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

就在常遇春組織兵馬,四面圍攻武昌之際,張希孟也在做一件事,他把羅復仁叫到了面前,仔細詢問,他對治理湖廣的看法。

“羅學士,你以不殺二字,勸諫主公。看你的意思,應該還有不少要說的話,不妨講一講吧!”

羅復仁微微沉吟,他自然知道張希孟的地位,也很清楚,大明的主要大政,皆出自張希孟之手,要解決湖廣的困境,自然少不了張希孟的支持。

但是這個事情說起來卻是話長了……

“張相,湖廣等地,算是紅……巾軍,舉事最早的地方。當初彭和尚殺入湖廣,同元軍大戰,潭州等地,幾乎被屠戮一空……從巴蜀和河南等地來到的元軍,同彭和尚反覆拉扯,湖廣百姓損失慘重,隨後倪文俊驟起,陳友諒又取而代之,元軍雖然被趕走,但是這倆人都不懂得恢復民生,只知道壓榨搶掠,視百姓爲魚肉,肆意盤剝,沒有半點手軟。”

羅復仁說到了這裡,忍不住頓了頓,纔敢繼續道:“張相,以我的估算,眼下湖廣百姓怕是不足五百萬,且多爲老弱婦孺。我諫言陛下,不要殺戮,便是這個緣由。如果連人都沒有了,空有湖廣之地,又有什麼用處?”

張希孟聽到這裡,心中着實感嘆,湖廣可不只是兩個省那麼簡單,事實上貴州的大部分,在元朝的時候,也是劃入湖廣的。

也就是說,三省之地,連五百萬人都湊不出來。戰火摧殘,可見一斑。

而且由於大戰損失的都是青壯,勞動力的缺口更大,事情更棘手。

“羅學士,你諫言不殺,自然是對的。只是以當下湖廣的情況,想要恢復生機,只怕不容易吧?”

羅復仁瞬間無言,臉上悽苦,顯得十分無奈。最後不得不長嘆一聲,“張相,要想迅速恢復湖廣的生機,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說出來,怕是要有無數鄉親,戳我的脊樑骨了。”

張希孟稍微一想,便笑道:“你打算移民?”

“是!”

“從江西移民?”

羅復仁點頭,再度答應,臉上的悽苦之色,更加濃重,他就是江西人,慫恿老鄉移民,只怕要天打雷劈,被人罵祖宗。

張希孟看出了羅復仁的爲難,便沉聲道:“羅學士,我們開誠佈公,好好談談……你說說這移民的難度在哪裡,有沒有化解的辦法?”

羅復仁悽風苦雨,這事情要是這麼簡單,就不用發愁了。

“張相,這移民從哪裡選擇,又往哪裡送去,期間要走哪條路,到達目的地之後,又如何安頓,如何紮下根,過上安穩的日子……可以說是步步艱難,移民之路,只怕是要累累白骨啊!”

羅復仁唉聲嘆氣,卻沒有半點誇張。

因爲很多時候,事情的複雜程度,遠超過文學作品的想象力,動不動幾百萬移民,搞不好連地球都跟着走了。可是實際上的移民,尤其是古代移民,簡直太麻煩了。

首先,百姓們普遍安土重遷,不願意冒險,要怎麼找夠足夠的移民呢?

肯定不是貼出去告示,應者如雲。

大約就是確定哪裡人多,然後一道命令下來,要求舉家遷徙,或者三丁出一,五丁出二,扶老攜幼,背井離鄉,跋涉千里,前往目的地。

操作起來,跟抓壯丁差不多,甚至要更加殘酷。

拉丁抓夫,那是盯着青壯使勁兒。

可是移民通常都是舉家遷移,老人孩子,都在其中。

爲了防止逃跑,需要把人捆起來,如同牲畜一般,驅趕着前行。

這一路上,由於勞累,受傷染病,水土不服,死掉的人,難以計數。

有一兩成,甚至更多的人,死在了路上,也不足爲奇。

是不是經過了艱難跋涉,到達目的地,就一片光明瞭呢?

顯然不是。

驟然到達一個全新的環境,且不說別的,就算是老農,你從江西到了湖廣,也未必立刻就適應當地環境,該怎麼耕種,只怕還要適應。

甚至就連當地的野菜,伱也認識不多……想弄點野菜,採點蘑菇,沒準就把一家人送走了。

更不要說沒有居住的地方,風餐露宿,雨雪風霜……谷縡

這些內容,還只是小事情。

此外到達了新的地方,如何跟當地人相處,雙方爆發衝突怎麼辦?

所以說羅復仁的顧慮是對的,他真是要慫恿江西百姓,遷居湖廣,前前後後,損失一半的人口,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要是做這事,被家鄉父老咒罵幾百年,也是理所當然的。

“張相,我知道移民是好事,對於大明來說,好處極多。只是我現在確實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我,我慚愧!”

張希孟耐心聽着,卻是笑了,“羅學士,你沒有鼓吹移民,也沒有盲目反對,而是能想到這些事情,就已經勝過很多人了。我們不妨仔細想想,移民是不是必須的?”

羅復仁思忖良久,無奈道:“豈止是必須?我看張相力主均田,江西人口稠密,比湖廣多了太多。不遷居百姓,又如何能平衡土地?”

張希孟點頭,“這就好,我們先確定下來,移民是必須的,接下來要說的,就是如何移民,怎麼才能避免路途上的損失,如何能讓百姓移民過來,迅速安居樂業……”

羅復仁也是第一次和張希孟對談政務,他能很清楚感覺到張希孟的與衆不同,事情很難辦,有人反對,有人支持,但是張希孟更關心的是,要怎麼做才行!

“羅學士,我先說一點,這一次移民,絕不能一道命令下去,就把某個村鎮搬空了,或者搬走一半,像是牲畜一樣,驅趕到陌生的地方。我們必須做好全套的計劃。我打算讓一些江西的老兵,還有江西的讀書人,他們不是通過了科舉,成了大明的官吏嗎!給他們的第一任務,就是組織家鄉百姓移民,要讓他們把事情講清楚,打消百姓的顧慮。”

“其次,移民路線必須規劃好,沿途要準備休息站,準備糧食藥物,不能讓百姓在移民路上折損。最後,在目的地,要準備房舍,劃好土地,要安排人員,幫助百姓安家。還有,農具、種子、耕牛,全都要準備妥當,要發給每一個百姓。”

張希孟談了許多,羅復仁聽在耳朵裡,頗爲驚喜,可轉念一想,他又高興不起來。

“張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怕下面的人,未必能按照張相的意思辦事。而且有些地方,就算有心,也未必有這個氣力。移民難,行路難,安居難……三難迭到了一起,我怕是如論如何,也不好辦啊!”

張希孟點頭,卻又正色道:“羅學士,你說的我是相信的,但是這恐怕不能作爲反對移民的理由。譬如說,在護送移民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派遣官吏同行,要求同吃同住,如果不能把百姓平安帶過去,就要追究罪責。還有,這一次大戰,肯定會俘虜許多陳漢的兵馬,十萬,還是二十萬?這些壯勞力,都可以用來建房,開闢農田。還有,從人口稠密的地方遷居百姓,就會多餘出來許多田畝。”

“留下來的百姓,想要分得這些土地,就要額外交一筆錢,而主動放棄土地,參與移民的百姓,就可以給予一些獎勵。每人補償三五十貫,或者更多。還有,可以低息借貸,幫助他們安頓下來。”

張希孟這一次談到了許多的落實措施,每一條都切中要害,很有可行性。

雖然還沒有詳細的步驟,但是大方向卻是明明白白……組織移民,幫扶補償……只要肯動腦子,方法總比困難多。

“羅學士,我也不妨多說兩句,所謂知易行難,士大夫不能只是坐而論道,更要起而行之。做難事,做大事,做對國家有利的事情,纔能有所得,纔能有所成!如果還沒開始,就望而卻步,如何能行?當然了,做事也不是蠻幹,還要動腦筋,拿出相應的辦法,你意下如何?”

羅復仁可比張希孟年長不少,但是卻被這番話折服。

難怪張希孟在朱元璋手下,地位如此特殊,果然有過人之處。

“張相,在下心悅誠服,受教了!”

張希孟笑道:“既然如此,羅學士有沒有心,起而行之,把移民事情做好?”

“這個……在下願意,但是還請張相能給我足夠權柄,不然我怕弄巧成拙!”

張希孟點頭,“權柄自然是要給的,我們去見主公吧!”

兩個人談好,相約來到御帳。

此刻常遇春已經攻破武昌,甚至殺入了陳友諒的皇宮。

等到皇宮之中的時候,常遇春也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一張碩大無朋的龍牀,最讓人驚訝的是,這張大牀,全都是黃金製成,金光閃閃……常遇春聽說過象牙牀,卻沒有見過黃金牀,這要是坐一下,該是什麼感覺?

他鬼使神差,伸手觸摸……不過手剛伸了一半,就連忙縮回來。

這也是你能碰的滴?

“快,來人!把這張龍牀,當成戰利品,進獻上位。這可是黃金龍牀,也只有咱們上位才睡得!”

就這樣,足足一百人,加上三十匹馱馬,才把這張尺寸誇張的黃金牀,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
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八百九十一章 朱元璋旋風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六百零三章 做天子的工具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一百九十一章 威力無窮的宣傳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好大兒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五十八章 收取山東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八百三十九章 大明忠臣有門檻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二百零四章 大盜現身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七百零七章 憤怒的張希孟第二百零三章 張老師的小課堂第七百五十章 果斷處置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六百八十七章 好好學習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五百五十三章 我是西路北伐軍的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三百七十七章 考試成績出來了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八百三十七章 冠軍侯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三百一十章 你們想要多少?第四十章 郭子興的饋贈第五百八十一章 朱標來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明羣賢第七百二十二章 大家都缺錢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三百六十八章 都跪了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三百七十八章 九州不全,寢食不安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一百二十四章 脫脫垮臺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六百四十章 陛下如父,先生如母第二百零一章 清官無敵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八百零六章 朱大頭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二百三十四章 地位第四百五十三章 自投羅網的王保保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三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疑問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二章 實幹興邦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六百七十八章 朱元璋給百姓的禮物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