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預料之中(2)

蘇天成預料的情況果然出現了。

從六月初六開始,擁有一張銀行存單的紙片,成爲了京城裡面榮耀的象徵,大量的金銀珠寶開始進入了銀行,這種榮耀慢慢開始朝着京城的外圍滲透,士紳富戶和商賈是不用說的,就連尋常的百姓,也都想方設法進入到銀行裡面,存上幾兩銀子,拿到一張銀行的存單紙片,好在銀行大小不拒,不管存多少,都會開出來存單。

這些存單被小心的保管起來了,銀行的官員可是說了,這個存單就等於是銀子,若是有什麼需要,到銀行來取金銀珠寶的時候,必須要依舊存單的,若是不小心掉了,被別人拿到了,拿到銀行來取金銀珠寶,那就有可能造成損失了。

儘管說擁有了存單成爲了一種榮耀的象徵,但沒有誰拿出來炫耀,除非是那些不懂事的年輕人,有時候拿出來存單炫耀,但這樣的事情傳出去之後,年輕人都會遭遇到家中長輩的教訓,所謂財不外露,若是在外人面前炫耀,豈不是自己找死。

蘇天浩和宋思軍總算是放心了。

山東傳來的消息是最好的,主要是大晉朝廷最大的海運碼頭,就在萊州,故而這裡的金銀珠寶的流動量是非常大的,有銀行就方便很多了,將諸多的金銀珠寶存進銀行裡面,交易的時候,甚至可以直接到銀行去。

南京的情況也很不錯,存儲金銀珠寶的人很多,也是源於官吏的帶頭,士紳富戶和商賈爭着到銀行裡面存儲。

其餘地方,雖說情況比不上京城、山東等地那樣的火爆,但很多人都知道有銀行了。將自家的金銀珠寶存進銀行裡面去,是最爲放心的,不擔心被偷走,也不用整天愁着將金銀珠寶藏到什麼地方去,況且銀行還爲個人保密,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你存儲了多少的金銀珠寶。

統一紙幣的事情。沒有銀行開業那樣的順利。

大晉朝廷所有的官吏,六月的俸祿,悉數都是發的紙幣,這些紙幣有固定的面值,最大的紙幣相當於一兩白銀,最小的紙幣相當於一個銅板,面額分爲了十類,面值分別是一個銅板、兩個銅板、五個銅板、十個銅板、二十個銅板、五十個銅板、一百個銅板、兩百個銅板,五百個銅板。一千個銅板,其中一千個銅板的紙幣面額,相當於一兩白銀。

官吏拿到了這些紙幣,儘管說嘴上沒有說什麼,但內心還是有些嘀咕的,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是知道的,北宋時期出現的交子,等同於紙幣。可最終交子以暗淡的結局收場,原因就是因爲朝廷沒有能夠控制交子的發行量。朝廷需要用銀子的時候,利用手中的權力,濫發交子,導致了通貨膨脹,交子失去了本身的價值,淪爲了廢紙。最終也令朝廷失去了公信力。

大晉朝廷是不是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要說熟悉交子發行規矩的人還是有的,大晉朝廷發行紙幣,至少需要有保證金,這樣才能夠穩定物價,而且紙幣的發行量必須要嚴格控制。否則物價就會飛漲,畢竟紙幣這等東西,是朝廷印製出來的,成本不是很高,可以大量的印製。

不過儘管內心嘀咕,但紙幣已經發下來了,上至丞相,下至尋常的吏員,領到的都是紙幣,沒有誰能夠有特殊。

不過明白銀行與紙幣之間聯繫的人是很少的,朝廷的保證金,就是銀行存儲的數量龐大的金銀珠寶,有了這些保證金,紙幣是不會出現問題的,當然,有關紙幣發行量大小的問題,必須按照經濟發展的規律來進行控制,否則肯定會出現大問題的,若是紙幣失去了本身標註的價值,朝廷的公信力也將損失殆盡。

從這一點出發,朝廷肯定是非常謹慎的。

與銀行開業有着很大的不同,紙幣在無聲無息之間開始流傳開來了,官吏拿到了紙幣,肯定是需要使用的,這些紙幣都是朝廷統一發行的,採取了嚴格的印製措施,看上去非常的精美,想要仿造幾乎是不可能的,再說了,朝廷有着非常嚴厲的措施,若是有誰敢於假造紙幣,面臨的刑罰是非同一般的。

與到銀行去存儲金銀珠寶不一樣,使用紙幣的,首先是那些最底層的吏員,他們主要依靠俸祿過日子,俸祿雖然比以前高很多了,而且朝廷也明確了吏員的俸祿,和大明朝廷的時候不一樣,大明朝廷的很多吏員,是沒有俸祿的,但這些吏員絕非是有錢人,每月的俸祿都是要使用的,也不可能存下多少金銀珠寶。

ωwш●тTk án●C 〇

促使紙幣開始大範圍的流通,還是銀行。

一些商家在拿到了紙幣之後,很是擔心,不知道這種精美的紙片,會不會突然沒有作用了,或者說價值一兩銀子的紙幣,大幅度的貶值,最終價值只有幾個銅板了,故而拿到紙幣之後,開始跑到銀行去存儲,他們認爲銀行的存單更加的保險,況且存進銀行裡面的紙幣,還可以略微增值,銀行會給付一定的利息的。

銀行在這個時候,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不管是多少的紙幣,一律都允許存貯,哪怕是幾十個銅板的紙幣,也一樣可以存儲。

同時,各級的官府公開要求了,紙幣與銅板之間的價值,完全一樣,決不允許私自哄擡價格,若是出現這等的情況,官府將嚴厲打擊,同時市場上面,銅板要逐步的退出市場,這個期限是半年,半年之後,市場上不允許出現銅板了,原則上也不出現金銀了。至於說老百姓手裡所擁有的銅板、黃金白銀,悉數都可以到銀行進行兌換,兌換爲紙幣。

也就是說,半年之後,銅板將不再是錢幣。

這一手是非常關鍵的,而且是各級官府一再強調的。

老百姓肯定是聽官府的,加之紙幣在市面上流通,購買商品不存在任何的問題,故而最底層的老百姓開始接受紙幣。

恰恰是那些士紳富戶,剛開始對紙幣抱有很大的懷疑態度,因爲他們的知識豐富一些,很是清楚紙幣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面是朝廷直接控制的,若是朝廷濫發紙幣,他們就要遭受到慘重的損失。

在作坊裡面做事情的農民,是最先拿到紙幣的,商賈將金銀珠寶存進銀行裡面去,不過商賈需要金銀來流通,到銀行去取錢的時候,絕大部分都是支取的紙幣,將紙幣直接發給做事情的員工,這樣省去了很多的麻煩。

官府裡面的官吏,商賈和作坊裡面的員工開始使用紙幣,這就令紙幣以最快的速度在市場上開始流通了,加之官府說了,大晉三年將全面禁止銅板進入市場交易,故而很多的老百姓開始到銀行去兌換紙幣了。

這種速度是非常快的,僅僅一個月的時間,紙幣已經成爲市場上面的主要貨幣,取代了金銀珠寶和銅板。

這本來是非常可喜的局面,沒有經過大規模的宣傳,但紙幣很快就開始流通了,在很多地方替代了金銀珠寶和銅板,特別是在山東,商貿交易的稅賦,一律都以紙幣的形式收取,市舶司基本不收取金銀珠寶了,商貿賦稅也主要變成了紙幣。

就在這個時候,蘇天成專門召集了丞相、都察院都御使、六部尚書和侍郎,再次做出來了強調,他告誡衆人,不要以爲紙幣開始流通是小事情,一旦紙幣開始在市面上全面的流通,就意味着朝廷的壓力增大了,朝廷必須要保證紙幣的價值,不能夠貶值,否則紙幣將要遭受到重創,朝廷的公信力也要遭受重創。

要保證紙幣的價值,唯一的辦法,就是大力發展商貿,讓朝廷的實力空前的強大起來,有着足夠的金銀珠寶來保證紙幣的價值,同時農業生產也不能夠有絲毫的疏忽。

蘇天成還明確要求了今後官府所有的開銷,一律都使用紙幣,在紙幣的發行量上面,朝廷將專門成立一個機構,這個機構必須遵守規矩,決定紙幣發行量的大小,就算是皇上的聖旨,也是可以抗拒的。

衆人沒有想到,皇上居然有着這等的想法,包括朱審烜等人都認爲,紙幣發行的多少,是皇上可以直接決定的,但皇上不同意這樣做,決定成立專門的機構,這個機構獨立,不接受內閣和丞相的領導,從體制上面來說,就有着很大的權力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蘇天成一直都牢記這句話,大晉王朝與以前的王朝有很大的不同了,稍微不小心,遭遇的結局肯定比以前更慘,正是因爲這樣,蘇天成特別的注意,儘管說大晉朝廷整體上還是人治,今後若干年也會是人治,但一定要朝着更高的目標努力。

大晉王朝想要發展,只能夠是大力的發展經濟,自身的基礎雄厚了,才能夠說到擴張的事宜,再說了,成立了銀行,發行了紙幣,朝廷很快就可以通過相應的經濟手段,來決定藩屬國的命運,來左右西域各國的局勢,一旦大晉朝廷的紙幣流通到這些地方之後,就是朝廷篡取財富的開始了。(未完待續。。)

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498章 內訌(3)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119章 秦淮河(3)第843章 慘敗(1)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99章 聖眷難測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823章 準備(2)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29章 忠告第119章 秦淮河(3)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698章 大遷移第483章 抉擇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579 天降神兵(1)第37章 安排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211章 江寧營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67章 歸屬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790章 偶遇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993章 整合(1)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703章 遠見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45章 租子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1283章 太子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
第260章 再次進京第10章 下人的規矩第498章 內訌(3)第1205章 聯合作戰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191章 兩邊都要兼顧第326章 功敗垂成(2)第918章 迅速的決定第119章 秦淮河(3)第843章 慘敗(1)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275章 開誠佈公第990章 權貴的選擇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99章 聖眷難測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1206章 不謀而合第359章 一怒爲紅顏(1)第715章 心有些涼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835章 推遲進攻第823章 準備(2)第1026章 無力迴天(4)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091章 山東問題第1043章 高瞻遠矚第434章 後金建國第800章 明確的任務第631章 重要會議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1168章 盧象升的決斷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242章 可怕的黑死病第129章 忠告第119章 秦淮河(3)第288章 直面問題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698章 大遷移第483章 抉擇第834章 無力阻止第860章 壓力驟增第579 天降神兵(1)第37章 安排第452章 不過如此第211章 江寧營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894章 悲傷的皇太極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606章 血戰夔州府城(10)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267章 知己知彼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1288章 尊嚴之戰(5)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891章 渠清澤的緊張第305章 閆子章 的體會第927章 兩線出擊?第624章 必須穩定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1142章 狂飆突進第67章 歸屬第102章 授官風波(1)第1176章 內訌的代價(2)第537章 互市的準備第1249章 遲來的部署(1)第790章 偶遇1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548章 朝廷博弈的信號第638章 嶽託的精明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993章 整合(1)第433章 你該注意一下第1177章 內訌的代價(3)第703章 遠見第1203章 難以完備第447章 抗擊的信心第747章 引發震動的聖旨(2)第143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3)第696章 官員問題第45章 租子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1283章 太子第19章 牛二的節日第745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1268章 創辦銀行與發行紙幣(2)第852章 祖大弼的決絕(1)第683章 憤怒和懊悔第234章 慘烈一戰(3)第357章 暗中保護第1024章 無力迴天(2)第1017章 朱審烜的考慮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677章 有關漢人的安置第376章 難得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