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

五月末的一日。

正是府試的日子。

今年二月,歸德各縣縣試已是考畢。

從縣試脫穎而出的翹楚,都聚集在歸德府府城之中。

這剛剛考過縣試的讀書人,現在只能稱作儒童,唯有過了府試後,才能稱作童生,故而他們現在一個個是摩拳擦掌,待自己魚躍龍門之時。

這一天是學生來府衙領考票,以及廩膳生作保的日子。

而現在府衙裡,林延潮正與下面府學,州學,縣學的教授,學正,教諭們說話。

教授,學正,教諭都是學官。

學官只司教書之事,可以說是清流,官員們常以-俸薄儉常足,官卑廉自尊-自勉。

說白了,就是咱們油水雖少,但清廉啊。官場上有-酸甜苦辣-之說,其中酸官,指的就是學官,意思是學官都有三分酸氣。

但是這些學官雖說酸氣,但官卻不低微。如府學設教授一人,正七品,訓導四人,從八品。

至於州縣學正,教諭,州訓導最少也要是舉人功名的讀書人方能擔任。。

特別是府學教授,一定是朝廷選進士出身的官員擔任。

所以知府或許會是舉人出身,但府學教授卻一定是進士。雖說一個正四品,一個正七品,但知府往往不敢怠慢府學教授,見了面都要客氣敬重。

這即是敬重對方科名,也是表示對學官的尊敬。

所以這些官學官員,官俸低微,但既是學官,但面對其他官員總是帶着傲氣,當然在外面官員看來就是酸氣。

故而也會有舉人出身的知府,府學教授還經常不賣對方的面子的事。

可是這些學官到了知府林延潮面前,卻是將所有酸氣都是收斂起來,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

當年海瑞爲縣學教諭時,見了知府來視察而不跪,得了個海筆架的名聲,當時海瑞就認爲自己貴爲學官,何必迎逢知府。

從此學官們紛紛以海瑞爲榜樣。

但是現在,連府學曾教授,其餘學官都是恭恭敬敬,這是爲什麼?

沒錯,他們不是敬重林延潮的知府身份,而是他科名。

林延潮的事功學提出以來,一直被理學,心學攻訐,要稱上大儒尚有爭議。但是無論理學,心學的讀書人,你都必須承認從科名上,整個大明包括已作古的商相公,都要遜色林延潮個幾分。

衆學官中科名最高的曾教授,也不過是三甲一百名以後的名次而已。

與林延潮相較,簡直螢火與皓月的差距。

林延潮對衆人道:“諸位學官……”

衆學官們一併垂首道:“恭候府臺吩咐。”

林延潮道:“不敢當。本府這一次主持衡文大典,有許多地方,還請諸位協助一二。”

“一切聽憑府臺吩咐。”學官們再度齊聲道。

林延潮道:“既是如此,本府也不客氣了,曾教授,這一次各縣儒童都已是到了?”

曾教授道:“昨日都已到了,一共一千兩百八十名儒童侯考。”

林延潮點點頭道:“也好,三日後府取時,各州各縣的學官,都要監督好本縣儒童,領着他們進考場。若是儒童在府試時有什麼異議,或遇到什麼不公,你們必須立即向本府提出。”

“至於曾教授,你就隨同本府臨至考場,盡監督之責。”

曾教授當下道:“下官遵命。”

林延潮道:“這都是本分的事,本官已是發文詢問過大宗師了,他說八月之時,必會按期來本府主持院試,若是本次府試通過的學子,都可參加八月的院試。”

衆學官們聞言都是大喜。

提學官一任三年,到地方主持院試,少則三年一次,多則三年兩次。

至於多還是少主要看心情。

歸德府去年已是進行過一次院試,今年林延潮又將提學官請到地方來主持院試,不就意味着本府童生多了一次考取進士的機會。

這當然是身爲知府的林延潮爲本府學子爭取來的機會。

衆學官們不約而同地向林延潮躬身行禮道:“一切聽府臺吩咐。”

見學官們如此聽話,林延潮笑着點頭道:“既是外面諸生雲集,我們一併去外邊看看本府們的讀書人。”

衆官員們轟然稱是。

林延潮居前,其餘學官分兩列魚貫隨後。

之後但聽梆子聲三響,本是喧譁至極的衙門前大街一下子安靜下來。

府衙中門大開,林延潮看着門外如潮般聚集的讀書人,當下一提官袍下襬,跨過門檻走了出去。

一旁府衙衙役高聲讚道:“府臺大人到!”

接着又有人道:“府臺大人有言,本府敦重興學,倡詩書禮儀,請諸位學子不必跪拜行禮。”

衆書生們本是要跪倒在地,聞言都是躬身齊道:“謝過府臺大人!”

林延潮見上千讀書人躬身向自己行禮,點了點頭。

這是他第一次主持衡文之典,令他不由緬懷起自己當年第一次考府試時候的經歷,對於衆學子們的現在不由感同身受。

歸德府府試名額與自己當初在福州府讀書時一樣,都是五十人。

不過福州府是科舉大省,讀書人一直都是很多,一個縣試就幾千號的人。

而歸德府府試也不過千餘人,但人數雖少,可歸德的科舉成績一貫優異,每次會試都能中一兩個進士的。

而在這些讀書人中,有沒有幾個人將來會與自己一樣金榜題名,御街誇官呢?

林延潮目光環視左右,衆讀書人看向林延潮心底想的就是,眼前此人就是堂堂林三元啊,若是我的文章能得他讚賞,豈非能一飛沖天。即便不得讚賞,只要通過了府試,以後就是他的門生,也是有說不盡的好處啊。

這時林延潮目光看來,彷彿洞悉了他們的心事。但見他道:“諸位學子,爾等今日來此都是有意以科舉博一個出身。本朝乃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朝廷以文章取士,科舉者必由學校,爲卿相者必由科舉出,當今天子更是思賢若渴,求才於天下之間……”

“……然科舉重否?”

林延潮問向衆讀書人。

大家被林延潮方纔一番話說的心潮澎湃,激動不已,聽了他這一問,心底都是心想若是不重,何必十年寒窗來考呢?

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七十八章 背書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第七章 洪塘社學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九百五十章 價碼第四百章 不收禮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七百八十章 進言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
一千兩百五十二章 看法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推舉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七十五章 府臺巡視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四百九十二章 養豬?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九十四章 新任尚書的手段(第二更)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第兩百零二章 龔子楠的心思(一更)第七十八章 背書八百八十二章 善後六百四十章 天子心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七百七十一章 此林延潮之功(二合一)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七百五十五章 救與不救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六百五十八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辭官歸裡八百五十一章 刨根到底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第四百三十六章 溫馨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衣錦還鄉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換個惡人來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第兩百八十七章 爲政不難,不罪巨室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第兩百七十三章 名聲在外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九百三十七章 府臺高明一千三十七章 召對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九百四十四章 林延潮審案第四百一十八章 救兵來了九百八十四章 彈劾終於到了第六十四章 詩賦和經義(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幾人可及?七百三十八章 破局六百七十二章 歸政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一千三百零四章 門生長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一千一百四十章 聽君一席話第七十四章 心靈雞湯第三百一十七章 萬曆皇帝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第一百零一章 競爭激烈第兩百八十六章 文動京華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三十一章 敢要多少?六百五十九章 初衷(第二更)八百八十五章 官員與百姓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第七章 洪塘社學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第三百四十七章 教誨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九百五十章 價碼第四百章 不收禮八百四十五章 渡口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六百七十六章 朕信你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創辦書院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七百八十章 進言一千兩百四十二章 漕事六百三十二章 轟動七百二十二章 危身奉上謂之忠第一千兩百二十二章 密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