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節 伏筆當其時

現時大搞開發,粵人講實利,看重趙公明勝過孔夫子,不肯讀書,按明士大夫們的看法是人才不多。

不過還真的有人才,比如陳子壯。

陳子壯出生廣州九曜坊之杲日堂故宅,是不折不扣的粵人,子壯少聰穎,屬“七歲能文”的神童。

有一年中秋佳節看不見月光,一位在陳家赴宴的嘉賓頗感遺憾,便信口吟兩句古詩:“天公今夜意如何,不放銀燈照碧波”。年僅七歲的陳子壯聽罷,即隨口應句:“待我明年游上苑,探花因便問嫦娥”。

果然,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陳子壯16歲時,應歲試冠邑弟子員。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陳子壯20歲,鄉試考中第八名舉人。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陳子壯京報連登黃甲,他中進士並在殿試中獲一甲第三名(探花及第),應了詩讖,時年24歲,授翰林院編修!

古代中秀才不易,中舉人更難,中進士則是難上加難,許多讀書人苦讀到白頭也混不來一個秀才。

可對於學霸來說,秀才舉人進士一路考上去,簡直是開掛般輕而易舉。

他在崇禎年間累遷禮部右侍郎高官,後因直言被黜歸鄉,之後投了東南府,現爲東南國內閣級的高官,深受重用。

陳子升是陳子壯之弟,字喬生,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出生,“善鼓琴,能吳歈,九宮十三調,曲盡其妙”,嶺南琴曲《水東遊》即其作品。

他居廣州省城奉母,日召樂友唱和,以宏揚民間文化爲業,並不出仕。

此人經常去東南亞,是堅定的東南國擁躉,是《廣州日報》的專欄作家,賣力吹噓那裡環境、社會、經濟,大力鼓吹民衆移民,還真的鼓動了不少人到東南國去。

要不是其母不肯去東南亞養老,只怕他早在東南亞快活了。

這次來拜,必有原因,於是陳敏吾請他相見。

陳子升進內,他是平民身份,衣着受着限制,穿着一領佛頭青的秋羅道袍,戴了一頂黑絨方巾,紅鞋綾襪,身上平添了一股儒雅之氣。

新明改制改了許多方面,但也有許多方面沒被觸動,依舊有官民的衣着限制,而道袍穿出來很上道,蓋因明朝皇帝都穿,比如萬曆皇帝最喜歡穿道袍,平時在宮中不穿龍袍穿道袍,反正就是明帝奇葩多。

他們奇葩了,

陳子升年齡四十,年富力強,滿是昂揚精神,他深揖一禮道:“子升見過總督大人!”

新明制度改爲皇族才需下跪,所以子升這禮合乎禮制。

總督地位在地上任上非同小可,禮絕衆屬官,所以陳敏吾端坐不動,揮揮手,喊着他的字道:“喬生請坐!”

待他落座後,陳敏吾親切地道:“喬生此來,可有要事?”

“不敢!”陳子升有修養,恭敬道:“晚生在路上見到一貼,不敢怠慢,特來見總督大人!”

他取出一貼,陳敏吾接過後一觀,正是方纔定永新師爺送來的討賊檄文,他訝道:“此貼老夫已經見過,到處都有嗎?”

“總督大人消息靈通!”陳子升拱手道,義憤填膺地道:“正是子升在道路所撿,不時見到一二張!”

陳敏吾臉色嚴肅起來,痛罵道:“逆賊安敢猖獗至此!”

當着陳子升的面,陳敏吾急召總督府屬官,着他立即知曉廣州府,着差役白天上街,夜間宵禁,如有不法行爲,即行鎖拿!

屬官去後,陳子升點讚道:“總督大人深明大義,子升拜服!”

然後他問道:“子升斗膽,聽聞城外黃花崗大營出了好大事情,軍營都戒嚴了,不知情況如何?”

陳敏吾也不瞞他,將軍營之事說出來,陳子升震驚無比!

這等於把明軍在廣州地區的高級軍官們一網打盡,此仗還能怎麼打!

這些高級軍官,乃是指揮步騎炮陸軍的指揮官,還有廣東水師、江防艦隊的指揮官,水陸軍官被人一鍋端,損失慘重無比,爲大明開國以來少見,簡直是小型版的“土木堡之變”!

“軍中已無可戰之將,僞桂王迫在眉睫,老夫心亂如麻,不知如何是好!”陳敏吾問道:“喬生可有良策?”

倒不是無的放矢,他知道陳子升聰慧,又與東南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或有良策。

這一問就對了,陳子升從容道:“總督大人莫非忘記了‘廣東遠海艦隊’?”

一言驚醒夢中人,陳敏吾拍案道:“是了,正要找他們!”

不怪他起初沒有想到這茬,因爲廣東遠海艦隊並不屬於他管。

這支艦隊的起源是前明吃裡扒外的文官熊某某使用兩廣總督關防,以緝私、防海匪、防紅夷的名義,成立直屬總督衙門的“廣東遠海艦隊”:授予臺灣的某個顏村長以”廣東海防遊擊“的頭銜,主要用於遠海防禦,近海依舊歸廣東水師管轄。

這支艦隊的成立,廣東方面一個銅板也沒出,也管不到這支艦隊,它實際上是東南艦隊的分遣艦隊,其駐地就在珠江口外的外伶仃島,一直沒變。

即使新明建立,廣東遠海艦隊只聽命於東南國,不歸新明兵部管轄。

它的兵源、兵餉都來自東南國,新明國內能夠指揮它的只有皇宮中的朱真真,她是以東南王女人的身份節制廣東遠海艦隊,而不是以大明公主的身份!

這是一支專門鉗制新明東南沿海的艦隊!

即使是東南國,也有人認爲花費太多而提議裁撤,現在看來真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啊!

雖不屬於兩廣總督管,緊急時期,陳敏吾是可以向他們求援的。

陳敏吾興奮地道:“廣東遠海艦隊有戰列艦、巡防艦可以封鎖廣東沿海,巡防艦可以進入西江作戰,除了艦隊指揮官,還有海軍陸戰隊,高級軍官有的是!”

“不僅如此,海軍陸戰隊是低職高配的,軍官多、士官多,一下子就可以擴軍!”他越說越興奮,竟站起來道:“明日功成,喬生之功也!”

“不敢當,不敢當,全是總督大人運籌帷幄,力挽狂瀾,不愧爲南天一柱!”陳子升趕快站起來恭維他道,禮數非常足!

倏地陳敏吾臉色陰沉下來,他擡手道:“喬生請坐,吾有一事請喬生相助!”

第2042節 夜戰我最強第60節輕取敵船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2016節 大豬肉!第1483節 紅色八月,帝國花開第1725節 想當醫生的西藏兵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227節避開暗礁第1213節 暴怒的沙賈汗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66節戰後之事第599節 印度洋的下馬威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396節 全亞洲的白種人,聯合起來!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人物、年代大事記第759節 打過河去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358節 下關不是關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517節 撤退(二)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96節海洋貿易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1868節 攻陷城主府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0節修路風波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1651節 窮B沙皇第1337節 茶事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1826節 外賣來了第98節女婿強撐!第1948節 鐵蒺藜保中國人過關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1929節 求援之高棉內亂第124節刺客(二)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2104節 突襲烏姆拉季綠洲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1670節 轟擊金川城寨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1671節 打城牆第357節 我要帶你們去死第1027節 好一個總督第1936節 我都沒發力你們就破城了?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79節海峽兩岸的計劃第2064節 有至尊導遊帶領的遊覽(二)第556節 我看得開第420節 順風順水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545節 HOLD住!
第2042節 夜戰我最強第60節輕取敵船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2016節 大豬肉!第1483節 紅色八月,帝國花開第1725節 想當醫生的西藏兵第1094節 攻城戰三之可怕的戰鬥第929節 兩盈司鉛的用法第227節避開暗礁第1213節 暴怒的沙賈汗第1845節 韓寶生的大膽計劃第66節戰後之事第599節 印度洋的下馬威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396節 全亞洲的白種人,聯合起來!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960節 戰鬥中難免意外人物、年代大事記第759節 打過河去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318節 王師北伐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236節六條三級戰列艦第358節 下關不是關第1836節 攔截失敗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198節臺灣設府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838節 大明明的發展(一)第309節 餘波重重第1181節 同仇敵愾的孟買城第1517節 撤退(二)第292節 噴水寶寶要倒黴了(求訂閱)第96節海洋貿易第1966節 新明的蒙古師第1779節 自由不香了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2079節 誰都有恨第1660節 飢餓的肖洛霍夫第1868節 攻陷城主府第629節 明軍雄起第364節 跑得快好世界第10節修路風波第483節 萬丹內鬨第1067節 顛倒黑白的世間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1651節 窮B沙皇第1337節 茶事第534節 事情的前奏第1826節 外賣來了第98節女婿強撐!第1948節 鐵蒺藜保中國人過關第1308節 一勞永逸地解決北方邊患第475節 種島、海圖第71節參觀英國軍艦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425節 鄧巖忠阻止孫承宗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798節 我以後再也不衝動了第1929節 求援之高棉內亂第124節刺客(二)第541節 強者,就是要逆天的!第505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六)第621節 勝利衝過好望角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1002節 糟糕的印度人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2039節 參戰的年輕小夥子第139節友好通商條約第557節 董小宛入門第1336節 不能丟臉!第569節 驅虎吞狼之兩蛟相爭第2104節 突襲烏姆拉季綠洲第2092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七)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203節 鑫方盛人力資源市場來由第1696節 何定邦的槍法不行第1692節 廷議風聞奏事(一)第1614節 磚家?專家!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1437節 騎兵變水軍第1670節 轟擊金川城寨第753節 北伐之韃子的疑惑第1671節 打城牆第357節 我要帶你們去死第1027節 好一個總督第1936節 我都沒發力你們就破城了?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1958節 攻心爲上第1791節 子繼父職第79節海峽兩岸的計劃第2064節 有至尊導遊帶領的遊覽(二)第556節 我看得開第420節 順風順水第1452節 心情如坐過山車第714節 東林之殤第1545節 HOLD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