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翁同章的再次召見

到平陽府擔任知府,翁同章遇見的事情不少了,特別是去年陝西流寇的侵擾,令他坐立不安,潞州衛和寧山衛的軍士都過來了,幫忙剿匪,總督楊鶴大人要求,平陽府提供大部分的軍需,這下弄得他更加的苦惱。

好不容易將這些流寇趕出了平陽,可平陽府庫房也空了。

近一年時間以來,翁同章捉襟見肘,甚至難以支付吏員的俸祿了。

關鍵時刻,駐守在大同府的山西行都府,派出軍隊,抄了雷文彤的府邸,臨走的時候,留下了十萬兩白銀,府邸和田地,也歸府衙所有了,這是一筆救命錢。

隱隱的,翁同章也猜測到,雷文彤遭此橫禍,是不是與蘇天成有着一些關係,但這件事情,是上面直接辦理的,具體情況,他也不清楚,更不要說知曉證據了,就連雷文彤的府邸裡面,究竟查抄出來多少的金銀,他都是一無所知的。

眼見着事情慢慢的平息,府衙有銀子了,八月份和九月份,處理耕地,可以再次得到一筆銀子,至少在他的任期之內,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了。

這個時候,蘇家佃戶種植的玉蜀黍和甘薯,獲得巨大豐收的消息傳來了。

翁同章不是很相信,甘薯是什麼東西,他不是很清楚,甚至沒有聽說過,至於說玉蜀黍,產量是很低的,幾乎無人願意種植的,但蘇家的佃戶,種植的玉蜀黍,畝產達到了兩石多,甘薯更是畝產十石了,這樣的產量,他根本就沒有見過。

府城新開了一家烤甘薯店,翁同章也品嚐了烤甘薯,味道真的很好,糯糯的,甜甜的,吃下不到兩個烤甘薯,肚子也不餓了。

蘇家佃戶種植了四千五百畝玉蜀黍,三千畝的甘薯,這樣算下來,收成是驚人的。

平陽府城的居民,以及附近的農戶,都開始高度關注甘薯了,就連一些偏僻地方的農戶,也在傳着甘薯,認爲這東西是上好的糧食。

蘇家至今沒有大規模販賣甘薯,聽說蘇天成收購了絕大部分的甘薯,看來這蘇天成的心很大,明年可能還要大規模的種植,聯想到蘇天成準備買下一千頃土地的行爲,翁同章覺得,這個蘇天成,真的是不簡單。

他不得不再次注意蘇天成了。

蘇天成再次到府衙,駕輕就熟了。

其實明朝的衙門,從縣裡到州衙、府衙,到布政使衙門,到紫禁城,整體的構造區別都不是很大,熟悉故宮就可以知道其他衙門的情況,只不過下面的衙門,規模小很多的。

這一次,蘇天成直接到了三堂。

大堂是翁同章審案、辦公的地方,二堂是翁同章休憩和思索的地方,三堂就是內堂了,是翁同章的起居之處,接待上級官員,或者是商議重大的事宜,也在這裡的。

蘇天成能夠到三堂,說明翁同章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學生蘇天成拜見知府大人。”

“呵呵,坤元,到了這裡,就不要客氣了,坐下說話,可不要說什麼站着了,你不是第一次到府衙來了。”

蘇天成沒有客氣,規規矩矩坐在了旁邊。

“半年多時間過去了,眼見着你要參加鄉試了,準備的情況怎麼樣啊。”

“回稟恩師,學生一直都是在溫習功課的,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嗯,老夫是相信你的,你說到的不要死讀書,老夫是真正的相信了,看看你做出來的事情,真的是不錯啊,這一次的鄉試,你一定能夠爲平陽府爭光的。”

“學生一定不辜負恩師的厚望,努力考好。”

“對了,老夫已經給布政使司的提學大人去信了,你是老夫的得意門生,就不需要參加郡試了,直接參加鄉試,昨日老夫收到了提學大人的回信,此事已經辦妥了。”

蘇天成連忙站起來了,拱手給翁同章行禮。

“學生感謝恩師的提攜關照。”

雖然說表面上,蘇天成是感激涕零的,其實內心是有些打鼓的,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翁同章既然這樣做了,自己肯定是要出血的,說不定和這甘薯就是有關的。

“呵呵,坤元不必這樣,你根本就不需要參加郡試的。”

等到蘇天成再次的坐下之後,翁同章轉移了話題。

“坤元啊,蘇家種植的甘薯,確實是不錯啊,老夫都品嚐過了,想當初,種植的時候,不少人都是笑話的,老夫也知道這些事情,如今收穫了,大家都眼紅了,想不到有這等的豐收,可惜的是,就是你家種植了甘薯,要是諸多的農戶,都能夠種植甘薯,想着平陽府的災荒,也能夠減輕不少的。”

蘇天成頭上冒出了冷汗,心想你翁同章的胃口也太大了,這平陽府的農戶,都種植甘薯,將蘇家全部的甘薯拿去,都是不夠的。

不過他也明白,翁同章也就是這樣說說,說不定有哪一家的士紳大戶,或者是好幾家找到了翁同章,提出來了要求,明年也要種植甘薯的。

“恩師一心爲民,學生銘記在心,學生決定捐獻給府衙兩千石甘薯。”

翁同章有些沒有控制住,竟然站起來了。

他本來想着,自己這樣說了,蘇天成能夠捐獻五百石左右的甘薯,就算是非常不錯了,想不到開口就是兩千石,甘薯在平陽府,暫時是無價的,也就是說,賣到一兩銀子也不稀奇,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購買,但蘇家的佃戶,堅決不外賣,這也說明了,蘇天成先前做的那些事情,是得到了佃戶高度崇敬的,已經讓所有佃戶,死心塌地了。

兩千石的甘薯,可以做不少事情了。

關鍵還不在於這兩千石甘薯,核心是蘇天成的態度,這小子聰明靈活,出手大方,的確是可造之材。

“好,好,坤元有這等的想法,老夫真的是很欣慰啊。老夫也是要提醒你啊,鄉試在即,你要出發了,可不要耽誤了。”

“學生準備後日就出發的,明日安排府裡的下人,將兩千石甘薯送來。”

“這不行,怎麼能夠叫你送來啊,明日一大早,老夫安排戶房的司吏和典吏,專門來做這件事情,對了,就要劉大華負責這件事情。”

兩千石甘薯,按照價格計算,頂多是一千兩銀子左右,能夠得到翁同章如此的重視,蘇天成還是很高興的,他捐獻兩千石的甘薯,還有其他的目的,父親蘇化文購買雷家府邸和土地的時候,翁同章豈能不照顧啊,只要隨意說幾句話,多的銀子都可以賺回來的。

回到府裡之後,看見正在等待的蘇化文和蘇天然,他說出來了捐獻甘薯的事情,蘇天然倒是沒有什麼感覺,蘇化文臉上顯露出來了肉疼,兩千石的甘薯啊。

不過,蘇天成隨後說出來購買雷家府邸和土地的事情,可以適時的找到知府大人之後,蘇化文恍然大悟,笑的很是開心,說蘇天成這樣做很好。

接下來的事情,不需要蘇天成操心了,自然有蘇化文安排,他找到了蘇平陽,專門商議了,搬運兩千石的甘薯,雖然說知府大人說了,會派人來運送的,但這樣的事情,蘇府還是要自覺一些,主動的運送過去,反正距離也不遠。

蘇天成已經在做出行的準備了,郡試在七月三十日舉行,他不需要參加,直接參見八月初九開始的鄉試,就可以了,本來是打算七月二十日出發的,現在可以推遲幾天了。

不過他的決定,遭到了蘇化文的反對,蘇化文認爲,鄉試是大事情,必須要早點到太原府城,以防出現意外,好多的生員,包括監生,已經趕到太原府城了,蘇天浩早就回到了太原府城,認真做準備了。

蘇俊、蘇二童以及王大治,跟隨蘇天成到太原府去,護院由馬華彪負責,護院的人數已經增加不少,但蘇天成還是有些不滿意,尚不到三百人。

農民起義軍在陝西的澤州聚集,二十萬人馬,聲勢浩大,震動了朝廷,三邊總督楊鶴,因爲堅持招撫的政策,導致出現這樣的局面,遭遇了彈劾,被朝廷免去了職務,投入了大獄,延綏巡撫洪承疇接任三邊總督,着手對流寇的剿滅。

洪承疇的政策完全不同,堅持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的方針,就是身爲楊鶴的手下,也是堅持自身的觀點,在崇禎三年的時候,殺掉了好幾萬的投降的流寇,如今,朝廷啓用洪承疇,開始全力剿滅流寇。

其實蘇天成是贊成洪承疇這樣的做法的,不管洪承疇是什麼樣的人,歷史上是什麼樣的評價,至少在這件事情上面,是有着一定的遠見的。

當然了,這些事情,距離還是有些遙遠了,蘇天成感覺到慶幸,農民起義軍在澤州聚集,平陽府倖免了,這是天大的好事情,蘇天成能夠有時間,快速的組織起來一支護院隊伍,他相信,有了錢財和糧食,不要多長的時間,就能夠組織起來一支強悍的護院隊伍,這支隊伍,今後將跟隨他建立不世的功勳。

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764章 開埠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704章 隱患第268章 敵情第30章 連環計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581章 尊嚴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676章 分析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179章 幫倒忙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247章 協調會(1)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318章 大比武(3)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764章 開埠第37章 安排第1184章 行動(1)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581章 尊嚴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653章 預判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492章 宿命論(1)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247章 協調會(1)第1187章 行動(4)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
第575章 白桿兵的慘敗(3)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764章 開埠第332章 第一個任務第1031章 面授機宜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919章 代善的建議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1219章 滄州血戰(13)第1244章 聰明的多爾袞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704章 隱患第268章 敵情第30章 連環計第185章 巡按御史第905章 新的護衛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297章 必須要堅持第472章 重要的建議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1267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1)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324章 緊急軍情第581章 尊嚴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89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4)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626章 薊遼督師府第676章 分析第458章 需要降溫第609章 最快的聖旨第186章 不一般的安排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466章 死裡逃生第76章 詩歌后遺症第80章 劉仲基的選擇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552章 推辭未果第1179章 幫倒忙第155章 京城變故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875章 濟爾哈朗的困惑第1271章 預料之中(2)第740章 漢八旗的成立(2)第583章 白桿兵的重新組建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48章 渠清澤來了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247章 協調會(1)第463章 阿濟格的決定第732章 蓬萊水城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47章 知府大人召見(2)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318章 大比武(3)第274章 京師震動第1136章 果斷的戰鬥(2)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764章 開埠第37章 安排第1184章 行動(1)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276章 暗藏玄機第343章 冰火兩重天(2)第566章 言傳身教第581章 尊嚴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653章 預判第1232章 交心之舉第492章 宿命論(1)第743章 漢八旗的影響(3)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798章 女人的心思第1040章 漢奸的下場(2)第247章 協調會(1)第1187章 行動(4)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484章 不同意見第52章 奇怪的思維第242章 必須堅持的底線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179章 可惜我不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