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節 頭盔與長矛

他陰冷地道:“一旦我軍戰敗,則萬劫不復,你們應該曉得!”

“此戰不容有失,士兵衝鋒,士兵打光了,帕夏們上,帕夏們也打光了,我來衝鋒,我要是死了,蘇丹衝鋒!”老科普律魯嚴厲地道:“後者監督前者,如若有失,後者殺前者,一級殺一級!”

衆人一致點頭!

他們各自回營,傳達“會議精神”,官兵上上下下皆凜然,於神前起誓不破敵軍,絕不收兵!

於是奧斯曼軍隊摩拳擦掌,準備大肝一場。

二十萬大軍連營十數裡,而且軍隊在不斷地增強中,不停地有軍隊到來,陣容逾加鼎盛強大。

一天後,紅色新月旗如潮似海,人心如熾,齊呼萬歲,竟是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四世駕到!

這個沖齡即位,在太后與大維齊爾悉心教導下的年輕蘇丹,踏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領大軍親征!

他騎着一匹雄駿的白馬,騎術嫺熟,所到之處,軍隊歡呼聲響徹雲霄,不因他還年輕而小看他。

奧斯曼蘇丹都是要打仗的,敢出來打仗的蘇丹就是好的統治者!

奧斯曼人士氣大振,渾身充滿了力氣,哪怕面對敵人黑洞洞的槍口也不畏懼,更不會退縮。

且說康斯坦丁帕夏與馬庫庫·帖木爾兩將領軍先行出動,他們合兵一處,心中倒是在想着:“我軍主力在此,敵人不過是前鋒軍隊,我衆敵寡,當迎頭痛擊,卻只是派了我們出戰?

想想應付了事得了,他們的策略是對的,然後他們在山頭上看到了驚人的一幕!

從東方而來,背對着陽光,條條大路長蛇般的隊伍直到天際,隊伍中盡是起伏涌動的鐵盔,東南軍的官兵們一律頭戴鐵盔,反射陽光是一片可怕的鐵灰色。

僅此頭盔,奧斯曼帝國就裝備不起來。

隨着東南軍的入侵,爲應付大敵,奧斯曼帝國爲了改善部隊裝備也花費了鉅額資金,但要象東南軍那樣大規模地裝備鐵盔,也辦不到,只有御林軍和主力部隊有制式頭盔,其它的部隊五花八門的頭盔裝備。

奧斯曼帝國對軍隊採取“放養”的形式,就是國家少負擔軍隊的開支,軍隊自行解決支出。

這樣做的好處是節省經費,但壞處多多,軍人們一來沒錢裝備,二來自行裝備時形式不統一,裝備好看也是能夠振奮軍心的!

軍隊畢竟屬於國家機器,只要有可能,還是國家負擔吧!

這點東南軍就做得很好,哪怕是皇協軍參戰,也與東南軍相差無幾的裝備。

其實皇協軍派出國哪會捨得花錢,他們得以裝備,盡是東南國軍方給的。

向着奧斯曼人進發的東南軍扛着長長的火槍,由於接近敵區,他們給火槍上了槍刺,鋒利的槍刺映着陽光是一片的星星點點,讓康斯坦丁帕夏與馬庫庫·帖木爾從望遠鏡中看得眼花繚亂。

他們還看到在東南軍隊伍中有不少的紅纓成片飄動,彷彿長在鋼鐵洪流上的紅花,那是紅櫻槍與長矛,由軍中的下級軍官與士官使用。

東南軍已經全火器化,但下級軍官和士官繼續使用長矛作爲武器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

可以用來顯示身份,現在東南軍下級軍官和士官的穿着和普通士兵相差不大,倒是高級軍官可以身披綬帶什麼的,把自己打扮得象只孔雀,不愁別人看不到---話說回來,由於線膛槍在戰場上的肆虐,土耳其人也用上了線膛槍,遠遠一槍打來,爆頭!

這回東南軍的高官們上前線也是普通小兵裝束了,小命要緊,面子算不得什麼!

要讓手下的士兵們在戰場上最快的發現自己,攜帶一樣顯眼的武器就很有效,但有不能亂裝備,紅纓槍或紅纓長矛就很有效了。

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士兵看不見自己的長官在哪裡不要緊,跟着槍頭走就行。

當然,軍隊也有旗幟,跟隨旗幟走是對的,紅纓槍或紅纓長矛起到有效補充的作用,萬一旗子不在時就舉紅櫻槍來代替。

還有維持隊形線列時代火槍兵最最重要的就是維持一個緊密的隊形,站在線列兩翼的士官手中那根又長又粗的長矛就是最好的標杆線,中間的士兵只要跟長矛對其就行,站不好的話,長矛就會打過來,讓他們聽話。

而且士官手裡的長矛長度遠高於普通士兵手裡裝刺刀的步槍,如果有逃兵試圖逃跑,士官也可以用長矛就地正法,給他一個透心涼,比起槍斃來給士兵們以威懾!

東南軍華人軍隊沒試過,倒是皇協軍中,尤其是倭人,他們軍官殺死自家逃兵時(還是有嘀),軍官用東洋刀,士官用紅櫻槍的次數遠遠高於直接槍斃的次數,另外安南人亦是如此,顯示出這兩個民族的兇殘性。

關鍵是加強肉搏能力,士官和下級軍官經常要面臨帶頭衝鋒,在白刃作戰中,更長更輕的長矛顯然比粗笨的滑膛槍更有效,對面的兵器還沒能扎到,長矛就把他捅穿了。

士官和下級軍官光用冷兵器?

不,不不,下級軍官有火銃,士官背雙筒噴子是標配。

且說奧斯曼人前鋒步騎見到東南軍大至,如同汪洋大海一般,不由得譁然,人們臉上的懼意,彷彿瘟疫一樣在人羣裡擴散,人們再也不願意再往前方推進,將士紛紛勒住了戰馬!

未戰先怯,馬庫庫·帖木爾苦笑道:“大維齊爾還真的是給了一道好命令啊!”

抗令不遵者斬!怎麼辦?

康斯坦丁帕夏不緊不慢地道:“我只是受令阻擋敵人,我軍正在修建工事,至於你,則是遂行騷攏一職,請吧!”

馬庫庫·帖木爾嘆道:“你真的想我死啊?”

“看,快看!”康斯坦丁帕夏指點道,馬庫庫·帖木爾順着所指方向看過去,見到了金旗輝煌,裝備錚亮,到來的隊伍格外的威風凜凜。

馬庫庫·帖木爾臉色一變,喜氣洋洋地叫來一個傳令兵道:“立即通知大維齊爾殿下,就說華人的國王到了!”

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2179章 中華自在閒人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93節顏大少又被賣了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663節 自由的哥薩克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第2194章 不知道飲食是否要錢?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162節書房夜話之督師經歷第781節 回南京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19節回老家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183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一)第1259節 劉文秀揚威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261節這是神戰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1353節 出其不意的刺殺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614節 看錯了第909節 照幹不誤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第286節 見孫承宗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1607節 共議歸順朝廷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1686節 王太子顏琨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1384節 鹽務改制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1834節 黑武士的冒險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1812節 上將當戲子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632節 頭一回見到這麼勤奮的老毛子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1954節 見招拆招第808節 秦淮遇刺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1998節 新疆建省第1714節 總算能好好談判了第1229節 伏筆當其時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501節 大煙槍埃姆雷帕夏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1237節 樹的影人的名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620節 黃金海岸第730節 一石多鳥第1238節 樹倒猢猻散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74節不用擔心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1361節 令人滿意的投名狀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404節 進攻巴達維亞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91節定鼎之戰(完)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9節初建軍(二)第1327節 馬瘟害馬
第1561節 運河之準備一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2179章 中華自在閒人第400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上風下風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93節顏大少又被賣了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663節 自由的哥薩克第647節 關外的壞消息第2194章 不知道飲食是否要錢?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293節 往北途中(求訂閱)第777節 一勞永逸解決遊牧民族第162節書房夜話之督師經歷第781節 回南京第724節 新軍校學習(二)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784節 禮不可缺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527節 文萊戰定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19節回老家第1152節 擠不成奶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183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一)第1259節 劉文秀揚威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901節 開國大典(一)第261節這是神戰第1065節 箭魚部隊第1353節 出其不意的刺殺第1776節 土地真香第614節 看錯了第909節 照幹不誤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1767節 一招鮮吃遍天第286節 見孫承宗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1865節 帕夏的詩第1607節 共議歸順朝廷第1675節 捕鯨捕到了阿拉斯加第813節 韃靼人不行了!第1686節 王太子顏琨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41節地瓜有了好出路第1770節 不得硬拼!第1030節 開羅新城(二)第1384節 鹽務改制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942節 阿米爾·汗的煩惱第2007節 阿拉法特·謝赫·帕夏退兵第1834節 黑武士的冒險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1812節 上將當戲子第1691節 楊展炮製衆土司第1632節 頭一回見到這麼勤奮的老毛子第345節 孫元化脫身第1954節 見招拆招第808節 秦淮遇刺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313節 滅虜會議(二)第1998節 新疆建省第1714節 總算能好好談判了第1229節 伏筆當其時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1788節 大維齊爾之死第1096節 攻城戰五之白熱化第1225節 張文炳刺馬第1501節 大煙槍埃姆雷帕夏第1563節 運河之開工一第1237節 樹的影人的名第2089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四)第1271節 變質的軍隊第78節海峽兩岸的戰備第491節 馬打籃戰定第1680節 與印第安人的接觸(二)第1278節 流放東南國真好用第620節 黃金海岸第730節 一石多鳥第1238節 樹倒猢猻散第256節到呂宋之軍艦參觀日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74節不用擔心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1361節 令人滿意的投名狀第1995節 馬進忠威震虎河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404節 進攻巴達維亞第1692節 不便宜別人第814節 牆倒蒙古人來推第91節定鼎之戰(完)第532節 熊文燦破張獻忠第1891節 巴貝爾帕夏變節!第9節初建軍(二)第1327節 馬瘟害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