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

朱元璋和張希孟回了臨淮鎮,看起來辛苦一趟,除了幾百個赤手空拳的青壯,什麼都沒有帶回來。但是他們倆都清楚,這一次可賺大了,而且賺得盆滿鉢滿,都流出來了。

解救了郭子興,逼着趙均用謝罪,朱元璋的名頭一下子達到了新的高度,能和那幾位大帥相提並論,甚至還要勝過郭子興一頭。

朱元璋的勇武智慧,在保衛濠州的戰鬥中,已經顯露無疑,沒有什麼好說的。

這一次不計前嫌,救了郭子興,是老朱的仁義……不但把前面欠郭子興的都還清了,還屬於涌泉答報。

反正只要腦筋正常的,都不會覺得朱元璋欠郭子興的,一個乾女婿,幫着你守城,又救了你一命,還想怎麼樣?親兒子也不過如此吧!

其次,朱元璋沒有跟趙均用翻臉,依舊維持了濠州紅巾的大局,僅僅這一條,就讓飽受戰亂摧殘的百姓感激涕零,五體投地。

大家也知道,不可能永遠太平下去,但是能在春耕的關頭,相安無事,不用打仗。把糧食種下去,秋天能收穫,不用餓死,已經是別無所求了。

沒法子,身在這麼個末世,真的想不了太多。

也就是說,至此爲止,老朱決定單獨發展,造成的波瀾終於毫無波瀾。

而且伴隨着威望提升,每天都有人成羣結隊,前來投靠。

少則幾十人,多則上百,更有一個村子青壯全過來的盛況。

張希孟每天負責登記,都把他忙得頭暈眼花,跟一個陀螺似的亂轉不停。沒有幾天,就弄了厚厚的一本,張希孟去給朱元璋過目。

老朱接過來,先是一驚,“這麼多?”

張希孟笑道:“主公聲名大振,八方歸附,這也是應該的。”

朱元璋摸索着沉甸甸的名冊,喜悅無比,誰不願意自己實力壯大呢?只是這麼大的力量,駕馭起來也相當困難。

朱元璋沒急着去體驗實力增加的快樂,而是將名冊收好,然後對張希孟道:“先生,你說咱招募了這麼多鄉親,可是好事?”

張希孟有點被問住了,好嗎?

其實在他看來,同鄉抱團,很容易形成一個個排外的小山頭。

而縱觀大明的建立,最大的山頭就是淮西勳貴,其次還有浙東文人,還有後續歸附的武將,也包括老朱的乾兒子們……彼此錯綜複雜,交織在一起,私相授受,貪贓枉法,敗壞國典,各種壞事幹得太多了,這也是老朱不得不舉起屠刀的原因所在。

“主公,魏武帝起家,靠着曹氏和夏侯氏的宗親,李唐靠着關隴門閥,趙匡胤也靠着禁軍中的把兄弟……沒有一羣可靠的人,着實做不了大事。”

“可曹家不也有曹爽一般的蠢豬笨牛,關隴門閥也是彼此爭鬥不休,趙匡胤最後也要杯酒釋兵權!”朱元璋長嘆連聲,“這些天咱就在思忖這事,眼下剛剛起步,要讓大傢伙願意跟咱幹,除了賞罰公平,還要靠着鄉親情分,結成一個拳頭,這樣才能重重揮出去!”

“只是咱又發現,史冊之中,但凡事業初創,這幫人到後來都會驕縱胡爲,完全不把軍規法度放在眼裡,變成了國家的禍害!”

老朱扭頭,盯着張希孟。

“先生可有高見?”

張希孟悚然一驚,“主公,既然歷代都是如此,我也不知道啊!”

朱元璋點了點頭,突然又似笑非笑道:“那令尊說過沒有?能不能給咱說說?”

張希孟又是一怔,他的確讓老爹背了不少黑鍋,有什麼新點子都說是老爹想的,弄得他爹都成了藏身民間的大才宰相了。

老朱這麼問,也不知道是揶揄,還是真心求教。

“主公,能不能說說,您是打算怎麼辦?”

朱元璋輕嘆口氣,“咱也不知道……不過要讓咱說,他們真的貪贓枉法,胡作非爲。咱不會忍的。咱是窮苦人出身,知道老百姓有多恨那幫王八蛋……咱,咱不能成王八蛋的頭兒!”

老朱斬釘截鐵,剖開心腹,張希孟也豁然開朗,對未來的洪武大帝有了些新的看法。

朱元璋說得沒錯,在創業之初,必須有一羣人追隨你。

處事公平,賞罰得當,英明睿智,體恤部下……這些優點,都是在一定基礎之上。

你想愛護下屬,總要先有下屬吧!你想綱紀森嚴,可也要有人願意給你管才行。

一肚子韜略,卻無處施展,只能走向鍵政圈,沒法走帝王路。多少學了工商管理的,後來發現,卻是被別人管理的那個。

說來說去,一切的開始,都是要有個初始團隊。

對於老朱來說,這個團隊就是他的淮西老鄉!

他要得到這羣人的認可。

從目前來看,老朱是成功的,甚至是非常成功。

光從每天前來投靠的人數看,老朱都贏麻了。

而且對於那些普通的百姓來說。國家是什麼?他們不清楚的,最多能朦朧的知道,自己是漢人已經很不錯了。

老百姓最在意的還是同鄉,哪怕讀了一肚子書的文官,也是如此,大明朝靠着地域結黨,簡直不要太多。

這些淮西老鄉,彼此熟悉,甚至就是親戚,到了戰場上,彼此照顧,奮力作戰,不怕死,不至於友軍有難,不動如山……這是最大的優點。

但是也不得不承認,正因爲彼此熟悉,他們私下裡就把事情辦了,完全架空上面的人,膽大妄爲,藐視法度,也是有的,而且還很嚴重。

“主公,這些人該用,也必須用,而且在當下,還只能用他們。”張希孟字斟句酌,可不敢說錯一個字,因爲他清楚,這一次的談話,怕是會關係到日後無數顆腦袋,半點不能含糊。

“但是用歸用,卻要約束管教,必要的時候,嚴懲不貸,以法度爲先!”

“說得好!”朱元璋用力頷首,“這正是咱的意思,咱眼見兵馬越來越多,心裡敞亮,可也擔憂,生怕管不好,出了亂子。要說起來,多虧了先生,這些日子咱讀了不少書,明白了不少道理!”

朱元璋頓了一下,突然想到一件事,忍不住道:“先生,你說咱讀書明理,能不能讓下面的人也讀書啊?他們要是都懂了道理,咱就不用擔心了。”

這話讓張希孟眼前一亮,放在歷史上,朱元璋會對部下講道理,該賞的賞,該罰的罰……但是讓他們讀書,老朱卻是未必能想到,這也算是張希孟教導有方了。

“主公可是想讓我去安排?”

“不是你安排,是讓你給他們講課,就像給咱講得那樣。”

張希孟一聽腦袋就大了,老朱隊伍膨脹,最忙的就是他,現在還要讓他給武將講課,這不是要累死他嗎?

張希孟就想拒絕,哪知道朱元璋微微一笑,“先生別急着反對,咱有樣東西,想給先生看看。”

“什麼東西?”張希孟不知道老朱能拿出什麼玩意,打動他的心。

只見朱元璋把手伸到了懷裡,摸了好半天,這才小心翼翼,拿出了一個金鎖,還有兩個金鐲,放在張希孟的面前。

“這是先生的嗎?”

張希孟看了一眼,似乎想起什麼,他急忙抓在手裡,只見金鎖之上,有八個字:希孟吾兒,長命百年!

再看鐲子,同樣也有這八個字。

張希孟再也無法冷靜了,他豁然站起,渾身竟然微微顫抖。

這是他在八歲以前,隨身攜帶的,後來大了之後,才讓老孃收起來,應該是和老孃的嫁妝首飾裝在一起的。

在他們往濠州來的路上,被僕人偷走了……怎麼會落到了朱元璋手裡?

“主公,這是?”

朱元璋起身,“先生跟咱過來。”

張希孟心怦怦亂跳,他想起來了,那個老僕姓王,藉口替自己找藥,偷了首飾跑了……他,他真的還活着?

張希孟本以爲在這個亂世,一旦分開,人海茫茫,又沒有人臉識別,根本就找不到,只是沒有想到,居然真的還能碰見。

“少,少爺!”

老王看到了張希孟,先是遲疑,當他認出來之後,嚇得魂飛魄散!

“少爺,饒命啊!念在小人伺候張家三輩人的份上,饒了小的吧!”

張希孟只是冷冷一笑,老王發覺不妙,急忙磕頭作響,“少爺,老爺向來都疼惜下人,小的知錯了,求老爺寬恕……”

啪!

張希孟揮起巴掌,狠狠扇了老王一個嘴巴子。

提起了老爹,他渾身震顫,瞳孔噴火。

“告訴你,我爹他死了!你也要去地下謝罪!”

說完張希孟揮動拳頭,不論頭臉,狠狠砸了下去,一拳比一拳狠,他要把滿肚子的恨,全部發泄出來!

拳打腳踢,回頭還抓起鞭子,狠狠抽打,朱元璋沒說什麼,只是默默送上了一桶鹽水……打吧,抽筋扒皮,打死這個壞了良心的畜生!

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
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生可爲聖賢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四十八章 善長歸心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二百八十三章 稱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三百一十三章 收買李善長的價碼第十四章 工科男的可怕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五百六十四章 痛飲燕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三百八十一章 人人爲士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七百五十一章 徹查倉場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誥第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快樂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九百一十章 張希孟的告誡第五百八十八章 冠軍侯的格局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九百一十二章 朱英還債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四百零七章 張少師第四十五章 李善長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得手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我們不欠軍餉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五百七十四章 俘虜大元皇帝第八百零五章 好姻緣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八百一十六章 好好輔佐太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三百五十六章 到士兵中去第五百五十五章 壯士十年歸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三百二十九章 都想投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