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

入座後,就有兵丁提着牌燈巡行,防止考生有移席、換卷、丟紙、說話、顧盼之情況。

林延潮將試卷一翻,但見六張素紙作爲稿紙,三張呈文紙作譽寫的正卷。林延潮看見甬道對面的考房,不少人着急着研墨提筆寫上自己的姓名。

林延潮搖了搖頭,這才太着急了,寫名字又不差那麼點時間,等會筆硯上墨水被凍幹,那纔不好寫了,真是半點考試經驗也是奉欠啊。

天色明亮起來,雲板敲擊三聲後,考生都已是入座,這時不說其他,若是有人再站起身來,就要以作弊論處了。縣試作弊只有一個下場,就是被枷號領走,剝奪考試資格不說,還要將你上黑名單。

接着周知縣簡短說了一番勸免的話,無非是考場紀律,爾等小心之類的話,然後考試就開始了,書吏們舉着考題貼板,在甬道上來回走動。

一名書吏舉着第一道題,四書題,晉人有馮婦者,馮婦攘臂下車。

“第一道就是截搭題!”

不少考生倒吸起涼氣來,林延潮沒多想什麼,看着考題貼板,先提筆在草稿上將題目都抄寫下來。

第二個書吏舉着考題貼板,寫得是五經題。

五經題一共五道,易經,春秋,禮記,詩經,尚書各一道,士子各取本經來答。

第三個書吏,則是五言八韻詩一首。

林延潮將題目都抄錄在卷子上後,最後再在譽寫的正卷和草稿上,都寫上自己的姓名,然後看起題目來。

第一道四書題,晉人有馮婦者,馮婦攘臂下車。

這一句出自孟子一書盡心下篇。

原文大意,是齊國饑荒,齊國百姓都希望孟子能再勸齊王一次,開倉賑災。孟子回說,這恐怕要作了馮婦了。

馮婦是什麼人?馮婦原來是打虎的。後來行善不打虎了,有一次老虎傷人,百姓見了馮婦求他幫忙,於是馮婦就捋起袖子下車打虎。百姓們對馮婦十分感激。但士子卻譏笑他,爲了打虎,將自己行善的原則和追求放棄了。

魯迅有句話是再作馮婦,說的是迫於某種原因,重操舊業。

晉人有馮婦者。馮婦攘臂下車,中間割裂了一大段經文,善搏虎,卒爲善,士則之等等一大段話,所以是名副其實的截搭題。但這兩句又同在一章之中,所以算有情截搭。而且題目出得很妙,兩句湊在一起,不會有斷節拼湊之感。

換了別人,或許會想這樣的題目四書文府裡肯定沒有的。自己只能老老實實答了。

但林延潮看了題目,卻絲毫沒有意外之感,截搭題又如何?這道題目並不新鮮,當初在嘉靖八年的會試時,就考過一遍了。自己在《歷年會試集》里正好背過這題,林延潮清楚記得會試第一名,八股大家唐順之,是如何答的此題。

這本《歷年順天府鄉試集》在省城有賣,雖說有賣,不等於很多人都買。很多人買不等於很多看,很多人看不等於很多人把這題背下了。

林延潮左右看去但見考生都是提筆磨墨,開始凝思,他也不假思索剛要磨墨下筆。突然筆尖一抖,他想起了在酒樓上那趙姓士子的那一番說辭。

好個餘子遊,你真是算計滿滿啊,知我要參加縣試,故意在這一次參加侯官縣試的士子,散佈對我不利的謠言。這是要壞我名聲來了。

這樣做當然有好處了。一讓自己憤怒,情緒焦躁,讓他考試時無法正常發揮。

二讓自己於考場上,再作抄題之舉時,有所忌憚,畏首畏尾。甚至逼迫自己迫於輿論壓力,不是靠押題,而是自己寫文考試。

三利用士子輿情,弄出自己文章不實的樣子,影響知縣的判斷。這計謀一步跟着一步,可謂是一步三招啊。

林延潮擱下筆來,縣試的時間,足足是有一天的,一般人都可以完成三道題,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着急下筆,但若是換成鄉試一日七道,恐怕就沒那麼多功夫,給你想了。

林延潮閉目凝思,首先默寫程文,押題成功之事,以往考試都有之。畢竟四書五經就那麼幾萬字,考試範圍就那麼寬,而鄉試,會試,殿試等正考都從中出題,哪一句沒有用過?

考試裡,正好背過那篇的弟子寫出來,你取不取?不取,你敢質疑先人取中的程墨,那主考官還是寫文章的人,說不準就是現在哪位翰林,哪位閣老呢。

其次,而此題在會試時可是難倒了很多舉人,一般而言,正考是不考截搭題的,所以那些苦練制藝之道多年的舉人們,被考倒了不少。截搭題考得就是發散思維,從四書經義裡另闢蹊徑,自己沒有足夠的把握。

但這兩條仍不足以讓林延潮下筆。

很多人以爲考試能否錄取,只是在於自己能不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但是他們沒想到下一步,這好文章又由誰來斷定。好與惡,取與不取只在於主考官可與不可之間。

所以考試考不是人與文章,到底還是人與人。

周知縣認爲可與不可,纔是林延潮下筆如何寫方向所在。

林延潮想起上一次與周知縣,沈師爺打交道的一點一滴都揣摩了一遍,周知縣的性格在他心底早有了大概。此人爲人自負,剛愎自用,且爲人狠辣冷酷,刻薄寡恩,這不是林延潮一個人的說辭,而是大伯轉述衙門裡官吏對這位侯官縣父母官的風評。

另外爲了研究周知縣的喜好,林延潮將周知縣以往童拭,鄉試,會試,殿試的程墨都讀了一遍,甚至周知縣落榜沒有錄取的文章,也想方設法拿來讀了一遍。

讀完這些,又將周知縣上一次縣試取中五十篇程文包含批註也看了一遍。

看周知縣的硃批就覺得他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他的原則只有三個字‘看心情’。有的文章,寫得很好的地方,被他批得一無是處,反而是一些不出彩的地方被他以爲可。當然作爲科班出身,他取得文章大多數還是中正平和,劍走偏鋒很少。

最後林延潮認爲可以寫,周知縣選擇截搭題爲縣試試題,就是不希望士子剿襲文章,換句話說,剿襲成功了,他也沒有辦法。

林延潮當下重新提起筆,想到那些士子的譏諷,不由冷笑,文抄公又如何,有的人就是見不得人好,爾等以爲諷刺我,就可以讓我屈從於你們輿論,畏首畏腳。我林延潮又豈是怕人說三道四的,待等放榜之時,木已成舟,我直接拿名次來打爾等的臉,這縣試我取定了。

當下林延潮下筆寫了起來,破題一句,晉人始則改行以從善,終則徇人而失己也。

這就是唐順之當年會試的破題,述而不作,中規中矩,又道盡題中之意。

林延潮一篇寫完,正待寫下一篇,這時候外面突寒風四作。縣試還是二月時節,寒風料峭,不少衣裳單薄的貧寒考生,身上瑟瑟發抖,還要努力用胳膊壓住案几上的試卷,不讓之吹飛。

有考房遮蔽,這風小了些,林延潮先將卷子用鎮紙壓住後,連忙披上林淺淺準備的裘衣,加上考房板壁的遮擋,身上頓時十分暖和,側耳聽去一旁考房的考生,已是冒出擤鼻涕的聲音。

不知多少考生在這一刻凍成狗。看來考試也是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啊!

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九百零四章 榜樣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第四章 叔侄定計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
第四十章 狀元公的勸諫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鎖院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九百零四章 榜樣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九百四十六章 府臺英明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八百九十八章 銀子去哪兒了?七百四十二章 君臣八百五十五章 串票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一千兩百三十三章 從道不從君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晉州城下(恭喜書友歷史啥時真實爲本書盟主)六百六十七章 衆人來助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得意樓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七百零七章 封爵之議第四章 叔侄定計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四百七十五章 決心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六百六十九章 撰起居注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第三百一十八章 張居正是地域黑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五百七十八章 敵軍陣容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一千三百五十章 晉州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撫世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九百八十六章 治水之功六百五十三章 兩家之好九百九十一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劉大刀一千五十八章 送客第七十八章 背書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九百七十二章 申時行的帖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魁天下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第兩百三十四章 兩家和好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第十八章 傳道授業(第二更)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六百五十五章 廷議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九百五十五章 突擊檢查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一百七十六章 明察秋毫(二更)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第九十四章 兩封信一千三百零八章 宰一刀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第五十五章 月課(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七章 權力所在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第十六章 一鳴驚人九百一十章 太倉王家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五百九十四章 門生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九百三十九章 兩害相權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