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

廖永忠第一個衝破元軍船隊封鎖,又追殺了一陣,直到最後一艘載着元軍的船隻消失在眼前,他才長出口氣,抹了一把額頭的熱汗,讓水手調轉船頭,返回了濡須口東岸。

等到廖永忠上岸,發現張希孟已經等在了這裡,身旁站着藍玉,另外李文忠也在,俞家父子兄弟,也過來了。

衆人都是面帶喜悅,俞廷玉首先向張希孟見禮。

“張經歷,早就聽說了,你可是上位的心腹,智謀無雙。如今一見,更是英雄少年,讓人好生佩服。”

張希孟笑道:“俞老客氣了,您主動率領巢湖水師歸附,老當益壯,慧眼識珠,有句話怎麼說,叫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以爲巢湖子弟,都應該感謝俞老,記着俞老的大恩大德。”

這幾句話說得俞廷玉心花怒放,老臉上止不住的笑容。

他這步棋是走對了,因此俞廷玉問道:“張經歷,你看我們也打破了濡須口,如今可以隨意進出長江……上位那邊是什麼意思,用不用繼續追殺韃子?”

廖永安等人也是翹首以盼,迫不及待要知道接下來的任務。

張希孟卻是笑了,“大傢伙先不要忙,濡須口是要地,咱們需要在這裡建立營寨,屯兵守衛,不可落入元韃子的手裡,至於水師要怎麼安排,接下來要怎麼用兵,還要等上位的命令。一支兵馬,最重要的是上下一心,如臂使指,斷然不能壞了軍規,這樣吧,你們先在東西兩岸,修築營寨,讓士兵們安頓下來。這一次跟元軍作戰,有犧牲受傷的將士,趕快呈報上來,我會妥善撫卹。”

張希孟在觀看戰鬥之後,對巢湖水師的打分不算太高。

毫無疑問,他們很勇猛善戰,但是偏偏水戰不是勇猛就行的,首先巢湖水師的船就不行。普遍缺少大船,船上配置的武器也差得很多。

士兵光憑着一腔血勇,這是要吃虧的。

其次水師分屬廖家和俞家,這一次廖家搶功,俞家也就在後面看着,很明顯缺少配合,還處於各自爲戰的狀態。

元兵並沒有在這裡部署重兵,只安排了幾十艘樓船,還有一些小船,鬥志也不高。若是元軍準備更充分,可就沒有這麼容易得手了。

因此在張希孟看來,巢湖水師更需要的是徹底的整頓,完成從水匪到正規軍的蛻變,經過一番妥善訓練之後,才能投入戰場。

但是話又說回來,朱元璋那邊的情況如何,是不是需要立刻投入水師……如果老朱要拼,張希孟也沒有權力阻攔,局部服從大局,就算有所損失,也是必須承受的。

這就是不用當家的好處,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着,他用不着承擔後果。

因此張希孟只是在軍中走訪,瞭解情況,跟大傢伙談心,順便統計戰死的士兵,給予妥當撫卹。

張希孟很享受這個狀態,有事情做,壓力又不大,很好!

可張希孟的好日子只維持了兩天,朱元璋送來了一道命令,準確說是委任狀,他任命張希孟擔任水師大都督。

負責送信的是郭英,他嬉皮笑臉,“恭喜張經歷,高升大都督啊!”

張希孟卻是一點都高興不起來,甚至有點生氣,“主公這是怎麼回事,這個水師大都督是怎麼回事?”

郭英笑了,“原本上位不是擔任了都指揮使嗎!可現在有了水師,總不能叫水陸軍都指揮使吧?你又不在上位身邊,上位想了想,就決定升格一下,改爲大都督府。”

張希孟眉頭緊皺,按理說多了兩萬人的水師,的確叫都指揮使不夠威風,升格大都督府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大都督府也只有一個大都督,怎麼給他個水軍大都督的名號啊?

“沒錯的,上位是大都督,你是水軍大都督,要聽上位的。”

“廢話!”張希孟氣得翻白眼,“不管叫什麼,我都要聽上位的,只是軍中只有一個人能稱大,無論如何,我也不能叫大都督。”

郭英眨了眨眼睛,他不太能理解張希孟的堅持,疑問道:“那,那叫都督?”

張希孟認真思索了一下,搖頭道:“不好,還是叫左都督吧,或者都督同知,都督僉事。”

郭英腦袋都大了,他哪裡分得清這些官職稱號啊,事實上朱元璋也是一知半解,有人在身邊,老朱能弄得清楚,但是沒了人幫着參謀,就不免出現紕漏,就比如這個水師大都督,就鬧了笑話。

但不管怎麼說,老朱的意思都是一清二楚,他要把水師交給張希孟統領。

水師大都督!

這不就是三國周郎嗎!

難不成老朱想讓自己來一次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還真是瞧得起自己啊!

“主公還有什麼交代沒有?”

“沒有。”郭英老實道:“上位說了,先生看過之後,自然都明白了。”

張希孟立刻將老朱的委任狀捏在手裡,仔細看了看,在任命張希孟爲水師大都督之後,有八個字:整頓兵馬,協同迎敵。

張希孟瞬間明白了老朱的意思,朱元璋是需要水師立刻發揮作用的。

巢湖水師兩萬人,其中不乏老弱,如果有時間,把他們裁撤整頓,練出幾千精銳,船隻也選擇好的,戰鬥力自然會提升很大一截。

但是對不起了,朱元璋等不了。

既然如此,兩萬人的編制就沒法縮減。

在歷史上朱元璋收編了巢湖水師之後,是任命了兩個萬戶,俞家和廖家,不偏不倚。可偏偏由於張希孟的摻和,在朱家軍裡面沒有萬戶這一檔,如果非要任命水師萬戶,那徐達那些人要怎麼辦?

正在交戰,就隨便調整編制嗎?

很顯然,這是行不通的。

老朱在急迫之下,就給了張希孟水師大都督的位置,所謂大都督,就是讓張希孟全權負責。

這裡面至少有三層意思,第一是張希孟總攬一切權力,第二是弄清楚巢湖水師的真正實力,做出妥善安排,第三,是尋覓戰機,配合朱元璋在和州的戰鬥。

責任還不小。

張希孟也沒有料到,竟然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他獲得了獨當一面的權柄。

這個水師大都督他是不稀罕的,周郎也沒什麼好羨慕的,他還是一個卑微的社會公器,只等這次戰鬥結束,他就老老實實把水師交出來。

只不過在交出水師之前,還要想着大破元軍纔是。

張希孟陡然緊張起來,明明是個配角,一下子被推到了主角的位置上,這不是難爲我嗎!

“傳令,聚將!”

伴隨着鼓聲,俞廷玉,俞通海,廖永安,廖永忠,包括藍玉和李文忠,全都齊集一堂。

張希孟把任命他擔任水師大都督的事情說了一遍,出乎預料,連俞廷玉都沒有什麼意見。

說實話,如今的這幫人,對於官職體制,還沒有什麼概念,你有本事,能讓大傢伙服氣,我們就認你。

張希孟一手操持了巢湖水師歸附的時候,攻擊濡須口的時候,張希孟又提出了縱火策略,燒了連環戰船,成功破敵。

巢湖水師上下,都非常欽佩張希孟。

所以說他這個大都督當得順順利利。

可就是因爲順利,又讓張希孟更加壓力山大,不幹出點動靜來,是真的不行了。

張希孟沉吟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現在想問大傢伙一句心裡話,如果與元軍長江水師硬拼,勝算多大?”

張希孟頓了頓,又補充一句,“我要聽實話。”

這下子把幾個人說得眉頭緊皺。

濡須口一戰,雖然他們贏了,甚至俘虜了幾艘元軍沒有着火的船隻,但是不可否認,元軍的戰船比他們強多了,如果不是濡須口情況特殊,他們放火得手,勝負還真不好說。

讓他們跟元軍硬拼,勝算真的不大。

俞廷玉年紀最大,威望也最高,他沉吟了少許,就說道:“大都督詢問,卑職只能說巢湖水師沒有孬種,不管損失多大,我們都能打贏元韃子!”

廖永安也道:“沒錯,我們決定投靠主公,殺出巢湖,就是想建功立業,拼出一個前程。不管韃子多厲害,我們都不怕!”

張希孟點了點頭,巢湖水師的確勇氣可嘉,人心可用。

憑着這一股子銳氣,的確有希望建功立業。

但是張希孟也深知,這麼幹是有風險的,而且還不小。

究竟要怎麼破局呢?

張希孟思索了許多古今中外,各種戰例……歸結起來,還是那句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什麼裝備,打什麼仗。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硬拼。

張希孟反覆推敲,腦子裡一遍又一遍過着長江的地圖,突然之間,張希孟想到了一個點子,而且越想越覺得有道理。

“俞老將軍,你幫着我參詳一下……元韃子攻擊和州,我們能不能對江南下手,迫使元軍回調。這樣一來,就會佔用元軍水師的船隻運力,把他們調動起來,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俞廷玉也沒有料到,張希孟居然冒出了這麼個主意……他皺着眉頭道:“都督準備打哪裡?”

“銅陵!”

張希孟很乾脆道,銅陵位於濡須口上游,元軍防衛薄弱,容易打下來。而且一旦奪了銅陵,就可以繞道蕪湖、太平等地的後方,襲擊水師駐地,把元軍的後方弄亂了。

而且元軍十萬人在和州,江南空虛,他們自以爲有長江水師作爲屏障,卻不料想朱元璋這邊有了巢湖水師。

雖然巢湖水師不一定是長江水師的對手,但是卻可以把人輕鬆送到對岸!

“我看行!都督這一手當真高明!”俞廷玉盛讚,其他衆人也紛紛點頭支持,覺得這個辦法不錯,可以嘗試。

張希孟鬆了口氣,可旋即又意識到了一件事。

渡江!

這件關於朱家軍前途的大事,竟然在這種情況下,因緣巧合,在自己手上實現了,張希孟頓覺振奮百倍。

同時張希孟也清楚,要渡江,還要攻城略地,必須有敢戰之兵,而且還要軍紀過硬,不能亂來。

張希孟立刻派人,給朱元璋送去了一封密信。

老朱的回覆非常快,只用了兩天不到時間,伴隨着回信,朱元璋還派來了一個猛人——常遇春!

准許渡江!

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
第三百四十五章 我大哥張希孟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三百七十章 稱帝的第一步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五百零五章 我在,大明在!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五十九章 李善長的選擇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六百五十九章 大宋笑話,永不過時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六百八十二章 張庶寧的大生意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三十章 淮西第七十八章 羅貫中盜書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五百四十四章 咱要留在應天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陵姓朱了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二百九十四章 借風破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八百四十七章 勳章來了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一十三章 空印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爲天下正統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第二十八章 糧和人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一百六十八章 十大指揮使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八百三十五章 固始鵝肉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五百七十九章 玉璽不如金印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一百七十八章 劉基,你被捕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七百零六章 師表大明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三百二十章 度支局開工了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七百七十七章 貧家子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