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穩定人心

西偏殿,自太醫院院使孫之鼎回來說,皇太子讓準備鍼灸的方案後,一衆太醫便都是愁眉苦臉的枯座不語,他們都不是濫竽充數之輩,康熙這情況,他們都清楚,是腦內出血,凶多吉少,若是僥倖能挺過去,還是有清醒的可能,但康熙能不能挺過去?之後能不能清醒,多長時間才能清醒?卻是誰心裡也沒底。

有關康熙的鍼灸治療方案,他們是早有準備,制定出來之後又經反覆討論,卻是沒人願意或者是敢於實施,因爲康熙現在本就是命懸一線,即便是鍼灸,也不敢保證康熙不是死,而且,即便是有效,也不可能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而朝廷一衆王公大臣卻是歷來只看療效,康熙若是就此駕崩,他們按例也就是個即行革職,戴罪當差的處罰,畢竟還有日常侍侯護理康熙的周、羅兩位太醫做替罪羊。如果鍼灸之後,康熙當即駕崩或者是拖個一天半日的駕崩,那搭進去的可不就是幾個太醫那麼簡單。

這筆帳,太醫院的一衆官員、太醫都會算,因此,在聽到皇太子讓準備鍼灸的方案之後,一衆人都不由一臉的苦澀,太醫看起來是榮耀無比,名利雙收,實則個中甘苦,唯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給皇帝、妃嬪治病,可是非比尋常,真正是‘一藥誤投,生死所繫’此並非虛言,乃是御醫的真實寫照,別說是用錯藥,便是份量有誤,那也是禍不可測。除此之外,他們還得處處防着內府官員、太監設置障礙,不時得給這些人行賄孝敬,以免這些個小人從中作梗,銀錢都是小事,太醫畢竟名聲在外,不愁沒有進項。

他們最怕的是捲進權力鬥爭的旋渦,宮禁之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變幻莫測,他們這些隨時進出皇宮的太醫,稍有不慎,便會捲入進去,慘遭殺身之禍。

康熙中風的背後隱隱約約有皇太子的影子,這事情,院使、院判和幾個當事太醫都是心知道肚明,皇太子如今又堅持用鍼灸治療,其用心亦是不言自明。

真不知道,此劫過後,太醫院能有幾人逃得活命?院使孫之鼎暗歎了一聲,纔打起精神道:“諸位,鍼灸治療應是在所難免,既然已無退路,只能拼力一博,再顧慮也是枉然。”說着,他取過鍼灸方案,提筆利落的署上自己的名字,而後遞給張院判,道:“皇上病危,乃是朝野矚目之大事,不要存僥倖心,都簽字吧。”

張院判接過方案,卻是大爲猶豫,這哪是什麼治療方案,純粹是生死薄,簽名之後斷無生理,就憑這十幾個太醫還能弄成法不責衆的局面?就在他猶豫之時,皇太子胤禎卻是帶着一幫人走了進來。

衆太醫一見,連忙起身準備行禮,胤禎卻擺了擺手道:“免禮,鍼灸方案可已制定出來?”

孫之鼎忙躬身回道:“回皇太子,鍼灸治療方案早已備下,皆因成功治癒的機率太小,未敢提出,微臣懇請皇太子三思。”說着,他便躬身呈上方案,道:“請皇太子過目。”

胤禎卻沒接,徑直在一張椅子上坐定,開口說道:“既是早備有方案,即說明鍼灸治療還是有一定的機會,不必再猶豫,竭心施爲便是。”

一聽這話,孫之鼎也不敢再進言,忙躬身道:“微臣尊命。”

胤禎點了點頭,語氣溫和的說道:“皇上病情兇險危急,你們不要有顧慮,儘管放手施爲,事急從權,本宮給你們最大限度的權限,扎針、藥方、用藥等都不必請示,只管施展你們的手段。

若是萬一有不忍言之事,本宮絕不責罰,若能邀天之幸救醒皇上,便是擎天保駕之功,有功人員一律官升三級,賞銀二千兩,本宮還另劃撥十萬兩給太醫院以資獎勵。”

這話一出,孫之鼎不由一呆,皇太子這是什麼意思?這到底是救康熙,還是殺康熙?不過,不管怎麼說,有這句話,太醫院的一衆太醫算是有了條活路,他忙率先跪下,叩首道:“皇太子隆恩,太醫院上下,即便肝腦塗地,亦在所不惜。”

胤禎起身道:“皇上昏迷時間太長,要抓緊時間,本宮期待着你們的好消息。”說着便快步走了出去。

一衆皇子、上書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皆是滿頭霧水的跟了出去,皇太子這話,可真是讓人難以琢磨,太醫們把康熙治死了,不追究責任,救活了有重賞,到底哪個纔是重點?

出了西偏殿,胤禎掃了一衆兄弟一眼,才道:“皇阿瑪病危,諸位兄弟就暫在小湯山行宮住下,爲皇阿瑪祈福吧。”

一衆皇子心裡都清楚,老十四這是要軟禁他們,不過這理由卻是光面堂皇,無法駁斥,胤禩、胤誐、胤禑三人已是帶頭躬身道:“臣等尊命。”老三、老五幾個沒法,也只的躬身領命。

待一衆皇子退下,胤禎才帶着一衆上書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來到前宮正殿——日常處理政務的地方。

見胤禎一行進殿,值守太監急忙多加了幾盞燭臺,整個大殿立時明亮起來,胤禎落座之後,便招呼衆人坐下,微微沉吟,他才道:“諸位皆是朝廷股肱之臣,驟逢大變,當以何事爲先?”

胤禎這話的意思再明白不過,要抓兵權,馬齊先前就欲表現,卻是被人搶了先,當下不再猶豫,立即便開口說道:“皇上一身之安危,系江山社稷之穩定,奴才竊以爲,當前應封鎖消息,以免京師地方動盪不安,繼則,令京畿兵馬嚴陣以待,以防居心叵測之人乘機做亂。”

聽的這話,幾個領侍衛內大臣心裡都是一驚,康熙還未死呢,皇太子也還未登基,就開始要剝奪他們的兵權了?這可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光地卻是不動聲色的瞥了馬齊一眼,這種情況下,胤禎若是不掌控兵權,極易予人以可乘之機,可康熙現在能否清醒過來,還是未定之數,事情可不能做的太絕,否則萬一康熙清醒過來,則難以收場,而且只認康熙的那幾個上書房大臣和幾個領侍衛內大臣也未必會同意,若是引起爭議,反倒可能擱置下來。

略一沉吟,他便開口道:“皇太子身負監國之責,當此大變,唯穩爲上,一則加強皇上陛駐行宮之警衛,二則加強皇宮之戒備,三則嚴控京師之兵馬,唯有掌控步軍營和西山豐臺大營,才能維護京師之穩定。”

胤禎一聽這話,便知李光地這是在提醒他,先不要動侍衛處、親軍營、前鋒營、護軍營的幾萬人馬,不由的暗暗點頭,這些人馬暫時不動也好,萬一康熙沒事,也好有迴旋餘地。

同是八爺黨大員的蕭永藻見馬齊已搶先表態,也不甘落後,立即便道:“皇上病情危急,奴才懇請皇太子召集皇族宗親、王公大臣前來,一則爲皇上祈福,二則也防皇上召見。”

這法子是不錯,將各旗的旗主和王公勳貴都一併軟禁在小湯山行宮,可謂是徹底斷了亂源,不過,如此一來,再奪兵權可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微微沉吟,胤禎才沉聲道:“皇上病危,不容有亂,嵩祝,你歷任軍中要職,熟悉營伍,西山豐臺大營統轄十二營,其中不少是你以前的部屬,這幾日你暫住豐臺大營,以防生變。”

嵩祝沒想到胤禎竟然會派他去坐鎮豐臺大營,皇太子這是在向自己示好?他微微一怔,立即躬身道:“奴才尊命。”

李光地卻是暗暗贊不已,皇太子這手段還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此舉對嵩祝可謂是恩寵有加,嵩祝是康熙一步步擢拔起來的,對康熙忠心耿耿,有他坐鎮豐臺大營,豐臺大營絕對亂不了,康熙沒清醒過來之前,這部分人馬都可說是在皇太子的掌控之中,即便康熙清醒過來,對此也不會有意見。

更重要的是,皇太子通過這事釋放出來的信號,他會重用原來康熙信任的大臣,這有利於穩定人心,穩定朝局。

胤禎微微點了點頭,又接着道:“衍潢、富爾丹你們幾個領侍衛內大臣職責差事不變,不得有絲毫懈怠。”

雖說職責差事不變,但經胤禎這個皇太子嘴裡說出來,意義可就不一樣了,這意味着,即便胤禎登基,他們也可能繼續擔任領侍衛內大臣,衍潢、富爾丹幾人急忙齊齊躬身道:“奴才尊命。”

稍一沉吟,胤禎接着道:“富寧安、蕭永藻、富爾丹、伊德,你四人連夜進京,會同胤禟、胤祥兩人,通知京城貝勒以上爵位的宗室趕來小湯山行宮爲皇上祈福,也防着皇上萬一要召見他們。”

富寧安四人忙齊齊躬身道:“奴才等尊命。”

李光地原本還暗自奇怪,胤禎怎得閉口不提位置最爲重要的步軍營,一聽這話,才明白原來不見露面的九阿哥和十三阿哥是去奪步軍營的兵權去了,他不由放下心來,太子行事周密果斷,手段老辣,根本無須多加操心。

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633章 揚威後記九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10章 票號(下)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493章 徵日(二)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612章 爭執第277章 僱傭軍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591章 反應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623章 晉封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354章 羣封第128章 公行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563章 放縱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644章 暢春園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6章 督撫之爭第3章 探病第75章 各自算計第569章 大旱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498章 徵日(七)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696章 顧慮第200章 機會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477章 升級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56章 出謀劃策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79章 食色性也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587章 準備第226章 玉佩第13章 敲打老九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72章 君心難測第715章 捷報第365章 抱火鍋第277章 僱傭軍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7章 分府第3章 探病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498章 徵日(七)第651章 選秀女第528章 不賣帳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556章 心結第265章 心狠手黑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97章 站籠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53章 遭彈劾第127章 不賣帳第1章 胤禎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68章 潑天大案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
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439章 黃禍威脅論第633章 揚威後記九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220章 生番熟番第298章 今夜無眠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10章 票號(下)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91章 皇家科學院第493章 徵日(二)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299章 追殺老八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612章 爭執第277章 僱傭軍第688 章 巡幸西安第591章 反應第568章 直隸總督第258章 嗜戰之主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80章 十四爺冷竈第257章 振聾發聵第623章 晉封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576章 李衛當官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354章 羣封第128章 公行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563章 放縱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644章 暢春園第406章 京師嚴打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36章 督撫之爭第3章 探病第75章 各自算計第569章 大旱第721章 大清銀元第427章 胤禛私訪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498章 徵日(七)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696章 顧慮第200章 機會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389章 旗民生計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477章 升級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56章 出謀劃策第236章 初步戰略第79章 食色性也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587章 準備第226章 玉佩第13章 敲打老九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72章 君心難測第715章 捷報第365章 抱火鍋第277章 僱傭軍第304章 老父教子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401章 微服私訪(四)第7章 分府第3章 探病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498章 徵日(七)第651章 選秀女第528章 不賣帳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472章 十四的手筆第556章 心結第265章 心狠手黑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97章 站籠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53章 遭彈劾第127章 不賣帳第1章 胤禎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68章 潑天大案第192章 十三歸心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