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

思想宣傳的威力,朱元璋已經領教過了,但是毫無疑問,還要有強大的實力,要在戰場上能打贏對手,才能讓這些設想落到實處。

這也是老朱沒有放張希孟遠去的原因所在,他必須開始籌劃,跟天完的大戰了。

別看天完這個國號挺搞笑的,但是他們的實力卻是一點不差,甚至可以用悍將雲集來形容。

在彭瑩玉死後,徐壽輝是名義上的皇帝,在他手下,有太師鄒普勝、元帥倪文俊、大將趙普勝,陳普文,歐普祥,楊普雄,項普略等等人物,自然也包括倪文俊手下的陳友諒等人。

隨便拿出一個,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論起綜合素質,這些將領絲毫不比老朱的淮西諸將差。

甚至由於戰爭經驗豐富,他們還要比淮西諸將更加兇悍難纏。。

這一點從常遇春和張定邊的碰撞就看得出來。

如果天完單純強大也就罷了,可問題是他們雄踞長江中游,向上已經派明玉珍打進了巴蜀,向下,他們搶佔了安慶,同時又把洪都給拿走了。

加之天完又攻取了撫州,形成了橫跨長江,由北到南,長達千里的對峙前線,彼此犬牙交錯,形勢非常複雜。

老朱急需跟張希孟等人一起,商量出一個妥當的策略。

“當下最關鍵的地方, 無非就是安慶和洪都……奪回安慶, 等於在長江之上多了一道屏障,可以阻擋天完水師順流而下。攻取洪都,就有了向天完腹地插刀子的跳板,這個情況還是很明白的, 只是這兩處, 都不是那麼容易拿下來的。”

張希孟也很無奈,安慶那邊, 有趙普勝, 還有張定邊,絕對是易守難攻, 而洪都這邊,更是有陳友諒在。

這傢伙雖然參加紅巾很晚, 但是崛起飛快, 而且用兵打仗, 手段高明,絕對是一個勁敵。

“主公, 這兩處都很難打, 如果非要選擇, 我覺得應該是洪都。”

“爲什麼?”朱元璋問道。

“道理有二,其一, 我對咱們的水師還是不那麼自信,想要擊敗天完, 只怕難度不小。其二,我們的優勢還是對農民的吸引,如果能拿下洪都,整個鄱陽湖周圍的百姓都會站在咱們這邊。有了這些魚米之鄉, 必定勢力大漲, 再去跟天完鬥,也就把握十足了。”

朱元璋認真聽着, 總結道:“先生的意思,就是揚長避短?”

“沒錯,主公英明!”

老朱想了想道:“既然如此,咱們就需要調動精兵強將, 做好準備, 力爭萬無一失。”

定下了調子之後,接下來就是集中資源,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這也是李善長的主要使命。

面對老朱的要求, 李善長咬了咬牙,“上位,目下臣能籌集八十萬石糧食,另外還有八千套鎧甲,三萬匹牛馬牲口。”

這個數字讓朱元璋不是那麼滿意,“就不能更多一些?”

李善長咧嘴苦笑,“上位,咱們的糧食,還是以淮西爲主,而且爲了支應劉福通北伐,我們前後送去了五十萬石糧食,另外又給了方國珍二十萬石,最近爲了僱傭他的船隊,還給了十萬石……雖說糧食不少,可也架不住這麼使用。眼下最大的指望,就是江南的夏糧,如果能豐收的話,就能調撥更多。只是臣也不熟悉江南的情況,今年還是第一年,成效如何,只有收上來才知道!”

朱元璋回想渡江以來的事情,其實還不到一年,池州、太平府、金陵這些地方去年秋收有了些成果,論起糧食產量,比淮西要豐富不少。

但是其他的州府還不清楚,加上他們對江南的農業還是缺乏經驗,的確只有收穫之後,才能知曉情況。

朱元璋思忖再三,終於道:“糧食還是一切的關鍵,李先生務必要全力以赴,既要徵收上來糧食,還要防止貪墨侵吞……私自盜竊入庫糧食,拿糧食釀酒,全都要嚴懲不貸!咱不在乎砍幾百顆腦袋……你明白嗎?”

李善長悚然一驚,朱元璋殺機四伏,已經是昭然若揭。

李善長也清楚,不能出錯,不然他的地位可就保不住了。

“上位,臣再三思忖過,臣有個提議,能不能給各地糧長授官?”

“給糧長授官?”

“對!”李善長笑呵呵道:“在淮西的時候,就有地方富戶主動運送稅糧,上位也說過,要給他們官職。臣覺得如今更應該發揚光大,乾脆提拔一些運糧及時的糧長,讓他們進六部,至少給個侍郎,派到地方,擔任知府,知州……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有下面人積極送糧,才能府庫充沛,應付大戰,軍糧無虞。”

朱元璋聽到這裡,微微頷首,給官做他是捨得的,侍郎一級,雖然很高,但也不是不能給。

“李先生,吏治是咱們的根本,糧長可以爲官,但是必須先到學士院,接受考覈,總不能一個字不認識,只是因爲送糧有功,就只能擔任高官吧?”

李善長立刻點頭,“上位思慮周全,這麼辦最是妥當了。”

和朱元璋商量妥當,李善長立刻向各地發放公文,告訴地方,全力配合稅糧徵收。能夠按時運送稅糧的糧長,可以覲見上位,擇其中才華出衆者,入學士院,擔任要職。

這道命令下去,江南江北,各個地方,全都動了起來。

不管什麼時候,能當官都是非常吸引人的。

要知道雖然老朱舉辦了科舉,但是想通過考試,也不是那麼容易。而且科舉考試授官不高,這次可是有希望擔任侍郎一級,等於直接進入了高級文官行列,豈是尋常!

江家就非常看重這一次的徵糧。

他們家本是做木材傢俱生意的,就在幾個月之前,他們得到了一筆大活兒,由張希孟主張的興學開始了,一次就像江家訂了兩萬套座椅板凳,價值超過十萬貫。

江家做生意不少,但是這麼大的一筆,還是頭一次見到。

尤其讓江家意外的是,按理說會有人索要好處,層層扒皮,想盡辦法,巧取豪奪。這才符合過去的經驗。

而且他們也聽說了,朱家軍對商賈並不是那麼友好。

起初江家還忐忑不安,但是真正接下來訂單之後,他們發現全然不是那麼回事。

朱家軍對興學這事格外重視,的確多次派人過來,但卻不是爲難他們,而是詢問是不是需要幫忙,原料夠不夠,人手夠不夠……跟官府打了多年交道,能幫着解決麻煩的,還是第一次見到。

更讓江家意外的是,朱家軍這邊,打錢非常痛快,基本上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絕不克扣拖延。

跟朱家軍做生意,竟然比跟一般的商人還要順暢。

當然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需要按照規矩,繳納商稅。不過由於這是給學生訂的,稅率也不高,只有百分之五。

一單生意下來,足有兩萬貫入賬。

老爺子江源非常感嘆,“朱家軍不愧是王者之師,要我說,這天下早晚是朱家軍的,能跟着朱家軍,必定可以飛黃騰達,光耀門楣。”

江源看了眼兒子江柯,就對他道:“這一次糧長的差事,你務必好好幹,給你爭取下來,可不容易!”

江柯連連點頭。

糧長這個職位,按照朱家軍的規矩,一般都是由田多,丁多,稅糧多的富戶擔任。

江家是商賈之家,錢雖然不少,但是土地並不多,在均田的時候,他們家只上繳了不到一百畝。

要說丁多,江家也不挨着,江源已經六十多了,只有一個兒子江柯,還有個小女兒,嚴格算起來,只有兒子江柯算是成丁,老頭已經可以除去丁籍了。

由於土地不多,自然稅糧也不多。

從哪個角度來看,江家都沒資格成爲糧長。

不過江家也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做木材生意,掌握了一支車馬行,有牲口,有馬車,還有一些車伕。

稅糧可是實實在在的糧食,需要長途運輸,哪怕是富戶人家,也未必承受得起!

因此一旦起運糧食,除了糧長家多出牲口車輛之外,普通的百姓家,也要派青壯幫忙,長途搬運,非常辛苦。

江家向本區內的老百姓承諾,只要讓他們擔任糧長,可以不徵用民夫,全都是他們江家負責。

不光是運輸,也包括損耗,總而言之,他們會順順利利,把糧食送去金陵。

靠着鈔能力,總算搶下了糧長差事。

自從夏糧收穫開始,麥浪翻涌,金燦燦的,一眼望不到頭。

又是一個豐收年。

對於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麼比這兩個字更動人了。

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均田了。

土地屬於自己,糧食也是自己的,只要交夠了田賦就可以享受豐收了。

江家人也是見多識廣,但是老百姓爭搶着主動繳納田賦,還是第一次見到,而且許多百姓都多交了一些。

因爲他們都清楚,路上的損耗還是很大的。

“江少爺,辛苦你了,可務必要送去金陵,送給吳國公啊!”

江柯抱拳,“請鄉親們放心,我一定安全送到。”

一萬兩千石糧食,悉數準備妥當,江柯親自負責裝車,務必做到萬無一失。就在連夜忙碌的時候,一個民夫拿着火把,不知道怎麼就碰到了拉車的馬。

吃痛的馬立刻拉着半車糧食飛奔,正好撞在江柯身上,不但把他撞倒了,而且車輪還從大腿壓過。

咔!

骨頭斷裂!

江柯疼得昏死過去,而在失去意識之前,只剩下一個念頭,壞了,天亮就要出發,他的腿斷了,老爹年紀又大,自己又沒有兄弟,難不成讓小妹江楠代替自己去金陵嗎?

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三十章 淮西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
第六百九十四章 許觀的信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一百九十三章 和百姓在一起第二百二十八章 考試多是一件美事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八百一十五章 落網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五百九十二章 張希孟的大棋局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三十九章 主動送上門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五十七章 聲威大振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五百九十章 皇帝帶貨了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下第一賊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元忠臣,我們有的是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七十三章 羅貫中來訪第八百八十六章 公平無止境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主公過江第五百三十九章 門下省考試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五十一章 開明的張相公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一百零二章 朱元璋做好了戰鬥準備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四百三十五章 姚廣孝的新官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一百九十五章 劉伯溫歸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雷霆手段第六百一十二章 葬了大宋朝第三百四十章 你也配號漢王?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國法無情第二百五十四章 張李同心,其利斷金第三十章 淮西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朱元璋,你不講武德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三百七十三章 華天夏地大明朝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五百零四章 朱元璋的金碗第二百一十章 殺得好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婚第四百七十三章 張相的好學生第八百二十九章 生產和建設第六百七十七章 父子鬥法第三百三十九章 送你一頂白帽子第七百七十八章 老朱又輸了第八百九十六章 皇孫的無爲而治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朱元璋北上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七百七十二章 抓人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二百五十三章 嚇壞的百官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征白鹿洞第八百三十二章 君臣團圓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七百二十六章 出將入相第一人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四百八十七章 叩謝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