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

“這個藍玉,還挺會說話的。”老朱欣然道:“先生教的不錯,值得重賞,咱打算給他封個爵位,先生以爲如何?”

張希孟笑道:“如今大明立國,驅逐元廷,開國之功,已經封得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開拓之功。沒有開疆滅國的功績,最好不要輕易封賞。而且這個滅國之功,也要看是什麼國家。總不能三五十人,百八十人的一個國家,也賞給爵位,那就太掉價了。”

老朱反而笑了,“先生,那是一個國家嗎?那不是村子嗎?”

張希孟正色道:“主公,正所謂天下之大,無奇不有。等走出中原大地,就會感嘆世界的參差,人類的千差萬別。臣以爲您最好還是提升一點想象力,也免得被太多稀奇古怪的奇葩,影響了心情。”

朱元璋眉頭挑動,半晌哂笑。

區區奇葩罷了,再怎麼樣,也是大活人的國度,還能有多顛覆認知?先生這純粹是嚇唬人。

不過話又說回來,藍玉這一次出擊大漠,打到了和林,總算是越過了長城一線,邁出了關鍵一步。

從今往後,就要往外打了。

還真要做好準備。

“既然先生這麼說了,爵位也就不賞了。不過他繳獲了宋理宗的頭骨酒碗,此物非比尋常。咱以爲還是找個妥當的地方,安葬了吧!”

朱元璋忍不住輕嘆,“咱雖然瞧不起趙宋天子,覺得他們太過丟人,簡直是華夏之恥,但是頭骨變成酒碗,被人把玩幾十年,便是尋常之人,也是奇恥大辱!那些畜生,簡直不配爲人!”

老朱怒氣衝衝,張希孟也是相當贊同,確實需要安葬妥當。

畢竟是一個皇帝的頭骨,總不能隨便挖個坑就埋了。

朱元璋降旨,要求百官聚集,商議此事。

這差不多是調整之後,第一次亮相奉天殿。因此顯得十分重要。

而整個大明文官體系,也初露端倪。

李善長爲首,身後依次是朱升、汪廣洋、楊憲、胡惟庸等各部尚書侍郎,構成了中書省的體系。

而在另一邊,右相張希孟爲首,他的屬官包括都給事中四人,諫議大夫四人,其餘錄事。令史若干人。

這一套人馬,採用了一些三省六部制時期,門下省的屬官,又有所損益。

大體上都給事中,品級等同尚書,諫議大夫等同侍郎,錄事、令史等官職,類似於郎中、主事。

簡單對比就能發現,張希孟的人馬當中,除了沒有副相參知政事之外,其餘和中書省相差不多,只是數量上略有區別。

過去的門下省,就是張希孟老哥一個,大傢伙都弄不明白,設這個衙門到底幹什麼,還不如就讓右相和左相一起,坐鎮中書省,輪流值班,不也挺好嗎!

甚至更方便架空李善長。

莫非是老李害怕張希孟奪權,這才弄出來的?

好傢伙,黑鍋又甩給了李善長。

而直到今天,衆人才咂摸出一點滋味來。

初具規模的門下省,那叫一個人才濟濟,殺氣騰騰。

宋濂、劉基、姚廣孝、龔伯遂,四大都給事中,能文能武,才德兼備。

宋濂辭去了翰林學士,轉任都給事中之後,兼修國史,算是張希孟在文字方面的助手。

劉基分管六部人事,甚至連五軍都督府的武將履歷,也都捏在他的手裡。

姚廣孝則是分任風憲,御史臺,大理寺,刑部等方面的官吏卷宗,都歸他監察執掌。

至於龔伯遂,則是負責地方上的官吏任用。

六部侍郎以下,地方上布政使,按察使以下,全都在門下省的管轄範圍之內。

而且話又說回來,尚書侍郎,也不是憑空冒出來的。

也是從下面提拔歷練出來的,他們也是要經過門下省的層層考覈,合格了,才能步步升遷,達到高位。

當然了,作爲左相的李善長,也可以繞過門下省,直接越級超擢,或者從外面提拔一些人,擔任尚書侍郎,只要能得到皇帝恩准就行。

只不過這種從外面弄進來的人,大概率會遭到所有官吏的抵制,想幹出什麼業績來,那是相當不容易。

而且由於不熟悉內部運作,往往會碰的頭破血流,狼狽不堪。

順便說一句,原來張希孟想過設立六科給事中,監察六部。但是隨着六部的格局打破,六科也沒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門下省相當程度上,兼併了六科,或者說把六科升級之後,納入了門下省體系。

反正總而言之,此時的門下省,纔算是初步成型。

不像當初,以前張希孟也分管翰林院,度支局,國子監等等衙門,論起權柄,可以和李善長分庭抗禮。

但那畢竟是張希孟個人的強大,也是老朱的青睞。畢竟只要能上達天聽,任何官員,哪怕只是個御史,也能抗衡首輔。

現在卻是不同了,因爲這個強大,來自於門下省這個衙門!

光是看排列順序就知道了。

李善長和張希孟,並列在最前面,然後是掛着參知政事的幾位高官,再接下來,就是宋濂、劉基等都給事中,像毛貴這種,只有尚書銜的官員,甚至在他們的後面。

羣臣進入奉天殿,行了面君大禮之後,朱元璋立刻道:“給張先生也準備個座位。”

果不其然,一把和李善長一般不二的座位,擺在了張希孟屁股後面。

老李看在眼裡,都懶得說話了。

早就猜到了,都給我了,還能短了張希孟嗎!

不過除了他們之外,還有朱升,年紀也大了,又是副相參政……老朱斟酌了一下,就說道:“從今往後,三品以上官員,年滿五十歲,都有座位。”

這就是針對朱升的,他連忙跪倒謝恩。

同樣是臣子,有人坐着,有人站着,有人靠着功勞,有人靠着資歷。

各種滋味,只有慢慢咂摸。

完成了第一次亮相,確定了朝堂格局,朱元璋這才讓人把那個宋理宗頭顱製成的酒碗,端了上來。

大傢伙早就聽說了,此時見到了實物,依舊驚駭不已。

宋理宗的腦袋太大了,惡僧楊璉真伽盜掘南宋皇陵,挖出了屍骸之後,覺得這顆腦袋特殊,就一劈爲二,然後飾以金玉珠寶,做成了一個特殊的酒碗。

從此之後,在元廷貴胄中間,輾轉了幾十年之久。

天子頭顱,竟然被當成酒具,被人把玩。

奇恥大辱,當真堪比靖康之恥!

不要怪後人瞧不起趙宋,不管怎麼擦胭脂抹粉,這個王朝,從頭到尾,都透着那種憋屈,讓人鬱悶吐血。

趙匡胤陳橋兵變,欺負孤兒寡婦,坐上了龍椅。

雖然有些不齒,但畢竟終結五代亂世,也算是一時豪傑,可接下來斧聲燭影,趙大死得稀裡糊塗。趙二兩次北伐失敗,沒本事拿回燕雲之地,隨之而來的澶淵之盟,開了歲幣惡例。

契丹打不過,區區西夏也能欺負大宋。

然後金國崛起,奪去半壁江山不說,還製造了靖康之恥,那麼多帝姬貴女,成了人家的玩物,戰利品。

再往下說,自己不爭氣,殘害忠良,斷絕北伐光復的希望,苟延殘喘之後,依舊不免亡國,崖山之恨,神州陸沉。

這還不算完,南宋六帝皇陵,還被人盜掘了。

天子頭骨,被人做成了酒器。

翻開史書,王朝興衰起落,都是尋常之事,老劉家、老李家,也都不無黑歷史,但是黑到了老趙家的程度,還真是少見。

“大傢伙都說說吧,到底是怎麼看的?”朱元璋發問。

在場羣臣略微從嘆息之中,清醒過來,忍不住搖了搖頭。

接替宋濂,擔任翰林院學士的是危素,他躬身道:“陛下,當初南宋六帝陵寢被盜,百姓曾經收斂部分骸骨,葬在了冬青樹下,想來其中該有宋理宗的遺骨。陛下仁慈,將這顆頭骨,埋入其中,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功德之事。”

朱元璋眉頭微皺,想了想道:“危學士之言,頗有道理,位置算是選好了。咱想問你,要不要按照帝王之禮下葬?”

危素悚然一驚,想了想道:“陛下,趙宋一朝,苟且偏安,得國不正,實在是算不得什麼。能按照親王之禮下葬,就算是高擡他們了。”

正在這時候,劉伯溫突然道:“宋理宗也算是一位帝王,如果只用親王之禮,反而顯得咱們有意貶低他們。”

危素一怔,就說道:“趙宋之恥,人盡皆知,豈是有意貶低?”

“人盡皆知,也不同於可以用親王之禮下葬,這麼做算不得堂堂正正,不是我大明氣象。”

危素深吸口氣,“不知道劉公有什麼高見?”

劉伯溫沉吟不語,目光卻看向了張希孟。

“還是要妥善安葬,只是並非安葬一個死去了一百多年的皇帝。而是安葬整個大宋朝,安葬我們曾經的懦弱苟且,重新開啓華夏的新篇章。”

張希孟緩緩道:“陛下,臣請廢掉此前脫脫所修宋史,由國史館牽頭,重修宋史!”

劉基和宋濂立刻起身,“臣等附議,請即刻廢掉宋史,重新修史!”

衆人稍微遲疑,李善長竟然站起身,跟着道:“陛下,脫脫所修宋史,確實算不上好,還是應該廢掉,正本清源!”

這下子羣臣紛紛站起,一起恭請重修宋史。

朱元璋深深吸了口氣,又看了那一個頭顱酒碗,意味深長道:“確實,把大宋好好葬了吧!”

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
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把鷹犬變成人第八百七十九章 開國舊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八百一十七章 夫人的新官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七百二十章 楊憲倒臺了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我要抱孫子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九十七章 老朱的兩套體系(三更到)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