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

面對夫人的提醒,朱元璋胸有成竹,其實這些天跟對面鬥法,朱元璋已經把這幾個元軍大將的底細摸清楚了。

要說他們很廢物,那也未必,但是要說多高明,也不見得。

總而言之,在老朱看來,就是中規中矩的水平吧!

其實面對朱家軍的的四面圍攻,元軍也並非沒有佔到便宜,他們曾經出師三萬人,攻下了雞籠山。

也就是常遇春貽誤戰機的那一次,老朱氣炸了肺,一腳把常遇春踢給了張希孟,讓他戴罪立功。

而雞籠山位於和州城北,地勢險要,元軍屯兵於此,隨後又向北攻下了陵陽關。

這樣一來,元軍的佈防就成了一條線。

原本元軍是想以陵陽關爲基礎,繼續向北打,直接攻擊全椒縣,進入滁州,這樣一來,就斷了朱家軍一臂,和州就是他們的囊中之物了。

即便不能徹底擊敗朱家軍,也可以佔據絕對優勢。

但問題是元軍只攻佔了陵陽關,就沒法向前推進,隨後又傳來銅陵失守的消息,弄得人心惶惶,許多元軍就打算立刻返回江南,另外也有人覺得好容易到手的戰果不能放棄。

甚至有人提議,紅賊既然渡江,後方必定空虛,正是派出奇兵,突襲滁州匪巢的大好機會……這麼天才的方略,當然毫無疑問被否決了。

想死就快點說,別說朱家軍有多少,光是遍地的民兵就已經讓元軍疲於應付了,找死也不是這麼個找法。

元軍爭吵不休,難以決斷,而朱元璋卻是發現了戰機,準備搶先下手了。

“元軍在陵陽關駐紮了一萬五千名騎兵,堪稱精銳,又在雞籠山駐紮了兩萬人,居高臨下,佔據地利。剩餘主力兵馬,悉數放在了和州城。”

在朱元璋和諸將的面前,元軍三點鋪開,構成了一條蛇形。

陵陽關是蛇頭,藏着尖牙毒刺,攻擊力最強,雞籠山是脖子,靈活機動,兼顧八方。而和州就是盤曲的蛇身,兵馬厚重,易守難攻。

“單從這個佈局上講,想要解決這一支元軍,並不容易,關口就是要攻擊哪裡……”朱元璋看了看手下諸將,笑道:“你們都說說,暢所欲言,要怎麼辦?”

衆人面面相覷,如果是張希孟在,肯定是他和朱元璋議定決策,諸將也就是拾遺補缺,甚至大傢伙會在開戰之前,把想法告訴張希孟,讓他幫忙轉達給朱元璋。

張希孟就類似粘合劑,屬於潤滑的作用……偏偏他不在,沒有人居中權衡,有什麼意見,就要直面朱元璋,壓力還不小。

像繆大亨、費聚、唐勝宗這些人,就不太敢說話了。

偏偏湯和又不在,就連馮國用都不在。

能說上話的也就剩下徐達。

“上位,我覺得能不能先攻擊雞鳴山?”

“爲什麼?”

“我是這是這麼想的,雞鳴山地勢最好,如果能拿下來,就切斷了陵陽關元軍的退路,又能俯視和州,韃子就只能任憑我們擺佈了。這裡也是這條蛇的七寸之地!”

朱元璋含笑,“說得沒錯,只不過咱想問你,如果先打雞鳴山,和州的韃子逃跑了怎麼辦?”

徐達驟然一驚,他從老朱的話語中嗅到了一絲不一樣的味道:“上位,你當真要全殲這些元韃子?”

朱元璋淡淡一笑,“他們好容易渡江過來,要是放走了他們,可不是咱們的待客之道!”

這下子所有人都驚到了。

從兵力對比來看,朱家軍能擊潰元軍,就已經是老天保佑了,更不要想別的。

朱元璋不光要打敗元軍,還想着一舉全殲,哪來這麼大的胃口?

但是大傢伙都明白,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既然朱元璋做出了決斷,他們除了服從之外,就是全力以赴,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徐達爲之一振,其實他也想過,只不過到底魄力不夠,沒敢說出來,現在朱元璋這麼一說,他立刻懂了。

“上位,你的意思是攻擊和州?”

“對!”朱元璋大笑道:“元韃子仗着和州兵多,未必會把咱們放在眼裡,只要能最快速度拿下和州,其餘兩處元軍不戰自潰!”

老朱這是要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專門找硬茬子下手。

問題是這事能行嗎?

“上位,這個最快速度要多快?萬一咱們做不到,豈不是腹背受敵?”徐達仗着膽子提問。

老朱沉吟道:“咱琢磨了一下,不能超過兩天!”

“萬萬不能!”徐達慌忙擺手,“上位,和州雖然城池不大,但是元軍兵力衆多,絕不是一兩天能拿下來的。”

老朱笑容不減,突然道:“那如果有四百架回回炮,又該怎麼樣?”

“回回炮?”徐達大吃一驚,“咱們什麼時候有這麼多回回炮了?”

朱元璋一笑,“你可別忘了賈先生,他從去年就開始設計新的回回炮,力圖射程更遠,威力更大,在三個月之前,總算確定下來,隨後就從各地調集物資,徵用能工巧匠,一起製造。整個滁州,就徵用了八千人。大傢伙沒日沒夜地幹,總算趕製了一批迴回炮出來。”

朱元璋十分感動,說起來他也沒做什麼,不過是均分了田畝而已。

百姓給他的回報,卻讓老朱都始料未及。

就拿這一次製造回回炮來說,滁州百姓爭相進獻木材。

有人把家裡要蓋房子的房樑送來了,還有老人把棺材板送來了。

士兵不收,老人都不答應,急得大哭。

有沒有棺材不打緊兒,挖個坑就能埋了,可一旦朱家軍敗了。讓元韃子回來,就死無葬身之地了。

老百姓們看得門清,正因爲有了他們支持,賈魯才能順利督造出第一批四百架投石機。

而且和以往的投石機不同,賈魯弄出了一批能投擲炸藥包的大殺器。

這還不算什麼,賈魯更是利用多餘的木材,製造了五座呂公車。

沒錯,就是曾經賈魯拿來攻擊濠州的,如今朱家軍也裝備上了!

參與過濠州守衛戰的費聚聽到這裡,整個人都驚訝地站起來了。

什麼?這纔多久啊?

怎麼風水輪流轉,一回首,元軍竟是我自己!

不過費聚也有些遲疑;“上位,咱們在濠州的時候,賈老先生這些把戲,可都沒用啊!”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不管多好的東西,還要有人使用才行!彼時元軍勾心鬥角,人數雖多,卻是一羣烏合之衆,更有徹裡不花那樣的廢物。如今攻城的不是元軍,守城的也不是我們……咱問大傢伙一句,有沒有信心拿下和州?”

“有!”

衆人轟然答應,到了這時候,誰再慫誰就是孫子。

朱元璋果斷進行了安排,他先派遣花雲帶着騎兵儘快前往陵陽關,結合民兵,無論如何,要拖住陵陽關的元軍,不要讓他們南下。

隨後又點名了胡大海,“雞籠山的地形你最熟悉,咱給你三千人,再加上一萬民兵,能不能擋住雞籠山的韃子?”

“能!能啊!”胡大海拍着胸脯道:“請上位放心,咱就算拼了命,也要把韃子釘在雞籠山!”

朱元璋點頭,欣然一笑。

胡大海既是一員悍將,又絕對服從命令,要不了多久,就是左膀右臂。

不過老朱最信任的還是徐達,攻擊和州的主要任務也就落在了徐達身上。

可就在這時候,突然彭早住送來了一封信,信經過繆大亨,遞給了朱元璋。

“上位,盱眙有一夥本地兵馬,領頭的人叫鄧友德,他的父兄都是抗元義士,先後戰死,鄧友德十六歲統領部下,每戰爭先,很得人心,如今他已經十八歲,部下近萬人。眼下張士誠佔據淮東之地,我們據守淮西,諸如鄧友德一般的兵馬,已經沒有多少安身立命之地,因此鄧友德決定投靠上位,還請上位收留。”

朱元璋略微一怔,到了如今,他其實有點看不上這些地方武裝了。朱元璋更傾向於憑着自己的本事,老老實實練兵,真正培養可用的心腹。

而且一旦等他有了空閒,甚至會出手,清理這些亂七八糟的地方兵馬。

在他朱元璋治下的地盤,只能有一支朱家軍!

這一支軍隊也只能聽命一個人,那就是他朱元璋!

這是不容質疑的鐵律。

只是老朱還沒來得及落實……這個姓鄧的這時候趕來,也算他乖覺。

“既然如此,那就收下吧,不過要告訴他,必須嚴格遵守軍紀,不許有任何違背,等大戰之後,咱再親自安排。”

繆大亨答應,就這樣,朱元璋又多了一支生力軍。

鄧友德今年十八歲,生得十分魁梧,相貌堂堂,這個名字大傢伙或許還陌生,而他另一個名字,或許會稍微出名一點——他叫鄧愈!

猛將強兵,朱元璋已經準備好了,浩浩蕩蕩的兵馬,向着和州方向開來,在朱家軍的隊伍中,就有民夫推着高大的回回炮向前,一架接着一架,讓人應接不暇。

看到了這一幕,朱家軍的老人,尤其是參與過濠州之戰的老紅巾,險些哭出來。當初他們可被這些人害苦了,多少弟兄都被打死了。

如今他們竟然裝備了回回炮,可以把當初受的欺負,十倍奉還!

大傢伙咬牙切齒,摩拳擦掌,卻不知道,在後面的馬車上,還散裝着更恐怖的呂公車,而在最後,則是賈魯苦心研製的火藥彈。

十倍不夠,百倍才行!

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
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五百三十八章 修書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七百零四章 朱棣的心眼真多第二百三十二章 機會要均等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六百九十章 師道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八百三十一章 俘虜王保保第二百一十一章 朱元璋看人真準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三百九十章 探查民情第七百九十五章 編織情報網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一百一十二章 新皇的首要大事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一百五十八章 光復和州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四十九章 重賞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九十一章 龍王也低頭(五更到)第四百八十二章 民本經濟第五百一十三章 文武六藝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八百九十七章 薅大明羊毛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二百八十五章 常遇春的戰後總結第七百六十五章 張家也有逆子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英雄,唯有你我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章 名滿濠州的朱公子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七百八十一章 拆王宮,建學堂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三百零五章 第三次興起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三十九章 好女婿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八百五十二章 逆子無知第八百四十一章 敲詐李善長第八百零四章 老朱的信用第二十六章 帝王格局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三百四十四章 喪子第七十二章 卑微的公器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四百六十二章 大決戰第八百一十四章 張太師的高招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七百一十一章 最好的傳人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七百三十二章 朱標的大討論第五百九十三章 狠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權柄到手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六百一十四章 朱棣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