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奔襲東籲

高思廉在思索黃芷汀所部主力什麼時候會反戈一擊的時候,莽應裡同樣沒有閒着。

莽應裡這個人雖然剛愎自負,但並不代表他沒有軍事常識。好歹是跟着其父莽應龍打了二三十年仗的人,就算是頭豬,那也是頭經驗豐富的豬了,所以他也考慮到了黃芷汀部有來偷營的可能。

井井有條的安排好了各部的哨崗和遊騎之後,緬軍的偵測範圍已經擴大到了勃固城外至少十里以上,莽應裡認爲足夠了。

在緬甸這種地方打仗可不比在蒙古草原,指望探馬的偵查範圍高達數十里甚至上百里,那純屬做夢,一是地形不允許,二來也缺乏那種適合跑長途的馬匹。再加上他也知道黃芷汀部主力跟他差不多都是以步兵爲主,所以也沒必要把探馬撒那麼遠——你步兵主力還能飛過來偷襲不成?

十里,足夠預警了。

但莽應裡沒有料到的是,黃芷汀部的騎兵配比雖然也很低,但她的騎兵卻不缺好馬——京華的起家買賣之一就是倒賣蒙古戰馬,現在高務實除了是順義王把漢那吉的安答之外,甚至還是蒙古人的降三世明王,又怎麼可能會缺馬?

黃芷汀所部的騎兵雖然只有不到五百,但人人配備的都是右翼蒙古的一種特色戰馬——百岔鐵蹄馬。

與把漢那吉曾經送給高務實的那批比較全能但總體風格偏向於速度和耐力的烏珠穆沁馬不同,百岔鐵蹄馬原產於百岔溝,此地位於大興安嶺南麓支脈狼陰山區,海拔高達1600-1800米,是一種善於在地形複雜之處奔走的戰馬。

這百岔溝是由無數深淺不等、縱橫交錯的山溝組成,溝長三百餘里,溝內小山環抱,亂石遍佈,岩石堅硬,道路崎嶇,離上次漠南大戰的主戰場很近。百岔馬這個族羣在這裡經過無數年的進化,變得善走山路、步伐敏捷、蹄質堅硬,即便不裝馬蹄鐵,也可走山地石頭路,故有“百岔鐵蹄馬”之稱。

同時蒙古馬的整體習性又都擺在那兒:夏耐酷暑,冬耐嚴寒,從零上四十多度到零下四十度,蒙古馬都不當回事。所以毫無疑問,這批馬就是高務實專門爲中南半島的複雜地形和炎熱氣候所準備的。

順帶說一句,京華前不久終於在馬六甲買到了一批萬里迢迢走私來的阿拉伯馬,而且按照高務實的要求“不計價格,只要未騸之馬”,結果花了十幾萬兩銀子纔買了兩百來匹,公馬母馬都有。

由於奧斯曼土耳其和阿拉伯人都禁止阿拉伯戰馬流出,所以這批馬的平均價格高達將近500兩每匹,絕對是天價——就這還是一個被奧斯曼人激怒了的阿拉伯家族首領做出的決定,要不然根本有價無市。

再加上蒙古右翼的青海土默特部在高務實的關照下搞到了一批哈薩克馬,高務實現在已經開始讓京華培育新的馬種,看看能不能搞出一款大明版的頓河馬來——要不然伊犁馬也行,總之將來的騎兵還能用兩三百年呢,不能沒有好馬跟俄國人的哥薩克鬥。

蒙古馬雖然也是好馬,但畢竟個頭偏矮小,其使用者是蒙古人那種騎術精湛的還沒什麼問題,換做漢人騎兵來用,總體來說很難達到那個層次,所以萬一將來需要搞牆式騎兵,還是得有一款大小適中又兼顧蒙古馬“耐操”屬性的好馬。

黃芷汀的哨騎靠着戰馬優勢,對剛纔爆發的這場試探性攻防戰了如指掌,等莽應裡決定安營紮寨、派出哨探之後,他們就悄然撤走,往大軍而去了。

當天夜裡,黃芷汀便得到了消息,確認了高思廉沒有吹牛,他的確有本事能夠守住勃固城。

然後她便再次召集衆將開會,而這次,她沒有徵求意見,直接下達了命令。

“全軍在會後立刻啓程,沿錫當河北上,直取東籲城!”

黃芷汀望着一臉呆滯的陸師將領們,一臉冷厲地道:“高司令在此前這段時間已經派出過多批船隊偵查錫當河水況,這錫當河下游雖然走不了諒山號那樣的大海船,甚至咱們的武裝運輸艦也不行,但還是有部分隨我們而來的民船是可以通航一段河道的。

諸位,這條水道沒法直抵東籲城,但可以行船到彪關附近,這樣咱們可以省下六成左右的路,而且不易被緬軍遊哨發現——假設他們有的話。”

她說完之後,衆人一時有些回不過神,阮鬆最先忍不住問道:“都統,咱們不是要先擊破莽賊本部,幫高思廉解圍麼?”

黃芷汀淡淡地道:“擊破東籲城,勃固之圍自然就解了,我不相信莽應裡能坐視東籲城久陷我手。”

阮鬆還要發問,卻不料這次被高思進搶了先:“莫非都統取東籲城是假,逼莽應裡回師是真?”

黃芷汀道:“還有什麼猜測,不妨繼續說。”

高思進沒料到一下就被看破了,不由尷尬一笑,但還是繼續道:“……是,卑職還以爲都統此舉恐怕是一計多用,或者說多計合爲一計。”

他這次只是稍稍一頓,便接着道:“進攻東籲,本身可虛可實,若實,則是聲東擊西——聲勃固爲東,擊東籲爲西。

若虛,則是圍魏救趙、調虎離山——都統假作攻取東籲之勢,若莽賊聞之,必棄勃固而北返,以救東籲,這是圍魏救趙。而莽賊既然撤圍,便也可以算得上調虎離山,只要他急於回師東籲,在回師的途中必然疾走,如此都統便可以找機會在途中埋伏,打他一個措手不及。此時他沒了堅固營寨,又被偷襲,敗相大顯,都統便有機會一舉殲之!”

黃芷汀終於露出一絲笑意來,頷首道:“不錯,不錯,看來你們東家多年的教導總算沒有白費。”但她頓了一頓,又道:“不過,你可能還漏了一點:只要莽應裡敢撤,高思廉恐怕就敢悄悄跟上。”

高思進的神態嚴肅起來,皺眉道:“可是按照之前的計劃,高思廉應該要在確保我部就在附近的情況下才會出城,而都統剛纔這一計本就已經是計劃外的臨時變動了,到時候戰場遠在勃固城北至少百里處,他不可能得知我部的確切位置……”

黃芷汀淡淡地道:“再完善的計劃也難保不會出現變數,高思廉既然敢以三萬新兵守勃固,我料他膽子一定夠大,屆時只要情況允許,他一定敢尾隨而來……他若真來了,此戰必是大功一件。”

高思進稍稍一想就明白了過來,高思廉如果在那樣的情況下跟着趕來了,那麼一旦本部主力偷襲得手,高思廉就正可以趁機撒網,把一些殘兵敗將盡數俘獲、殲滅。因爲本部雖然精銳,但兵力不太夠,就算在計謀的加成下擊敗敵軍,但也很難擴大戰果,那時候高思廉只要是來了,就一定是最後收網的那個人。

想到這裡,高思進也不禁有些眼熱,暗道高思廉這次運氣可真不賴,先是從一個拓殖使一躍而爲一軍軍長,緊接着又主導了勃固守城戰,這要是再來一個收網之戰,只怕東家就要給他改名,加上王字旁了。

高思廉都要加王字旁了,我要是不打好點,那不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他開拓華英的時候不過一等參謀,我已經是師長了啊,怎麼能落到他後面去!

一念及此,高思進立刻起身抱拳:“都統,我部請戰爲先鋒!無論是奔襲東籲,還是伏擊莽賊,我部都有把握打好第一仗,思進敢立軍令狀!”

高思進這一說,旁邊的黃豹就急了,連忙也站起來,道:“都統,論列陣對射,小的甘拜下風,但若說這種衝鋒陷陣的事,那小的可不敢自謙——我廣西狼兵在攻堅破難這一條上,還真就沒怕過誰!”

他倆既然都請戰了,阮鬆也不好一言不發,也只好站起來準備開口。

誰知道黃芷汀一擺手:“都不必爭,本都統自有定論。”

她稍稍一頓,道:“若是真取東籲,金港第二師火炮最多,當爲主力。若是伏擊莽賊,狼兵衝陣最猛,當爲中堅。此時第二師可以提前佈置於莽賊最有可能逃竄的方向堵口,發揮你們防線最固的優勢,將莽賊攔下。至於阮指揮所部,便做本都統的中軍——阮指揮,本都統的安危就交給你了。”

這番話說出來,大家都不得不服。對於狼兵和警備軍的安排,那叫量才施用,不管是高思進還是黃豹都沒什麼好說。

而最後她明明是把阮鬆部當成二線部隊,作爲預備隊來用了,但卻偏偏用了一個極好聽的說法,又是“中軍”,又是“本都統的安危就交給你了”——這聽起來簡直是嫡系待遇啊。

更何況阮鬆部本來就是安南降軍的出身,換句話說就是狼兵和高家軍的手下敗將,連他自己也沒有信心跟這兩軍爭個高低,現在黃都統能如此照顧他的顏面,他還有什麼好說的呢?簡直是感激不盡。

於是這下子三個主要將領一齊被說服了,紛紛表示堅決服從都統調度。

這時候終於輪到高璟說話,不過他的活反正也沒人能搶,站出來主要是說明一下乘船方面的調度安排。

由於這次北上東籲的錫當河下游雖然水面夠寬,但水深不是很夠,因此大船是不能去的,只有那些小一些的船隻能去。但麻煩在於這次出征是大船多,小船少,因此現在反倒是“資源緊張”了,必須“擠一擠”才行。

不過大家算了算,行船在內河逆行雖然有點慢(此時風向不太對),但也只要堅持兩天就可以到達彪關附近,擠一擠也沒大事,於是紛紛應了下來。

事情安排妥當,黃芷汀果斷宣佈出發,一行二十多條小海船暫時化爲內河運船,載着遠征軍主力北上而去。

這一路上先開始時倒還安寧,結果到了一個叫“良禮彬”地方之後,終於有緬軍哨探在岸上發現了這支船隊。沒過多久,不遠處的彪關就升起了狼煙。

高思進本以爲這次黃都統可能會直接無視彪關,在錫當河的另一側下船,然後直奔北面的東籲城而去。誰知道黃芷汀卻決定打下彪關,但偏偏又要求高思進“不要打得太快”。

高思進滿腦子迷糊地安排了作戰,第二師的三號重炮一門都沒用,只擺了五十門二號炮去打。

誰知道這個彪關只是緬甸內部的一個小關口,遠遠比不得滇西滇南那些大明修建的關隘堅固,五十門二號炮只打了兩輪齊射,那關口的城牆上除了幾十個實心炮彈砸出來的窟窿之外,關體城牆本身居然也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大裂縫。

黃芷汀急得臨時喊停,把高思進叫過來訓斥了一番:“叫你打慢點!這樣下去再打一兩輪,那城牆都得塌了!”

高思進尷尬地解釋道:“都統,咱們這次遠征爲了降低後勤壓力,只帶了二號炮和三號炮……”

黃芷汀打斷道:“那就減少數目,降低齊射速度!總之我不管你怎麼演,一定要讓對方來得及派人示警,還要讓他們知道我們雖然有炮,但火力不強,明白嗎?”

高思進當然只能說明白,然後趕緊跑過去急吼吼地撤下來三十門炮,剩下那二十門炮的炮組也得到了嚴厲的指示——在一炷香時間內最多隻準發一炮,多發一炮,罰銀五兩!

然後,好學的高思進就又跑回去找黃都統了,拐彎抹角打聽爲何要這樣打。

黃芷汀沒好氣地道:“我看你是急於求戰的心思太熱切了,這都看不出來?你要是一上去就擺三號炮,就這種小破關,一輪齊射下去城牆都塌了,裡頭的人搞不好就死絕了,誰去告訴莽應裡咱們來打東籲城了?”

高思進遲疑了一下,還是忍不住問道:“那咱們不是也可以乾脆拿下東籲城麼?反正拿下了東籲城,莽應裡遲早也會得知消息,到時候不也是一樣打?”

黃芷汀搖頭道:“彪關這裡離東籲城近,離莽賊主力遠,我們若是打得太猛,莽賊得到消息可能會遲,但東籲城還是會很快得知,那會怎樣呢?東籲城方面就會立刻全力調度,加固城防,這就有可能會給接下去的攻城加大難度。

但如果我們表現出來的火力比較有限,東籲城方面就有可能放鬆警惕,在派出信使聯絡莽賊的同時,對城防的加固未見得會太上心,這樣即便我們要取東籲城,也會容易一些。”

“哦……原來如此,卑職懂了。”高思進這下子明白過來了,心悅誠服地領命去了。

----------

感謝書友“nostalgist”、“曹面子”、“愛心的俠客”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99章 借刀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221章 抵京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87章 “生意”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206章 弒嶽(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31章 急,不急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00章 忽悠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44章 內因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
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131章 御前閣議(下)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146章 陛下,出大事了!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99章 借刀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221章 抵京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87章 “生意”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146章 狂瀾巨浪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206章 弒嶽(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上)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31章 急,不急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94章 高務實最重視的對手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00章 忽悠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70章 萬事俱備(下)第013章 五伯高才(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44章 內因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