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經筵宴上,林延潮與朱賡二人相談正歡。

朱賡是紹興府山陰人,出自山陰朱武朱氏,乃越中名族。

提起紹興府,林延潮絲毫不陌生,自己好幾個熟人都是紹興府的,比如原福州知府陳楠,福建提學道陶幼學,以及福建巡按御史商爲正都是浙江紹興府人。

其中陳知府,陶提學都是林延潮的受知師,而林延潮與陶氏,商氏私交也是不錯。

特別是陶氏,陶提學提攜了林延潮,是他院試時的老師,林延潮還是其侄,前南京禮部尚書陶承學之子陶望齡的業師。

陶家,商家二族也是紹興的望族,朱賡的家族平日也是有所交往。

紹興幾個因科舉而起的官宦世家彼此通婚是尋常事,朱賡的長女嫁給紹興狀元坊張氏張汝霖。

這張汝霖乃張元忭之子,就是正與林延潮一併輪直內閣翰林修撰張元忭。

事實上朱賡,張元忭,還有一位羅萬化少時皆入陽和書院,同學于越中名師俞諮門下,後羅萬化成爲隆慶二年狀元,張元忭成爲隆慶五年狀元,朱賡遜色一些,也是隆慶二年的庶常,一起進入翰林院。

這三位同窗科名蓋於天下之士,也成爲紹興府士子津津樂道的佳話。這關係就如同林延潮與葉向高,翁正春一般。

因此朱賡與張元忭結爲姻親也就不奇怪了,林延潮還記得張汝霖的孫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張岱。張元忭所在狀元坊張氏,其家族又與陶氏,商氏多有聯姻,故而這幾家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從朱賡這盤根錯節的關係可知,官場上的紹興系勢力有多強了。

而朱賡是個很重鄉誼的人,而聽聞林延潮與陶氏,商氏的關係後,對他更是親近。

朱賡道:“宗海,沒料到陶望齡乃是令徒,其才學聞名於鄉間,前番老家有書信來,說前福建巡按商爲正有意將愛女許給陶望齡,若是此事能成,真乃是天作之合!“

但見林延潮笑了笑道:“金庭兄有所不知,前兩日接到小徒來信,說已是與商家之女成婚。“

朱賡聽了頓時哈哈大笑道:“果真如此,這倒是要賀喜宗海你了。“

聽了朱賡的話,一旁赴宴的朱賡夫人笑着道:“如此說來,狀元公與咱們家老爺也不是外人啊!“

林延潮聽了不由一笑道:“正是如此,若排輩分說不定我還要稱朱兄你一聲世伯呢?“

朱賡連忙道:“不敢當,不敢當,你我還是平輩相稱就好。“

林延潮聽了不由一笑,眼下二人都在翰林苑任職,朱賡身份也不比自己高多少。

成爲翰林,不一定能成爲日講官,經筵講官。就算成爲日講官,經筵講官,也不一定能成爲內閣大學士。

但只要朱賡熬到了入閣一日,那就是一遇風雲便化龍,從此二人地位雲泥有別了。這也是翰林風光與悲哀,沒成爲內閣大學士前,基本都無法聞達,大部分人都是在翰林院裡修一輩子的書。

還不如其他二甲三甲進士爲官地方,或在六部衙門手握大權來得風光。

朱賡亦有幾分不拿林延潮當外人笑着道:“宗海,今日汝得天子信任器重,聽天子之意,也有幾分拔汝爲講官,不知你意下如何?“

林延潮自打進翰林院第一天起,就琢磨着如何進日講官,但他不能逢人就吐露自己野心於是道:“我資歷尚淺,恐無法勝任,且翰林院裡那麼多前輩在,論資排輩之下,我也不敢造次。“

朱賡聽了笑了笑,舉杯道:“宗海這麼說就謙讓了,來,先飲一杯。”

林延潮見朱賡的神色,似其中別有話說,於是飲了一杯後問道:“金庭兄是否有什麼教我?”

朱賡點點頭道:“某確有幾句話說,但又恐交淺言深。”

林延潮立即道:“金庭兄你我既以兄弟相稱,何必見外,懇請教我。”

朱賡猶豫了片刻道:“也好,你我借一步我說話。”

於是林延潮,朱賡離席往奉天門外走出,二人藉着出恭邊走邊聊。

走到紫禁城裡,朱賡先問道:“宗海你與我說實話,眼下有何打算?是否有晉日講官之心?”

林延潮想了一下,自己需與朱賡打好關係,少不了得說些真話。

林延潮道:“經筵講官,日講官乃翰林所望,小弟當然有此想法,只是我爲官不過一年,資歷太淺,恐怕幾位閣老不會題請我爲日講官。我想來等輪直內閣期滿後,向學士直內書堂,再待三五年後就夠了。“

朱賡不由搖了搖頭道:“宗海,你這麼想就錯了,你所擔心恐怕是資歷二字吧?”

“如金庭兄所言,正是如此。”

朱賡與林延潮先進了恭房,待出了恭房後。

林延潮取木瓢倒水給朱賡淨水,朱賡邊抹手邊道:“大丈夫豈可持俗見,而束手束尾?宗海你可知停年格?”

林延潮聽朱賡這麼說,頓時明白他話中所指了於是將木瓢放下道:“可是北朝魏國吏部尚書崔亮所創的停年格。”

朱賡笑着道:“狀元郎真博聞強記,考不倒你,正是停年格,時人崔亮行此法,從此天下士子,誰復修厲名行哉。史書上亦有云,自是賢愚同貫,涇渭無別。魏之失才,從亮始也。”

朱賡說完,也是取水來替林延潮淨手。

林延潮琢磨朱賡話中的意思,他說的是北魏吏部尚書崔亮創停年格,即今日官場論資排輩之始。

當時北魏官少,應選之人多,吏部的官員無論選誰,都遭來滿朝官員上下的怨恨。於是吏部尚書崔亮創立了停年格的選官辦法,即不問人才高下,專以年資淺深爲標準。

這也是今日所說的論資排輩。

崔亮創此法後,有人勸他說,過去方法選官,雖不怎麼樣,但天下人才總能收個七八分。但造你這個辦法,選拔人才,大家比命長就行了,誰還去努力修行名厲好好當官呢?

崔亮聽了也是無可奈何地解釋,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只是爲了安撫上下。昔年鄭國執政子產鑄刑書以救天下之弊,晉大夫叔向譏諷說,有了刑法,人人就會想着如何鑽法的空子,天下亡矣。我立此法也是如子產的初衷一般,希望天下君子能知我的用心。

朱賡拿崔亮創的停年格作例子道:“古人選士,殷周以鄉士,兩漢由州郡,魏晉置中正,何來有論資排輩之說,今日循例,大家竟習以爲常,豈非怪哉。”

朱賡這一番話,林延潮打心眼裡認同,今天大家都覺得官場上論資排輩是件理所當然的事,但卻不知這並非是一個好方法,只是古人創出一個權宜之策而已。朱賡拿此來反駁,打破林延潮原先心底的定識。

之前林延潮聽過朱賡講過幾次經筵。朱賡是治易的大家,但他在經筵上給天子百官講經,林延潮只覺得昏昏欲睡,絲毫精彩的也沒有。但今日二人私下而談,朱賡這一番見識可謂發人深省,這絕非經筵上空談的腐儒,而是有真知灼見的。

這點王家屏也是差不多,在私下談論時風趣健談,還能給來個黃段子,但到了經筵上時則又滿口道德文章。

於是林延潮問道:“金庭兄提及停年法,可是說選日講官,不以論資排輩爲限?”

朱賡撫掌而笑:“孺子可教,與宗海說話就是輕鬆。”

林延潮道:“那羅侍讀爲隆慶二年狀元,張修撰爲隆慶五年狀元,理應早就爲日講官了,但至今仍不是,而金庭兄乃隆慶二年的庶吉士,卻爲何先他們一步,其中訣竅在哪裡呢?””

朱賡嘆道:“宗海有所不知,羅康州,張元和若能爲日講官,早就爲之了,眼下怕是沒有機會了。”

林延潮聽朱賡的言下之意,似羅萬化,張元忭不得內閣賞識,故而不能成日講官。

朱賡道:“宗海,你眼下正得天子賞識,正是入直侍駕的好機會,若是你以論資排輩自束,就大錯特錯。試問一句兩房中書幾品,六科給事中幾品?國朝又爲何要設次位卑權重之官?”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聽了朱賡這幾句話,林延潮就知這朱賡太強大了,有這等見識,難怪能以庶常,反而居他兩位同窗狀元之上。

林延潮心底對他佩服簡直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爲何六科都給事中僅僅正七品,兩房中書舍人不過從七品?爲何明朝官制上喜以小制大?那因爲品級低,所以可以繞開官場論資排輩的規矩,給當權者安插親信的機會啊!

至於輪直內閣,日講官,經筵官又是幾品,這乃是有職無品,既是如此,又何談論資排輩呢?

果真史書上都是騙人的,什麼醇謹無大過,搞得老朱好似尸位素餐的閣老一樣。

甚至自己初與朱賡打交道,也覺得他是老實人一枚,沒有什麼出衆之處。但在他幾句話點撥下,林延潮知這位朱賡,對官場規則的熟稔把握,自己是遠遠不如。

此人厲害之處,絲毫不遜色於申時行。

於是林延潮停下腳步,向朱賡行禮道:“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八章 背書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九十一章 民心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第三百四十六章 顏面掃地的何翰林
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六百一十章 拿人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一千兩百六十四章 盛世與危機第兩百三十一章 心底只有你(一更)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一千七十三章 政見一千一百零八章 抓人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六百五十一章 我幹嘛答應你七百四十三章 攔道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第一百六十三章 游泮采芹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一千六十六章 吏部尚書的憤怒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一千二十八章 徐光啓的辦法一千兩百四十一章 謀劃已久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一石二鳥一千兩百七十五章 海貿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一千兩百六十八章 大忽悠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交易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兩百七十五章 抵京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九百三十三章 是你要將臉湊上來的第六十二章 本經(第二更)第三百七十一章 有小人啊六百九十九章 重回禁中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救兵四百六十九章 潘季馴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八十四章 遼東大捷第八章 背書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七百八十八章 粥廠出事(二合一)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大隱九百二十七章 學以致用四百五十八章 高考移民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四百九十六章 失蹤之事五百一十三章 見恩師七百一十七章 仍有可爲(兩更合一更)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五百五十七章 關係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九十一章 民心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八百五十七章 館選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腰間黃金已退藏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九百二十四章 幫忙第三百零六章 竟敢理直氣壯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大筒一千兩百五十三章 烽火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第十五章 胡提學的考校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兩百七十七章 終南捷徑第八十一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運籌帷幄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第兩百六十六章 蒸蒸日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第兩百二十七章 媒人上門一千三十八章 把柄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八百七十七章 妥了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八百五十二章 苦心人天不負七百六十章 拍門哭諫(二合一)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太倉銀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第三百四十六章 顏面掃地的何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