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朝禮和朱標

熱門推薦:

奉天殿外的風波鬧劇隨着朱樉被拖走而結束,所有人都明智的當做什麼也沒有發生。

陳雲甫和藍玉也回到各自的班列。

“賢婿,你和秦王有仇?”

剛纔朱樉一抄刀,邵質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爲陳雲甫擔心,腦子裡自然也無暇他想,現在事態平息之後邵質才咂摸出一點不一樣的味道。

似乎陳雲甫是有意把朱樉往死路上領!

提刀闖金殿,這種事得虧發生在朱樉身上,但凡換一個非朱姓的外臣身上,那是要誅九族的!

饒是朱樉親兒子,現在不也是扛着死罪被下進詔獄,雖然誰都知道朱標不會殺他。

可一番活罪必是跑不掉,輕則傷筋動骨,重則酷刑加身。

頭上的王爵和宗正令還不知道能不能保的住呢。

“我和朱樉沒仇,可這天下和秦王有仇!”

陳雲甫用只有兩人能聽見的聲音說道:“只可惜這次沒把他除掉。”

邵質頓時驚恐的瞪大眼睛。

自己這個好女婿和朱樉到底什麼仇什麼怨,竟然已經到了要置朱樉於死地的程度。

雖然不解,可邵質不會再問,而是默默言道:“爲父會留意的。”

正所謂幫親不幫理,邵質不關心陳雲甫和朱樉有什麼私人恩怨,既然自己女婿已經下定決心要弄死朱樉,那他身爲刑部尚書,在這件事上必須要幫陳雲甫。

不就是搞死一個親王嗎,目前來看,自家好女婿似乎還有藍玉的支持,那便沒有什麼好怕的。

心中盤算一下,不知不覺間,圍攏在陳雲甫身邊的能量也已不少,扳倒區區一個親王難度雖然不小,但也不算是白日做夢。

就在這胡思亂想之際,奉天殿內傳出一聲磬響,繼而《太清之曲》樂調奏響。

三班頓時肅立噤聲,儀禮司官走出金殿,唱詞。

“吾皇升殿,諸王、諸藩王、諸公侯駙馬伯、諸臣序禮入殿參賀。”

隨着唱詞結束,朱棡領一衆親王宗親率先入奉天殿,隨後便是武官班列的一衆國公,陳雲甫雖是文官,但也緊隨其後。

誰讓他是侯呢。

在陳雲甫身後的纔是朱元璋的女婿,大明駙馬爺。

等到伯一級的勳貴走完才輪到詹徽等一衆文官。

大傢伙踩着樂點來到各自應該站的位置上,安靜等着樂點結束。

《太清之曲》結束,殿外八名大漢將軍甩開長鞭,打出一陣如鞭炮般的響聲。

鞭響聲止,儀禮司官唱詞。

“晉王詣拜。”

因爲朱樉已經被擡走,所以這詣拜的流程自然要落在晉王朱棡身上。

朱棡雖然沒幹過這詣拜的事,但那麼多年看也看懂了,故而兩步邁出,行匍匐跪拜大禮。

“三子棡,茲遇履端之節謹率諸弟,欽詣父皇階下稱賀,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着朱棡話音落下,一衆親王紛紛拜倒,口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樂班止住音樂,儀禮司官復唱:“起。”

一衆親王起身,樂班轉調奏《朝天子之曲》。

儀禮司官再唱:“晉王詣拜。”

朱棡贊禮復跪,

流程如此往復走了八遍,行罷了八拜八叩首大禮之後,親王的流程算是走完了,後面便是輪到公侯駙馬伯等人。

繁冗的禮節結束之後,陳雲甫也是磕的暈頭轉向,可現在也沒功夫去休息,別說休息了,就連喝水上茅房的時間也沒有,儀禮司官已經唱詞:“諸王、諸藩王......赴文華殿詣拜皇太子殿下!”

所有人齊刷刷向朱元璋四鞠躬、一叩首、呼萬歲後起身,跟在儀禮司官的後面轉赴文華殿。

流程基本一樣,只不過到朱標這行的是四拜禮。

少了《太清之曲》、《感皇恩之曲》、《朝天子之曲》和《諸國來朝之曲》,不過卻多了一段長生隊之舞。

如朱棡等一衆親王向朱標行四鞠躬、一叩首之禮,詣詞爲“臣三弟棡,茲遇履端之節謹率諸弟,欽詣大兄太子階下稱賀,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等到詞曲轉《賀盛朝之曲》後,衆人齊詣:“三陽開泰、萬物鹹新,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千歲千歲千千歲。”

這些個禮法一萬字都寫不完,淺嘗輒止到此拉倒。

陳雲甫不想說禮法的繁瑣,這裡只說朱標的地位。

號稱中國王朝史中地位最穩之太子豈是一句空話。

這正旦新年、冬至郊天兩大禮日,親王公侯並百官都要向朱標行四拜禮的規矩是朱元璋要求禮部加上的。

爲什麼,就是時時刻刻在提醒所有人,要把朱標當君王看待。

後世就朱標的地位還有些爭論,包括小道瘋傳朱標被朱元璋詰責懼而投河,甚至被朱元璋掄板凳拋砸、強迫朱標爲成穆孫貴妃服喪等消息。

這裡是秉持對歷史負責的態度有必要闡述清楚。

所謂朱標驚懼投河、被朱元璋掄板凳拋砸的故事出自《名山藏卷三十五--懿文太子傳》,緣由呢是朱標的老師宋濂之孫宋慎牽連進了胡惟庸案,朱元璋要誅宋濂滿門,朱標爲宋濂求情,被朱元璋喝斥“等你做了皇帝再去憐憫宋濂吧”,於是朱標驚懼惶恐遂而投河,被宮人救出來的時候奄奄一息,朱元璋於心不忍,寬赦了宋濂。

後來朱標又向朱元璋說堯舜之君方有堯舜之臣,更是氣的朱元璋掄板凳拋砸朱標。

而同樣在這本《名山藏卷五十九--宋濂傳》中,宋濂案的記載卻是宋濂捲入胡惟庸案後,朱元璋要誅宋濂滿門,馬皇后出面替宋濂求情,於是朱元璋寬赦了宋濂。

這裡隻字未提朱標的事。

因此前後矛盾。

研究史料,不能只憑一本,那便在看看其他的。

《勝朝彤史拾遺記卷一》、《明史紀事本末卷十三》也記載了宋濂案,內容中同樣沒有提及朱標,只說是馬皇后出面求的情。

這三本史獻可以稱之爲民史。

史獻分爲兩種,一種叫官史,也就是官方出面修訂,一種便是民史,朝廷官員或者民間文人自己編修。

如果說以上三本民間史獻不足爲考,那再說說官史。

《明太宗實錄卷一二九》、《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九》中亦提及宋濂案,這裡的原文說的卻是朱元璋念及宋濂爲太子師,隨決定予以寬宥,改誅夷爲流放。

不僅沒有了朱標甚至連馬皇后都沒提。

兩本官史、兩本民史都不去信,反而去信自相矛盾的《名山藏》,那就不是辯證歷史而是擡槓了。

至於朱元璋強迫朱標爲成穆孫貴妃服孝一事更是斷章取義,譁衆取醜。

典故出自《明太祖實錄卷九四》,原文說的是禮部尚書牛諒說“按照周禮的話,皇太子及諸王子無須爲庶母(即成穆孫貴妃)服孝。”

宋濂則有不同意見,他提出爲母養老送終是聖王仁政,豈能因其爲庶母便忌諱呢,這是陋俗,何況周禮本身關於喪禮的節文早在周朝衰落的時候便散失了,你說的據周禮一言本就無從可考。

漢唐以來從沒有人說過周禮還有這樣的禮節。

更何況人的情感本就有無窮之變化,禮儀也應該爲人情而做出適當變化,如此才能使人心安定、也是天理所在。

朱元璋聽後並沒有說乾綱獨斷就依宋濂說的爲準,還讓朝臣一起表決,最後有四十二人支持宋濂的說法,這才點頭同意。

所以不僅只是朱標,連着朱樉、朱棡、朱棣等所有親王諸子都爲成穆孫貴妃服孝。

明明是朝廷的大禮議行爲怎麼到這小道野史的口中,就變成朱元璋強迫朱標爲庶母服孝了?

若是這麼說,那是不是所有爲孫貴妃服孝的兒子朱元璋都看不上。

可也沒見朱元璋把皇位傳給徐輝祖、李景隆或者張三李四王二麻子啊。

一本《大明會典》僅一個皇太子禮便詳敘了十卷不止,這都是朱元璋在位時命令禮部制定的,何以加如此繁瑣之禮,就是爲了凸顯、鞏固朱標的地位。

官史民史一本不看、要麼斷章取義,真是開局一個字,剩下全靠編。

這不是對歷史負責,歷史發明家行爲更要不得。

雖然廢話了些,但不闡明歷史本身,陳雲甫便很難解釋他與朱標的所作所爲是否具有合理性。

故事自然也就無法繼續下去。

閒話少敘、書歸正傳。

一天的大朝禮總算是到了尾聲,陳雲甫也已餓的眼冒金星,好在朱標看了出來,在朝禮結束後,開口喊住陳雲甫。

“雲甫,你留一下。”

百官齊刷刷側目,無不十分豔羨。

朱棣等一衆親王更是心頭嘆氣。

誰能想到朱標如此器重照拂陳雲甫,如此看來,朱樉今天這個虧,是吃定了!

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四百六十九章:史無前例的國家工程第二百三十六章:都要等十年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三百八十三章:有困難,找陳雲甫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五百四十一章:金州女王,邵檸一世第一十五章:來自大明燕王的風投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六章:朱標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一百三十八章:這趟北平沒白來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四百七十章:楊士奇的勸諫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五百四十二章:陳景和的成熟與狠辣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二百五十六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上)第五百零三章:地球球長!第六章:朱標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三百七十九章:渡江戰役--全線進攻第二百六十八章:咬人的狗不叫第三百零一章:先給一個下馬威第八十四章:一個右侍郎要投誠實時情況通報第五百一十七章:明珠港之行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請假第四百六十七章:投石車比火炮好用啊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七十九章:朱標的感慨第三百六十八章:原始資本已經萌芽第四章:老朱來了第五百零七章:狼崽子大了要踹窩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三百四十五章:逆賊,不得好死!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難!靖難!!(五)二百六十七章:你自盡吧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五百一十七章:明珠港之行第二百零一章:禪讓禮怎麼定?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五百一十八章:查倉第一十七章:友鄰無白丁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六十二章:太子大秘第一百九十五章:女大不中留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一百零三章:我大明以孝立國第四百八十五章:廣州嚴重的社會問題第三百六十二章:權力的盛宴:九州會!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馬非馬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一百二十八章:故人第五百二十九章:着手安排第九十一章:真是夠閒的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三百三十七章:靖難!靖難!!(九)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五百一十章:最後一齣戲
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四百六十九章:史無前例的國家工程第二百三十六章:都要等十年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三百八十三章:有困難,找陳雲甫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五百四十一章:金州女王,邵檸一世第一十五章:來自大明燕王的風投第四百五十三章:功勞永遠是老大哥的第六章:朱標第二百八十九章:給遼東提提速第二十九章:被嚇住的丁季童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二百六十章:老大哥說的沒毛病第二百三十四章:推選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一百三十八章:這趟北平沒白來第三百六十章:席捲全國的編制改革第四百七十章:楊士奇的勸諫第一百三十一章:歷史會抹去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嗎?第一百四十八章:無憾方爲人生快事第四百七十四章:財政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第二百八十七章:子嗣興旺第五百四十二章:陳景和的成熟與狠辣第一百七十七章:爲往聖繼絕學第三十二章:空印案!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二百五十六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上)第五百零三章:地球球長!第六章:朱標第一百一十三章:帝心如淵,深不可測第六十一章:洪武一十七年第五百一十九章:手銃!第三百五十三章:完善新教育體系第三百七十九章:渡江戰役--全線進攻第二百六十八章:咬人的狗不叫第三百零一章:先給一個下馬威第八十四章:一個右侍郎要投誠實時情況通報第五百一十七章:明珠港之行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一百四十一章:請崇禮侯回京!請假第四百六十七章:投石車比火炮好用啊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一百零五章:朱橚要保楊貴第七十九章:朱標的感慨第三百六十八章:原始資本已經萌芽第四章:老朱來了第五百零七章:狼崽子大了要踹窩第四百三十二章:別說話,小心暴露第三百四十五章:逆賊,不得好死!第九十九章:誰人喧譁?第一百七十二章:孩子大了、爹老了。第三百三十三章:靖難!靖難!!(五)二百六十七章:你自盡吧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五百一十七章:明珠港之行第二百零一章:禪讓禮怎麼定?第二百九十一章:挾私報復第五百一十八章:查倉第一十七章:友鄰無白丁第一百八十章:三載歲月,彈指一揮間第三百二十一章:老大哥病危!第一百八十四章:王者歸來第六十二章:太子大秘第一百九十五章:女大不中留第四百六十五章:破城,就在今日第三百六十三章:上帝之鞭第四百六十二章:炮兵指揮使朱煜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一十四章:陳雲甫的新家第一百七十四章:每一天都值得期待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一百七十章:波雲詭譎的政治旋渦第一百零三章:我大明以孝立國第四百八十五章:廣州嚴重的社會問題第三百六十二章:權力的盛宴:九州會!第四十一章:歇斯底里第一百七十八章:想安生都不得第三章:不似佛家子弟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二百九十八章:給老胡謀劃的新差事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馬非馬第一百零九章:老朱也會玩賴第一百二十八章:故人第五百二十九章:着手安排第九十一章:真是夠閒的第一百九十三章:集中管理、高度自治第二百四十八章:齊卿是賢臣啊第四百四十六章:陳雲甫是朕的亞父第八十八章:北伐之年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三百三十七章:靖難!靖難!!(九)第四百三十七章:疆域和人口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五百一十章:最後一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