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各有算計

御榻之上,隆慶半倚着累疊墊高的明黃靠枕,微眯着眼,絮絮叨叨地說着話。

太子朱翊鈞老老實實地端坐在御榻前的錦凳上,不時開口發問,又連連點頭,只是他臉上始終有些憂色,甚至遮蓋住了偶爾聽見皇帝說起一些不太理解的事時產生的疑惑。

父子二人就這般說着話,任時光飛逝,不知過去了多久。

良久之後,朱翊鈞見父皇已經陷入了沉思,半晌不曾說話,這才小心翼翼地喚了一聲:“父皇?”

隆慶回過神來,看了兒子一眼,問道:“哦,剛纔說到哪了?”

朱翊鈞一本正經地道:“父皇說到人君治天下,根本在於用人,用人之權,乃是皇權根本。”

“嗯,是說到這兒了。”隆慶點了點頭,思索一下,指着旁邊的書案道:“那上頭有一道疏文,你拿過來看一下。”

朱翊鈞連忙過去拿了,打開一看,卻是一道前兩日高拱的疏文:

建極殿大學士掌吏部事臣拱疏言:‘輦轂之下,各行事衙門在焉。而四方奸民往往輻輳於此,妄言亂政,指稱吏部,誆騙者尤多。動則十數成羣,互相勾引,其有不才官吏,誤入術中,事發無效,則掉臂去之,莫可推詰。臣於近日亦曾自行訪獲如王三聘等數輩,或稱是臣外甥,或稱是臣表侄,誆騙人財,鹹有證據,已俱送刑部問遣。然思此輩寔繁,今雖訪獲一二,若盡脂鏤冰,旋復如舊,不足以爲懲也。伏望皇上敕下廠衛,及巡視五城御史,嚴加緝訪挨拏,務期盡絕。如歇家敢有窩藏,許兩鄰舉首,若不舉首,事發一體連坐重罪。庶奸徒無所容,而各衙門亦可以行事矣。’

這道疏文因爲是首輔高拱自呈,所以上面沒有票擬,只有硃批,而且從字跡來看,這硃批是皇帝的御筆:

“先生所言極是。令廠衛五城悉如元輔言,嚴行訪捕,都察院仍揭榜禁約。”

朱翊鈞看後皺了皺眉,暗道這點小事,父皇還特意讓我拿了看,是何用意?

隆慶似乎看出了兒子的心思,卻不點破,只是問道:“你可知道此事?”

朱翊鈞搖了搖頭,道:“不知。”

“那你可知,爲何這些奸人不冒別人之名,偏偏冒稱是高先生之外甥、表侄等,誆騙錢財,而且屢屢得手?”

朱翊鈞道:“高先生是元輔。”

隆慶搖了搖頭,道:“再想想。”

朱翊鈞怔了一怔,有些意外。

隆慶提示道:“此前李春芳也是元輔,怎麼沒聽說別人冒充他的外甥、表侄來行騙?”

朱翊鈞這下明白了過來,揚眉道:“因爲他不是吏部尚書。”

隆慶這才露出笑容,道:“沒錯,因爲他不是吏部尚書,縱然也是元輔,但他不論想做什麼,首先都要得到司禮監硃批准許纔有用。高先生卻不然,雖然一些大事,他也要硃批準允才能施爲,但許多小事,光是衝着吏部天官的名頭,吩咐下去,自然有人去辦。”

隆慶說到此處,略微停頓,補了一句:“所以總有人說高先生權柄過重,如此前趙貞吉便拿此事做過文章。”

朱翊鈞點了點頭,道:“高先生權柄雖重,但他是個忠臣。”

隆慶哈哈一笑,然後卻搖了搖頭,道:“鈞兒,高先生是忠臣不假,但我用高先生至此,卻不只是因爲‘他是忠臣’這麼簡單的。”

朱翊鈞知道這是要指點自己了,忙道:“請父皇訓示。”

隆慶道:“上一次我跟你談的那些,你還記得麼?”

“記得,兒臣時刻不敢或忘。”【無風注:此處指第一卷第057章時,皇帝父子的交談。】

“高先生與爹爹之間,不止有君臣之義,還有師徒之恩,甚至父……長幼之情。”隆慶頓了一頓,繼續道:“但爹爹終歸是皇帝,肩負的是祖宗留下的基業,所以爹爹不能因爲與高先生之間的情誼而隨意加恩。”

朱翊鈞經過這近一年的觀政,比前一次“聽課”時進步了很多,聞言問道:“所以纔有前一次高先生被逼致仕的事發生?”

“是的。”隆慶面色陰沉下來,但還是直言不諱,道:“我知高先生之節氣,亦知高先生之才氣,更知高先生之志氣……但我是皇帝,若情況不允許,我也只能讓高先生暫受一時之氣。”

朱翊鈞想了想,問道:“所以後來起復高先生時,父皇破常例使高先生兼掌吏部事,是一種……呃,一種補償?”

“不,那不是補償。”隆慶正色道:“鈞兒,你要記得,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皇帝不需要補償誰。”

朱翊鈞怔了一怔,但馬上又詫異道:“那父皇爲何這樣做?”

“互利。”隆慶笑了笑,又道:“或者用你那位伴讀的話來說,叫做共贏。”

“互利,共贏?”朱翊鈞疑惑道:“可是,這樣的話高先生的權柄的確很重啊,父皇之前說,用人之權乃是皇權之根本,可是現在卻把這項根本之權讓渡給了高先生不少,這是爲何呢?”

隆慶滿意地點了點頭:“問得好,這就是爹爹今天叫你來的用意了。”

他說着,略微坐起來一點,才繼續道:“首先你要知道一件事,天下雖是皇帝的天下,但天下絕非皇帝一個人就管得過來的,否則要這文武百官何用?”

“兒子明白。”

“所以,如何放權於臣子,就是考校皇帝的時候了。”隆慶道:“你既然記得我此前和你說過的那些話,就該知道,天下臣工俱有私心,沒有誰會完完全全與皇帝一心,因爲歸根結底,這天下是皇帝的,又不是他的。”

朱翊鈞感情上有些難以接受這話,但卻不能不承認父皇說得有道理,但他仍然有些擔憂地問道:“那皇帝該怎麼辦呢?”

隆慶微笑着道:“選人而用。”他稍稍一頓,解釋道:“天下人求官,無非求權,而求權又無非兩種原因:或是求名,或是求財,當然也有甚者,二者皆求。”

他說到此處,笑着問太子:“若你是皇帝,你會用什麼人?”

朱翊鈞毫不遲疑地道:“自然是求名的那種。”

“不對。”隆慶搖了搖頭,道:“爹爹今天教你:哪一種都要用,只看你怎麼用罷了。”

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12章 東返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50章 擔當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31章 急,不急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209章 加銜第101章 定調子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264章 出宮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45章 《取用疏》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
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112章 東返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六)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050章 擔當第115章 別院如堡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70章 逐保倒張(八)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81章 壯士斷腕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一)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39章 郭樸之意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一)第131章 急,不急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006章 留宿安肅(下)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88章 戊辰羣星(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209章 加銜第101章 定調子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103章 紈絝之王(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264章 出宮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45章 《取用疏》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