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5節 忠言逆耳

“什麼,諒山失守?鄭櫛投降,當了帶路黨,引朝廷大軍進犯,距離升龍府不到五十里地?”升龍府內,鄭氏家主鄭柞霍然起立,以他見慣世面,有“泰山崩於眼前而形色不動”的修養,現在聽聞這個消息也大爲震驚。

不怪他惶恐不安,諒山失守,往升龍府的道路皆無險關,朝廷大軍很快就能夠打到,他們現在是中午接報,只怕晚上中國人就能到達升龍府。

中國人爲什麼殺到?

好在消息還是很暢通的,知道可能是已軍追擊莫氏軍隊殺入中國國境,連他們的縣令都給殺死了,頓時鄭柞頭大如鬥。

朝廷大軍入侵,事件是否真實已經是沒得說了,辯解是無用的。

這事情想要善了,只怕不易!

鄭柞鎮定下來,作兩手準備,派出當朝太傅趙玉樸帶上黃金千兩前去勞軍,並一份請罪文書向朝廷請罪,表明一定會嚴懲肇事者,請朝廷大軍停止進軍,本國願意談判。

另一方面,他趕快召集諸臣將來商量對策,同時集結軍隊,對城外進行堅壁清野。

越猴也是打老仗的,反應很快,即使被中國人打個措手不及,也儘可能做好應戰的準備。

且說安南黎朝仿中原官制,設有六部管理政事,再以德高望重者爲太傅,是一品大官,無實權,很尊崇。

太傅趙玉樸是中國粉,說漢語很順溜,鄭柞派他爲正使,再着戶部侍郎鄭桉爲副使,去找中國人交涉,希望能夠挽回不利局面。

兩人持節,坐上馬車,另一輛馬車則載了一千兩黃金,在一隊騎兵的護送下,匆忙趕路。

他們在下午三點鐘,已經遇到了朝廷大軍的輕騎兵!

如此迅疾,天黑前輕騎兵即可到達升龍府城下。

見到是使節,輕騎兵分出些少人馬,護送他們前往中軍,

一路上都是朝廷大軍,只見得旌旗如雲、人馬整肅,看上去軍容齊整,正往着升龍府而來。

到達中軍時已經是晚上了,中軍並不急於趕路,安營紮寨,營地帳篷佈局得井井有條,軍威勝過安南軍。

趙玉樸與鄭桉顧不得歇息,急忙求見朝廷長官。

他們走到大帳前,便見兩列渾身裝配鐵板的重甲步兵,全是高大的壯漢,渾身都是鐵,“喀、喀、喀……”沉重而整齊的腳步聲非常震撼。趙玉樸知道這是擺款的,因爲大明軍隊其餘軍隊多穿着東南軍制式作訓服,身披輕甲。

即便如此,趙玉樸也不敢小看重甲步兵,知道已軍都找不出這樣的隊伍,安南人與中國人相比,就象小孩子遇到大人。

步兵昂挺胸站立在兩旁,一個軍官說道:“請安南黎朝使臣入內見大人,餘者在外聽命。”

趙玉樸與鄭桉沉住氣,隨軍官入內,只見一個身材挺拔端正的文官坐在上,面目端正,趙玉樸一看他的衣冠就知道是個巡撫,心中有點奇怪。

左右分列將軍,文官的背後擺有一個小亭,中間有個“令”字,乃王命旗牌,對中低級官員可先斬後奏。

按中原禮儀,除非見了王族,否則都不用叩拜,趙玉樸與鄭桉雙雙長身作揖道:“下邦使臣趙玉樸(鄭桉),奉國君旨意,拜見大人。”

上面的人點頭,說道:“本官是大明廣西巡撫易震吉!”

“易大人好!”趙玉樸不作分辯,雙手捧上文書道:“下邦無德,累朝廷兵臨城下,我國君不願看到生靈塗炭,向朝廷獻表請罪,並呈上黃金一千兩勞軍……”

……易震吉拿到了表文,不動聲色地展開先看了一番,然後很小心地放回信封,吩咐道:“六百里加急,遞送南京上呈朝廷。”

“得令。”旁邊軍官有人應道。

趙玉樸一聽就知道壞了,有什麼事情不能一下子處理,還要送南京去處理!於是哀求道:“請大人止了軍隊前進,有話好好說,有什麼要求儘管提!”

求了再求,易震吉只是不允,對趙玉樸道:“趙大人回去吧,你是個好人,但茲事體大,不是你能夠說得動的!”

既然不允,一千兩黃金也沒收,讓他們帶回去。

兩個使臣只好連夜趕路回去覆命,回到升龍府已是半夜,城內不開門,用大籮筐把他們吊上城頭!

他們下了城,去見鄭柞,他已經在殿上等着,聽他們稟報過程後,趙玉樸說道:“朝廷拒絕談判,光顧着進軍!”

鄭桉則道:“朝廷其志不小,所經之處,如果抵抗就殺,不抵抗者,就沒有燒殺劫掠,買東西還給錢!”

鄭柞讓兩臣下殿休息,他則在殿中踱步,思索。

鄭柞是又氣又憤,他憤怒大明的無情無義,他每年的供奉從來都沒有少過,但是大明竟然拿件小事來計較。

是,朝廷的邊民被搶,縣令被殺,朝廷臉面受損。

可是他鄭氏百倍奉還贖罪啊,願意給白銀三十萬兩作爲軍費,黃金三萬兩作爲向朝廷賠罪,已經是竭盡所能,可是朝廷大軍依舊進軍,真當我鄭氏是泥捏的不成!

他心中霍霍而動!

與大明開戰,重演黎朝驅明舊事?

公元1428年是大明宣宗宣德三年,就在這一年,明軍退出安南,黎朝太祖黎利稱帝。

明軍是被他打跑的,是黎利真刀實槍地打出來的江山。

在陸地上越猴還真不怕明軍,畢竟在越國這種叢林之地,明軍也不一定能有什麼好的結果,

在鄭柞看來,如果開戰,縱然是大明擁有再好的裝備,也不一定是他的對手,畢竟在越北朝的之地,到處都是密林,想要在這裡面取得勝利,明軍是需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當年明朝皇帝朱棣何等的雄才大略,攻佔越國後,統治越國的時間也就二十多年,後來還是因爲身陷無休無止的戰爭而撤退。

鄭柞認定憑藉越國的地利,他可以擋住明軍,縱然是大明不義,找藉口想要攻打,那就讓大明來好了,鄭柞內心還是有些底氣的。

他下決心打仗,急派侍衛連夜去請心腹們前來商議此事,沒想到遇到了反對意見。

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102節張龔氏(一)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2038節 堆山好啊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離去:倦勤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645節 亞齊戰事完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779節 漢奸的“委屈”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57節 懲治不義行動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205節榮辱雙重天第1467節 談及殖民地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9節初建軍(二)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508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完)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1794節 不對眼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第74節不用擔心第3節火併第1550節 我軍進攻之突破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2056節 竇名望的不開心第1901節 茫然的帕夏第430節 大明名人來了!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1574節 贈人雪茄,手有餘香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1834節 黑武士的冒險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611節 地中海邊第1372節 釋羅布丹珠心結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1562節 運河之準備二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956節 軍隊就是這樣的!第110節出診部族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302節 萬世基業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21節軍魂立第1749節 蘇伊士運河通航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2178章 許二牛度假(三)第5節初議事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192節爲什麼不是他坐龍庭呢?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402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自殺式攻擊旗艦第318節 I 心 三哥!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1173節 裁撤衛所
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1670節 片甲不留(二)第1091節 未戰先鬥智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102節張龔氏(一)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127節 科普律魯·帕夏的條件第1414節 女人心海底針第2038節 堆山好啊第1107節 圖菲克西火槍手的覆沒第871節 林加島之戰(三)第28節急襲奧倫治城(二)第1節親不親,故鄉人離去:倦勤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645節 亞齊戰事完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779節 漢奸的“委屈”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57節 懲治不義行動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205節榮辱雙重天第1467節 談及殖民地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9節初建軍(二)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359節 狄掌櫃對比今昔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508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完)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1316節 朝廷學乖了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465節 萬人之王不萬人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1818節 鑽臭水溝的上將第1335節 幕府軍VS倒幕軍第1885節 狂魔特色大作第427節 孫承宗歸順第1741節 這樣的事情真特M少見第652節 最怕漢化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1794節 不對眼第1830節 佔上風也打不贏的白皮第74節不用擔心第3節火併第1550節 我軍進攻之突破第1088節 炮擊開羅新城第2056節 竇名望的不開心第1901節 茫然的帕夏第430節 大明名人來了!第1371節 羅布丹珠的迷惘第1574節 贈人雪茄,手有餘香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1834節 黑武士的冒險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1586節 紅衣主教黎塞留的遺招第281節 從軍記之玉雪生猛第782節 論功行賞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515節 戰文萊軍第611節 地中海邊第1372節 釋羅布丹珠心結第130節倭國薩摩藩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395節 殺海盜祭旗第1562節 運河之準備二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1317節 樹立信心第956節 軍隊就是這樣的!第110節出診部族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302節 萬世基業第1723節 攻下關隘第1006節 三鍋纔是成功民族第865節 戰爭是必須的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1514節 阿卜杜勒·阿齊茲第二第1583節 包頭佬轉性了第21節軍魂立第1749節 蘇伊士運河通航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1338節 江戶之花第2178章 許二牛度假(三)第5節初議事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841節 風起於紅毛番跳樓第437節 新兵一枚之接風的湯麪第1653節 穩固的後方(一)第192節爲什麼不是他坐龍庭呢?第603節 一個小細節第402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自殺式攻擊旗艦第318節 I 心 三哥!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29節急襲奧倫治城(三)第1173節 裁撤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