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變色龍

萬曆九年,三月二十七,乙酉。

僞後黎朝順化總兵兼廣南總兵阮潢,攜愛子阮福源北上英都府,囚首徒跣,跪伏請罪於南城門前。

代天巡按廣西、安南等地御史高務實,身着大紅紵絲飛魚服,領一衆廣西土司、安南文武,出合德門親見阮潢,親手去其囚服,賜其袍履,把臂攜手,邀入城中,商議安南要務……

哦,這是官方說法。

實際上高務實自然沒有這麼客氣,不過他對阮潢的態度,相比對後黎朝其他降臣而言,的確好得多了。

只不過,他這個態度,並不完全是因爲阮潢自身,而是高務實要借對阮潢的招撫來個千金買馬骨——你們看,我雖然抓鄭逆、附逆抓得很兇,但是對於肯積極改過自新的僞後黎朝臣子,還是很重視、很客氣的嘛!

其實說穿了,高務實就是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打一派拉一派罷了。由於鄭鬆作死作得十分到位,所以高務實現在主打的對象乃是鄭氏,而像阮潢這樣跟鄭氏不怎麼對付的後黎朝臣子,尤其還是個實權派,那當然就是以安撫爲主了。

若是一概打壓,那怕不是要做馬琪?

當然,安撫歸安撫,拉攏歸拉攏,“杯酒釋兵權”這種事,總還是要做的,此乃題中應有之義,要不然,順化和廣南到底姓阮還是姓高啊?

高務實要的,可不是那種“羈縻州”。更何況安南南部地區,那是他已經明確劃拉到自己盤子裡的菜,哪裡容得阮潢還在那裡留下痕跡?

哼,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阮潢來了,但高務實去打算去一趟順化——嗯,其實這個說法不確切,實際上他真正要看的地方,一個是偏北一點的河靜,也就是現在的河花府;另一個順化東南不遠的峴港。

峴港,是後世越南第二大港口,僅次於胡志明市(西貢),此港位於如今的安南南部,日後的越南中部,北連順化、南接芽莊。

高務實看中它的原因,在於峴港灣是一個面積不小的深水港,其背靠五行山(真叫這個名字,有金木水火土五個峰),東北有山茶半島作屏障,海灣呈馬蹄形,港闊水深,形勢險要,爲天然良港。

這地方被高務實看中,是他將要打造的“京華南洋攻略”主港口。不光是商港要放在這裡,甚至早期還要充當軍港使用。

按理說,安南——或者說越南之地,最好的軍港肯定是芽莊的金蘭灣,那地方在大殖民時代就被法國佬看中,打造成爲軍港之後,一直被世界各國軍事家譽爲亞洲第一軍港——這個第一,指的是金蘭灣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優勢。

但是很可惜,金蘭灣目前還不在安南人手裡,而是占城人的國土,高務實雖然對占城人的軍事實力不屑一顧——這是一羣被阮潢的兒子阮福源分分鐘吊打的貨色,高務實哪裡看得上眼——可是現在卻沒工夫管那邊的閒事。

因此,高務實夢寐以求的金蘭灣軍港暫時還沒法攬入自己懷中,只好先拿峴港湊個數,用幾年再說。

其實峴港真的不差,是一個相當優良的商港選址處,只是有一個問題——這地方現在估計還只是個小漁村,也不知道如果要改善周邊的交通情況大概需要花多少錢,建設起來又要費多長時間,所以高務實才覺得需要自己親自查看一番。

至於順化,其實現在也是個小城——安南人雖然一直在南進,但他們自身實力就不怎麼樣,搞開發自然效率也低。歷史上的順化要不是運氣好,曾先後爲越南舊阮、西山阮朝和新阮王朝的京城,是越南的三朝古都,發展其實也上不來。

所以,放棄順化而建設峴港,高務實覺得沒有問題,而且峴港除了是深水大港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優勢。

首先第一個優勢,就在於它現在只是個小漁村!

這爲何是個優勢呢?因爲小漁村就代表着那地方的安南人很少,高務實可以大量移民漢人過去充實當地,使之成爲他在安南的主基地之一!

至於另一個主基地,當然是河靜了,畢竟有高品質大鐵礦在,肯定是作爲工業基地的存在的,並且河靜還隨時可以威懾北方的清化乃至升龍。

峴港的第二個優勢則在於它是目前安南相對比較靠南的大港口,高務實打算在這裡不僅建起商港,同時也放置艦隊——艦隊在此一來是威懾安南,二來也是爲了慢慢爭奪南洋控制權。

高務實做事,向來都是提前規劃、提前佈局的,很少有什麼“靈機一動”就決定如何如何——哪有那麼容易啊!

包括這次打安南,這本來是他最“靈機一動”的決定了,可要不是他早些年就打造了偌大的家業,又提前幾個月徵集、調動,怎麼保證出徵所需?

而在峴港建城建港,那就更要提前佈局了,因爲他面對的是縱橫大洋的葡萄牙人,而且馬上還要面對高光時刻的西班牙人,甚至再過些年,搞不好還要面對崛起的荷蘭人,如果沒有一個深入南洋的好港口,難道要每次都從廣州或者欽州出兵嗎?萬里迢迢的,多耽誤事啊!

此次他南下順化的理由倒是現成的——巡按嘛,我人都不去,還巡個屁、按個蛋?況且阮潢投降之後,他在順化、廣南的差不多兩萬軍隊,這不是也得整編整編麼?

當然,兩萬人太多了,高務實覺得沒必要養那麼多兵,現在安南抵定,該投入建設了,需要的人多着呢,這些人能復員的趕緊復員,實在是不錯的兵員再考慮留下——嗯,留一萬人就好。

在南行的路上,高務實也同時開始琢磨自己在安南的兵力部署和名義問題。

部署倒是好說,反正現在自己手裡的兵力佔據絕對優勢,想怎麼部署都沒人反對得了,但是名義卻有點麻煩。

理論上來講,這些投誠的兵馬,尤其是鄭氏和阮潢投誠的兵馬,似乎都應該歸莫朝所有,甚至莫朝自己投誠給高務實的兵馬,如果大明最終不來直轄安南的話,好像也仍然應該屬於莫朝。

這哪行?沒有兵,我光靠艦隊威懾莫朝,怕是不怎麼穩妥吧!

----------

繼續求訂閱,求各種票票~

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208章 剿殺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257章 後續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42章 纖幫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263章 密議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47章 不與聞第085章 議定第206章 弒嶽(下)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105章 第一把火
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120章 新的任命第208章 剿殺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37章 李成樑的驚、怒、急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029章 郭閣老的擔心(4更破萬字)第257章 後續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42章 纖幫第144章 背水一戰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97章 奪城殺兄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124章 死得明明白白第124章 奉旨觀政(七)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263章 密議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35章 潞王背後有太后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160章 會試發榜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147章 不與聞第085章 議定第206章 弒嶽(下)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117章 總能找到茬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93章 女真局勢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36章 臨行前的準備第105章 第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