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廷辯(2)

楊嗣昌的確是豁出去了,他很清楚朝廷的情況,更明白皇上的心思,可蘇天成的信函裡面,提到的那些觀點,楊嗣昌是完全認同的,他感覺到,自己必須將所有的觀點說出來,至於說皇上最終會做出來什麼樣的決定,那就不是他所能夠左右的。

後金韃子的殘暴,給北直隸一帶老百姓造成的痛苦,楊嗣昌不會忘記,就算是蘇天成有着圖謀不軌的心思,但這麼多年以來,蘇天成從來沒有給老百姓造成傷害,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朝廷也不能夠輕易放過後金韃子。

其實楊嗣昌有着這樣的想法,由來已久,父親楊鶴曾經是三邊總督,無奈剿匪不力,決策出現錯誤,被朝廷降罪,投入到大牢,之後雖然放出來了,但從此一蹶不振,鬱鬱而終,楊嗣昌想着依靠自身的能耐,揚眉吐氣,完成父親沒有完成的心願,總算是得到孫承宗的推薦,一步登天,成爲了內閣首輔,可惜他這個內閣首輔,別提有多憋屈了,前面有唐世濟、朱審烜,後面有周延儒,偏偏皇上喜歡玩平衡,故意限制內閣首輔的權力,重視內閣次輔發揮作用,讓他幾乎沒有愉悅的時候。

牽涉到朝廷大事的時候,很多時候楊嗣昌是不能夠做出來決斷的,時間長了,內心的憤懣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楊嗣昌專門注意了蘇天成的所作所爲,內心還是有着一些認同感覺的。當然,楊嗣昌覺不贊成蘇天成謀反,但他還是堅持緩和路線的,蘇天成做出來如今的姿態,從某些方面來說,皇上和朝廷是有責任的。

楊嗣昌清楚。僅僅憑着這樣一個理由,不一定能夠說服皇上,甚至說出來再多的理由,皇上也會堅持和談,但作爲內閣首輔,他不會繼續沉默了。

朱由檢沒有開口,周延儒接着開口了。

“楊大人說的有些道理,不過下官以爲,後金韃子既然遭遇了困境。有了俯首稱臣的意思,朝廷就要抓住這等的機會,一旦後金韃子俯首稱臣了,你我身爲內閣大臣,就應該想到辦法,限制後金韃子的實力,依靠內閣和滿朝文武,削弱後金韃子的實力。爲皇上分憂,難道一定要兵戎相見。才能夠徹底剿滅後金韃子嗎。”

不得不說周延儒的反應是很快的。

周延儒說完之後,陳新甲開口了。

“皇上,臣本不該多嘴的,不過臣有切身體會,在遼東與後金韃子交手,遭遇了敗績。臣深感羞愧,兵戎相見消耗是巨大的,臣以爲,能夠想到其他辦法削弱後金韃子的實力,最好不好兵戎相見。如此可以減輕百姓的負擔,亦可以展現我大明的智慧。”

陳新甲剛剛說完,錢謙益也跟着開口了。

“皇上仁慈,一心爲百姓考慮,臣贊同議和,通過其他辦法削弱後金韃子,令後金韃子稱帝的臣服。”

只有劉宇亮沒有表態了,其實這樣的態勢,劉宇亮是不是表態,都沒有多大的關係了,可惜橫下一條心的楊嗣昌,可不會就此屈服。

“皇上,諸位大人都贊同議和,臣還是不同意,懇請皇上讓臣說完理由。”

朱由檢沒有開口說話,鼻子裡面哼了一下。

看見皇上這樣的態度,楊嗣昌反而安心許多了,若是內閣大臣都是這樣的認識,這個內閣首輔不做也罷,衆人都說到了,待到後金韃子臣服之後,想辦法削弱實力,可又沒有提出來切實可行的辦法,這等於是沒說,也就是根本沒有辦法,如此的情況下,一旦議和,擔子還是壓在他這個內閣首輔的身上,到時候想不到辦法,讓後金韃子得到了喘息,實力再次壯大起來,恐怕就不是自己辭去內閣首輔那麼簡單了。

所以楊嗣昌必須要將所有的話說完,儘管扭轉局面的希望渺茫。

“臣身爲內閣首輔,曾經專門研究後金韃子,研究皇太極,臣發現了一個很是奇怪的情況,努爾哈赤起兵造反的時候,對我大明百姓是很不客氣的,燒殺劫掠,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是採取了屠城的方式,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在最初的時候,也是採用這樣的策略。”

“若後金韃子總是採用此等的策略,臣倒是不緊張,只是我大明的百姓受苦了,可之後皇太極改變了策略,開始禁止後金韃子燒殺劫掠了,開始籠絡我大明百姓的心了,皇太極還在後金展開了科舉考試,開始籠絡我漢人之中的俊傑,更加令人不安的是,皇太極對我大明投靠過去的叛賊,格外的優厚,看到了這些情況,臣以爲,皇太極是有巨大野心的。”

“至於說後金這些年的發展,臣在前面說過,不想重複了。”

“臣一再強調這些方面的理由,就是想到了,依照皇太極如此的做法,會輕易的臣服我大明嗎,就算是這次朝廷同意了後金韃子的和談,暫時限制了後金韃子,能夠保證長遠嗎,剛剛周大人、陳大人和錢大人都說了,朝廷應該想辦法,在後金韃子臣服之後,想辦法削弱後金韃子的實力,不要兵戎相見,可惜臣想了很久,沒有想到什麼好的辦法。”

“若是能夠採取文治的辦法,臣以爲早就能夠降服後金韃子了,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大明朝廷總是依靠征伐,才能夠剿滅後金韃子的有生力量。”

“臣記得朝廷對流寇的態度,以前也是以招撫爲主,臣的父親就曾經極力主張招撫流寇,可最終的結果如何,根本就沒有效果,流寇剛開始造法的時候,沒有什麼野心,無非是想着榮華富貴,那些流寇的首領,一旦手裡有軍隊了,就開始花天酒地,就開始享受,按說這等沒有野心的流寇,是完全可以招撫的,但朝廷招撫的策略,屢屢失敗,這是爲什麼,臣以爲,這是因爲流寇的胃口太大了,朝廷不能夠滿足了,甚至可以說,流寇在造反作『亂』的過程之中,野心漸漸的滋生了,要求更高了,觸及到我大明朝廷的根本利益了。”

“流寇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說皇太極了,朝廷招撫流寇都未能成功,難道能夠招募皇太極,皇太極的野心是非常明顯的,成立了大清國,降服了蒙古草原部落,組建了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一步步蠶食我大明的領土,屢次入關劫掠,殘害我大明百姓,而且這一次皇太極所謂的臣服,依照臣的看法,根本就沒有提出來多少實質的內容。”

“朝廷最擔心的就是後金的力量,也就是那些後金韃子,至於說皇太極去帝號,朝廷本來就沒有承認大清國,皇太極是不是去掉帝號,根本就不算是條件,此外皇太極說是讓兒子到朝廷來爲質,這就更加的不足爲道了,放一個兒子在這裡,就讓朝廷相信他了,就不理睬他了,這等的交易,也真的是划算。”

“臣說到的關鍵地方,皇太極一項都沒有涉及到,滿八旗、蒙八旗和漢八旗如何的處置,是留在後金,還是就地解散,還是歸順我大明朝廷,成爲我大明的軍隊,佔據的瀋陽等諸多的地方怎麼辦,是不是退出來,回到以前的地方去,既然恢復建州衛的建制,是不是讓朝廷派出軍隊,主持建州衛的事宜,管轄建州衛,這些事情,臣以爲纔是關鍵。”

“臣斗膽說了,這些條件,恐怕皇太極一條都不會應允的,會想方設法推脫,當然,臣也可能是杞人憂天,說不定皇太極會答應一切的條件。”

。。。。。。

朱由檢的臉『色』很不好看了,楊嗣昌說的這些道理,他都是清楚的,但如今的情況不一樣了,蘇天成已經是巨大的威脅,這個時候,後金韃子能夠提出來俯首稱臣,朝廷就可以解除蘇天成的兵權,就可以慢慢削弱蘇天成的力量,至於說給予後金韃子喘息的時間,也就是給朝廷喘息的時間,這麼簡單的道理,楊嗣昌應該明白的。

就在楊嗣昌慷慨陳詞的時候,朱由檢的內心有了疑慮,爲什麼楊嗣昌明白這些道理,卻咬牙堅持,難道說和蘇天成之間有聯繫,難道暗地裡是維護蘇天成的,若是出現了這樣的跡象,朱由檢是絕對不能夠容忍的。

先前放走了朱審烜,朱由檢就有些後悔,失去了控制蘇天成的最好的一步棋,若是後金韃子的使者早點來到京城,他是絕不會放走朱審烜的,也沒有必要下那個旨意,公開了矛盾,當時楊嗣昌就是贊成放走朱審烜的。

楊嗣昌說完之後,朱由檢面無表情的開口了。

“楊愛卿說的有理,不過朕以爲,後金韃子能夠真正的俯首稱臣,我大明還是要給人家機會的,這件事情,朕已經決定了,同意後金韃子的議和,此等事情,今後不要再議了。”

楊嗣昌離開養心殿的時候,內心很不是滋味,但他絕不會想到,因爲先前的發言,他已經被皇上懷疑了,另外的一場風暴,很快就要到來,這一場的風暴,直接針對他來了。(未完待續。。)

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64章 太原府城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397章 開花彈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36章 大調整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07章 授官第201章 軍心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51章 遊歷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843章 慘敗(1)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134章 證據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129章 忠告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774章 海戰(4)第1083章 廷辯(1)第273章 麻煩事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391章 慘敗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490章 近憂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189章 稱帝(1)第369章 算計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35章 蠢笨如豬第413章 羣英會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767章 波動
第663章 一箭雙鵰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1056章 無法預料第280章 溫體仁其人第64章 太原府城第338章 血色殘陽(3)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397章 開花彈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1039章 漢奸的下場(1)第658章 過於自信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862章 雙重打擊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136章 大調整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636章 叛徒心理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07章 授官第201章 軍心第130章 基本情況第1047章 對峙的開始第51章 遊歷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867章 遼東的調整(1)第843章 慘敗(1)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134章 證據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926章 宋思軍的擔憂第459章 不能夠放鬆第765章 煩躁的鄭芝龍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390章 局勢突變第909章 朱審烜的爲難第599章 血戰夔州府城(3)第1052章 渠清澤的辦法第344章 冰火兩重天(3)第428章 甕中捉鱉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714章 必須維持第129章 忠告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1233章 遼東危局第774章 海戰(4)第1083章 廷辯(1)第273章 麻煩事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287章 應對辦法(2)第154章 歷史的必然第391章 慘敗第412章 獨當一面第218章 女孩子的心思第308章 劉宗周歸心第177章 無法無天第490章 近憂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1189章 稱帝(1)第369章 算計第1204章 利益爲重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979章 收復臺灣(4)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531章 變革的思想第35章 蠢笨如豬第413章 羣英會第1077章 應對辦法(3)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896章 朱由檢的高興與擔心第1134章 目不忍睹(3)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1059章 遼東決戰(1)第853章 祖大弼的決絕(2)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291章 劉宗周來了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826章 應該如此第938章 發現端倪第486章 出現變故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577章 白桿兵的慘敗(5)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767章 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