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

京裡的這些鬥爭,高務實除了按照慣例上疏自辯一下之外,基本沒去摻和,因爲眼下實學派在中樞層面還是有一定優勢的,而他自己這邊又並沒有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政爭不可能會輸。

更何況,他在宮裡還有人兜底。

上次“癆病駙馬”事件,雖然最終高務實也沒能真正救下可憐的永寧長公主,但卻趁此機會掀翻了李太后插手朝政的棋子、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陳洪,還順勢幫朱翊鈞一舉拿回朝政大權,真正意義上成爲君臨天下的大明至尊。

這是多大的功勞?如果非要類比一下,恐怕不啻於擁立之功。

人情這種東西,是天底下最難捉摸的情緒,而人情債,也是天底下最難計算衡量的,每個人對待人情的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

但對於一位皇帝而言,通常不會擔心人情債太重,因爲他所擁有的東西太多太多,往往都可以從容“還債”。

同時,具體到朱翊鈞而言,綜合他在原歷史上的表現來看,他本身就是一個挺念舊、挺有人情味的皇帝——前提只有一個,就是他沒有覺得自己被你欺騙了。

簡單地說,朱翊鈞是個很情緒化的皇帝。

當他信任你的時候,天下大權都可以交給你代爲掌握;當他不信你的時候,他連半個子都不肯施捨給你。

歷史上他信重張居正的時候,給張居正的權力重得連張居正自己都害怕,曾經不無擔憂地對人說自己現在“吾非相,乃攝也”。

可一旦朱翊鈞發現自己這位師相表裡不一,在嚴格要求他這個皇帝的同時,自己卻反其道而行之,頓時覺得三觀崩塌,各種負面情緒一下子全部爆發開來,不僅非要追查到底,甚至恨不得開棺戮屍。

(注:總有人說張居正被萬曆鞭屍,其實沒有,這裡說明一下。《神宗實錄》對此的記載是“都察院等衙門覆參故相張居正疏,奉旨:張居正誣衊親藩,侵奪王墳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聰,專權亂政,罔上負恩,謀國不忠,本當斮棺戮屍,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本條記載於《明神宗顯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五十二》,時間是萬曆十二年八月。)

至於對其他人,其實差不多也是這個路數,朱翊鈞用人的思路其實挺符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條金科玉律的,其用人主政也好,用人平亂也罷,都是先給大權,如果一開始表現不好,他也不會立刻拿下,而是想辦法幫你去掉掣肘、給足全權,再看效果。

通常這樣下來的效果都挺好,極個別情況下,給足了全權還是表現不佳,他就不猶豫了,會直接把你拿下,然後換人再上。

但是,他依然是個很念舊的人,比如李成樑在萬曆十七年之後連續幾年表現越來越糟,朝中掀起幾波倒李風潮之後,朱翊鈞已經深知李成樑在遼東的諸多惡行,但也只是讓李成樑卸任遼東總兵,以寧遠伯回朝,並沒有過分處罰。

有時候高務實都搞不懂,爲何萬曆帝在後世會被黑得一塌糊塗的。

以他個人的看法,萬曆帝固然稱不上聖君,但完全稱得上明君,無非他始終沒有找到一條能夠扭轉文官集團不斷內鬥的法子,讓天下一心一意圍繞他這個皇帝來轉動罷了。

所以最後他只能把自己鎖在深宮,宅了起來,遙控朝政——但必須要說的是,萬曆朝的朝政從未失控。

甚至在薩爾滸大敗之後,萬曆帝也沒有覺得事不可爲,而是積極應對,派出熊廷弼代替楊鎬爲遼東經略——熊廷弼其實幹得還不錯吧?只可惜王皇后的死對萬曆打擊太大,沒多久他自己也駕崩了,否則若能給他幾年時間,未必沒有萬曆四大徵。

以此類推,朱翊鈞現在對他高務實的話,應該毫無疑問是深信不疑的,根本不可能因爲區區一些遼東衛所爲了一兩萬鹽丁的安置問題,就對高務實有所掣肘,這完全不是他萬曆天子的風格!

而且李成樑似乎也有這方面的擔心,自己並不敢真正冒頭,只派了個馮文弼出來搞事,但卻被張四維二話不說就拿下了——安九域的彈劾一上去,朱翊鈞的硃批在僅僅一個多時辰後立刻就下達了,只有一句話:馮文弼革職候勘。

這是個很明確的信號,所以京師中反對京華鹽場的聲音一下子小了很多,只剩幾個仗着御史言官身份的傢伙在那裡繼續糾纏鹽丁安置問題。

但高務實自辯疏恰好抵京,其中對鹽丁安置提出瞭解決辦法:凡是各衛所不肯接收回衛的鹽丁,由京華鹽場全部接收,同時請求朝廷,將這批鹽丁連同其家眷之戶籍,皆由衛所軍籍改爲蓋州衛民籍,由京華鹽場統一僱傭。

這下子,反對京華鹽場的人都跳不起來了。

超能力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鈔能力。

高務實作爲京華的東家,手裡掌握着將來製鹽技術最先進、區位優勢又足夠的遼東鹽場,還怕安置不下這不到兩萬鹽丁嗎?

張四維這下子徹底安了心,揚眉吐氣,走路帶風,直接上了票擬,建議皇帝就照這個辦!

本來他都已經和自己弟弟張四教聯繫了,暗示張四教說,如果務實那邊接不下這麼多鹽丁的話,自家長蘆鹽場方面這次就吃點虧,幫他接一半過去。

誰知道這外甥氣魄之大,根本不是常人可以預料,他不僅接受鹽丁,甚至連鹽丁的家口一併接收了過去!

要知道,鹽丁本身就有一萬七八,而按照大明的習慣,一戶人家只需要提供一名鹽丁,家裡通常還會有好幾口人呢!按照高務實的這個接收辦法,估計至少得接收四五萬人的安置。

不過這樣一來,揚眉吐氣倒是揚眉吐氣了,張四維還是有點擔心高務實因此背上一個沉重的負擔,回到府中又憂心忡忡地給他寫了信送去,問他要不要幫忙。

反倒是深宮之中,因爲王恭妃肚子問題好些天心情不佳的朱翊鈞對此毫不擔心,甚至對前來送奏疏給他御覽的新任司禮監掌印大太監黃孟宇笑道:“外頭有些人就是學不乖,朕料定,務實要這些人肯定不僅僅是爲了製鹽,他肯定還有其他相應的安排,不信等着瞧。”

黃孟宇賠笑道:“天底下最知皇爺者,非高侍讀莫屬;天底下最知高侍讀者,非皇爺莫屬……奴婢自然是信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朱翊鈞聽罷哈哈大笑,竟然頗爲得意。

----------

感謝書友“巫妖lichzeta”、“143023.qdcn”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212章 誤解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30章 立威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97章 高孟男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27章 倒潘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268章 揭謎(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
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37章 以直報怨疏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212章 誤解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十)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71章 文治纔是我的專業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231章 會館夜話第125章 又見故人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130章 立威第036章 戚繼光的彩虹屁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02章 八千大軍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022章 輕取案首(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59章 絕代雙嬌(下)【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一章】第197章 高孟男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123章 等你將來文官稱公第035章 陛見,廣西巡按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29章 遭遇響馬(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50章 皇帝暈倒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09章 安陽之行(六)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27章 倒潘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20章 老祖宗的威嚴(第4更)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216章 天賜之寶也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268章 揭謎(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123章 俺答封貢(七)第121章 以勤致仕(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34章 軍制改革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