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瘋狂的股票市場

九州二年,四月初一。

這是一個註定要被記載進中國歷史的一天。

因爲這一天,廣州股票交易所,掛牌成立了!

這對廣州當地的百姓來說是新鮮的,對廣州乃至廣東的官員來說也是新鮮的,對從世界各地雲集前來廣州淘金的各國商人來說也是新鮮的。

即使是阿拉伯商人看着都新鮮。

因爲歷史上第一個發行股票的商號,是殖民印度之後的東印度公司,發行的地方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

如今的廣州股票交易所,比上述的早了將近兩百年。

而在廣州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天,唯一一支發行的股票,就是陳家商號,股票票券上印着的編碼爲廣00001。

發行價爲一兩銀子一張股票。

一共發行一千六百萬張。

而在陳家股票發行之後僅不到一刻鐘,第一筆買入誕生。

一名來自阿拉伯的商人豪購一百五十萬股!

僅一瞬間,交易所的交易員就在第一時間通過翻牌的古老方式更新了這支股票的股價。

一兩零五十文。

價格雖然漲了,但買入卻是越來越多。

起初還只是一些和陳家有生意往來的阿拉伯、南洋商人,很快連廣州當地的百姓也開始加入到瘋狂搶購的隊伍當中,諾大一個交易所,隨處可見排隊購買的客戶。

交易所當中那張擺着陳家股票票價的牌子,被交易員一再翻牌更新。

最終在申正三刻的時候停下。

價格落定在二兩三百文!

短短一天,一千六百萬股發行出去的陳家股票,報出了三千六百八十萬兩的價格,比計劃募集的一千六百萬兩高出了整整兩千多萬。

當然,實際上進到陳希手裡的沒有那麼多錢。

因爲前面有大量股票都是在一兩銀子到一兩五百文的價格被成交交割出去。

一千六百萬股的平均交易價,僅爲一千五百文。

也就是說,兩千四百萬兩。

這筆錢,交易所收取了百分之二的交易費充公,落到陳家商戶在廣東銀行戶頭裡的,還剩下兩千三百五十二萬兩。

哪怕如此,陳希也已經笑掉了大牙,陳家上下所有人都笑開了花。

“兩千三百文一股,我陳家總股本爲四千萬股,那豈不是說,我陳家商號在廣州交易所入市的市值已經高達九千二百萬兩了?”

陳嘉鼎算着這個數字,只覺得腦子一陣迷糊。

“錢,那麼好賺?”

這功夫還得是陳希穩重,他壓住自己同樣激動的心糾正道:“前提是咱們陳家將來的生意能越做越大、越來越紅火,不然的話,賺不到錢分不出紅,誰還會繼續持有咱們陳家的股票。

這次股價高漲,是靠着那些和咱們陳家有舊的阿拉伯商人們幫忙才炒高的,等他們拋售套現,價格就勢必回落,股價這玩意都是虛的,別當真。”

說着別當真,可哪有不當真的人呢?

反正廣東所有的商人看到陳家這一次賺的盆滿鉢滿後,都發了瘋似的涌入廣州交易所,想着排隊讓自家的商號在這裡上市掛牌。

不是家家戶戶都賺錢啊。

一個番禺的鹽商同樣學陳家,掛出了一股一兩銀子的價格,結果卻是無人問津,計劃發售的五百萬股連續在交易所掛了七天竟然只售賣出去不到一千股,簡直貽笑大方。

鹽商的股票賣不出去,完全是因爲這幾年鹽價一路下行,朝廷的鹽補政策也開始收縮,川陝道被打通,四川鹽井遍地開花,西北西南的鹽價自然也就被控制住,鹽商,哪裡還有什麼光輝。

股票賣不出去,錢就賺不到,人心急

第三十七章:打擊報復第二百四十三章:知行合一第三百四十三章:封天祭禮,九州共主!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四百一十四章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五百二十二章:陳雲甫教子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學士真乃神人也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百八十一章:膽大包天倆孩子第一百一十六章:廢徭復商疏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三百五十九章:分封和集權的真正本質第一百零六章: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五十四章:天賜賢臣陳雲甫!第一百一十七章:工部只想要錢!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二百一十三章: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魚兒海大捷!第五百三十八章:三裡橋械鬥案件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二百四十九章:老大哥動了怒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馬非馬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四百九十五章:廣東,沒錢了!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三百二十二章:帝崩,舉目破敗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一百三十章:步步殺機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六十四章:反貪局掛牌成立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一十三章:大明的政治風口第一百八十二章:誰可爲太孫?第四百零九章:藍玉很心急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四百三十五章:侮辱英烈罪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四十章:歷史的大幕緩緩拉開第三百章:出師未捷身先死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四百五十六章:資本也內卷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三百零一章:先給一個下馬威第五百一十章:最後一齣戲第三百八十章:渡江之捷第三百一十四章:老大哥的身體越來越差了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一百三十六章:將軍威武!第三百七十章:制度能動性和思想積極性第二百八十五章:永順內亂第四百二十四章:瘋狂的股票市場第三百四十三章:封天祭禮,九州共主!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二百零四章:三法司聯席會議第三百六十五章:新的時代,來臨了第四百八十二章:權力遊戲第一百八十九章:夏三的腦袋第二百一十四章: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四百五十一章:獅子大開口的藍玉第一百六十章:遼東經略使
第三十七章:打擊報復第二百四十三章:知行合一第三百四十三章:封天祭禮,九州共主!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四百一十四章第四百五十章:向陽而生第四百六十一章:困惑的宋晟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三百五十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五百二十一章:控制輿論第二百六十三章:敲打五軍府第二百一十章:一定要保住遼東的大好局面第五百二十二章:陳雲甫教子第七十七章:皇帝因何造反?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學士真乃神人也第三百八十九章:廣州萬國商貿會第一百六十八章:暴怒如雷的老朱第三百八十一章:膽大包天倆孩子第一百一十六章:廢徭復商疏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一百一十四章:請二位上官好好享受一番第三百五十九章:分封和集權的真正本質第一百零六章: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第一百五十四章:天賜賢臣陳雲甫!第一百一十七章:工部只想要錢!第三十九章:驚魂一刻第二百一十三章:你看我幾分像從前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五百零九章:朱允熞的建議第一百六十一章:除了我,沒人可以締造盛世!第一百四十二章:捕魚兒海大捷!第五百三十八章:三裡橋械鬥案件第一百九十九章:騙進來虐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三百九十六章:和往事道別,和未來相擁第二百四十九章:老大哥動了怒第九十七章:毫無規矩的藍玉第一百二十章:鹿非鹿、馬非馬第四百八十一章:把陳景和調離東莞第四百九十五章:廣東,沒錢了!第二十一章:入都察院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三百二十二章:帝崩,舉目破敗第一百九十四章:二桃分永順第一百三十章:步步殺機第四百九十四章:第一次以權謀私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一百零八章:考慮一下廢徭役!第四十二章:陳雲甫的建議第一百九十六章:二省悉平第一百七十一章:逼宮!!第四百零三章:自殺的學政官第五十九章:深淵之前的大明朝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五十五章:木秀於林第一百六十七章:密報第二百六十四章:反貪局掛牌成立第二百五十八章:陳雲甫談爲官理政(下)第三百零三章:明智的胡讓第一十三章:大明的政治風口第一百八十二章:誰可爲太孫?第四百零九章:藍玉很心急第三百四十四章:正戲開鑼第四百三十五章:侮辱英烈罪第四百二十七章:陷入死地第五十八章:天塌了!第二百三十七章:古今賢臣,無有媲雲甫者第四十章:歷史的大幕緩緩拉開第三百章:出師未捷身先死第四百八十九章:嚇傻了第四百五十六章:資本也內卷第三百八十八章:恭請太師,晉位封王第三百零一章:先給一個下馬威第五百一十章:最後一齣戲第三百八十章:渡江之捷第三百一十四章:老大哥的身體越來越差了第五百零六章:焦頭爛額的陳景和第五百二十八章:先把槍桿子抓手裡第四百章:封天大典!第一百六十四章:羣臣避道、禮絕僚!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四百二十章: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第一百三十六章:將軍威武!第三百七十章:制度能動性和思想積極性第二百八十五章:永順內亂第四百二十四章:瘋狂的股票市場第三百四十三章:封天祭禮,九州共主!第五百一十三章:火中取栗的計劃第四百二十八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百四十一章:技術專利保護第二百零四章:三法司聯席會議第三百六十五章:新的時代,來臨了第四百八十二章:權力遊戲第一百八十九章:夏三的腦袋第二百一十四章:朱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第四百五十一章:獅子大開口的藍玉第一百六十章:遼東經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