的,但是毛貴情況特殊,必須讓他放心,張希孟也就乾脆交給底兒給他,讓他放心。

“挑選出這些將士之後,剩下的人,願意回鄉耕田的,可以比照朝廷將士,授予兩倍土地。耕牛,種子,房舍,甚至是妻子,都會想辦法,保證回去之後,成家立業,安居幸福。”

毛貴連忙道謝,“張相仁慈,在下感激不盡。只是,只是還有些人……”

張希孟笑道:“我知道,其實你擔心的就是這些人,他們人數不多,但卻是軍中骨幹,都手握一點權力,資歷又老,脾氣也倔,很不好擺弄……在以前,我們改編兵馬,這些人不是被扔到戰俘營,就是給卡察了,你怕我們會這麼對待他們?”

毛貴臉色難看,只能道:“張相,平心而論,這幫東西里面,如果仔細追查,必然有該殺的罪名,也有可殺的理由。只是,只是生逢亂世,又不幸淪落到軍中,他們到底不是元軍啊!”

張希孟微微頷首,“雖說功過不能相抵,但有些情況,也不能不考慮……這正是我要說的,毛將軍,你看將這些人送去高麗如何?”

“高麗?”毛貴不明所以。

張希孟笑道:“就是交給關鐸,讓他們在高麗繼續抗元。”

這下子可讓毛貴驚到了,“張相,這幫人桀驁不馴,在山東還有約束,去了高麗,只怕會肆意胡來啊!”

“怎麼,你擔心關鐸管不住他們?”

毛貴忙搖頭,訕笑道:“關鐸比我狠多了,他怎麼會管不住!只是唯恐他不願意下手。”

張希孟呵呵一笑,“他願不願意,那是他的事情。反正我們也管不着,是吧?”

毛貴再度吃驚,他傻傻看着張希孟,這不就是把禍水引向高麗嗎?

張相,也不是那麼老實啊!

張希孟呵呵一笑,“毛將軍,你可別忘了,元廷在高麗設了徵東行省,這些年高麗沒少給元廷送妃子太監。禍亂中原,有他們一份。當年脫脫幾十萬大軍之中,還有數萬高麗兵馬。他們對大元可是忠心耿耿啊!”

毛貴深深吸口氣,這些事情他自然是清楚的,只不過毛貴尚有不解,“張相,只是這麼做,日後會有麻煩吧,萬一人心難以收拾,怨恨大明,豈不是有損上國名望?”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毛將軍,你真是個老實人,也確實應該去讀書了。”

毛貴被說得老臉通紅,不好意思道:“張相,我,我自知見識淺薄,惹張相笑話了。”

張希孟道:“毛將軍不要在意,有句話叫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自然視高麗爲兄弟,也願意跟他們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總要先渡盡劫波,把該算的賬算了,這些年爲虎作倀,幹了這麼多壞事,非但沒有懲罰,就此相安無事,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吧?”

毛貴連連點頭,簡直五體投地。

什麼叫讀書人,什麼叫學問家?

這藉口找的……呸,什麼藉口,就是這麼回事!

這一回毛貴徹底放心了……這些將士中間,忠勇可靠的,依舊能從軍報國,北伐元廷。

願意回家種田的,可以返回家鄉,有妥善安排。

最後就連刺頭兒都有了去處,可以到高麗折騰。

果然是安排的明明白白。

只是苦了高麗,先是張定邊和陳理,現在又是山東紅巾……接下來還不知道有什麼呢!

不過也別怪張相炮製他們,誰讓這幫傢伙跟着元廷,做了那麼多惡事,這也算是惡有惡報了。

毛貴心情大好,從張希孟這裡出來,竟然是哼着小曲的。

……

“走啦!該考試去了!”

毛貴帶着三個孩子,每人一個竹籃,裡面放着筆墨,一人一摞煎餅,就這麼走向了考場。

“你們可要好好考試,別給你爹丟臉!”

幾個孩子向四周看了看,密密麻麻,人山人海,全都是年輕人,有許多身上都是補丁,十分窮苦,但卻不減熱情,紛紛前來考試。

孩子們突然擔心起來,“爹,這幾年我們兄弟讀書還是很用功的,張相的主張我們都一清二楚,這場考試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倒是您老,務必保重……考到後面還好,萬一落榜,就,就只能給我們當學弟了。”

第七十章 好官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
第七十章 好官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四百五十章 聚餐慶生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二百五十九章 張夫子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六百三十九章 拱衛司惹禍了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改變,從教育開始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八百五十三章 天下一家,萬民一心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三百七十五章 商科考試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五百六十八章 皇子戍邊第五百四十五章 賠了朱棣又折兵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七百四十三章 我把陛下抓了第二百八十一章 咱爲民除亂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三百八十四章 俺老方,降了!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八百五十八章 種田有功的朱雄英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八十七章 滁,大熟(求首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