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0節 飲水思源

天上神仙府,人間宰相家!

巴河鎮位於湖北浠水縣西南部,地處長江與巴水河交匯處,緊靠古城黃州赤壁,與鄂州、黃石隔江相望,這裡山青水秀,人文薈萃,是歷史名鎮,文化底蘊豐厚,正是五朝元老、太師姚明恭的故鄉!

姚明恭是浠水乃至黃州史上知名的“姚閣老”,曰“黃之九屬,數百年來,居相位者,惟明恭一人而已”。

他入閣之後,他的父親、祖父均被贈封爲大學士加太子少保,位於長江與巴水河交匯處的巴口鎮成了姚家的天下。

姚明恭以太師頭銜致仕,朝廷專門爲他在繁華的巴口正街建起了高大的“太師府”供其養老,當地民衆皆稱爲姚家大屋,姚家又在逶迤的火爐嶺上建起了漂亮的別墅,當地人稱爲姚家花園,在高聳的城門山上建起了華麗的文昌閣,彰明他的文華,在秀美的江灘邊上豎起了宏偉的太乙閣,都與他有關。

今天,姚府大開中門,家人們喜氣洋洋打掃庭院,裝飾家居,引起了民衆好奇,紛紛來觀看熱鬧。

姚家在當時雖然顯貴,但不倨傲,任由圍觀。

古代府第中門不常開,以姚明恭的權勢,督撫到訪也只能走偏門,開中門肯定有貴客來到。

貴客到來,座船在巴河碼頭停下,儀叢顯赫,擺了一條街,正是堵胤錫,大明內閣閣員,第四條好漢!

他的級別本來夠得上姚府開中門相迎,怎麼都是國家級的大員,加上還帶來了東南王的令旨,所以姚明恭也在府門親迎。

見到姚明恭,遠遠地,堵胤錫一揖到底道:“參見姚太師,太師身體安康,堵某內心甚慰!”

“咳,堵閣老,你客氣了!”姚明恭微笑道。

兩人挨一起後,手緊緊相握,堵胤錫執禮甚恭,噓寒問暖,殷切問安。

“太師爺比起在京師還要安好啊!”堵胤錫說道,是的,姚明恭臉色紅潤,不用人扶自己走動。

“那是當然,無官一身輕,家鄉山水俱佳,姚某這一退就對了!”姚明恭說道。

“不對,不對,一點都不對!”堵胤錫大搖其頭道:“太師爺這一退,朝廷可就痛失棟樑了!”

客氣一番後,堵胤錫招呼一聲道:“請王爺旨意!”

侍從捧出金漆盆,上面放了金燦燦的東南王王旨。

這東南王飛揚跋扈,不臣之心有如禿子頭上的跳蚤,一目瞭然,他妻子是監國公主,發出旨意是皇帝聖旨、公主令旨,而東南王給大明發號施令,直接用王旨代替了聖旨!

只要他在,就是如此,而大明臣民中不聽話的都被流放到東南國,其餘的人就聽之任之。

不過是王旨也有個好處,姚明恭想要下跪接旨,堵胤錫說王爺有交代,老臣免跪。

姚明恭躬身接旨,堵胤錫宣讀王爺旨意,一來問安,祝願姚太師壽比南山,福如東海,身體安康!二是感謝,感謝姚太師在朝時發展經濟,民衆得利,朝廷安定!

姚明恭是一個承前啓後的人物,他主政大明多年,奉承王爺與公主,團結百官,組織民衆發展經濟,可以說,他在官民與海賊王爺之間聯起了一條重要紐帶,民衆因他而信任海賊王爺,畢竟他是前明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歷萬曆、天啓和崇禎朝的三朝元老!崇禎朝的的閣老、戶部尚書!

他的功績在於國內建設煤礦和鐵礦基地、冶煉鋼鐵,建立兵工廠,生產槍炮。

這次發給九邊民衆的火槍,絕大部分都是國內生產,屯積在倉庫裡,需要時調用,用的正是姚明恭主政期間造的火槍。

姚明恭長期支持軍工生產,也監管得非常嚴厲,這次火槍就派上了用場,戰場上反饋回來的信息是火槍結實耐用,很皮實,打得也準。

大規模地投入使用的火槍,質量問題很少,經受了嚴峻的考驗,把蒙古人轟沒了!

從前明來的人,姚明恭對於前明的匠造憋端一清二楚,他仿東南國,內閣總理大臣陳衷紀主要兼職是軍隊總監,監督軍隊訓練質量、軍隊待遇和軍工生產質量等,姚明恭也是如此,兼職軍隊總監,不涉及軍事指揮權,主要管軍政,他對軍工生產嚴格管理,質量把好關,要求“物勒工名。”

什麼意思呢?就是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所有的槍械製造都有監造官與工匠的名字代號,一旦出了質量問題,嚴厲追究!

時人認爲姚相治軍工有“秦風”,這正是秦人對生產兵器者的一種管理方式。通過這種方式,管理者可以很快找到生產這件兵器的人。在秦朝時期,法律對失職者處以嚴酷的懲罰,“物勒工名”就是要以此來約束兵器製造者。這似乎說明,秦人正是以這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智慧,創造出了那個時代最強大的兵器製造業。

這次打退蒙古人,一個關鍵原因是民衆用上火槍,以致於蒙古人失去了信心而退卻,飲水思源,姚明恭爲總監工製造出來的火槍其功不小。

東南王顏常武是個思舊感恩的人,特意派了堵胤錫來給姚明恭問安,給予獎勵是朝廷再萌其一子一孫當官,水田再增一千畝。

其實獎勵也就罷了,關鍵是王爺有心,讓姚明恭非常開心!

謝恩接了旨,姚明恭請堵胤錫進府歇息,兩人各道:“請!”堵胤錫讓姚明恭先行,他落後小半步,以示尊崇姚太師。

姚明恭的太師府爲敕造,造得那個是朱欄畫棟,錦幕珠簾,庭內白石砌成,排列奇花異卉,又有太湖假山石和小池,大理石凳桌在院內,以姚明恭看來是過奢,不過皇家給的,不要也得要了。

進了內堂,雙方分賓主坐下,堵胤錫重點介紹了九邊戰事,尤其是民衆用火槍幹掉了蒙古人二萬……蒙古人說是一萬,但比起前明動輒十萬殺敵,好得太多,畢竟統計不易。

“王爺說了,邊患一日不除,民間就繼續裝備火槍,武裝民衆,絕不能讓民衆手無寸鐵,以致於被外族屠殺的事情發生!”堵胤錫說道。

“王爺雄才大略,歷朝所不及也!”姚明恭深爲感慨地道,他非常清楚朝廷防自己子民甚於防外敵與賊寇,大規模武裝民衆的,從來沒有一個皇帝敢這樣做!

“是啊,王爺能人之所不能!”堵胤錫大爲贊同道:“對民衆的教育和福利非常有用!”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朝廷發展經濟,增進民衆福利,起到了很好的收買民心的作用,民衆認可朝廷,所以那個科爾沁部族首領羅布丹珠瞎操心了。

當然,發槍是一回事,大炮是不會給予民衆的!

第171節落子(完)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第1567節 運河之賺到了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第386節 孫承宗是奸臣!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842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329節 與安南人談判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534節 頭盔與長矛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2177章 許二牛度假(二)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738節 漢藏交戰(一)第1197節 巨大的誘惑第1228節 總督之心(二)第910節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207節袁崇煥殞落的直接原因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1168節 一團糟糕的明廷第1651節 窮B沙皇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686節 過大洋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907節 獅心王顏常武第1272節 賣帝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612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一)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995節 前途迥異的兩剎帝利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766節 吳三桂咎由自取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2084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一)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36節斯托姆的加入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519節 流金時代(二)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690節 惡土司第833節 勸降韃靼人(請訂閱好買麪粉制餅)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927節 求援之錫克人有麻煩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
第171節落子(完)第156節當官的好處第973節 12月居仁堂會議第268節第一次巴達維亞會戰(3)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第1567節 運河之賺到了第237節倭人和土著第544節 鬥倭倭(二)第989節 不省心的印度兵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第386節 孫承宗是奸臣!第1780節 看花花公子很順眼第1925節 求援之倭倭萌新看中華第718節 顏常武不及格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106節 終有一戰第842節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第1531節 鎮壓奧斯曼騎兵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928節 錫蘭人的國寶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329節 與安南人談判第1376節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663節 他們不是人第1032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534節 頭盔與長矛第1784節 海濱大道之戰第2177章 許二牛度假(二)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738節 漢藏交戰(一)第1197節 巨大的誘惑第1228節 總督之心(二)第910節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893節 馬六甲城的悲歌第207節袁崇煥殞落的直接原因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1168節 一團糟糕的明廷第1651節 窮B沙皇第821節 鳳凰樓坍了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451節 華人很好對付!第864節 找個藉口就開戰第2071節 諸臣齊勸進第2050節 兩軍鬥志第686節 過大洋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443節 狗咬之謎第144節熊巡撫來過東南府第907節 獅心王顏常武第1272節 賣帝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612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一)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1919節 雞飛蛋打的包頭佬第767節 韃子慫了!第84節又婦人之仁?第995節 前途迥異的兩剎帝利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495節 大家都來玩玩具船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1047節 戰土耳其人(二)第415節 西班牙人的屈辱(二)第1100節 攻城戰八之樂與苦第695節 萬事俱備第381節 如鴨子上架的陳玉雪第952節 接收王太子上艦第766節 吳三桂咎由自取第469節 安汶登陸戰(二)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1825節 教皇發大招第2174章 蘇門答臘島之遊第1694節 今後不可再議第252節到呂宋之交流第2084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一)第2192章 聰明的朱由產第1624節 雙方應對第36節斯托姆的加入第1613節 銀元砸屎部族去(二)第862節 戰爭的臨近(一)第519節 流金時代(二)第818節 賺了五十萬第1989節 我軍損失很小第1069節 風雨欲來的奧斯曼帝國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680節 龍脈所在!第228節追擊海盜船第2013節 猛攻堡壘第185節宜將餘勇追窮寇(三)第1690節 惡土司第833節 勸降韃靼人(請訂閱好買麪粉制餅)第391節 東南府閱艦式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703節 韃子猛將兄!第1927節 求援之錫克人有麻煩第2068節 杜亨·哈提婕·蘇丹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1387節 差點傳奇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