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我叫朱英

馬氏帶領着一批家眷趕到了驢牌寨,隨着她來的自然還有沐英……小孩子真是一種很神奇的物種,跟豆芽菜似的,一天就能躥很高。自從跟隨了老朱兩口子之後,沐英是交了好運。

吃飽穿暖,收拾的乾乾淨淨,才幾個月的功夫,就高了一大截,而且小傢伙也開始讀書啓蒙,還跟着一些大人舞刀弄劍的,文武雙修了屬於是。

見到張希孟,他喜滋滋衝過來,可是當張希孟伸出手,想要摸他的腦袋的時候,沐英連忙轉了一個圈,虎着臉道:“不許摸,會不長個的!”

張希孟忍不住發笑,這是小崽子長大了,想當初蜷縮在自己腿上的時候,怎麼忘記了?

好在張希孟也知道小男孩的心思,便笑道:“好,說得好!長成大個子,好當個衝鋒陷陣的猛將!”

聽張希孟這麼一說,沐英立刻眉開眼笑,站在了張希孟身邊,美滋滋的,很得意。

這時候馬氏也笑着過來,主動問道:“眼下的情形可好?小先生怎麼有空?”

“夫人放心,我可不敢偷懶……眼下軍中又多了位人才,大小事情都由他操持,一切都在變好……”

張希孟向馬氏笑呵呵介紹,然後把他們請到了帳篷休息。老朱還在外面巡邏,要防備橫澗山方向的元軍,因此需要一些時候才能回來。

張希孟就把沐英叫過來,好奇問道:“你,你們家還有人嗎?我是說原來的那個。”

沐英小眉頭緊皺,“我爹好早好早就死了,那時候我好想才五歲,我就記得,我爹活着的時候,經常給我買肉吃……後來爹病了,有好些人來我們家,把東西都搶走了。再後來我娘帶着我,東躲西藏的,再後來她也死了。”

回憶起這些慘痛的過去,沐英的臉色慘白,雙拳握緊,渾身不自主顫抖。馬氏看的心疼,忍不住把他拉過來,攬在懷裡,然後纔對張希孟道:“怎麼回事?莫非有什麼消息?”

張希孟點頭,“夫人,剛剛來了一個沐家的人,說是他的遠房伯父。”

聽到這話,沐英突然變了臉色,惶恐吼道:“我,我不跟他走!”

馬氏急忙道:“別怕,有娘在,沒人能把你帶走。你張大哥也不會把你送出去的。”

張希孟解釋道:“自然不是要送你走……是你這位伯父想要說個情兒,對他們家網開一面。沐家也算是大族,田畝人丁不在少數,希望分配的時候,能給他們一點方便。”

馬氏最初以爲是窮親戚投靠,可是聽到沐家還挺有錢的,頓時沉下臉,“怎麼回事?既然沐家有錢,爲什麼連他們娘倆都不養着?這還算親戚嗎?現在又來舔着臉求情,他們家人也太不要臉啊!”

馬氏半點客氣不講,直接撕開了沐家人的臉面。

小沐英雖然沒有多少記憶,但是潛意識裡也對這一家子極爲鄙夷,小臉蛋繃着,半點笑容沒有。

“夫人,這事我打聽了一下,還真弄清楚了一些緣由。”張希孟深深嘆口氣,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在這個亂世,人人都有自己的不幸……在定遠,沐氏不是一個小姓,甚至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沐氏最初起源端木,後來省略爲木,再後來又加了三點水。

似乎有一種說法,沐英是後來自己改的名字,原來的名字已經不可考證了。這也沒什麼錯,畢竟一個八歲的孩子,被人收養了,恰逢戰亂,彼時老朱還在郭子興手下,也沒什麼勢力,等到沐英長大,定遠這邊已經被亂兵犁了不知道多少次,查不清楚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由於張希孟的參與,老朱明顯比歷史上更加強大,名聲更盛。

再加上分田方略的確定,觸動了一羣人的利益,他們挖空心思,尋找關係,自然而然打聽到了朱元璋乾兒子身上。

張希孟也順勢弄清楚了沐家的事……在沐英很小的時候,他爹的確很有錢,還有不少田地。

“大約就是主公家中遭災的那一年……兒子降生,沐父很是歡喜,覺得老天恩賞,祖宗積德,又見災民遍地,佃戶艱難。他主動把田租降到了三成,不少佃農感激涕零,感謝大恩大德。”

這事連沐英都不知道,聽說自己老爹是個好人,他很是驚喜。

“張大哥,那後來呢?”

張希孟無奈,“後來就被沐家的其他幾房,聯合本地的士紳逼宮,要求你爹把田租漲上去。”

沐英傻了,旁邊的馬氏也怒了,“這是什麼道理?大災之年,民不聊生,怎麼降田租反而成了錯?”

“正是因爲災年,纔不能降,不但不能降,還要逼着多交田租!”張希孟無奈說道,馬氏聽得瞠目結舌,愣了好半晌,的確想起來,是有這麼一回事兒。

太平年月,地主只能掙點田租,

可是遇到了災年,那就不一樣了。

首先,老百姓想要活着,就需要借貸,不管是錢也好,還是糧食也好,總是在等米下鍋的時候,利息不會低,甚至乾脆說,就是你還不起的利息。

因爲只有如此,才能逼債,榨乾你的家產。有些佃農是有自己幾畝田的,只是覺得租田還有利可圖,纔會租田。

因此藉着災年逼債,就能把最後一點田拿走。

沒有田地也不怕,不還有房產,還有女兒嗎!

什麼叫吃幹抹淨,敲骨吸髓啊!

你說難道地主就沒有好人,都是這樣的貨色?

當然是有好人的。

比如沐英的爹,他就主動降低了田租,幫着佃農度過災年。

可就是他的善心惹來了大禍……你可憐窮鬼,我們不可憐啊!我們還想要那些田呢!你敢砸我們的生意,我們就敢跟你玩命!

幾乎一夜之間,沐英的爹就成了衆矢之的,外人罵他,家人也不容忍,甚至沐家人乾脆帶頭,跑去大罵,還扔石頭,潑狗血。

弄到了最後,嚷嚷着要把沐父逐出沐家。

沐父實在是扛不住,就只能答應分家……可在這時候,有出了問題,那幾房勾結縣衙的官吏,在分家產的時候,把最值錢的田畝都給那幾房,只留給沐父一些浮財。

反正你不會經營,不知道珍惜田畝,還給你幹什麼!

縣衙的官吏也站在沐家這邊。

就這樣,沐父除了一點錢,什麼都沒有撈到。

不服氣嗎?

獨木難支,又能怎麼辦?

沐父也不想和自家人撕破臉皮,又不想坐吃山空,他就想着做點生意,掙點錢。

可生意那是那麼好做的,而且自此之後,災荒不斷,流民遍地,沐父很快賠了大半家產,一病不起。

而在沐父死後,沐家人竟然又上門,想要把剩下的那點錢也給搶走。

他們在葬禮上大肆花錢,有擺酒宴,吃流水席,讓沐母出錢,擺明了是想吃光他們。

沐母一介女流,也是敢怒不敢言,這幫人擺明了吃絕戶,可她還有一個兒子,不能就這麼被這幫人給害了。

沐母在丈夫下葬之後,偷偷帶着僅有的錢,揹着兒子,逃了出來。

這就是想當好地主的下場!

這些事情都發生在沐英五歲之前,後來雖然母親也跟她偶爾唸叨,但沐英畢竟還小,知道的不多,也談不上完整的記憶,如今讓張希孟把前因後果說出來,小傢伙氣得嘴脣都青了。

馬氏更加震怒,“這算什麼親戚?分明就是一羣白眼狼!現在還敢登門,無論如何,也不能饒過他們!”

張希孟點了點頭,卻把目光看在了沐英身上,馬氏也明白過來,說到底這還是沐家人。

她抓着沐英的胳膊,聲音柔和,低聲詢問:“我的兒,你怎麼想?”

沐英瞪圓了眼睛,氣得眼淚在眼圈亂轉,替自己的父母委屈,他咬着牙,怒道:“我叫朱英,我不認他們!”

馬氏心疼地一把抱住兒子,淚水也涌了出來,隨後一擡頭,衝着張希孟道:“還愣着幹什麼?他不是你兄弟?快給吾兒出氣去!”

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六章 論守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
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四百五十七章 有困難,找張相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六章 論守城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八百九十四章 各顯神通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一百四十二章 巢湖水師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五百零二章 朱元璋請客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頑強的朱英第四百二十一章 廣而告之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五百三十四章 民心在我不在你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八百一十章 張承天的生意經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八百八十二章 破案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三百六十六章 沉甸甸的賞賜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一百三十五章 進兵高郵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八百六十六章 衣冠大明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二百七十八章 富裕仗第二百七十七章 全線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