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章 尊嚴之戰(23)

(感謝GGGMMM、zhou4770投出了寶貴的月票,謝謝了,《鐵血兵戈》今天正式開始上傳,懇請得到讀者大大的支持。)

蘇天成和洪承疇同時到達瀋陽城郊。

蘇天成率領的有一萬將士,洪承疇率領的有六萬將士,這七萬將士的到來,猶如一針強心劑,正在與後金韃子鏖戰的盧象升,頓時底氣十足,當然,洪承疇來了,盧象升還是要謙虛一番的,建議有洪承疇統領攻打瀋陽的戰鬥,但皇上沒有采納這個意見,依舊要求盧象升繼續指揮戰鬥,只不過洪承疇參與到重大事情決策之中。

信心的力量是無窮的,得知皇上來到了瀋陽的江寧營將士,彷彿打了雞血一般,進攻更加的瘋狂,也就是在皇上抵達瀋陽城郊的次日,瀋陽外城被全部拿下了,無法抵抗的後金韃子,被迫退入到了內城。

如何攻打內城的商議,終於開始進行了。

瀋陽城郊,江寧營軍營。

江寧營衛指揮使以上的軍官,悉數都集中在中軍帳,此次的討論有洪承疇主持。

盧象升首先提出來了看法,他是深有感觸的。

“皇上,洪大人,諸位,臣以爲,攻打瀋陽內城,還是要動用火炮,這麼長時間,臣指揮了攻打瀋陽外城的戰鬥,江寧營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傷亡超過兩萬人了,儘管說剿滅了數萬的後金韃子,佔領了外城,但內城的防守更加的嚴密,臣初步估計,駐守內城的後金韃子。尚有五萬人以上,這些後金韃子,是後金最後所能夠依靠的力量了,若是採用強攻的戰術,必定會造成更大的傷亡。”

盧象升說到這裡。稍微停頓了一下。

“皇上曾經說過,若是因爲戰爭,屠殺太多的平民,恐怕會引發史書的討伐,不過臣認爲,內城主要集中了滿人權貴。包括皇太極等人,漢人極少,而且因爲瀋陽外城的戰鬥,後金韃子對內城進行了嚴格的清理,漢人基本被攆出來了,如此的情況下。動用火炮進行攻擊,後金韃子必定無法抵抗,江寧營能夠減少很多的傷亡。。。”

盧象升還在陳述理由的過程之中,就有很多的軍官點頭。

盧象升剛剛說完,馬祥麟跟着開口了。

“皇上,洪大人,屬下贊同大帥的建議。屬下親自指揮了攻打外城的戰鬥,對於將士的重大傷亡,深深自責,帶到戰鬥結束之後,屬下自請責罰,若是攻打內城,不能夠動用火炮,勢必要造成重大的傷亡。”

。。。

討論持續的過程之中,幾乎所有人都贊成使用火炮。

若是真的動用火炮,內城根本就保不住。超過千門的火炮對着內城開火,不管是什麼都難以保留下來,何況內城的後金韃子根本就沒有逃跑的地方,除開幹受火炮的攻擊,想不到什麼好的躲避辦法。包括皇太極在內。

蘇天成也不是一定不同意使用火炮,只不過他認爲這種近乎於屠城的轟炸方式,總是有些不妥當的地方,畢竟後金韃子已經成爲強弩之末,沒有任何的希望了。

主持會議的洪承疇,內心也是贊同使用火炮的,但他不暫時不會發表意見,而是看着皇上,這種重大的事宜,最終都是皇上一錘定音的。

蘇天成看了看衆人,終於開口了。

“盧大人是此次戰鬥的大帥,諸位好多都直接參與了戰鬥和廝殺,按說朕應該是贊同你們的意見,畢竟你們指揮了戰鬥,有着真正的發言權,應該如何進攻,是不是動用火炮,應該以你們的意見爲準,不過朕還是有其他的看法。”

“海州、撫順等地的戰鬥情況,朕在這裡說說,洪大人率領大軍,攻陷了海州、耀州、遼陽等地,剿滅了所有的後金韃子,孫傳庭與賀人龍率領七萬大軍,攻陷了撫順,剿滅了駐守撫順的兩萬後金韃子,斬殺了指揮官索尼,更爲重要的是,豪格自殺身亡了,譚泰率領的增援撫順的大軍,已經陷入到重重的包圍之中,插翅難逃了,孫傳庭寫來了奏摺,不需要大軍的增援,有信心徹底剿滅譚泰率領的援軍了,至於說駐守在鐵嶺的鰲拜,麾下最有區區五千人,在增援撫順的過程之中,也遭遇了傷亡,,想要堅持下來,幾乎沒有可能。”

“草原的戰鬥基本結束,最大的部落科爾沁部落,在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之後,已經投降了,一些四散逃竄的小股部落,已經形不成有效的力量,鄭鴻逵與鄭成功已經上奏摺子,準備在科爾沁部落的駐地,設立府衙。”

“諸位知道了這些形勢,就可以明白,後金韃子徹底失敗了,一旦瀋陽城內的戰鬥結束,後金韃子將徹底的覆滅。”

“不容易啊,幾十年過去了,從前朝的萬曆年間開始,女真開始崛起,之後還建立了大清國,可最終還是被剿滅了。”

“朕的想法,可以使用火炮,但暫時不要全面轟擊,利用火炮震懾內城的後金韃子,接下來就是要求後金韃子投降,可以派出一人,將海州、撫順等地的情況,包括豪格、索尼等的下場,悉數告訴皇太極,讓他做出來選擇,朕可以斷定,皇太極得知這些,一定會受到致命的打擊,後金韃子的戰鬥力也會大大削弱的。”

洪承疇暗暗感慨,皇上就是皇上,看的深遠,如此殘酷的戰鬥,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撫平,江寧營將士的重大傷亡,意味着很多家庭陷入到悲傷之中,若是繼續鏖戰廝殺,還不知道有多少的將士會身亡。

意見很快統一,承擔信使任務的,還是柳敬亭和閻應元。

柳敬亭和閻應元來到皇宮的時候,很多的滿人權貴都選擇了沉默。

內城已經傳出來了諸多的消息,撫順城池被拿下了,這些滿人權貴的家人,全部都被擒獲了,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已經沒有勇氣強硬了,面臨斷子絕孫的下場,誰都是害怕的。

崇政殿,諸多的滿人權貴都在這裡。

柳敬亭沒有客氣,侃侃而談,將撫順、海州、遼陽等地的情形,悉數都說出來了,包括豪格、索尼等人的殞命,包括譚泰率領的軍士已經被重重包圍等等,崇政殿裡面非常的安靜,沒有人說話,都在聽着柳敬亭的訴說,所有人都明白,這一切都是真的,其實他們早就從傳聞之中獲取到了一定的信息了。

皇太極的臉色慘白,幾乎要失去說話的力量了,他苦心設計的一切,全部都化爲了泡影,柳敬亭和閻應元說的是沒有錯的,若是江寧營的千門大炮開始轟擊,瀋陽內城將成爲一片廢墟,守住內城的可能性是沒有的,不管滿八旗和漢八旗如何的驍勇,退一萬步說,就算是江寧營採取防守的策略,內城也不可能堅持太長的時間,大晉朝廷有着雄厚的實力,但大清國已經處於崩潰之中,無力支撐了。

參與了多次談判的濟爾哈朗,同樣沒有說出來強硬的話語。

情況已經是這樣了,若是選擇抵抗,最終送命的是上萬人甚至是十萬人以上,滿人將遭遇到慘重的打擊,甚至是被徹底的剿滅。

但要馬上表態投降,這樣的選擇不會有誰同意的,畢竟內城還有六萬多的將士。

柳敬亭和閻應元進入內城之後,按照安排,盧象升命令火炮進行了制定範圍的轟擊。

炮彈準確的擊中了房屋,好幾處的房屋,在瞬間就化爲了灰燼,完全不存在了。

滿八旗和漢八旗的士氣,更是降到了冰點,外面的情況,他們都知道了,外城有着十五萬江寧營的將士包圍,兵力幾乎等於他們的三倍,而且有着犀利的火炮,如此情況之下,反抗就意味着死亡,大清國佔據的地方,僅僅剩下瀋陽的內城,還有鎮北關等地方,一旦江寧營發動全面的攻擊,這些地方也是守不住的,負隅頑抗,最終帶來的是更加慘重的打擊。

一件突然發生的事情,令皇太極不得不下定決心。

英武郡王阿濟格帶領一些滿人,行刺柳敬亭和閻應元,結果行蹤暴露了,守衛官驛的軍士不得不抵抗,導致了滿人之間的廝殺,最終阿濟格被生擒,帶到了崇政殿。

皇太極不知道該如何的處理,但諸多的滿人權貴,對阿濟格的行爲表示出來了極大的憤怒,認爲這等的行徑,侮辱了滿人的尊嚴,必須要嚴懲,言下之意就是要砍頭了。

阿濟格知道自己躲不過這一劫了,最終在大牢裡面自殺了。

痛苦的皇太極,終於無法支撐了,繼續頑抗下去,造成的損失會更大。

皇太極終於同意投降了,是無條件的投降。

柳敬亭和閻應元代表大晉朝廷,保證不屠殺,凡是願意投降的後金韃子,都可以保住性命,一些驍勇的軍士,甚至可以編入到江寧營之中。

大晉五年七月初五,皇太極正式宣佈大清國向大晉朝廷投降,取消大清國的國號,大清國所管轄的所有地方,都統歸大晉朝廷。

七月初六,皇太極身穿白色的素服,帶領所有的滿人權貴,打開了內城的城門,站在城門口,迎接江寧營將士進入內城,至於剩餘的六萬滿八旗和漢八旗的將士,悉數都開出了內城,在瀋陽城郊江寧營臨時軍營集合,等待整編。

第824章 準備(3)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187章 行動(4)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106章 自作孽(2)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283章 太子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1章 周密安排第157章 遇匪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735章 青州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790章 偶遇1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117章 秦淮河(1)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1079章 明志第1184章 行動(1)第107章 授官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481章 準備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57章 下狠手(2)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21章 佈置第90章 先手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20章 雪中送炭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81章 幕僚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82章 家信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45章 租子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764章 開埠第181章 幕僚第134章 證據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281章 變化(2)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06章 禮儀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239章 鉅變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240章 故人來(2)第1102章 好壞參半
第824章 準備(3)第365章 一團亂麻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1187章 行動(4)第582章 不能平靜第408章 疏通黃河第569章 初步謀劃(1)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106章 自作孽(2)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1283章 太子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21章 周密安排第157章 遇匪第874章 代善的心思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735章 青州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985章 大清國的皇太子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790章 偶遇1第286章 應對辦法(1)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471章 不甘心的朱由菘第117章 秦淮河(1)第1125章 泰然處之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1079章 明志第1184章 行動(1)第107章 授官第487章 千鈞一髮第481章 準備第539章 孫承宗的智慧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737章 真正的心服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57章 下狠手(2)第1151章 歷史性的轉變(2)第421章 佈置第90章 先手第131章 初次碰撞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20章 雪中送炭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460章 來信的涵義第181章 幕僚第840章 蘇天成的決定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746章 引起震動的聖旨(1)第182章 家信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1119章 或許是殘酷第1237章 皇太極的機會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654章 朝廷的焦慮第1096章 口服心服(2)第506章 明確要求(2)第603章 血戰夔州府城(7)第545章 核心所在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45章 租子第40章 壯漢與少女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764章 開埠第181章 幕僚第134章 證據第396章 力排衆議第243章 秋收的計劃第1281章 變化(2)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1210章 滄州血戰(4)第897章 盛況空前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1269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3)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97章 會試恩師(1)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782章 迅雷行動(7)第1037章 表面的統一(2)第789章 大儒的心態第106章 禮儀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218章 滄州血戰(12)第500章 爲了陝西第1107章 天賜良機(1)第1275章 遼東的穩定第1239章 鉅變第702章 組建水師之爭第240章 故人來(2)第1102章 好壞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