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

張希孟不停揮鞭,惡狠狠抽打,把老王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嗓子喊啞了,發不出聲音,只剩下嗚嗚不斷,似乎是求救,也似乎是哭泣。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老王昏了過去,而張希孟也是汗流浹背,耗光了體力,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息。

正在這時候,朱元璋將一杯水遞給了他。

“喝吧!”

張希孟接過來,溫度正好,喝進嘴裡,甜絲絲的,居然加了蜜糖!

“是咱妹子送來的。”

“夫人?多謝夫人關心……”張希孟大受感動,朱元璋卻是攔住了他,突然猶疑道:“先生,咱總覺得你有些害怕咱,看似尊重,可就是不親……你說對不?”

張希孟渾身劇烈震顫,額頭的汗水更多了……你可是洪武大帝,殺心滔天的朱重八,在你手下,自然要想着怎麼保命了。

不信去評論區瞧瞧,有多少讀者都在提醒這事呢!

朱元璋長長嘆息,換了個話題,“先生,你爲什麼這麼恨那個僕人?下手那麼狠?”

“這個……他雖然沒有殺死我的父母,可他在最落魄的時候,背叛了我們一家,搶走了我孃的陪嫁首飾……如此行徑,我又豈能饒得了他?我,我想把他切碎了!”

張希孟很少這麼恨一個人……無奈最初的遭遇太慘痛了,山窮水盡,父母雙亡,就像是一把刺在心頭的刀,不停往外流血,絲毫沒有癒合的意思。

“哎!”老朱長嘆一聲,“先生,你可知道咱的經歷?”

張希孟怔了一下,他自然清楚,他死了爹媽,老朱死了全家,比張希孟還要悽慘。跪求一塊墳地而不得,三年流浪,和野狗搶食,回寺之後,繼續被欺凌,還讓人把廟給燒了……所有倒黴事,都讓他碰上了。

“主公,你……”

朱元璋擺手,“別這麼叫……按理說你是書香門第,咱是窮苦人家,走不到一起。可就是這麼個世道,讓咱們遇上了,還讓咱們拿起了刀槍兵器。先生,元璋跟着你讀書識字,明白了不少道理。元璋有意大刀闊斧,打出一個太平世界,朗朗乾坤!”朱元璋說到這裡,猛然站起,龍虎躍動。一種指點江山的霸氣,撲面而來。

“先生,你可願意幫着咱打天下,致太平嗎?”老朱豪情問道。

張希孟大受震撼,他本以爲自己能拿捏老朱,可今天的事情,朱元璋先是送來了僕人老王,接着跟自己談理想,談志向,直接把心思告訴自己。

兩個人都遭遇家破人亡,自然是同病相憐,彼此攜手,打出一個太平來,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姓朱的,你也太會忽悠人了!

張希孟還有什麼選擇嗎?

“主公,臣不但願意,還想着輔佐主公登基,幫助主公,打下萬里河山,打出一個新天地!”

朱元璋心中大喜,伸手抓住了張希孟的胳膊,用力搖晃,難以掩飾的喜悅。

一直以來,朱元璋都知道張希孟對他存在敬畏,甚至有點沒來由……他自然是不知道穿越這回事,也不知道洪武大帝會是個什麼存在。

他只當張希孟出身名門,跟他這個世代佃農之子玩不到一起。這才藉着今天的事情,敞開心扉,剖開心胸,坦誠相對。

很顯然,效果相當不錯。

張希孟真的開始理解朱元璋了,他不是無情之人,恰恰相反,他纔是個不忘初心的性情中人。

而正是這種人,纔會在極度失望的情況下,揮起屠刀,看向那些已經變質的老兄弟們……刀刀見血,人頭滾滾!

情到了深處,不免絕情啊!

“主公,臣早就思量過了,現在濠州幾位大帥暫時相安無事,元兵也不會立刻南下,正是主公大展拳腳的好時機。”張希孟神采飛揚,對着朱元璋道:“臣建議立刻攻取定遠,而後下滁州,飲馬江北。而後擇機渡江!”

“渡江?”

朱元璋沒想到張希孟會如此建議。

“爲什麼渡江?咱們是淮西人,江南可不熟。”

張希孟大笑,“主公,你要龍飛九天,就不能被淮西之地困住。臣早早提議南下,就是想要圖謀江南。以主公之才應該看得出來,元兵還有很大優勢,如果僅僅在北方糾纏,很容易被蒙古鐵騎滅掉。可渡江之後,情況就不同了,靠着長江天險,阻擋北方騎兵。然後在江南的膏腴之地,厲兵秣馬,積蓄錢糧,如此才能橫掃天下,一統中原!”

張希孟和朱元璋,這對君臣越談越高興,越談越投機。

朱元璋在決定南下的時候,已經定下了逐鹿天下的大志……沒人知道他是什麼時候想通的,但是在歷史上,也就比現在晚不了多久,老朱遇到了李善長,詢問什麼時候能天下太平,李善長告訴朱元璋,漢高祖用了五年,打下了天下,只要效仿漢高祖,拿下天下不難。

就是這一番堪比隆中對的問答,奠定了大明朝的根基,也把李善長推到了第一功臣的寶座上。

張希孟跟朱元璋談得更多,包括進軍方略,包括兵卒訓練,包括錢糧土地……總之老朱獲益匪淺。

他們談着,竟然都忘了午飯,一直到黃昏時分,馬氏舉着蠟燭過來,兩個人才停了下來,老朱的臉上,盡是紅光。

“妹子,現在咱的心敞亮了,清楚了,該準備南下了。”

朱元璋說到做到,他很快就下令整頓兵馬。

眼下老朱有多少部下呢?

先簡單計算,從濠州帶來的,差不多三千人,從元兵俘虜中吸收了三千人,老朱回鄉,招募的鄉親,陸續有七百多人,不到八百。

再加上近日投靠過來的兩三千人,老朱的兵力差不多一萬人。

這一萬人自然也是參差不齊的。

首先最能打的自然是經歷過濠州保衛戰的。

最忠心的卻是徐達、花雲這些正兒八經的老鄉。

朱元璋經過挑選,先找出了三千精銳。

這三千人悉數配備戰馬,鎧甲,鼓勵他們練習弓馬騎射。

在整個紅巾軍當中,有本事弄出鐵騎的,也是鳳毛麟角。

老朱靠着搶奪戰利品,打劫徹裡不花。

竟然奇蹟般弄出了這麼一支隊伍。

毫無疑問,一旦三千鐵騎正式成軍,對周圍的任何勢力,都是碾壓的優勢。

只不過壯漢吃得多。

騎兵雖然好,一匹戰馬消耗的糧食,頂得上十個八個普通士兵……原本搶到臨淮的糧食,已經下去了大半,現在就靠着和懷遠方向做生意,才勉強維持。

糧食的壓力,也是老朱決定南下的關鍵因素。

他拖不起。

“這一次我親自領兵,在前面探路,臨淮的事情,就有張先生總攬大局,有什麼大事,都由他來決斷,不必問咱。”

老朱給了張希孟大權,放在以往,張希孟或許會堅決推辭,可是自從談過之後,同心同德,自然沒法耍滑。

張希孟欣然答應。

“主公,你準備帶多少兵馬?三千騎兵都帶去?”

朱元璋大笑,“用不着,有三十個人就夠了。”

“三十?太少了,怎麼也要三百人啊!”張希孟認真道:“主公,你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才是,不能魯莽。”

朱元璋明白張希孟的意思,卻不想改變主意。

“先生用不着擔心,咱就是去查看情況,人多了反而會嚇到他們,先生只管等着好消息就是了。”

朱元璋當即讓費聚和花雲跟着,另外還有二十八名騎兵,每人兩匹戰馬,從臨淮出發,立刻南下。

在歷史上,老朱是帶領着九名步卒,靠着雙腳南下,走了六天,纔到了寶公河。好死不死,天氣炎熱,老朱還染病了。可即便如此,老朱依舊完成了招降任務,得到了三千青壯民兵。

而這一次老朱早走了幾個月,天氣還算涼爽,部下也變成了三十名騎兵,浩浩蕩蕩,更加威風。

隔着寶公河,對面有一個寨子,號爲驢牌寨,裡面聚集了好幾千人馬,聲勢不小。

老朱剛到,對面就派來了使者,趟水過了寶公河,跪在了老朱面前。

“鄙寨乏糧,乞糧三千石,願爲前驅!”

三千石糧食,就能買下三千人,這個生意還真是划算。

朱元璋沉吟少許,就淡然道:“你們既然願意歸降,那就先渡河過來!”

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一章 元末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
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六百八十八章 趕快叫爹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八百零八章 第一個公國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七百五十二章 大獄第四百零三章 皇帝的誕生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六百六十一章 廢掉第四百八十六章 至高榮譽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七百零三章 一生要強的朱元璋第五百九十四章 頑強的朱標第三百零三章 即吳王位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俘營覆盤事件第四百零一章 羣賢畢至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七百七十九章 這日子沒法過了第四百一十六章 鉅貪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五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決不投降!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八百七十章 飛天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六百九十一章 小才女和 做題家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九百零一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五十八章 快刀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七百二十七章 恐怖的徐達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四百零六章 國公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百章 債務,老朱背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二百二十四章 張士誠看戲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一百五十七章 裝備碾壓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北方也要移民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零六章 元末小溫侯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二百三十七章 贅婿噬主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元璋作詩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一章 元末第六百二十九章 請你吃牢飯第七百七十六章 你到底是誰?第七百五十三章 兄弟情深第六百二十八章 金盃白刃第八百六十九章 瘋狂的大明科學家第六百八十五章 張相公駕到第七百四十七章 官方大采購第六百一十八章 張相贈詩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