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

“關鐸遠在高麗,孤掌難鳴,要是沒有咱們撐腰,他早就垮了。上一次中路軍傷兵參加主公登基大典,就是明證,此人跑不了。”張希孟笑呵呵道。

他這麼說,自然有着十足的把握。事實上伴隨着這些傷兵回鄉,張希孟就安排人,讓他們寫些書信,主要是報個平安,然後讓運送物資的商人送去高麗,交給北伐軍將士。

雖說是平安書信,但是總要說說見聞,講講海上的情況,告訴他們自己的未來如何……這裡面就有人分到了土地,選擇在大明安家,就有人拿到了大明的田契。

方國珍的船隊每兩三個月,就往來一次,各種消息,不斷往那邊送。

關鐸能攔着嗎?

攔不了!

正是因爲這些好消息,才維持了中路軍的軍心,不至於崩塌,畢竟還有個大明在,還有希望!

但問題是瞭解的越多,這一支兵馬就越不屬於韓宋了。

爲什麼會有士兵說出可惜大印不是朱元璋的?

張希孟向來喜歡自下而上,水滴石穿,北伐中路軍這一鍋粥,距離煮熟也差不多了。

“先生,眼下關鐸他們在高麗,若是咱們支持關鐸,會不會激怒高麗?萬一他們和元廷聯手,豈不是成爲大患?”

張希孟淡淡一笑,“主公,您知道高麗人的生存智慧嗎?”

老朱眉頭微微皺起,“這個咱不知道,想來都是一般不二的人,還能有什麼稀奇的?”

張希孟笑道:“主公,咱們向來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講旳是反躬自省,努力上進。都是着眼自己,因爲我們只要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就不會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可高麗不同,他們是小國。就算使出了渾身的氣力,依舊抗拒不了天命。所以說他們必須要仰視大國,求大國庇護,才能活着。”

“所以他們相信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再說的乾脆點,只要把大國伺候好了,他們大約就可以安然無恙!”

朱元璋聽到這裡,忍不住勃然怒道:“原來如此!”

要說起來,這些年對高麗的情況,朱元璋還是知道一些的。元朝皇帝的後宮,有許多高麗美女,宦官裡面,有不少高麗太監,就連元軍中,還有一支高麗兵馬,他們甚至參加了圍攻高郵之戰,據說還打得很兇猛頑強。

過去老朱還不明白,現在一想,這高麗還真是大元朝的孝子賢孫,忠心耿耿啊!

“先生,高麗如此孝敬大元,要如何分開他們,需要威逼還是利誘?”

張希孟道:“主公,若是寧死不屈的猛士,自然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面對一條狗,只要把它打怕了,也就是了。他們要事大,只要告訴他們,誰纔是大國,這幫人就會主動跪過來的。”

朱元璋稍微沉吟,還真是別開生面,覺得十分有趣……哪怕張希孟駁斥了那麼多儒家的觀點。但是有些東西,還是根植在骨子裡,根本改不掉的。

比如說將心比心,比如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原王朝歷來的習慣都是我對你好,換你對我忠心,你給我一點進貢,我十倍厚賜,以此來收攏人心。

很難說這種行爲是對是錯,畢竟這是根植我們的文化習慣,思維模式的。

但是大多數的小國,顯然不是這麼想的。

尊嚴是個奢侈的東西,只要大國才配擁有,至於小國,從頭到尾,求的都是生存,尊嚴之類的東西,太奢侈了,不是他們能負擔的。

所以說,面對小國,必須學會另外一套思維模式才行……朱元璋自然是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越想越覺得有趣。

“先生,這麼看來,往後對待四周的蠻夷小國,該有一套不同的方略了。”

張希孟謙虛笑道:“臣也不好說,不過可以拿高麗試試手,看看臣講的是對還是錯?”

老朱眉頭挑動再三,沉聲道:“告訴廖永安,讓他率領一百艘戰船,匯同越王的船隊,前往高麗出使……對了,使臣就選楊憲,讓他過去,告訴高麗,上國回來了!讓他們及早懸崖勒馬,改過自新,不然天兵到時,玉石俱焚!”

手下人答應,立刻去傳旨。

廖永安也調動水師,楊憲也從應天過來,接旨動身……只不過楊憲有點爲難,這旨意不太好說啊!

朱元璋已經殺氣騰騰了,但是真正的旨意卻是隻有一句話:爾父回來了!

論起簡略,在所有的國書裡面,都算是空前絕後了。

張相出手,果然就是不一般啊!

只要高麗還要點臉皮,估計就要打仗了,還要跟廖永安和方國珍說說,讓他們做好備戰,可別麻痹大意。

處理了高麗這邊,張希孟和朱元璋的目光,還是放在了山東的毛貴身上。

比起關鐸那種扭扭捏捏的,毛貴是毫不掩飾,學習朱家軍的做法。

他的成績顯而易見,同樣的,困難也是明明白白。

這就是毛貴無奈的地方。

山東的豪強大族非常多,他的根基不夠,想要徹底剷除大族影響,千難萬難。

而且元軍也把兵力放在他的身上,頻頻發起攻擊,內部大族也在掣肘。

最要命的是他的做法還惹怒了韓宋內部的一些人,頻頻在劉福通面前告狀,攻訐抹黑。

這麼一來,弄得毛貴焦頭爛額,應接不暇。

所幸在淮西方向,大明對他堅決支持,給糧,給兵器,通商貿易,不遺餘力。

事情弄到了這一步,就算毛貴不願意歸順大明,只怕也不行了。

當然了,毛貴手下,也是一二十萬人,又是韓宋精銳,還佔據了一省之地,想要順利吞下來,還要付出一些努力。

總而言之吧,韓宋本身就離心離德,加上張希孟不停挖牆腳,已經成了一棟搖搖欲墜的破房子。

只要踹一腳,就會垮塌。

而踹出這一腳的人,正是察罕帖木兒!

其實就在關鐸兵敗遼西的時候,另一路北伐軍,也不得不進入寧夏路,就是爲了避開察罕帖木兒的鋒芒。

也就是說,北伐西路軍也敗了。

察罕帖木兒甚至沒有追殺西路軍的李武、崔德,而是親自統兵,直取虎牢關,奪佔虎牢關之後,大軍分成南北兩路。

從黃河兩岸,呈鉗形攻來。

又調陝西的兵馬,出函谷關,山西的兵馬越過太行山和黃河,會師於汴梁城下。

而察罕帖木兒親自駐紮在汴梁城西的杏花營,指揮各路軍環繞着汴梁城修築營壘,圍攻汴梁。

此刻的察罕帖木兒,手握幾十萬雄兵,麾下將領極多,全都是能打的狠角色。

沒辦法,不能打的早就被淘汰了。

你可以認爲這些元軍兇悍殘暴,比畜生還不如,但是卻不能否定他們的強悍兇猛。

劉福通數年之間,三路北伐,打得轟轟烈烈,固然撼動了元廷的根基,卻也替元廷練出了一支強悍的地主武裝,元末曾文正了屬於是。

有趣的是,察罕帖木兒竟然也深諳結硬寨,打呆仗的道理,他從四面修築營壘,圍困汴梁。

面對此情此景,劉福通多次派兵,試圖擊潰元軍,但很可惜不但沒有成功,還損兵折將,勢力進一步削弱。

當初北伐打得多慷慨,此刻敗得多窘迫。

前後不過幾個月的時間而已。

當初朱元璋登基,劉福通還氣勢洶洶問罪。結果朱元璋大破陳友諒,積累了足夠的力量。

可中原的局勢卻是一落千丈,碎了一地。

先是北伐中路軍兵敗遼西,接着是北伐西路軍被趕到了寧夏路……然後虎牢關門戶被奪取,幾十萬元軍,圍攻汴梁。

劉福通唯一的指望就是山東的毛貴。

偏偏此前他們和毛貴之間多有嫌隙,此刻調毛貴前往開封,不亞於引董太師進京啊,這是要命的事,豈能答應?

當初張希孟送給劉福通的那些“大宋忠良”們,果然不負衆望,在韓宋面臨亡國危機的時候,表現得和當年大宋滅亡時,一樣優秀。

這些事情,朱元璋都看在眼裡,說實話,局勢變化,比想象還要快……他聯絡明玉珍,希望併力北伐,就是打算從南陽出兵,搶佔潼關,把元兵堵在關中,避免他們大舉進攻中原。

天可憐見,朱元璋真是沒有半點私心,都是爲了北伐大業着想。

他已經看出來,劉福通撐不住了。

但是明玉珍搞出了平分華夏的操作,劉福通那邊也像是防賊一樣防着他,老朱也是乾着急。

不過想想也知道,人家連毛貴都那麼猜忌,又怎麼可能給老朱好臉色看?

短短時間裡,風雲變色,汴梁幾乎成了一座孤城。

小明王已經岌岌可危了。

“先生,你看中原大局如此,咱們第一步該怎麼辦?”

張希孟道:“咱們第一步該說什麼事都沒有,劉太保高枕無憂。”

朱元璋一怔,就道:“那,那第二步呢?”

“第二步宣稱或許元兵來勢洶洶,但我們相信經歷過無數考驗的大宋王師,能夠順利擊敗兇殘的敵人。”

老朱臉色微微變化,沉吟道:“第三,第三步呢?”

“第三步就是說汴梁很危險,但是倉促之間,我們什麼都做不了。”

老朱搖頭長嘆,“你這是要看着劉福通和韓林兒死啊!”

“沒錯,到了第四步,就可以宣稱當初要是能做點什麼就好了,現在太晚了。”

老朱眉頭立起,“先生讓咱作壁上觀?”

“不,還有第五步……北伐!”張希孟微笑道。

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
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一百一十七章 鄙人不善逃跑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五百三十六章 送張相回京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五百二十六章 張相公出馬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四百四十二章 向張相學習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七章 狠人朱重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一百八十三章 新生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六百八十一章 不能免俗的朱元璋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劍誅心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三百八十五章 一篇文章撬動天下第三十三章 敬畏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白的張相公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十九章 寶鈔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二十九章 朱重八闖關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二章 贏麻了的朱元璋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臣和睦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天下一統拖不得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五百零八章 問道孔夫子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八百零九章 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