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

一個吏部尚書,說拿下就拿下了,堪稱自楊憲一案之後,朝堂最大的震動。太子側妃生父,又是天官高位,怎麼就一點風浪也禁不住?

似乎很不合理啊!

不過李善長倒是覺得不能更合理了,如果繼續任憑呂本折騰下去,沒準太子的儲君之位,才真的不穩呢!

誰都覺得朱標堪稱最穩太子,誰也撼動不了他的位置。

這話固然不錯,但如果他跟張氏一脈鬧翻,那後果就不好說了。

李善長洞察天機,朱標的儲君之位,來自三大助力,其一是朱元璋傳承的法統,洪武大帝的嫡長子,自然就是當之無愧的儲君。

其次,是馬皇后給他攢下的好人緣,那麼多老將、義子,都尊着朱標。

還有一點,那就是張希孟給朱標的,作爲張相弟子,朱標本身就是張相一系的領頭羊。而正是這一系,纔給了朱標充裕的人才,強大的號召力,絕佳的輿論環境。雖然張希孟真正的弟子不多,但是那些以張相門徒自居的人,如過江之鯽。

這些人不出意外,都要認朱標這個大師兄,至少在心裡是這麼認爲的。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知道了朱標爲什麼那麼生氣,常氏、呂氏提什麼去了圖書館,話裡話外,怪夏知鳳。

呂本更是說有人藉着天文結社,他們詩詞唱和也沒什麼。

這事情要是不處理,拿不出果斷的態度,一旦那些張相門人,起了反感,後果就不堪設想!

你朱標是陛下硬塞給張相的,夏知鳳是張相親自主動收的弟子,算是你朱標的小師妹。你的側妃不懂事,側妃的老丈人也不懂事,伱大師兄想欺負小師妹……朱標,你不給我們個說法,你就等着瞧吧!

所以說朱標果斷罷免呂本,非但不是反應過度,而且只是個開始。

他需要做更多才行。

就在拿下呂本的第三天,朱標又把李善長和徐達請了過去。

“郭桓一案,因詩詞唱和而起,牽連官吏十數人,既有國子監,又有翰林院,連吏部尚書也不能免俗。我想問問李先生,還有魏國公,官吏私下締結詩社,湊在一起,幹些事情,可是很平常?”

李善長頓了頓,只能答道:“殿下,朝臣雖然是官吏,但大多數人是科舉出身,都是學過詩詞歌賦,考過科舉文章的。私下裡有些愛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朱標繃着臉道:“李先生,情理之中,卻也未必合乎國法啊!而且歷代以來,皆以結黨營私爲重罪,官吏彼此勾結,便不能恪盡職守,操勞國事。就會結黨營私,就會圖謀不軌,奢望些不該做的事情,我以爲必須防微杜漸,早早下手,嚴厲懲治,不能手軟!”

李善長怔了少許,不得不點頭稱是,“殿下高瞻遠矚,看得明白。確實應該整治。”

朱標並沒有放過,而是轉頭對徐達道:“魏國公,你看呢?”

徐達立刻點頭,他早就注意到了這種事情,“殿下英明,官吏之間,不光有詩社,還有茶社,有人好書法繪畫,也有人喜歡古玩珍品,時常聚集在一起,品鑑寶貝。當然了,武將也有騎馬社,弓箭社。臣甚至還聽說,有些人乾脆粉墨登場,在家裡唱戲,烏煙瘴氣,着實可惡!”

其實說起官吏唱戲,當初在起家的時候,朱家軍的戲曲堪稱一大法寶,宣傳攻勢全開,比起刀槍棍棒還管用呢!

那時候身爲大將,女裝登場,塗上腮紅,反串一齣戲,再普通不過了。可時至今日,官吏們再湊在一起,聽戲唱戲,那就不一樣了。

“查,嚴查到底!”朱標果斷道:“還有一件事,我打算盤點府庫,仔細查查……這一次戶部倉庫布匹出了事情,我擔心只是九牛之一毛……父皇立國十餘年,各地府庫有數量驚人的糧食布匹,現在這些東西,還有多少,是不是盡數如上報的那樣,我也不敢說。”

“還有,今年閩浙等地,出了大風,損毀房屋,足有二十萬以上。河南、陝西等地,再度大旱,災民過百萬。種種加在一起,賑災開支巨大,急需足夠的糧食。如果此時府庫空虛,造成民變,必定天下震動!父皇也不會答應的。”

“當下父皇雖然不在京城,但越是如此,就越要拿出萬分小心,做到萬無一失,這才能跟父皇交代。”

朱標盯着李善長,“李先生,你安排中書省的官吏,加上御史臺,度支局,前往各省,從上到下,從常平倉到其他府庫,一律嚴查到底,清點數目,而後彙總給我。此事關乎社稷安危,還望李先生能妥善安排纔是。”

朱標的這番話,着實讓李善長大驚失色,如果說罷免呂本,嚴查百官,李善長還都能接受,清查府庫這事,着實嚇到了李相公!

正如朱標所言,老朱立國十一年了。

他又是個倉鼠的性子,非常喜歡囤積物品,糧食布匹,在老朱的府庫當中,數量極多。這也是朱元璋想給後人留下的家底。

但問題誰都知道,這麼多倉庫,必定會有管理不善,倒賣物資的。

當年胡大海的兒子,就是因爲盜賣軍糧釀酒,才惹來老朱雷霆之怒。

那時候大明還沒立國。以淮西等地來算,有些倉庫已經二十年了,這事情禁不起查的。如果只是一兩處出事,損失不太大,李善長還可以應付。

但如果處處出事,損失多起來。

那他這位左相公,就怕扛不住了。

所以說沒事真的不要亂查,萬一調查出點事情,可怎麼辦!

很顯然,朱標不想心疼李善長。

“李先生,打仗講究知己知彼,治國難道不是嗎?我除了打算盤點府庫之外,還有各地的黃冊,也要重新修訂。尤其是近些年來,商賈繁榮,人員往來,客居外省的,比比皆是。各地到底有多少人,有多少田,百姓收入如何,稅賦如何,民生利病,到底怎麼樣,我要做到心裡有數。”

朱標道:“尤其是均田這事,田制是大明的根據,還有沒有亂佔田畝的情況?稅賦是不是公平!都需要有個數。所以說,接下來的事情,非常繁雜,也十分關鍵。李先生,老驥伏櫪,責任至重啊!”

李善長一怔,到底無可奈何,只能深深一躬,“老臣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老頭連死字都說出來,可見他有多惶恐。

但是朱標不管這些了。

作爲大明的儲君,朱標和老朱,是兩個不同的風格……朱元璋是強悍果敢,不徇私情。出了事情,就快刀斬亂麻,徹底解決,這個過程,不免有冤枉和疏漏。但勝在速度快,立竿見影。

朱標身爲儲君,自然沒有父皇的一言九鼎,而且身爲張希孟的弟子,他還是受了張希孟的影響,凡事要講數據,要拿出足夠有力的證據。

所以朱標認爲,清查編戶齊民的黃冊,還有整理土地分配的魚鱗冊,加上摸清楚民間的狀況,是當下最緊要的事情。

不管你李善長怎麼想的,反正他是必須要做,沒有商量。

朱標的態度,讓徐達很是振奮。過去他一直覺得這個太子有點仁弱,但現在看來,他也有強悍的一面,至少面對李善長這位左相公,他還是沒有絲毫退讓的。

徐達欣然道:“殿下所言,頗有道理,清查府庫,清點黃冊,御史臺義不容辭。必定以最快的速度,徹查到底,不負殿下之託!”

朱標欣然點頭,“就從浙閩等地開始,大風毀壞房屋數十萬,清點府庫,賑濟災民,確保大災之後,百姓不至於流離失所,丟失土地,可是馬虎不得的事情。”

徐達用力點頭,頗爲喜悅,這纔是洪武皇帝的繼承人,有魄力,也有眼光。

這個突破口選選得好,確實該整頓朝政了。

徐達和李善長,各懷想法,返回中書省和御史臺,前去佈置。

朱標安排妥當之後,隨後又沉吟再三,從自己的藏書之中,翻出了一整套郭守敬的著作。本來朱標是捨不得拿出來的,畢竟身爲太子,總要準備點書籍,裝點門面。

但是沒辦法,有些事情是躲不過去的。

他準備妥當,直接前往張府。

朱標剛到,卻發現有人已經提前到了,來的正是常遇春。他本來在劉家港督兵造船,準備攻打倭國。

結果聽說了京裡的事情,不得不請令五軍都督府,商議軍務,同時過來瞧瞧。

江楠倒是沒怎麼在意,“尊夫人關心則亂,她也是爲了小殿下,理所當然的事情。咱們兩家,別的不說,光是藍玉,他跟着張相多少年!我們還至於有什麼不痛快嗎?”

常遇春老臉泛紅,苦笑道:“江尚書明鑑,其實俺這個婆娘,以前也不是這麼不明事理。可自從皇孫出世,她就像是瘋了心似的,一心一意,都撲在了孩子身上。偏偏她又是個不明事理的。俺,俺都恨不得休了她!”

江楠頓時把臉一沉,“按理說我沒資格講,但是她可是你的糟糠之妻,貧賤相逢,一直到了今天。我勸一句,最好還是和夫人好好談談,把心結說開了。疼惜孩子是一回事,但是想着依靠孩子,就能帶來什麼,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常遇春稍微一怔,聽出了這話裡的意思,慌忙道:“多謝江尚書體諒,我這就回府!”

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
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網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章 朱重八(求收藏)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一百章 軍中不許賭博(三更求票)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五百一十章 有教無類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佈局下一代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五十八章 自首了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二百七十章 胡惟庸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五百零六章 張先生不常有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二百三十五章 軍力加倍第三百五十八章 張夫子的戰場第三百九十四章 國號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一百八十五章 後繼有人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四百八十八章 這個大明不一樣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二百七十六章 下克上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桌菜,兩桌客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七百三十九章 老朱被抓了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八百四十六章 出海,搶土豆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一百二十八章 俘虜工作第二十二章 勢不可擋的朱重八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的葬禮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三百四十九章 鐵索連舟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三百三十五章 反抗,不屈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九百一十三章 抱孫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六百五十章 鐵鍋燉貪官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三百七十九章 大宋亡於此,大明興於此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四十章 紅燒肉有的是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