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一席話下震山東,

三尾鰣魚驚河督。

河南官場上,流傳着林延潮威震河督之事。

當天在兗州驛站之事,林延潮用長江鰣魚,來打黃河鯉魚的臉,傳得山東官場人盡皆知。

不過話說回來,林延潮要自籌錢糧修建百里縷堤之事,也經過這件事傳揚出去。

在這點上河南與山東官員觀點倒是很一致,他們認爲林延潮這是吹牛皮。若林延潮不要河道衙門一兩銀子,都能修建百里長堤,下一步是不是該表演撒豆成兵了?

不過河道總督李子華卻是很認真的人,將林延潮修建百里縷堤之事給工部都水司備案,並行文河南,山東二省沿黃河各府知曉。

這事算是弄得兩省官場周之,現在官員們就算不知道,也得知道了。

此舉無形將林延潮架到了檯面上。

有的人敬佩林延潮的勇氣,給他獻計,用泥沙築堤,待至冬天往上面潑水,待水結冰,立即可形成一道堅不可摧的大堤。

此天才的構想,來源於當時流行的楊家將演義話本。

昔日河道總督,現任刑部尚書潘季馴也被驚動。

潘季馴給林延潮寫了一封書信,全信兩千餘字,但合起來兩個字可以概括,那就是‘瞎扯’。

潘季馴昔日爲河道總督時,修了五百六十餘里土堤,十幾裡石堤,用伕役八千人,用銀五十六萬兩,爲朝廷節餘二十四萬兩河工銀,此政績堪稱天下第一能臣。

當時連張居正都要寫信拍潘季馴的馬屁,百年大計皆仰賴公之英斷,公之功不在禹下。

要知道張居正與潘季馴當初是政見不合,曾指使人將潘季馴一擼回家,但潘季馴修堤成功後,張居正只能把臉伸出來讓潘季馴打。

當然潘季馴也很不厚道的,把這件事整天掛在口邊,弄得官場上人盡皆知,落張居正的面子,顯得有點小肚雞腸。但清算張居正時,也是潘季馴站出來,在人人自危時,挺身而出給張居正說了公道話。

言歸正傳,潘季馴在給林延潮信裡列舉,自己當年修堤,是平均一千兩修一里堤,林延潮要修百里堤壩,最少要十萬兩,這錢從哪裡來?而且縷堤逼河而建,汛期一起,很容易損毀。

所以縷堤基本是要一年一修,但這每年歲修費誰出?你歸德府窮成這樣了,這錢是從何而來?

林延潮居然有這等勇氣,敢在官場上誇下海口,也不怕閃了舌頭,信不信老夫給你兩耳刮子。

雖說潘季馴寫信把林延潮罵了一頓,但人家資歷在那邊,你得服啊!

潘季馴兩度爲河道總督時,幾百萬兩銀子經手,卻一文不取,被張居正罷官回老家時,還要向人借盤纏。

黃越說起,當初他隨同潘季馴治黃河時,親眼見得他老人家是‘軺車所至,更數千裡,日與役夫雜處畚鍤葦蕭間,沐風雨,裹風露。’

堂堂二品大員,做事竟躬親到這個地步,天下第一能臣,人家是當之無愧。

史家稱萬曆朝前十五年爲‘萬曆中興’是有道理的。因爲萬曆朝前十五年,有張居正的‘以天下爲己任’,有潘季馴的‘事功’,托住了大明日淺下墜的國勢。

眼下之所以能國泰民安,不得不說是他們的功勞。

所以儘管潘季馴寫信來罵,出於對他老人家的尊敬,林延潮就不寫信罵回去了(吵架吵不過),來了個‘留中’(當你放屁)。

林延潮將潘季馴的信丟到了一邊,來到窗邊,窗外春雷陣陣,這驚蟄就要到了,馬上就是萬物之時。

連潘季馴都驚動了,林延潮知道天下輿論紛紛,此刻都指向了自己。這一次若是真修不成這百里縷堤,以後自己這張臉估計就要被人打腫了。

可是臉打腫不打腫此事,從來也不放在林延潮之心上。

“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方纔是事功之所在,”林延潮望着春雨自言自語道,“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萬曆十一年的一月已是過去,現在到了二月,下了好幾場春雨,雨水如膏滋潤田土。

這正是萬物生長,百姓興作的好時候。

身爲代理知府,眼下襬在林延潮面前兩件事。

一是興河工,二是勸課農桑。

勸課農桑爲地方官員政務第一事,對於一個農耕文明,勸農之事有多麼重要自是不用多提。

甚至連天子也要每年一次‘種田(耕籍禮)’。

爲了勸課農桑,林延潮也沿用了地方官員故智,那就是緩理徵徭詞訟,設立三個月的免訟期。

林延潮發佈自己暫爲一府太守的第一條政令——勸農書。

這勸農書,既是法令也是教化,地方官常作一勸農書,以教諭約束百姓。

詩經裡有云,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嘗其旨否。禾易長畝,終善且有。曾孫不怒,農夫克敏。

說得就是周成王勸農。

不過後來的勸農書,一般都流於形式,官員自以爲寫一篇勸農文,就盡了‘勸課農桑’的職責,忽略了真正勸勉農事的本意。而且不少官員所作的勸農文,更是注重文辭華美,甚至堆砌詞藻,讀來佶屈聱牙,忘了這文章是寫給不通文墨的老百姓看的。

萬曆十一年,開春之時,歸德府的歸農書,由林延潮親自起草,下告閤府官員百姓。

此勸農書張貼於各縣縣城,每個村集的申明亭,道路的路亭上,告知全府百姓。

歸德府考城縣。

一輛馬車在路上行駛。

馬車裡坐着是袁家三兄弟,他們是來歸德府拜見林延潮的。

三兄弟一路上都在閒聊,袁宗道問:“昔日宋玉有言,有人歌於楚國都城郢中也,其始唱《下里》、《巴人》,歌而和之人有數千之多。”

“之後唱《陽阿》、《薤露》,能唱和之人,只餘數百人之多。”

“再之後唱《陽春》、《白雪》,能唱和之人,只剩下數十人。”

“所以宋玉說其曲彌高,其和彌寡,他說聖人之行,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之所爲。”

“你們以爲天下何等文章爲第一等?”

袁中道笑着道:“我明白了,大兄,你想說在老百姓眼底,下里巴人最好,在士人眼底陽阿薤露最好,而在方家眼中陽春白雪最好?”

袁宏道道:“然也,於世俗之人眼底,陽春白雪奏得再好,他們也不能領悟,那麼如此曲子再妙與他們何用?”

“所以當然是下里巴人最好,這就是陽明子所言的心外無理。故而文章之道,要名傳天下,還是從下里巴人中取。”

袁中道卻道:“此言差矣,文章好壞是由士人傳唱開的,故而應是陽阿薤露。”

袁宗道道:“錯了,錯了,以你們之見,街邊那些市井風月之文,讀者甚衆,那不是天下第一妙的文章?”

“文章之道,形而上也,在乎文者之本心,豈能媚俗於讀者,受惑於吹捧者衆也。此非以文教化之道。”

袁宏道不服氣地道:“談及教化,就算沒有下里巴人,百姓不會由陽春白雪而知禮樂,倒不如循序漸進,由下里巴人而及禮樂。”

袁中道亦反對道:“還是陽阿薤露最好,雅者不厭其俗,俗者能見其雅。”

三兄弟各執一詞,說着說着。

突然數道滾雷悶響,狂風席捲,然後噼裡啪啦一陣大雨降下。

車伕道:“三位少爺,雨太大了,前面有個路亭,我們避一避。”

“好。”

一個鄉間路亭裡,許多老百姓們躲在亭內避雨。

袁家三兄弟從馬車上下來,見這些老百姓聚在亭前一告牌前。

這告牌上面貼着好幾張官府公文。

一名百姓念至道:“這是太守所作的勸農文,大夥要不要聽聽。”

衆百姓道:“閒着也是閒着,就聽聽吧。”

袁家三兄弟一聽勸農文,心想官場上這樣文章都是敷衍了事,於是興致寥寥。他們心想這樣公文都是上至下的應用文,淺白無用。不過他們避雨閒着無事,聽着也沒什麼。

但聽那百姓念道,興農之事,在田,在水,在人……

聽了一半,三位兄弟從當初無所謂,到負手踱步,然後各個勃然作色。袁宗道不由失色道:“這文章寫得很好,真不知出自誰的手筆?”

袁宏道也是點頭道:“句句在實,沒有一字堆砌之詞,讀來一片真摯,可聞筆者憂國憂民之心。你們看連這些老百姓,也是聽得入神,爲文章所打動。”

這時文章讀畢。

四下裡老百姓已是激動地討論起來,神色激動。

一名老人激動地道:“有這樣的好官,我們老百姓以後不用再過苦日子了。”

“是啊,是啊。”衆老百姓們紛紛言道。

袁家三兄弟看老百姓的神情。

袁中道油然道:“這勸農書看似用詞粗鄙,但實是大巧不工,連愚夫愚婦都能明白文詞,竟也能寫出這等朗朗上口的好文。”

袁宏道道:“文章寫得好是一,但文中爲老百姓所謀種種,都不是虛詞,這纔是真真打動人的地方。”

袁宗道正色道:“這絕非一般兩榜進士的能文,必乃文章大家的手筆。”

袁宏道忽道:“不錯,天下能寫出這等文章,將陽春白雪唱得人人和之的,唯有……唯有一人。”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第四百零四章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第三百四十六章 顏面掃地的何翰林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一千零六章 國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一千章 經史並重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
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六百三十四章 皇帝來我家五百六十四章 佩服一千一百零二章 重逢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第一百零三章 赴考(第二更)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九百四十章 爲官難易八百零六章 忍無可忍無須再忍八百二十章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五百七十九章 論點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告誡告慰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一千兩百四十章 正氣第四百零四章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一百五十八章 唱名(一更)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一千六十四章 計策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稚繩怎麼看?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第三百四十六章 顏面掃地的何翰林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點撥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一千五十九章 對話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盡力一千零六章 國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自古貧賤出良才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第兩百九十五章 盛名之下無虛士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第兩百八十五章 醉酒驚名士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六百九十五章 時報初刊七百九十九章 甩鍋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七百二十章 各取所需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衡文規矩九百六十一章 造福一方第四百零三章 圍門一千章 經史並重六百八十章 人走位冷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不朽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第二十八章 民意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一千兩百二十九章 申時行的謀劃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八百六十八章 響馬的用處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七百七十章 念起好來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乘舟夢日月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第兩百五十九章 求仁第兩百三十二章 龔府壽宴(二更)七百二十六章 申時行的忠告八百零二章 河工銀第八十八章 有事找他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七百七十二章 轉機(第一更)一千三十二章 談條件六百八十三章 新元輔一千三百二十章 魯密銃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一千五十四章 榮升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一千五十章 水到渠成九百六十四章 內官外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