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又面聖

侯拱辰到底還是精明的,一聽高務實這話,立刻指着那玻璃鏡子問道:“莫非求真兄的意思是……造鏡子?”

高務實頷首道:“大致不錯。”

“大致不錯?”侯拱辰心中一動,忽然臉色有些猶豫:“可這造鏡之術本是求真兄你的手段,即使要造,那也是京華的買賣,這和宗藩有甚關係?”

高務實微微一笑,道:“我若願與天家乃至宗藩合作造鏡呢?”

侯拱辰聞言果然吃了一驚:“這是爲何?”

按照侯拱辰的想法,這玻璃鏡如此珍貴,造鏡這門生意的利潤肯定很高,就像高務實方纔說的那樣,極西之地的那個什麼威尼斯人把玻璃製造技術看得比上帝還重要,由此可見其珍貴。既然如此,高務實何必要與其他人分享這份利潤?難道真的只是爲了大明,爲了皇上?

要真是如此,高宮保還真是天下頭號大忠臣啊。

高務實當然不會直說自己的目的,只是笑了笑,淡淡地道:“候兄你也知道,賺錢這種事與我而言不算什麼,京華的買賣也着實不小了,我並不缺錢。”

“那是自然,求真兄才絕乾坤,無論學業亦或商道,天下無人能出你之右。”

高務實淺笑擺手:“賺錢這事,我不過是爲了證明實學之效用,本身並非我所好所求。這造鏡之術,於我不過閒暇偶得,造於不造均無不可,但此物本有用處,造些出來卻也可以方便民間,甚至有用於軍旅,那倒也可以一造。

況且眼下府庫困窘,朝廷爲了開藩禁之事,也需要一些開源的手段……當然,朝廷開源應該着眼於大局,不該從這些小器物上想法子,因此我便想,不如與皇上和宗親們合資造鏡,將來的賣鏡之資也可以彌補一下朝廷所缺,如此倒也兩全其美。”

侯拱辰大喜過望,不過馬上又有些郝然,道:“誠然如求真兄所言,這開藩禁一事所需的初始資金恐怕頗爲巨大,皇上即便想要出資,內帑也實在捉襟見肘……不過,這造鏡恐怕也需要大把銀子投入,我恐內帑也有些囊中羞澀……”

高務實微微搖頭:“內帑無須出資。”

侯拱辰一愣:“無須出資?那怎麼叫合資?”

高務實呵呵一笑:“出資有幾種,一種是直接出銀子,一種是出技術,此外還有出地皮、出材料等等,都是出資嘛。”

侯拱辰恍然大悟:“哦,求真兄的意思是你出銀子和技術,內帑……出地皮和材料?”

高務實頷首道:“大抵如此。”

侯拱辰心中瞭然,當下便問道:“卻不知求真兄看中了哪個地方,又需要一些什麼樣的材料?”

高務實道:“地方倒是不必另找,只要把開平三大廠附近的地面再擴充一下即可,不過那是衛所的地,得要皇上同意才行……嗯,那地皮就可以當做是內帑出資了。至於材料,都是些稀奇古怪的礦石,不過用量較大的一些在開平附近也都是有的,只要地皮到位,材料的事情交給京華去辦即可。”

製造玻璃的主要材料,無非是石英砂、純鹼、石灰石、長石等,這裡頭除了純鹼要從土默特獲得(即此時所謂的“口鹼”,口指“口外”),其餘幾種在後世唐山都有產出,也就是開平三大廠附近。

因此高務實只需要繼續擴大開平三大廠的礦區範圍,這些材料便都能輕易獲取,甚至連配方都沒有必要泄露。

至於口鹼問題,此前已經有稍稍提過,土默特那邊的蒙古人賣這些東西基本上不需要多少成本,只需要直接在鹼湖裡裝車運來大明就行了,再加上高務實在土默特的特殊地位,京華買鹼的價格十分低廉,而且貨源也有足夠的保障。

至於玻璃的製造,高務實原本只記得些大概。這些年通過一邊自己努力回憶,一邊蒐羅各地琉璃製造的匠人,兩相印證之下總算是把後世最常見的浮法玻璃的方法搞了出來。

原本高務實以爲造玻璃的難點可能會是熔制,誰知道京華鋼鐵廠的鍊鋼爐技術水平遠高於造玻璃所需,只需要把爐子進行相應的改型就能輕易完成熔制這一步,因此這一點居然根本沒有爲難到京華。

不過後來玻璃雖然是搞出來了,但是殘品率實在高得驚人,一方面是玻璃成型的技術不熟練導致非常易碎,另一方面則是玻璃氣泡的問題還很惱人。

當然,這兩點基本上都不屬於技術問題了,而是操作熟練度的問題,高務實認爲只要捨得投入、捨得花成本鍛鍊熟練工,都是可以在不長的時間裡解決的。

只是這個“不長的時間”畢竟不是一天兩天,至少也是數月,因此他纔會把解決宗藩問題的時間初步設定爲三年——玻璃雖好,京華的物流和銷售體系雖強,但打開市場總還是需要時間的,再計算回本的時間,這至少就一年過去了。

也正因爲如此,他此前才說第一年主要是試點——這裡一方面是實學派現在搞改革都喜歡先試點,另一方面就是從資金上考慮。

萬一要是第一年就全面解開藩禁,十多萬宗室一齊申請初始資金,那除非京華親自下場墊付,否則朱翊鈞就算把皇宮賣了估計都拿不出這筆錢。

十多萬人啊,就算全部按照最低標準的一百兩銀子來算,那也是上千萬兩銀子,就憑現在朱翊鈞那點內帑,拿頭給嗎?

甚至就算京華親自下場,也不見得能一口氣直接拿出上千萬兩現銀,搞不好還得從各個產業裡面搞股權置換才能擺平,這就太坑了。

因此時間是必須要等的,該走的步驟一定要走,不能扯着蛋。

侯拱辰聽高務實簡單介紹了一下,心裡暗暗盤算,發現這筆買賣實在是相當不錯。

開平附近的地面,雖然高務實這次開口要的的確不小,但開平衛早就整體遷徙走了,原先的爛地真的成了爛地——原本有些民戶也因爲京華三大廠的吸引力而跑去三大廠周邊落戶住下,平時可以賣點農副產品給三大廠的工人賺些小錢。

這麼一來,三大廠周邊除外,再向外的幾十裡都快沒了人影,沒人了自然就是荒地,而荒地自然不值錢,想必皇上也不會放在心上。如果能拿這麼些百無一用的荒地換得宗藩問題的解決,那簡直可以稱作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誰不答應誰是傻子。

不過高務實只答應給三成純利分紅,這一條侯拱辰卻不敢做主,雖然他自己認爲完全沒問題,反正都是“白撿錢”,但畢竟那“荒地”也是皇上的荒地,最終拿主意的還得是皇上才行,他哪敢在這種事上越俎代庖?

於是侯拱辰只是原則上答應了下來,表示具體的分成問題要請示皇上,高務實也很通情達理的認可了。

侯拱辰便又問高務實爲何剛纔還提到了宗藩入資,高務實便道:“此是給皇上留下的後手,萬一某些宗藩態度緊張,皇上便可以用部分玻璃買賣的分紅去安撫一下。”

侯拱辰遲疑道:“這部分分紅是從皇上那兒出?”

“皇上那兒要不要出,還得看情況,總之我這裡給宗藩單獨留出一成分紅來——不過還是那句話,這是留給某些態度緊張或者……比較特殊的宗藩的,而且皇上什麼時候想要,我便什麼時候給,在皇上沒有拿走之前,依然由京華處置。”

侯拱辰有些不明白高務實爲何要交待最後這一句,不過他覺得眼下不是想這個的時候,還是先答應了下來,然後心滿意足地告辭而去了。

次日一早高務實剛到兵部,司禮監便派了人過來,說是皇上宣召,請高宮保立刻去宮裡面聖。

高務實對此早有預料,他估計昨晚侯拱辰可能是連夜入宮彙報了結果,因此皇帝的宣召纔會來得這麼快。

由此也可見朱翊鈞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當然這不奇怪,誰有機會能扔掉佔據朝廷歲出四分之一的一筆大負擔,都會像朱翊鈞這樣着急,更何況還是在急需用錢的時候。

到了宮裡,朱翊鈞這次少見的沒有在文華殿見他,而是在乾清宮西暖閣召見。高務實悄悄問了一下陳矩派來帶路的小黃門才知道,朱翊鈞今天又有些“足疾”。

高務實聽了也不禁有些嘆氣,後世他曾聽說定陵裡的萬曆遺骸牙齒有些不好,看來多半這傢伙在吃喝上面真的比較缺乏節制。

朱翊鈞的所謂“足疾”,高務實早就知道其實是痛風引起的,一些注意事項也給朱翊鈞說過不少次,可惜效果看來一般,這傢伙不太能禁口。

這種事說一說也就是了,每次都說勢必惹得皇帝不高興,高務實也不好次次都拿出來嘰嘰歪歪,因此也只能裝作沒看見。

畢竟,吃喝這種事在中國曆來不好限制,普通人都有追求,何況一個皇帝?方便的時候提一嘴也就盡到義務了。

到了西暖閣,高務實發現朱翊鈞精神倒還不錯,就是不肯起身,只是坐在那兒讓陳矩給高務實看座。

他上前行了個揖禮,施施然坐下。

朱翊鈞放下手裡一本奏疏,朝陳矩擺了擺手,偌大的暖閣之中便只剩下他和高務實兩個人。

“你覺得那個造玻璃鏡的事,一年能有多少收益,其中三成收益能夠支撐開藩禁嗎?”

到底不是一般關係,朱翊鈞開口就直奔主題了。當然,這倒也是高務實喜歡的。

“如果是十年後,臣以爲應該夠,但這兩年恐怕還是有所不夠。”

這裡有一個市場推廣和接受所需要的過程,頭一兩年雖然理論上單位收益會更高,但產量肯定達不到巔峰,市場培養也還沒到位,收益肯定不如後期,因此不夠也不奇怪。

朱翊鈞有些憂慮地道:“還是不夠嗎?那可怎麼辦纔好。”

高務實道:“皇上還有其他收入可以暫時用來支撐這三年開藩禁的花費。”

“哪有?”朱翊鈞一愣。

“遼東鹽場今年已經可以開始獲得純利了,而且數目不小。臣前幾天收到過對賬單,大概算了一下,皇上能分到七十多萬兩。”

朱翊鈞果然大喜:“此言當真?”

“皇上,臣在這種事上從來不開玩笑。”高務實平靜地道:“如果不是因爲臣離任,遼東鹽場方面要是有臣親自過問,說不定效率還能再高一點,至少能湊足八十萬兩。”

“誒,七十萬兩已經很好了,務實,不是誰都有你的本事,你也不要對下面那些人過於吹毛求疵。不瞞你說,這筆銀子已經遠超我的預計了——對了,明年這筆鹽場的收益也能到這個數嗎?”

高務實點了點頭:“只要沒有人力不可控的天災等因素干擾,臣以爲至少不會低於今年這個數。”

“那就太好了!”朱翊鈞興奮得大笑:“朝廷上下爲了潞王那點事鬧得差點互相指着鼻子開罵,結果你這一個鹽場就把潞王那些花費給我賺了大半回來。現在這筆錢的確可以挪到宗藩改制的事上墊一墊,等咱們把宗藩的問題解決,這筆錢還可以用作對察哈爾一戰的打賞。”

高務實笑了笑,拱拱手卻沒說話。

朱翊鈞又想了想,沉吟道:“鹽場的收益加上玻璃鏡子的收益……大概能支撐改制了吧?”

高務實答道:“應該差不多,即便還有些小缺口,臣到時候再想點小主意也就應該能應付過去了。”

朱翊鈞大大鬆了口氣,點頭道:“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只要咱們解決了宗藩問題……嗯,現在又還多了兩筆收入,則湊足察哈爾一戰的軍餉也就不難了。”

高務實問道:“如此,皇上是答應賣地了嗎?”

“當然。”朱翊鈞對此倒是很看得開,大手一揮:“不過一縣大小,而且又是荒無人煙的地方,既然能用來解決如此大的難題,爲何不賣?”

說完,他可能覺得這句話細想有些不妥,又補充了一句:“再說,你京華又不是不納稅了,這地賣得值啊。”

高務實笑了笑:“本來此是涉及到臣,臣是不該插嘴的。不過……呵呵,皇上聖明,的確是這個道理。”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胖得飛不動”、“酆鎬二京”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27章 倒潘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68章 幕後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98章 曙光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211章 目標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95章 破虜(中)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49章 不急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95章 破虜(中)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264章 出宮
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042章 護衛定製(上)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27章 倒潘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68章 幕後第111章 開平之行(上)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062章 潭裡風光媚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98章 曙光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211章 目標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95章 破虜(中)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49章 不急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287章 抵定南疆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095章 破虜(中)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264章 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