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五十九章 要錢

沈一貫推舉吳龍徵之事,令葉向高差一點不能入庶吉士之事,傳到林延潮耳裡,令他頓生意外。自己差一點累葉向高不能成爲翰林,所幸最後申時行發話,這才令葉向高順利入閣。

但縱然葉向高成爲翰林,但經此一事,他卻是得罪了沈一貫。

沈一貫是庶吉士教習師,可想而知以後葉向高在翰林院日子很不好過了。

說起沈一貫這人也是也有意思,歷史上的沈一貫其子沈泰鴻很有才華,遺傳了父親的基因,當時之人都以爲他若參加科舉必定高中。

但當時沈一貫爲首輔,但他當年爲同考官時,連首輔張居正的兒子張敬修都刷下馬了,這等不阿諛權勢,博得天下讀書人的尊重。

可他當首輔了,若是讓自己兒子考中進士,那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小人嗎?

沈一貫不許其子參加會試,沈泰鴻大怒,最後至父子二人反目,視父若深仇,再也不見父親一面。

不過話說回來,沈一貫想以‘大義滅親’之舉,來顯得自己高風亮節,但當時的讀書人卻不買賬,東林黨攻訐沈一貫就是結黨營私,舉賢不避親的好手,黨爭始於其人。

不過眼下林延潮,沈一貫現在申時行一黨,二人尚起不了衝突,以後就不好說了。

七月,天氣開始轉涼。

這時,也是黃河上伏秋大汛之時。

同知署這時很忙。

彭端吾,袁可立,侯執蒲等林延潮門生,現在都在署裡。

礙不過同僚的面子,以及歸德父老的熱情,林延潮收了二十多位門生。

當然這些門生,表面上說是嚮往事功之學,也就是所謂林學子弟。但大家心底並非都如此打算。

這一次會試,林延潮的門生郭正域,彭健吾中了進士。大家以爲這概率也太高了,難免有人以爲在林延潮門下是某種終南捷徑,所以就有了來投機一把的心思。

對於投機之人,林延潮也沒有拒之門外,他們圖的是林延潮的名頭,林延潮也藉助他們家中的勢力,大家各取所需。

不過沖着林延潮名望來的還好說,還有一些二世祖,就是純粹來瞎混的。

孫承宗稟告林延潮後,知這些人無心於學業,只是受家裡所託,拜入林延潮門下的。

孫承宗的意思,是將這些無所事事的人清退,不要在署內敗壞風氣。

不過能讓林延潮礙不過面子的主,後臺豈是了得,譬如河南左布政使龔大器的侄兒,是袁家三兄弟介紹拜入林延潮門下的。

此人依仗着背景在鄉里調戲婦女,不學無術,家裡實在沒辦法讓他跟楊一魁去河南,放在身邊管教。

但此人不來河南還好,一來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塞到林延潮這裡來,若敢將此人開出門籍,在龔大器那邊如何交待?

所以林延潮將這些人安排在自己的幕中做事。

這在官場上有個詞叫‘坐幕’,說是幕內有不理事而空食束脩的幕友。

一般都是什麼人坐幕?

就是上司安排給下屬的幕僚,這些人趕不得,又不能委以重用。所以就是不用其人,給與幕金養着。這些人來林延潮的幕中,也不用做事,每日養着衙門裡喝茶,同時也會給他們支取一份幕金。

又沒事幹,又有錢花,對家裡又有交代,簡直是再好不過了。若受不了歸德府窮苦的,就索性派至開封府去‘辦差’,什麼時候回來都行。

要知道林延潮門下幕風,學風一向很好,豈容人敗壞。同知署與府衙不在一個衙門,所以幕僚們沒有沾染上衙門裡的習氣。

幕僚們也多是林延潮的門生充任,彭端吾,袁可立,侯執蒲等門生平日研習經史,然後也會向師兄們學習一二。

這些師兄,也不吝賜教,同窗間沒有利害關係,人情味頗濃。

幕僚中孫承宗乃淳樸君子,論及文章那也是狀元之才,如此人物,又不是死讀書的人,辦事極穩重極有分寸。故而林延潮將自己的官印相托,由孫承宗掌管着簽押房。

林延潮讓彭端吾,袁可立,侯執蒲這些門生跟着孫承宗學習一二,也算是找個靠得住的人,幫自己帶學生。

彭端吾,袁可立,侯執蒲,甚至不時從開封至歸德府來拜訪林延潮的三袁,對孫承宗都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說得無論學問還是人品都可以作大儒,爲何不去做官,名列兩榜,反而屈居在此作一幕客。

孫承宗聞言很謙抑的人道了一句,吾牆及肩矣。

聽了孫承宗的話,大家都是恍然。

這句是子貢的典故。

有人誇子貢比孔子更賢能。子貢聽了後,連忙說‘好比宮牆,賜(子貢)的牆只到肩膀,你們能看見裡面如何如何。但夫子之牆高及數仞,你們若找不到門而入,就窺見不了其中之美。

孫承宗眼下之意,你們見我如何如何,不過是孫某的牆比較低而已。我孫某今日這些本事,也不過在林延潮身邊數年學來的,人家纔是夫子之牆。

聞言門生們對林延潮生高深莫測之心,但對孫承宗更是敬佩,平日受他影響最深。

這一日,袁氏三兄弟又從開封過來,他們也知要見林延潮一面不容易,但能與孫承宗見一面,從他身上學一二,那麼也是不虛此行了。

果真林延潮不在府裡,被付知遠召去議事了。

河工署裡,林延潮不在,一般是孫承宗主持。

林延潮對袁家三兄弟很看重,不僅僅他們是布政使外孫的緣故,而孫承宗也覺得三人是可以交往的君子。

屋外午後的陽光正好。

諸人圍坐聊着詩書經史之事,沒有什麼比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暢聊,更適合此時此刻了,因爲上午一般要用來攻讀經史的。下午若是午睡,那就是晝寢。

因爲先賢之教,讀書人都是很擔心,生怕午睡落一個‘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的評價,而不是‘窗外日遲遲’的閒逸。

桌上點心茶水用了差不多了,但衆人聊得正高興。

袁宏道道:“我昔年在江南時,見一夫婦家道中落,雖居陋室甘之如飴。其家婦人,每年夏時待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時,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第二日早方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衆人聞言皆是讚歎,一是贊這茶,二是贊夫妻二人安貧樂道。

轉瞬袁宗道呷了一口茶道:“這歸德斥鹵田多,水也是苦,這苦水泡得茶,還是遜了一些。”

孫承宗笑道:“是孫某簡慢了,附近沒有山泉水,只是現打的井水,這水……卻是差了一些。”

這時袁可立突道:“這水再苦,也沒有我們歸德的鹽苦。我們歸德之鹽政爲陝西河東所屬,鹽貴且味苦。”

“如此富戶尚好,可以去買私鹽,但我等老百姓就苦了,私鹽買不起,只能買又貴又苦的河東鹽。”

從方纔的雅事,落到現實中難免苦澀,有幾分壞了談興。衆人但見袁可立其貌不揚,言談沒有袁家三兄弟那等風流,但卻有憂國憂民之心。

衆人沒有怪袁可立破壞場景,袁宗道:“正要告訴諸位一個好消息,朝廷諸公有意,收開封,懷慶,歸德,衛輝各府應食之鹽一併歸於衛輝府義和店。”

彭端吾聞言喜道:“聽聞義和店用長蘆鹽,那麼以後歸德鹽政改歸北直隸了?”

彭家家大業大,家裡也有經營鹽店。故而他能明白其中關鍵。

袁宗道點點頭道:“正是長蘆鹽,此鹽色白味純,又經運河,可直抵歸德,遠勝於河東鹽。”

彭端吾聞言點點頭,若是商家可以買長蘆鹽,而不是河東鹽,如此有錢人就不會買口感更好的私鹽,而且運輸方便,鹽價也會降低,就是窮人也都吃得起。這對於鹽商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啊。

這時孫承宗道:“諸位有所不知,朝廷之所以將開封,懷慶,歸德,衛輝各府的應食之鹽歸於義和店,乃是潞王奏請之故。”

“潞王奏請?”

袁家三兄弟雖在布政司,但論及對官場上,朝堂上之事瞭解,卻不如身在一線的孫承宗。

但見孫承宗道:“去年自百官叩闕後,朝廷上下奏請潞王就藩的奏章,就沒有停止。天子乃是孝悌之人,潞王就藩,非召不能見面,太后必然傷心。故而不忍催之,但奈何百官奏請太急。”

“於是就藩衛輝府之事,潞王除了奏請贍田,美宅,亦請鹽稅。他打算將衛輝府義和店收作皇店,再將開封,懷慶,歸德,衛輝數半個河南之鹽,一併貯於義和店。”

原來皇長子出生後,首輔張四維先是奏請天子大赦天下,第二件事就是奏請爲潞王選妃。

這當然是拍皇帝的馬屁,按不成文的規矩,藩王大婚後就改立即就藩了。這明裡暗裡的意思,就是天子有了皇長子,皇位有了接班人了,你潞王不再是‘儲君’,不適合再留在宮裡了。

太后當然不甘心,利用大臣要潞王的心思,用大婚爲藉口,到處斂財,開支抵六百萬兩,兩年太倉收入。

最後因百官叩闕之事,六百萬減至兩百萬。但老太太和潞王心底那個氣啊,不甘心!

而現在大臣們再次提出潞王趕緊就藩,於是潞王再次拿就藩當藉口,向皇帝哥哥要錢來了。

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二章 家有悍婦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八章 背書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一千一百章 出山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九百九十章 儲相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五百一十九 來客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
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造勢第十三章 大宗師按臨了一千六十五章 借刀殺人之計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八百零九章 爲民做主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一千三百零二章 元輔,請留步第二章 家有悍婦八百三十九章 請動漕督的面子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八章 背書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一千兩百八十七章 皇長子講官九百四十一章 主持府試一千兩百一十章 參天大樹我自爲之第三百零二章 閱卷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第三百四十章 御街誇官(第一更)一千兩百四十三章 義氣一千九十五章 林學南傳一千一百章 出山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逆鱗九百九十章 儲相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八百八十七章 殺棋第一百五十章 請教名儒(一更)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建儲第兩百七十八章 拜見申時行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第三百三十三章 折服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一千兩百一十五章 條陳五百一十九 來客四百六十五章 上門送禮第四百二十二章 有備無患第三百九十四章 柔情蜜意一千兩百三十章 王太倉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會試大熱四百六十八章 姻緣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四百四十八章 李三才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第兩百九十三章 錦繡文章七百五十三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七百零九章 皇帝對青睞六百七十八章 再諫張居正(兩更合一更)六百九十三章 爲難第一步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七百五十七章 積怨(兩更合一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做客九百九十五章 接風宴(謝孤舟蓑笠娃盟主)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九百九十八章 儒學正宗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六百二十六章 矯旨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高調的李三才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四百八十九章 白紙一千兩百九十一章 轉告第一百三十九章 評卷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七百三十九章 清算四百九十九章 蛛絲馬跡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五百三十六章 三個問題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用間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