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

南疆的事自從交給黃芷汀,高務實就沒怎麼操心過,只是從內務部收到或探知的各種報告中進行了解。

其間也不是沒有個別時候讓他想對黃芷汀的安排進行微調,不過到底還是忍了下來。一則黃芷汀的處理沒有大的紕漏,二則他很重視用人不疑這一條,再加上他堅信做人要言而有信,包括對自己的妻子也不肯稍稍失信,因此乾脆“只看不說”。

差不多可以從高淵出生的時候算起,南疆的局面就算是安定下來了。

從高務實這邊的計劃來說,這次安定的時期可能還不會短,少則三五年,多則七八年,高務實都沒有打算多動。

開疆拓土固然很爽,但疆土這種東西光打下來是不夠的,還要能夠建立起長久穩定的統治,纔算是真正落到了自家口袋。亞歷山大征服看起來很爽,但他一死就立刻分崩離析,帝國並未能統一的延續下來。

當然,亞歷山大大帝的死之所以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與他當時無後也有很大的關係,而高務實雖然不是“大帝”,但好歹現在已經有後了,而且還是嫡長子,是他法理上最名正言順的繼承者。

不過,有後也未見得就一定能確保自己的基業穩穩當當,甚至就算他本人也不能確保,真正能確保這一點的,是讓京華永遠保持警惕,不盲動、不激進。

李世民那麼厲害的人,渭水之盟時也得沉下心來先發展壯大自身呢,何況他高務實。況且人家是皇帝,而京華在南疆的統治可談不上名正言順,這就更要小心了。

不過,他也知道黃芷汀現在盯着兩個目標,一個是緬甸更西邊的阿拉幹,更確切的說是阿拉乾的吉大港,另一個則是暹羅再往南的馬來半島。

吉大港是黃芷汀自己盯上的,高務實沒有暗示過什麼,甚至都很少提及。

原因並不複雜,要打吉大港的話,陸路幾乎只有一條道,對方比較容易防守,而要走海路的話,阿拉幹本身就是個以海軍立國的國家,不僅艦隊實力不弱,而且海防工事肯定比較完備。若戰,會導致艦隊出現什麼樣的損失,那是誰都不敢說可以提前預料的。

二來,吉大港與孟加拉王國相鄰,而孟加拉已經被莫臥兒帝國征服了將近十年之久,京華如果在莫臥兒帝國的“臥榻之側”忽然大動刀兵,難保這個擴張欲處於最強時期的帝國會不會腦子一熱就宣佈東征。

莫臥兒東征本身倒也不至於讓高務實多麼害怕,畢竟莫臥兒帝國現在的優勢兵力其實是騎兵。所以,了不起京華往東退一點,退到緬甸西部山區和莫臥兒帝國打山地戰,擁有狼兵作爲“教官”或者“模範軍”使用的警備軍,可不怕跟莫臥兒帝國在山裡玩一玩。

但不怕不代表就要有,莫臥兒是一個帝國,國土面積現在大概有四百萬平方公里,比大明小不到哪去,而且它和大明不同,現在還在第三代皇帝阿巴克的統治之下,乃是全盛時期,國力非常強盛。

簡而言之,莫臥兒帝國現在應該是並不太怕拉鋸戰的,而高務實雖然也可以號稱不怕,但至少吃虧——京華打仗,花的可是他自家的錢,而南疆各國剛剛從戰爭中走出來,哪有多少盈餘?不倒貼就算治理得很好了。

所以能不能打贏是一回事,劃不划算是另一回事,爲了一個區區阿拉幹王國而冒着和莫臥兒開戰的風險,這並不划算。吉大港水手固然是一筆財富,但也不是絕對不可替代,至少大明開海這麼些年以後,高務實現在在東南沿海各省招募水手,已經不像早年那麼困難了。

黃芷汀的另一個目標是馬來半島,這個目標的出現就和高務實的關係很大了。主要原因就是高務實在給她講解南洋局勢的時候,對於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再三強調。

“車行半百,船行千里”,在交通工具落後的此時,海運的優勢不言自明。海峽作爲海上交通要道和航運樞紐,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

馬六甲海峽,是亞洲出海口,宛如門戶。在海洋時代即將到來之時,誰控制這裡,誰就是亞洲海洋的霸主。

早在十五世紀初,大明與馬六甲就形成了一種類似於戰略同盟的關係,馬六甲王國在大明的支持下成爲區域強國,而大明則通過在馬六甲設立航海中轉站,建立了以馬六甲爲中心的朝貢圈,進而控制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線,成爲那個時代掌控亞洲海洋的帝國。

1403年,已經登上皇位的朱棣,繼承了中國歷史上的朝貢體制與外交思想。上臺伊始,他立即派遣使臣分赴四方,宣告朝廷帝位的輪替,並重新確認帝國在海外的影響力與控制力。隨即,琉球、日本、暹羅各國使節陸續到大明朝貢,建立了宗藩與冊封關係。

此時的馬六甲王國,被大明稱爲滿剌加。它處在戰略通道上,受到明朝廷的高度重視,很快將它納入了大明的朝貢體制之下。1403年10月,朱棣派遣宦官尹慶往諭滿剌加,贈送其國王禮物,“拜裡迷蘇剌大喜,遣使隨慶入朝貢方物”,開了永樂朝御筆題賜的先例。

明成祖還親筆寫碑文賜以滿剌加,碑文上盛讚滿刺加及其國王:王好義善思朝宗,願比內郡伊華風。然而“華風”是什麼,拜裡迷蘇剌當時其實不太關心。他最關心的是立刻擺脫暹羅的統治,這是他與大明交好的實質意義。

開國之初的馬六甲王國,強敵四繞,拜裡迷蘇剌以柔軟的身段爭取生存的空間。一面與暹羅王國搞好關係,每年繳納40兩黃金給暹羅國換取暫時和平,一面與南面印度尼西亞羣島上的王國結親聯盟,同時以大明爲宗主國,並建立政治意義大於實質管轄意義的宗藩關係。

1406年,拜裡迷蘇剌率妻子及陪臣540餘人,隨鄭和船隊來大明訪問,這是明朝以來到訪大明的最龐大外國使團。這次訪問,拜裡迷蘇剌受到明朝朝廷的禮遇。當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八日、八月初一、九月初一、九月十五,明成祖均宴請或賞賜使團,當九月十八日使團離開南京回國,明成祖又命在龍江驛設宴餞行。這樣的規格待遇,在明朝接待其他國家來訪的國王中是僅見的。

1411年,拜裡迷蘇剌第二次訪華。1414年,也就是鄭和第四次率團遠航的返程的時候,拜裡迷蘇剌第三度率團訪問大明。

馬六甲對明帝國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控制馬六甲海峽意味着大明將擁有長久的海疆安寧。大明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是通過建立密切的宗藩關係及遠洋航運中轉站達到的。

此後的一個世紀中,馬六甲與大明維持着密切的關係。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歷中,他六訪馬六甲。

馬六甲航運中轉站的建立,意味大明建立了以東南亞爲基地的戰略緩衝區,那時的南中國海真正成爲大明的內海。

然而隨着朱棣駕崩,大明的海上戰略大幅收縮,開始禁海,馬六甲等地的“中轉站”失去意義,逐漸離散崩潰,到如今已經只有廣東水師偶爾派船隻南巡,作用幾乎只是顯示存在。

而當大明戰略收縮百餘年之後,葡萄牙人來了。

葡人獲得相對真實的中國的印象是從馬六甲開始,邁向中國的腳步也從馬六甲開始。

達伽馬的船隊抵達今印度半島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一帶的古裡後,便大規模系統地蒐集有關亞洲的地理和人文資料,主要目標是遠東的大明。

葡萄牙佔據果阿後,更加關注大明。在印度生活半個世紀的歷史學家戈雷亞稱當時遇到Chinacota,意即“中國人的堡壘”,因爲“黑長頭髮的白種”華人在印度一帶也曾有過許多“官廠”。

1508年葡萄牙國王唐·曼努埃爾一世要求艦隊司令塞格拉:“你必須探明有關秦人(即中國人、明人)的情況,他們來自何方、路途有多遠?他們何時到滿剌加或他們進行貿易的其他地方?帶來些什麼貨物?……他們是基督徒還是異教徒?他們的國家大嗎?國內是否不止一個國王?他們的國土擴展到什麼地方?他們與哪些國家爲鄰?”

1512年,征服馬六甲的葡人收買了五位大明船主,開始策劃赴大明的計劃。

1517年,葡人正式達到大明東南沿海,1557年左右,以欺詐、賄賂的方式佔住澳門。

葡萄牙殖民者看中的當然大明的財富,而且幻想大明會如同馬六甲一樣輕易落入他們之手,儘管等到他們來到大明沿海的幾百年中,發現這個帝國並不是他們能夠吞下的,但佔領馬六甲確實開啓了葡萄牙海上帝國最輝煌的歷史。

馬六甲王朝的滅亡,除了遭遇強大的外敵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內部的衰落與紛爭。而當時名義的宗主國大明早已無視海權,他們對馬六甲的陷落表現出無動於衷。

大明朝廷得知馬六甲被侵佔一事是在1520年,當時距馬六甲落入葡人之手已經過去了九年。而在這九年之中,葡萄牙人的腳步早已穿過南中國海,進入廣東沿岸。

如果不是葡人的放肆,以及馬六甲王子賓塘王公的使者穆罕默德來到燕京,向禮部送來馬六甲的求援信的話,馬六甲落入葡人之手一事,明廷甚至可能會一直被矇在鼓裡。

當時正是正德朝,而恰好正德帝那時已經失去了解決此事的能力——他在臥病三月後晏駕了。不過,在當時一批大臣的建議下,朝廷終於還是對馬六甲的淪陷做出迴應:不許佛郎機(葡萄牙)入貢,同時葡萄牙出使大明的皮雷斯一行於同年春夏被押往廣州,並作爲歸還馬六甲疆土之人質投入監牢。

面對馬六甲朝廷的屢次求援,明廷聲明,要求葡萄牙歸還馬六甲,否則扣押使團直到歸還馬六甲爲止。

這種以扣押使節的方式來應對武裝佔領的葡萄牙人,在高務實看來簡直扯淡,不僅是無能,也是缺乏國際海洋觀的表現。

不過,畢竟此時的大明在南洋一帶早已沒有軍事存在,它與這些南洋國家的朝貢關係只是彼此的一紙政治承諾書,完全蒼白無力。確切的說,當鄭和船隊這樣的王師絕跡於南洋之後,大明毫無力度的外交辭語與交涉,挽救不了馬六甲滅亡的命運,更無法將帝國的聲音宣達於四海。

要想將中華的聲音宣達四海,必須擁有強大的艦隊,還必須切實掌握馬六甲。

黃芷汀急得印象最深刻的,是高務實當時在地圖上比劃着太平洋和印度洋道:“拿下馬六甲,就是京華控扼兩洋的開始。”

黃芷汀一貫心折於高務實的戰略眼光,因此對他這句話也深信不疑,從那以後就一直在考慮如何拿下馬來半島——是的,她不會像葡萄牙人那樣只拿下個馬六甲城,靠着這個據點控扼整個海峽。

她要拿就要連陸地一起拿,整個馬來半島都必須要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至於道理麼,就像中國曆代分久必合一樣,骨子裡的文化傳統就是贏家通吃。後世有外國教育家提到自己所帶的中國學生有什麼缺點時曾說,中國學生勝負心太強,不拿第一就覺得自己失敗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贏家通吃的精神體現,甚至包括朝貢制度,都和這種思想逃不脫關係。

朝貢的精神本質是什麼?

就是老子天下第一,“爾等罔不臣妾”。

哪怕黃芷汀是女子,也同樣受到這種文化的影響,因此在她的理解中,高務實要控扼馬六甲,那就是要拿下馬來半島。

夫君想要,南疆又交給她管,她當然就一心一意開始圖謀起馬來半島了。

高務實從她把高瑞雛調去暹南的動作就猜出了她心中所想,雖然一如既往地同意了這次調動,但他還是希望給妻子的頭腦稍稍降點溫。

思慮良久,他走到桌前坐下,開始寫信。

----------

感謝書友“曹面子”、“書友20190223180428135”、“年久失修nn”、“書友20170517221025416”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月底了,大家可以檢查一下月票,哪怕不投本書也不要浪費,好像能加經驗還是啥的。

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205章 政策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12章 入城式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08章 隱情(下)第052章 又面聖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70章 西北望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123章 大危機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277章 逆轉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
第097章 再會劉顯(下)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136章 三員大將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12章 初會戚帥(上)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123章 俺答封貢(二)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205章 政策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87章 翰林清貴(下)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059章 絕代雙嬌(中)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052章 各有算計第112章 入城式第033章 宅心仁厚(下)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047章 地方也有黨爭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08章 隱情(下)第052章 又面聖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70章 西北望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123章 大危機第067章 決戰沙城(四)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277章 逆轉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33章 京營生產建設兵團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106章 圖們的遠慮近憂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057章 隆慶教子(下)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