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長期規劃

去西域和藏地(包括青海),責任重大,蔣瑾心中澎湃之餘未免也有些忐忑,對此朱怡成早有準備,當即同蔣瑾細談了下,告知他在西域和藏地那邊不用顧忌,儘管放手去做就是。

朝廷對於開放西域和藏地的力度是極大的,不僅會向兩地進行持續而長期的移民工作,此外每年朝廷還會向兩地進行大幅度的財政撥款,以支持兩地地方建設和恢復生產。

現在的大明其財政收入已達到了歷史最高點,隨着各地的戰時結束,接下來的數年甚至十數年間,大明基本不會再有大規模的戰爭爆發,這樣一來從軍事上的大部分財政支出就可以轉爲對地方民用支持,而西域和藏地兩處是重中之重。

“朕打算把西域建設兵團一分爲二,天山南北各設置一部,由中樞和地方雙重管理。此外,在藏地同樣效仿西域建設兵團設立藏地建設兵團,這件事等年後即可進行。”朱怡成對蔣瑾如此交代道,蔣瑾邊聽邊微微點頭,西域建設兵團這兩年在西域東部做的不錯,正是有了建設兵團的存在不僅使得大明能夠很好地控制地方,更減輕了西域明軍龐大的後勤壓力。

在滿清撤離西域之時,大明之所以能夠快速進軍,拿出糧食平定和安撫地方,建設兵團功不可沒。

眼下,西域建設兵團總人數超過了十萬,但接下來按照朱怡成拆分建設兵團的想法,西域建設兵團分爲南北兩支,不足的人數會從退役的西北軍隊中進行補充。

在西域戰事結束的情況下,朝廷已不再需要繼續在西域囤積重兵了,何況按照朝廷的退役制度,每年從軍中退役的軍人不在少數,原本西域就需要大量移民和建設,直接從西北軍隊中以退役人員進行補充,然後拆分建設兵團,這樣的操作是最合適的。

至於藏地同樣也是如此,不過藏地建設兵團的成立恐怕會從雲南、四川、青海、陝西等地進行調動,效仿當年西域建設兵團的例子設置。

“蔣卿有什麼想法直言無妨。”朱怡成見蔣瑾安心的同時神色有些遲疑,當即開口問道。

蔣瑾笑笑道:“臣未去過西域和藏地,但之前在中樞有所瞭解,不過當時着眼點主要還是軍事不在地方,如今情況不同,兩地已歸於我大明,接下來就是如何治理的事了。”

“既然是治理,無非民生和穩定兩事……。”說道這,他看了一眼朱怡成,見朱怡成神色沒有什麼變化,他繼續道:“但相比中原,兩地風俗、習慣、人口均有不同,皇爺之前高瞻遠目解決了不少麻煩,眼下治理正是極好的時機,但臣覺得除去正常施政外,臣還有三點看法……。”

“那三點,你仔細說說。”朱怡成饒有興趣地問。

蔣瑾回道:“其一是交通,臣以爲治理地方先需交通便利,所謂天高皇帝遠,如地方不通政令不達,治理起來尤其困難。要長治久安,先需解決交通問題,除去官道外,臣請鋪設兩地鐵路。”

朱怡成微皺起眉頭,鐵路鋪設現在在大明已不是稀罕事了,這些年南邊鐵路的建設如火如荼,南邊就不用說了,南京至上海的鐵路線早就建成,眼下由上海向南過浙江至福建的鐵路也已經開通,至於南京向內陸延伸的鐵路線也在繼續建設之中。

至於北方,北京向南過通州的鐵路早就建成,還有北京至天津、至山西和承德的鐵路也是如此,朱怡成的鐵路計劃已經有了雛形,雖然耗資巨大,但鐵路建成後獲得的利益和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但在西域和藏地建設鐵路軍事意義更大於經濟利益,這點和中原鐵路建設有着極大區別。而且兩地的地形極爲複雜,鐵路建設其難度遠超中原,如果要建設鐵路除去投入巨大外,還有耗時必然極久。

不過蔣瑾說的沒錯,交通的問題是針對兩地統治的基礎,如果無法滿足交通,朝廷不可能在未來對兩地進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充其量也就是在幾處要地設置官府,管理周邊區域罷了。

在兩地的許多地方,朝廷的政令根本無法達到,這短時間還沒問題,可時間長了,必然會造成地方勢力的擡頭,從而影響到地方統治和施政。

“大規模建成恐怕有些難度,朝廷財政雖然寬裕,但也無力支持全面鐵路建設。”

“這是自然,臣也是如此考慮,但臣以爲在兩地各城之間的鐵路或可以先建,臣之前主管工部,對於此事算是有些心得,只要朝廷對此支持即可,畢竟路要一步步走,飯也要一口口吃嘛。”

蔣瑾笑着回答道,朱怡成一聽也樂了,這倒也是一個辦法,先以點帶面,一步步來,這樣的難度小些,也更適合兩地。

“其二是兩地的人口問題,臣以爲除向兩地移民外還應該由兩地向外移民,既要進去,也要出來。”蔣瑾繼續說第二個要求。

朱怡成微微一愣,他倒沒想到蔣瑾會想到這一步,不過仔細琢磨蔣瑾說的極有道理,移民的同時也從西域和藏地向其他地方移民,從而徹底改變兩地的人口結構,這種操作雖然繁瑣和時長,可一旦做好了確是免除後顧之憂的好事。

試想,等上十幾二十年後,西域和藏地的本地人口基數遠遠下降,而漢人的人口不斷上升,那麼到時候兩地的人口結構就能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一來兩地就同中原沒什麼區別了,也避免了未來兩地可能會產生的各自問題。

“這件事可以做,但怎麼做,如何做,需好好想一想,此外如何移出,又如何安置,等蔣卿去了那邊視察一番,仔細想好了再給朕上個摺子。”

“臣明白。”蔣瑾連忙應道,接着又說起了第三點,也就是最後一點。

“皇爺讓臣總督西域、藏地兩處,是皇爺對臣的看重,但臣以爲兩地設省、州、府、縣一事還需儘快,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朝廷要想在兩地長治久安,以軍管代替民政只是權宜之計,只有真正在地方設置官府纔是長遠之道。”

蔣瑾的目光長遠,又當了這麼多年的軍機大臣,看待問題自然全面。眼下無論是西域還是藏地,又或者朱怡成之前對他說的拆分西域建設兵團還是新設藏地建設兵團,這些雖然是解決地方施政問題,可實際上依舊是軍管而不是真正的民政手段。

就連蔣瑾作爲兩地總督,從職權來說同樣也是軍政一把抓的,但本質上卻是治軍大於民。這種方法在短時間內問題不大,反而因爲軍管效率更高,更便與地方治理,但在長期來看卻不是一件好事。

這其實是蔣瑾在用這方法委婉提醒朱怡成,建設兵團制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就和當年朱元璋搞軍戶屯田一般,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制度難免會暴露出許多問題來,只有真正設立全面的民政制度纔是根本。

這點朱怡成倒是有些疏忽了,他回想到歷史上的那些問題,甚至包括二十世紀下半葉初期時的情景,心中默默點了點頭。

蔣瑾看得極爲清楚,他提出這點的確考慮長久,對此朱怡成表示同意。朱怡成告訴蔣瑾對於兩地的設省和州府縣由目前軍機處展開討論,年後拿一個計劃出來,等下一屆軍機處進行實施。

不過在之後的一段時間內,考慮到兩地的特殊情況,軍管制度和民政制度會同時實施,等到後者不斷完善後,前者纔會慢慢退出舞臺,從而被後者取代。所以無論是現在的軍機處還是蔣瑾本人,對於這件事必須有一個長期規劃。

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第五百五十八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五百五十五章 江都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六百三十六章 地方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四百三十五章 城門大戰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意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武禮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擊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新法蘭西總督第三百三十七章 旭日初昇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三百七十七章 戰術第五百二十三章 主持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七百一十三章 西域第五十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前卒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未來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鮎魚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擾人清夢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個戲精第六百零四章 大亂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個戲精第二百二十四章 搖曳的身影第六十二章 結束後的開始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菜第六百八十章 強心劑第六百九十三章 用將第七百六十八章 老趙稱王第九百七十八章 物是人非第九百三十三章 後手第一百九十二章 丟出城去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麻煩第二百九十三章 胡人無百年之運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族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疑惑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宮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倉促應戰第一百零七章 大工房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暴力機構第九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五百五十章 朝會第一千一十二章 屯田第一千三十八章 在外而安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信第五百一十三章 絕望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四百七十五章 後路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四百一十六章 來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現身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秋官第九百三十九章 取捨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望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將至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沽口第九百四十八章 問詢第五百七十四章 控制第七十八章 安排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六百二十八章 邯鄲第三百五十三章 進步第三百五十一章 入湖北第六百一十一章 退意第三百零三章 南陽朝會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福兮禍兮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平臺召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連橫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一千七十九章 史貽直的怒火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如夢似幻第二百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八十九章 怒火中燒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動手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更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九百一十九章 北地
第一百五十二章 拜見監國第一千五百章 真香第五百五十八章 一動不如一靜第五百五十五章 江都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兩難第六百三十六章 地方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阿爾斯楞第四百三十五章 城門大戰第九百一十一章 決意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敵指揮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明新政5第七百七十一章 時也運也第五百九十四章 破陣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武聖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武禮第二百一十五章 鴨王起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出擊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新法蘭西總督第三百三十七章 旭日初昇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集中打擊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統治第三百七十七章 戰術第五百二十三章 主持第七百四十章 文章還是要做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作戰參謀第七百一十三章 西域第五十六章 功虧一簣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前卒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未來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鮎魚第三百五十七章 父子兄弟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擾人清夢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個戲精第六百零四章 大亂第八百七十九章 兩個戲精第二百二十四章 搖曳的身影第六十二章 結束後的開始第四百二十二章 開胃菜第六百八十章 強心劑第六百九十三章 用將第七百六十八章 老趙稱王第九百七十八章 物是人非第九百三十三章 後手第一百九十二章 丟出城去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條件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麻煩第二百九十三章 胡人無百年之運第五百三十四章 異族第七百二十五章 拉攏各方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目標德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疑惑第二百三十一章 出宮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契機第一百二十六章 倉促應戰第一百零七章 大工房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暴力機構第九十四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古怪的戰爭第五百五十章 朝會第一千一十二章 屯田第一千三十八章 在外而安第七百二十七章 送信第五百一十三章 絕望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不管它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戰俘第四百七十五章 後路第五百七十章 天意第四百一十六章 來了第六百八十六章 現身第六百八十九章 入京面聖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秋官第九百三十九章 取捨第三百六十五章 希望第三百四十六章 面聖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大戰將至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沽口第九百四十八章 問詢第五百七十四章 控制第七十八章 安排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第六百二十八章 邯鄲第三百五十三章 進步第三百五十一章 入湖北第六百一十一章 退意第三百零三章 南陽朝會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沙皇彼得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福兮禍兮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平臺召見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連橫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歸宿第一千七十九章 史貽直的怒火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如夢似幻第二百章 調虎離山第四百八十九章 怒火中燒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動手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情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更第三十五章 杭州大戰1第九百一十九章 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