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主炮

事實上,鄭和從來沒考慮過現在就在這片土地上駐紮,所以能談最好談,談不攏纔會打。

此次來到呂宋國的主要任務,除了宣揚大明帝國的威嚴外,就是獲取這片土地上一切資源的情報,至於殖民,那純粹是走一步看一步。

畢竟,現在的大明剛剛結束對安南國的征伐,安南國那麼一大塊肥肉,剛切下來最精華的一部分吃到嘴裡,甚至還沒來得及咀嚼嚥到肚子裡,哪還有多餘的嘴巴來吃呂宋?所以鄭和並不怎麼想在這個時候起衝突,甚至即便是插手呂宋國,也只需獲取沿海一線的利益就可以了,內陸方向,則要徐徐圖之。

而隨着鄭和命令下達,整個艦隊開始緩緩調整航向。

鄭和的遠洋艦隊以兩千料寶船爲主力艦(約等於現代一千噸級護衛艦),除此以外還有一千五百料的中型戰艦和八櫓船等小型艦船,雖然跟後世的航母戰鬥羣比不了,但放在這個時代,那就是徹徹底底的無敵艦隊。

當然了,就跟陸軍裡一半以上的人員都是幹後勤補給的一樣,海軍也是如此,除了戰艦,還有各式各樣的輔助艦船,比如用於運輸船隊所需要的糧食以及後勤供應物品的糧船、專門用來儲存和運輸淡水的水船、類似快艇的有偵查功效的馬船、還有用來運輸登陸士兵的坐船。

而隨着艦隊轉向馬尼拉小灣,這支令當地漢人移民震撼的艦隊,也從海平面上逐漸迫近,露出了真容,最先觀察到的,就是小灣兩側堡壘上的守備部隊。

寶船,作爲這時候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從上到下來看,上面,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錨重有幾千斤,而桅帆總體設計上採用縱帆型佈局、硬帆式結構,帆篷面上帶着撐條相當於筋的加固作用;中間,甲板的建築形式類似於傳統的中式樓船,主甲板中部有一層甲板室形成舯樓,設了舷牆,艉部有三層艉樓,艏部有二層通透性的艏樓,船艏正面有威武的虎頭浮雕,兩舷側前部有莊嚴的飛龍浮雕或彩繪,後部有鳳凰彩繪,艉部板上方繪有展翅欲飛的大鵬鳥;下面,甲板下的內部的船體結構上則設了多道橫艙壁,把一整個艙按功能分割成多個小艙,多的二十八艙,少的也有二十三艙,這不僅有加強結構和分艙水密抗沉的作用,而且還有利於分割艙段分類載貨,滿足不同功能的使用要求。

當然了,如此龐大的艦隊,不可能一次性通過峽灣,這次先遣的迫近分艦隊,他們將以五艘兩千料寶船和四艘一千五百料寶船爲主力,以及一支相應的九艘坐船組成的運輸船隊爲輔助艦隊,再加上三艘八櫓船和七艘馬船,共計二十八艘戰船組成了這支先遣艦隊。

其中九艘寶船,由於達到一千五百餘料以上,吃水也深,所以很穩當,是穩定的海上發射基地,一側就能夠搭載十六門火炮,此時那一排黑洞洞的炮口,對兩側的堡壘,充滿了壓迫感。

然而,在鄭和看來的“小艦隊”,在馬尼拉的漢人看來卻極爲危險了,甚至可以說是致命的。

在馬尼拉港平地上的普通漢人移民們,雖然沒有許柴佬那樣居高臨下觀望的優勢,但堡壘的傳訊還是有效果的,他們也馬上就收到風聲,遠處有一支強大的艦隊已經越過安全區,來到了馬尼拉小灣的堡壘處,直逼港口了,雖然因爲通訊方式的限制,沒有得到太過詳細的信息,但馬尼拉的漢人們已經認定了這是一支強悍至極的敵人。

在還算有序的指揮下,這段時間裡,馬尼拉的漢人一直都緊縮在馬尼拉港不算高大的城牆內不敢出城,連平日裡往來於呂宋島的船隻也都被勒令停靠,不準駛離港口,各大家族僅有的一些軍艦和絕大多數武裝商船也開始出港列陣,只不過由於幾乎沒有統一對外作戰過,所以陣型顯得非常混亂。

而先遣艦隊進一步迫近,這個舉措,更加激發了馬尼拉漢人民衆的恐慌。

他們認定這些來自故土的艦隊是爲了搶奪馬尼拉的財富而來,是爲了搶劫和屠戮馬尼拉的漢人移民,在這樣的情形下顯然馬尼拉港正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中,在得知遠道而來的大明艦隊即將抵達港口的消息後,漢人民衆和當地土著,乃至各國商人,有人逃跑,但大多數人則選擇了抄起武器,開啓了集體自保活動。

只能說,海外確實跟大明境內不太一樣,充滿了武德充沛的氣息。

馬尼拉的港口區,頓時變得雞飛狗跳。

但讓馬尼拉的緊張情緒有所緩解的是,先遣艦隊很快就不再前進,而是一艘通常用於通訊的馬船,將一名使者送到了港口。

這時,碼頭邊上,突然響起了一陣喧譁,然後傳來了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

許柴佬帶着幾名馬尼拉當地漢人家族的族長,一起來到了這裡。

許柴佬沒有狂妄到覺得“強龍不壓地頭蛇”的程度,人家軍艦都碾到臉上了,該低頭就得低頭。

他向爲首的一個使者躬身施禮:“在下四海商會會長,許柴佬,算是馬尼拉這裡的話事人。”

使者卻是一個品級不低的少監,他並沒有尋常宦官的陰柔之氣,反而顯得極爲孔武有力,顯然也是燕王府的武裝宦官出身,是上過戰場的。

所以此時使者鎮定地說道說道:“許會長,你們這樣的行爲,恐怕不符合大明的律法吧,按照我們大明的律例,凡是大明軍隊所到之處,只要有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調令,大明子民是不得閉港封城自守的。”

這話說得倒是沒錯。

但前提是,這得是大明的地盤啊!

頓時有幾位族長心中暗罵了起來,我們哪知道,你這兒有這麼多人啊!就憑着你們這些人,真的打進城來,還不得把我們馬尼拉的漢人全部屠戮乾淨。

畢竟,還有句俗語叫做“匪過如梳,兵過如蓖,官過如剃”。

但許柴佬卻隱約察覺到了一些關鍵信息,他卻是面不改色的繼續陪笑道:“使者大人,在下願意獻出萬貫軍資以供上國勞軍,只求能放過馬尼拉百姓。”

許柴佬的態度看起來很誠懇,幾乎是低三下四到了極點,但使者依舊是搖了搖頭:“不行,伱的條件,我無法答應。”

談判陷入了短暫的僵局,而所有人幾乎都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在哪。

那就是許柴佬對大明的稱呼,是“上國”,而使者則暗示,這裡也將成爲大明的地盤。

所以,這根本就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在絕對的武力面前,什麼萬貫軍資,破城之後還不都是我的,還輪得到你獻上?

但要承認使者需要的這一點,對於許柴佬以及當地漢人家族的族長們來說,卻是非常困難的。

因爲這涉及到的諸多方面,都令他們根本無法短時間內下定決心。

旁邊身着紅色盔甲一直沒開口說話的武將則終於有了反應,他冷冷道:“我們奉皇帝陛下旨意,前來接管此地,你若配合則罷,若是冥頑不靈的話.”

聽到這名武將的話,一旁一位族長的臉上閃過驚駭之色,失聲叫道:“大明皇帝下旨接管此地?”

武將輕蔑的掃了他一眼,說道:“怎麼,不相信?”

少監配合着拿出了一份黃絹,上面蓋有硃筆玉璽等等一系列的證明,遞到了身前的許柴佬手裡,倒也沒有走正常的沐浴焚香跪拜宣旨的流程。

許柴佬接過這份黃絹,仔細看了起來,良久,才頹喪的嘆了一口氣,低頭道:“原來如此。”

族長們傳閱過後,也有些恍然。

上面正是大明海禁政策的改變,其中就有大明新頒佈的海外殖民地政策,這還是鄭和艦隊駐紮在安南國的清化港時接到的信息。

新的海禁政策,包括了幾個方面。

其一,是幾大市舶司的重啓。

其二,是針對現有建立貿易契約關係的國家的貿易政策。

其三,是對因海禁政策而遷徙或逃亡的大明子民的政策,也就是殖民政策。

他們重點關注的,就是這第三方面。

這些遷徙到海外的人,想要回到大明本土,是允許的,但都有嚴格的審覈,和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監視居住,必須每月定時到老家或居住地的官府報備。

如果受不了這種條件,適應了海外生活,還想要大明子民的身份,也可以,適用於海外子民的政策,有單獨的身份證明,只允許在大明市舶司的港口停留不超過一個月,不允許進入其他地區。

同時,也要服從於殖民政策。

也就是官方殖民,亦或是民間殖民。

官方殖民自不必說,有官府的管理,而民間殖民則類似於“三宣六慰”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其長官都由當地部族或政權的首領世襲,內部自治,但經濟上要承擔朝廷的徵役差發和貢賦,土兵(當地軍隊)要接受朝廷或上級的調遣。

而鄭和給他們的條件,就是後一種民間殖民的模式。馬尼拉,可以成爲宣撫司或宣慰司進行內部自治,他們這些人,也可以重新成爲大明的子民,但這塊地盤,也就在名義上屬於大明瞭。

這時候,少監的手裡,出現了一塊金字紅牌。

這是大明授予“三宣六慰”的宣撫使或宣慰使的東西,考慮到鄭和艦隊要收攏一些航道上關鍵節點的當地勢力,所以永樂帝也賜給了一些。

許柴佬的內心,有一些糾結。

只要拿了這塊金字紅牌,他就能搖身一變,成爲大明官方承認的宣撫使或宣慰使。

但代價是什麼呢?

首先,從馬尼拉漢人團體的內部來看,許柴佬的勢力雖然強大,但並沒有對其餘各方勢力形成碾壓,他只是一個臨時推舉出來的頭兒,現在做出任何決策,都得集體商量,他自己是無法獨斷專行的。

而一旦他成爲宣撫使或宣慰使,地位開始凌駕於其他人之上,那麼矛盾馬上就會爆發出來在許柴佬看來,這或許也是大明的一種計策,引起他們的內訌好不費吹灰之力地更好掌控他們。

而即便不考慮這些,光是從外部看,也不容樂觀。

因爲呂宋國的漢人,雖然已經有了十多萬人,但光是呂鬆島上的土人,就有百萬之衆,漢人在呂宋國整體人口占比,恐怕也就只有百分之十左右,還是弱勢的一方,而且這些土人,還不是未開化的野人,由於經常參與國際貿易的原因,他們的冶鐵水平也不差,也有基本的武器和盔甲的鍛造能力,所以漢人的其他技術雖然領先,但軍事技術,並沒有太大優勢。

在冷兵器時代,士兵素質、軍事技術這些條件基本相同,那麼比的就是兵力,而比兵力,呂宋國的漢人,是比不過本地土人的,處於絕對劣勢。

畢竟若是他們承認呂宋國王的統治地位,那一切都好說,呂宋國王不會特意針對這些按時繳納不菲賦稅的下蛋母雞。

因爲之前馬尼拉的漢人能夠在此地棲息,重要的原因,就是呂宋國王的支持,國王不希望這裡桀驁不馴的酋長們做大,所以才引入了這支外來勢力。

但一旦他們宣佈脫離呂宋國,成爲大明的宣撫司或宣慰司,那性質就變了。

不僅呂宋國王會出手,周圍的這些酋長們,恐怕也會組成聯軍,前來討伐,把覬覦許久的馬尼拉洗劫一空。

就在這時,卻有不願意歸順於大明的族長開口說話了。

“難道非要魚死網破嗎!”

聽到這個的回覆,少監淡然道:“魚死網破?你們是聰明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麼幹對你們沒有半點好處,畢竟,魚死光了,網也未必會破。”

然而就在談判陷入了緊張局面之時,忽然,馬尼拉小灣上的堡壘,卻不知怎麼地開火了。

老舊的大炮發射的石彈並沒有對先遣艦隊造成任何傷害,但馬上引來了先遣艦隊的反擊。

雖然在談判期間鄭和下令不讓主動進攻,可如今急於立功的將領們,抓到了對方先開火的時機,馬上就下令了進攻,根本不打算再次請示後方的鄭和。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嘛。

該立功的時候,千萬不能猶豫,這也是燕軍的好傳統,很多神來之筆的戰役細節,都是勇於進取的基層指揮官們臨陣發揮出來的。

在指揮官下令進攻之後,堡壘對面立刻響起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緊接着,無數顆冒着火星子的鐵球騰空而起。

“砰砰砰砰砰砰.”

無數的實心鐵彈呼嘯着飛向堡壘,然後狠狠的砸在牆壁、木板等堅固物體上,掀起的碎屑與煙塵遮擋了視野,令守軍的眼睛頓時失明,但即便如此,這樣的攻擊依然不足以撼動還算堅固的堡壘。

兩千料寶船的船頭開始調轉,兩側的小口徑火炮,並不足以摧毀堡壘,那就得上大傢伙了。

炮衣被掀開,船艏威武的虎頭浮雕後不遠處,赫然就是一座固定起來的大口徑主炮!

這艘大口徑主炮,受限於射界,並不能左右活動,可以上下微調彈道,但主要還得靠船體對準目標。

彷彿是一尊巨大的黑色鋼鐵怪獸般的主炮,通體由鋼鐵鑄造,表面佈滿複雜的紋路,最前端的炮管足有近三丈長,筆直地對準着前方的堡壘。

這種主炮,並不是所有兩千料級的寶船都有的,受限於兵器局和兵仗局的產能,整個艦隊,都只有寥寥幾門。

這種型號的艦首主炮,名爲“怒濤”,是一種用於中遠距離投放火力的強大火器,靠着堆口徑和重量,其威力幾乎可以比肩二十世紀的驅逐艦普通艦炮,擁有極遠的射程,在這種距離的近戰中可輕易摧毀敵軍防禦工事,具備壓制性的優勢。

當初姜星火同意建造這種艦首主炮的時候,就是打算把它當做海軍對海上要塞或港口的攻堅底牌。

得到可以開火的指令之後,炮手們紛紛露出了興奮的表情,然後按照事先排練過很多次的步驟,各司其職,開始裝填炮彈,瞄準目標。

當大口徑火炮終於裝填完成的時候,炮手也已經準備就緒,點火後不多時,大炮噴吐出熾熱的硝煙,彈丸呼嘯着朝着前方堡壘的正中央狠狠的砸了下去。

巨大的反作用力使得整艘寶船都猛烈的搖晃起來,甚至連附近甲板上的一些固定桌子,都因爲這股力道而出現了細小的裂縫。

但相比於寶船船身那些微不足道的損傷,堡壘上更嚴重的損傷纔剛剛開始——

很不幸,他們中獎了。

儲存火藥的房間外牆被打穿,實心彈丸餘勢不減,帶着摩擦出來的火星子點燃了火藥桶,伴隨着一聲沉悶的爆炸聲,堡壘內一片火海,堡壘的正中心區域被巨大的衝擊波直接撕開,裡面的士兵瞬間被吞噬,而附近的建築則遭受了池魚之殃,被劇烈的震盪摧殘的東倒西歪,不少建築甚至崩塌。

“堡壘中部已經被炸塌!”

“敵方炮臺已經停止炮擊!”

“我們佔據優勢!”

在艦首主炮轟出的巨大殺傷下,馬尼拉小灣的堡壘內部已經亂作一團,無法阻礙先遣艦隊的行動,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幾艘兩千料的寶船帶着艦隊一路向前,開始將他們包圍。

“他孃的,他們這是什麼炮?太強悍了,根本擋不住他們的進攻!”

“快,派人通知許會長,讓他們儘快派人從陸路趕過來增援!”

堡壘內,負責指揮防禦的人大吼着,企圖穩住軍心,然而此刻堡壘內的混亂卻越演愈烈,幾乎每一名各大商會僱傭的士兵,都帶着濃濃的恐慌,他們根本顧不上什麼命令,瘋狂逃竄,躲避來襲的炮彈,試圖從堡壘的邊緣逃走。

然而,堡壘內部的通道因爲大爆炸的緣故,幾乎已經徹底報廢,除了少量的通道外,大部分房屋都堵塞了,再加上人擠人,堡壘的出入口全部都變得進出不能。

“該死,我們的人跑不掉,快去救援,救援啊!”

“誰也別想走都給我留下!”

在這種危險的關頭,隸屬於不同商會的士兵,都已經喪失了理智,拼命的自相殘殺着,爭奪着僅剩不多的出入口,想要逃離這個鬼地方。

然而,堡壘外圍的防線早已經被突破,先遣艦隊已經駛到堡壘前方的海中,坐船上的一部分明軍士兵,已經開始涉水登陸。

此刻堡壘內的人,想要從堡壘逃走已經晚了,而且堡壘周圍都被兩千料和一千五百料的寶船上的側舷炮火力覆蓋着,如果想要撤退,只能選擇跳海,否則絕無脫困可能!

而堡壘內的防禦措施雖然完善,然而卻缺乏有效反抗火炮的武器,在這樣的情況下,先遣艦隊的炮手們毫無忌憚的發泄着怒火,將炮彈傾瀉在堡壘之上,而堡壘內的士兵們,則是在炮火的洗禮下瑟瑟發抖。

第536章 登門第297章 當千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332章 登樓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542章 震動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422章 攻克第326章 暴斃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562章 立儲第515章 理欲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468章 決心第312章 風起第318章 民間第380章 四策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第568章 京都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148章 姜星火獄中立志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450章 勞工五月求票!第315章 雨落第372章 對手第290章 孤憤第389章 殺招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10章 俱備第250章 震動【求月票!】第336章 搖人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58章 假賬第251章 十一衛【求月票!】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476章 礦藏第547章 市舶第377章 真僞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548章 塞北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353章 暴露【7K二合一求票!】第327章 馭龍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求月票!】第265章 牆塌【求月票!】第464章 會計第495章 黃河第448章 噁心第553章 脫困第377章 真僞第500章 入港第164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第551章 傾國第88章 詔獄驚變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382章 景隆第517章 心性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191章 月下論天文第507章 革新第325章 談判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445章 嬗變第364章 猜疑第370章 張輔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第488章 總結第456章 僞鈔第503章 京營第371章 陛見第201章 《大明星空志》【求月票!】第143章 《漢書·高後傳》第386章 三楊第223章 東廠西廠?【求月票!】第339章 火種第353章 暴露【7K二合一求票!】第372章 對手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90章 絕境第36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553章 脫困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60章 《華夏貨幣史》第1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90章 絕境第558章 傾向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96章 原理
第536章 登門第297章 當千第122章 炸鍋!被背刺的夏原吉第332章 登樓第360章 交兵【72K大章求月票!】第542章 震動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422章 攻克第326章 暴斃第121章 騙了百官?第84章 做夢都不敢想的操作第562章 立儲第515章 理欲第198章 日月爲明【求月票!】第468章 決心第312章 風起第318章 民間第380章 四策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第568章 京都第105章 借你項上頭顱一用第148章 姜星火獄中立志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8章 原來跟道衍水平差不多啊第450章 勞工五月求票!第315章 雨落第372章 對手第290章 孤憤第389章 殺招第239章 不扶持新階層拿什麼變法?【求月票第119章 姜星火出獄後怎麼辦第15章 不就是想立二皇子爲儲君嗎?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310章 俱備第250章 震動【求月票!】第336章 搖人第412章 龍場【求月票!】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58章 假賬第251章 十一衛【求月票!】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476章 礦藏第547章 市舶第377章 真僞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求月票!】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548章 塞北第266章 姜先生,朕是朱棣【求月票!】第353章 暴露【7K二合一求票!】第327章 馭龍第211章 荀子的尷尬地位【求月票!】第265章 牆塌【求月票!】第464章 會計第495章 黃河第448章 噁心第553章 脫困第377章 真僞第500章 入港第164章 再來一次玄武門?第551章 傾國第88章 詔獄驚變第219章 鴨城風雲:黃五郎和王麻子【求月票第382章 景隆第517章 心性第215章 朱棣入獄【求月票!】第191章 月下論天文第507章 革新第325章 談判第21章 生產力就是種植糧食的能力第445章 嬗變第364章 猜疑第370章 張輔第231章 海的那邊有玉米【求月票!】第115章 派二皇子去探索新航線?第488章 總結第456章 僞鈔第503章 京營第371章 陛見第201章 《大明星空志》【求月票!】第143章 《漢書·高後傳》第386章 三楊第223章 東廠西廠?【求月票!】第339章 火種第353章 暴露【7K二合一求票!】第372章 對手第218章 血酬定律【求月票!】第90章 絕境第36章 血壓極速飆升的朱棣第161章 人的價值:消費 生娃 交稅第553章 脫困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60章 《華夏貨幣史》第1章 指點江山又不會改變什麼第90章 絕境第558章 傾向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496章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